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新冠疫情 > 閱讀信息
江宇:為什么戰旗美如畫——白衣戰士禮贊
點擊:3813  作者:江宇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發布時間:2020-08-19 12:04:07

 

2020年的白衣天使,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戰士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人民共和國解除了危機,贏得了國運。他們是天使,更是戰士。

1.jpg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白衣戰士禮贊》點擊視頻觀看

 

從今年1月底武漢進入緊急狀態開始,我一直被一種東西感動著。雖然過去因為工作,我也到過許多醫院,聽過許多關于醫生的動人故事。但是我仍然覺得,很難找到一個詞、一句話、一首詩,來禮贊2020年那些奔向疫區和堅守崗位的白衣戰士。

 

直到偶然想到電影《英雄兒女》的插曲《英雄贊歌》: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
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對!在中文世界無數首歌曲當中,這首歌來形容2020年的白衣戰士是最貼切的。

 

因為,這是一首戰歌,歌頌的是戰士,唱歌的也是戰士。這是中華民族在危急存亡關頭的吶喊,這是對大無畏犧牲精神的禮贊。

 

2020年的白衣天使,和抗美援朝戰場上的戰士一樣,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人民共和國解除了危機,贏得了國運。

 

他們是天使,更是戰士。

 

一、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今天,世界疫情還在肆虐,但中華大地已經回歸平安祥和,人們可能已經開始慢慢淡忘了幾個月前的緊張。今天的人們已經知道,在中國“新冠”可控可治、病死率較低、援助武漢的醫務人員零感染。似乎沒有那么可怕。

 

但是,在2020年1月和2月,奔向武漢的那些白衣戰士,是不知道這些信息的。那時,他們面對的是完全未知的病毒,和非常可能的犧牲。

 

因為,那時最能作為參照物的就是“非典”。2003年的“非典”,病死率為11%,而“非典”死亡病例,有三分之一是戰斗在第一線的醫務人員。“非典”初期,醫護人員更是成批地倒下。這是多么驚人的記憶。

 

看到這些數字,你就可以明白,2020年年初,當那些白衣天使們寫下請戰書,辭別白發蒼蒼的父母,放下嗷嗷待哺的幼兒,擁抱依依不舍的愛人時,他們內心經歷了多大的斗爭,下了多大的決心。

 

他們自己不知道前路如何——

 

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醫師于孟泉出征武漢時,悄悄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藏在枕頭下面。母親讀完信后,不經意發現信紙背面還有一行小字:“如果沒回來,下輩子報答二老,兒子不孝”。母親淚如泉涌。

 

援助武漢的大部分醫務人員正值青壯年,上有老下有小。因為疫情的巨大不確定性,他們許多人都沒有告訴父母子女自己的真實去向。他們在武漢,對待每位老人和孩童都像自己的親人,而留下自家的老人憂心地牽掛,自己年幼的孩子深夜躲在被窩里,哭著要爸爸媽媽。

 

甚至他們的領導也不知道前路如何——

 

一位省領導在送別援鄂醫療隊時,深情地說:在我的職業生涯當中,我已經記不起我有多少次,在機場送醫療隊員……但是,這一次有一點特別……我不像送以前的隊員一樣,送去汶川,我知道他們大概一個月能回來;送到印尼去救助海嘯的,我知道他們兩個禮拜能回來,這次我很難預計你們要在武漢呆多少時間……

 

我們的白衣戰士,就是在這樣生死未卜的時刻,走上的戰場。

 

2.png

3.png

 

1月底的一天,我和協和醫院的一位朋友發信息,他告訴我,協和醫院已經有四千人寫了請戰書。實際上,四千人已經是協和醫院職工的總人數了。所以,就是幾乎每個人都要求上戰場了。

 

晴天響雷敲金鼓,大海揚波作和聲。
人民戰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英雄兒女》中,最悲壯的情節就是,志愿軍戰士王成把敵人引向自己周圍,手握爆破筒沖向敵人之前,通過電話向指揮部大喊:你們不要顧及我。我已經被敵人包圍,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2020年春天,那些逆行的白衣戰士,分明是上甘嶺陣地上千千萬萬的冒著炮火前進的王成。每個人都在大聲呼喊——

 

同志們,我已經被病毒包圍,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

 

二、誰是最可愛的人

 

目前,世界各國疫情有一個初步規律。一旦一個國家的病死率加速上升,就意味著醫療資源被擊穿,死亡率將一發不可收,進入加速通道。而我國在沒有任何先例參考的情況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西方國家陷入疫情陷阱不可自拔,就更加顯示出“全民戰疫”勝利的重大戰略意義。

 

中國和西方的對比,意味著什么?

