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太陽永不落!
有時在雙車道的高速路上,大卡車相互超車,小車也見縫插針地飆車,我雖然以穩(wěn)健、安全為唯一駕駛原則,個別情況下也難免會加入其中,絲滑流暢,就像在跳華爾滋。
想起早年學飛行,比較熟練了,藍天之下,白云之間,斤斗、盤旋、“殷麥曼”……就覺得機翼像是長在自己肩膀上一樣稱心如意。
俱往矣!
其實,想到各地看看,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自駕就很好。
當然花費可能略高一點,但如果考慮到高鐵票價不菲,也還是劃算的,如果本著節(jié)約出行的原則,自帶干糧,花費就更低了。
自駕,圖的就是一個不受制于人,直抒胸臆,自由自在,不必為一點嗟來之食去當夜鶯。
二
第一次到韶山,是將近二十年前的2006年。
再到韶山,感到花更紅,樹更綠,環(huán)境更加整潔,不變的則是,依然人潮洶涌。
到銅像廣場,發(fā)現(xiàn)同任何時候到這里一樣,銅像總是被鮮花簇擁著,被花籃包圍著。
雖然時近傍晚,大隊的瞻仰者已經(jīng)回長沙,但還是不斷有獻花的人群,絡(luò)繹不絕地抬著花籃,來到銅像前,獻花并且鞠躬,許多人還佩戴毛主席像章。
這里,竟然是花的河流與海洋。
我也獻上花籃,鞠躬,并且繞銅像一周。
塑像,尤其是偉人的塑像,也是闡釋歷史的一種方式。
韶山的毛主席銅像,選擇的是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中的形象。
這當然很好。
不過,毛主席分明說過,“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
“革命以后的路”指的就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歷史已經(jīng)證明,社會主義革命,的確比新民主主義革命更偉大、更艱苦。
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曾兩次回到家鄉(xiāng)。一次是1959年,第二次是1966年。
這兩次回鄉(xiāng),都和老人家對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shè)的探索與思考有關(guān),尤其是第二