 

這意味著,我們是舉全國之力,硬生生地逆轉了自然規律,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在黨中央領導下,白衣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把懸崖邊上的疫情擋住了,把即將崩塌的雪山摁住了。

 

他們拯救的不僅是八萬多名確診患者,而是四億多個家庭,是十四億同胞,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這一切,是在大年除夕、連煮好的年夜飯還沒有吃完,就放下碗筷,披上戰袍。

 

他們在冰天雪地中來到湖北,給心懸一線的湖北人民送來黨中央的關懷和溫暖;隔著防護服與口罩,多少患者看不到救命恩人的容顏,但把他們牢牢記在了心里;

 

你來時,是冰天雪地,人心惶惶;歸去時,春暖花開,國泰民安。

 

中華民族多少次從萬劫不復的深淵里站了起來。每次讀歷史,都會感覺許多次到了懸崖邊上,走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而2020年春天,正是在習總書記親自指揮下,在白衣天使的奮斗犧牲下,中華民族又一次闖過了激流險灘、驚濤駭浪。

 

這勝利的背后,則是醫護人員博大的愛心和無私的犧牲。

 

在疫情爆發初期,無論是武漢前線,還是全國各地,醫護人員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

 

——他們承擔著工作的壓力。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和初期繁重的救治任務,白衣天使跟死神搶時間,忍受高強度的工作和穿戴防護服帶來的巨大不適,醫護人員一次進入病房要待6-8個小時,靠帶尿不濕解決上廁所問題。為更好地利用口罩、防護服等,為了爭分奪秒地搶救病人,盡一切可能“壓榨”自己的時間。夜里只要是能睡著的地方,就躺下就著了,那會分什么桌子、椅子、還是地板。

 

——他們承擔著精神的壓力。“生理上很困,但是躺下去睡不著。壓力很大,腦子里很多事,人員調配、搶救、病人的求救,同事們的連軸轉,很多畫面像電影一樣一遍又一遍地在腦子里過。”

 

——他們承擔著道義的壓力。27歲的上海醫師魏禮群在對他進行氣管插管的時候,病人的病情急轉直下,最終病逝。魏禮群瞬間痛哭崩潰,遲遲無法釋懷,同事們勸導也難以平抑悲傷和失敗感。他說:病人身后可是一個家庭啊!隔著玻璃,同事為他舉著紙希望大家理解,紙上寫著:“對不起,他很難過。盡力了!!!”

 

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
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

 

除了在武漢前線,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大地上,11900多家公立醫院,95萬多家公辦基層衛生機構,540多萬公立醫院醫務人員和職工,都變成了戰士。

 

吉林四平市四馬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車彤軒,是個大嗓門、急脾氣。1月底,基層防疫人手不夠、壓力很大,車主任經常和我通電話,反映基層的情況,呼吁我提出有關建議。有一次打電話時,我父母在邊上問,你們打電話怎么像吵架一樣。我說,不是吵架,現在是戰時狀態,是打仗了。躬身未敢忘憂國,他們為國家心憂如焚,為人民鞠躬盡瘁,這就是我們的白衣戰士。從國家和部委領導、到最基層的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莫不如此。

 

每一個醫生都是血肉之軀,但是,在患者面前,他們把自己柔弱的一面完全掩蓋起來,為患者撐起了安全的天空。

 

4.png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

 

因為我們有大醫精誠的歷史積淀,有白求恩精神的革命傳統,有公立醫院主導的先進制度,有世界上最吃苦耐勞、最無私奉獻的醫療衛生隊伍。

 

習總書記深情地說:一線的醫務工作者最辛苦,承受著難以想象的身體和心理壓力,許多同志臉上和手上被磨出了血,令人感動,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三、把你的名字寫在手心里

 

醫生不僅治愈身體,也撫慰著患者的靈魂。武漢新冠肺炎患者陳女士入院時癥狀重,2月15日,她因害怕而情緒失控、精神崩潰。江蘇醫生朱亞軍緊握住她的手安慰一個多小時:“相信我,我不會讓你死的”。2月18日,陳女士治愈出院,送給朱醫生一段感謝視頻。

 

“新冠”疫情導致許多家庭天各一方、不能團聚,這時的醫務人員便充當起患者親人的角色。有的高齡患者,子女不在身邊,醫護人員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有的兒童患者,父母不在身邊,醫護人員就變成了家長和老師。武漢兒童醫院內科樓18樓新冠肺炎患兒確診病區,7名資深護士在照顧患兒同時,臨時充當起老師的角色,輔導他們寫作業、做游戲。

 

武漢人民醫院一名患有危重癥新冠肺炎的87歲老先生稱“一個月沒看到過太陽了”,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援鄂醫生劉凱在護送老人出病房做CT的途中,停留了五分鐘,讓病床上的老先生欣賞了久違的晚霞。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如果把醫療衛生變成純粹的商品,那么不論是“按項目付費”還是“按病種付費”,“手拉手安慰一小時”值多少錢呢?

 

醫務人員的巨大付出,換來了患者無盡的感恩之心。2020年上半年,這是多少年來醫患關系最為融洽、白衣天使的自豪感最為高昂的時期,這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重要啟示。

 

一位武漢患者治愈之后,在醫院久久不肯離去,不停向醫護人員鞠躬致謝。吉林援助武漢醫療隊的護士王嘉琪感動得不能自己,她說“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武漢人感恩的心。就憑這一點,我就覺得這一次來得值。我作為醫護,她們對我們的褒獎和肯定,就是我們來最大的動力”。

 

一位漢陽的患者陳先生,足足花了一小小時,用三頁紙寫下了自己在協和西院救治的經歷和對所有醫護人員的感謝。

 

一位自稱記性不好的老年患者,為了記住所有醫生和護士的名字,把醫生和護士的名字寫在手心上,每天溫習和念叨。

 

一位患重癥患者,使用著高流量氧療,不能下床活動。山大二院援鄂護士楊新娜給患者打好水,想給她擦臉時,她突然特別嚴厲的說,護士你離我遠點。然后自己快速摘下口罩,低著頭,擦了擦。她害怕摘下口罩萬一感染了護士。

 

5.png

6.png

 

湖南中醫附二援鄂醫療隊員陳瓊說:短短十來天的相處,不僅是一場簡單的抗疫戰,醫患之間,更是結下了濃濃的患難之情。不論是醫務人員,還是方艙患者,這一段彼此幫扶,彼此鼓勵的日子,都成為大家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經歷。

 

“全民戰疫”的經驗充分證明,公益性是醫療衛生制度的本質屬性,只有排除市場化、商品化對醫療衛生的干擾,讓醫療衛生回歸公益性,才能真正構建和諧融洽的醫患關系。

 

四、依依惜別的深情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因為我們有社會主義的制度,因為黨和人民水乳交融、不可分割。

 

2020年4月,各省援鄂醫療隊撤離時,湖北人民像當年老區人民送紅軍一樣,十里相送、依依惜別。

 

7.png

 

湖北鄂州街頭出現了感人至深的一幕。一位老人對著醫療隊乘坐的大巴車,雙膝跪下,開始不停地磕頭,直到車隊遠去。原來,這位老人全家11口罹患新冠肺炎,其中3人為重癥,但全部被貴州醫療隊治療康復了。老人用中華民族最崇高、最厚重的禮節,感謝白衣天使。

 

對口援助鄂州市的是貴州省。面對老人的厚禮,貴州的醫療隊員們十分不安。他們流著淚說,這個禮節太重了,他們在車里起立鞠躬,向老人致意。這幅畫面,是2020年中國最感人的記憶之一。

 

貴州曾經是中國最貧困的省份之一。2020年是全國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貴州自然肩負著更大的壓力。而在這個難忘的春天,貴州這個曾經貧困的省份,慷慨地派出一千多名優秀醫療隊員援助湖北,這是脫貧攻堅戰多么好的一個注腳啊。

 

所以,貴州省委領導在送醫療隊時說:你們是帶著感恩的心,去援助湖北人民的。

 

只有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做到舉全國之力抓脫貧攻堅,才能舉全國之力援助湖北戰疫。美國等西方國家防疫不力,根本原因在于沒有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

 

黨把人民放到最高位置,人民又是那樣體諒黨和國家。

 

武漢協和醫院一位90歲老人確診后,認為浪費醫療資源,要拔針拒絕治療。醫護人員耐心勸說:“老爺爺,您當年為我們下一代打江山咧,”老爺爺說:“那是過去”;醫護人員:“過去也是歷史呀,也要記住,所以我們要把你們保護進來,現在我們就要好起來”

 

對此有網友評論說:老一輩人的覺悟真的太高了,我們需要把他們這種精神繼承下來,只要這種精神永存,我們中華民族就不會再衰落。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隊接管的武漢某醫院,醫護人員為患者發放晚飯時,一位老奶奶拒絕了,她從抽屜里拿出上一頓的剩飯。醫護人員勸她吃新鮮的,她說:“我們這次來看病不花一分錢。雖說不掏錢,但這是國家花的錢。你叫我把吃剩的倒了,我舍不得倒,我要給國家省點糧食。”醫護人員說:“奶奶,我們國家現在強大了,有錢給大家治病。國家希望你健健康康的,希望你每頓都能吃上新鮮的飯”。

 

這才是我們的軍隊,這才是我們的人民。他們守望相助,魚水情深。

 

 

誰說免費醫療一定會導致“福利陷阱”?盡管任何制度都有漏洞,但我們設計制度的時候,不能把大部分群眾是落后的作為出發點。

 

為什么戰旗美如畫?

 

因為這次疫情再次表明,我們有世界上最好的黨,我們也有著世界上最好的人民。這樣的黨離不開這樣的人民,這樣的人民也離不開這樣的黨。所以,我們一定有能力設計出世界上最好的醫療制度,既解除全體人民看病的后顧之憂,又完全可以避免“福利陷阱”。

 

五、四位院士 四段歷史

 

在疫情中,涌現出一批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李蘭娟、張伯禮、陳薇、鐘南山四位院士,是其中最為人們熟悉的杰出代表。

 

這四位院士,也是新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縮影。他們的經歷告訴我們,這次“戰疫”的勝利,不是憑空掉下來的,而是新中國70年堅持先進的制度、沿著正確的道路,一步步奮斗出來的。

 

“英雄猛跳出戰壕,一道電光裂長空”。

 

8.png

 

李蘭娟院士,73歲。年逾古稀,堅守在最危險的地方,長期出入重癥監護室。她臉上重重的壓痕,是無聲的“勛章”,更是撼人心魄的責任擔當。數萬網友點贊留言:“李奶奶,辛苦了”,“李奶奶,一定要保重”。

 

李蘭娟是毛澤東時代培養出來的赤腳醫生。李蘭娟出生在浙江紹興夏履鎮夏履橋村,家境貧寒,1962年初中時險些輟學,是靠著國家的助學金完成學業。中學畢業后,她回到家鄉浙江省夏履橋鄉當代課教師。1968年,毛主席發出“赤腳醫生就是好”的號召之后,全國掀起興辦農村合作醫療的熱潮,李蘭娟也自學了針灸,成為一名赤腳醫生。全村400多戶人家,只要哪家有人生病,不管刮風下雨,不管深更半夜,李蘭娟都會上門診治。

 

赤腳醫生制度,是中國一代農民最溫暖的記憶,也是社會主義醫療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見證。這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一直影響到今天。

 

幾年前一次6月26日,我給年輕時當過軍醫、當時在廣東省發改委分管醫改工作的張力軍主任發消息紀念“六二六”,他非常高興地回復說:626指示發布時,他正隨著軍隊醫療隊在鄉下農田里給農民看病,“直到今天,毛主席的626指示仍然言猶在耳、倍感親切”。

 

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運動,是中國歷史、也是世界醫療衛生史上最為光輝的一頁,為普及農村衛生照亮了道路,也打破了醫療教育長期以來的精英化傾向,培養出一大批扎根人民的優秀醫務工作者。

 

李蘭娟院士還曾擔任浙江省衛生廳長,當時的浙江省委書記正是現在的習總書記。浙江省當年是全國第一個提出“衛生強省”的省份,浙江的衛生工作也長期在全國走在前列,李蘭娟對此做出過巨大貢獻。從衛生強省到健康中國,習總書記對人民健康的關心和重視一如既往。

 

張伯禮院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醫藥為這次疫情防控做出了決定性的重要貢獻。團結中西醫,是新中國成立之后的重要國策,正是這一國策,讓中醫藥在西方文明尚占據優勢的時代,獲得了同西醫公平競爭、發揮作用的機會。

 

張伯禮院士不僅醫術高明,而且繼承著傳統中醫“不為良相、便為良醫”“上醫治國、兼濟天下”的傳統。張伯禮和他兒子——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張磊都到了前線,但是包括張伯禮患膽囊炎做摘除手術時,父子都未見面。父子終于團聚時,張磊沒有稱呼“爸爸”,而是叫“校長”,一開口說的還是工作。

 

在武漢戰疫中,武漢市前作協主席&方*#方之流大放厥詞、胡編亂造、妖言惑眾、動搖軍心,而主流媒體上對其批評的聲音一度極為有限。5月12日,張伯禮院士在一次講課中,旗幟鮮明批判ff、梁艷萍之流“價值觀扭曲”、“家國情懷何在”。

 

張伯禮是各界知名人士中,第一位旗幟鮮明表明態度的人士,真可謂披荊斬棘、一身正氣、國士無雙!確實當得起“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古訓,當得起“人民英雄”的榮譽!

 

陳薇院士是在阻擊非典、抗擊埃博拉等多場硬仗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女科學家,也被視作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研制賽跑中的“種子選手”。2014至2015年間,曾帶領相關隊伍冒著重重危險,到達西非,完成了埃博拉疫苗的臨床試驗。因此,陳薇院士也是中國醫療援外的代表性人物。

 

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中國向71個國家和地區派出醫療隊員2.6萬人次,累計診治患者2.8億人次,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無私義舉,是中國重義輕利的生動寫照。當前,面對新冠疫情,中國不僅給了世界口罩和呼吸機,更給了全世界人民以信心、希望和方向。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這也是新時代的中國所正在踐行的。

 

鐘南山院士既是人們熟悉的醫學專家,有人說,鐘南山這三個字就是一味良藥。老百姓一看到鐘南山上電視了,就知道有疫情了,趕快防護起來。同時他也是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倡導者。

 

他曾經在全國兩會等許多場合,運用自己的影響呼吁:公立醫院必須姓公。他大聲疾呼:“醫院與學校一樣,都是絕大多數普通百姓所必需的最為重要的公益事業。既然是公益事業,就應該主要由國家和政府來辦,決不能把其主體交由社會,特別是國內外資本來辦。如果其主體是由國內外資本來辦,資本就很快會用高薪把優秀人才從公立醫院和公立學校挖走;那么,這就不會用太長時間,把公立醫院和公立學校搞垮。這樣下去,普通百姓患了復雜的或難治的病就要到民營醫院去看,要讀高水平的學校只有去民辦學校就讀。這些最重要的民生問題在我國得不到解決,我們的政權還會鞏固嗎?我們黨還能長期執政嗎?”

 

9.png

 

鐘南山院士84歲了,他在疫情中的貢獻有目共睹。而他關于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的觀點,更是老成謀國之言。他作為1936年出生、經歷過新舊中國兩個時代的人,對此有切身的感受,值得深思和記取。

 

六、讓白衣天使永遠純潔無瑕

 

公立醫院的數量只占全國醫院的36%,可是——

 

全國98%以上的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是公立醫院(包括軍隊醫院,下同)救治的;

 

在疫情中以身殉職的幾位醫務人員,全部來自公立醫院;

 

除此之外,在祖國960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每個鄉鎮、每個街道社區,都有公辦的衛生院、衛生服務中心,承擔了絕大部分的社區疫情防控的專業工作。

 

可以說,公立醫院以全國1/3的醫院數量、70%多的醫療資源,承擔了99%以上的防疫救治任務,承包了全部重癥患者救治工作,承擔了全部的殉職和犧牲。

 

公立醫院姓“公”,這是最大的優勢、最大的特色。

 

如果沒有體系完整、技術領先、令行禁止、妙手仁心的公立醫院體系,中華民族就不可能以這樣強大的力量迅速遏制疫情;

 

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有底線的,不管怎么改,不能改變公立醫院絕對主導地位,不能改變衛生健康事業的公益性方向。

 

在這次和“新冠”疫情的戰斗中,白衣戰士救死扶傷的力量被毫無保留地調動起來,這是十分寶貴的。而如何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永恒的力量,更需要我們認真去思考。

 

弘揚救死扶傷的偉大精神,既要靠廣大醫療衛生工作者的艱苦努力,犧牲小我,成就大我;又要靠社會民眾尊重、關愛、理解醫療衛生人員的勞動和奉獻。

 

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中,要立足于建立維護醫療衛生公益性質的體制機制,努力化解體制機制造成醫患之間的經濟利益矛盾,把醫療衛生隊伍建設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隊伍。

 

“新冠”疫情已經逐漸離中國遠去,但是在“全民戰疫”中凝聚的民族精神和經驗教訓永遠不能忘記。

 

我們一定要通過自己努力的工作,盡快建立公立醫院公益性的體制機制,讓公立醫院公益性方向穩如泰山,讓醫患情深天長地久,讓白衣天使永遠潔白無瑕!

初稿 2020年3月

改定 2020年8月19日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載“共和國經濟史”微信公號【作者授權】;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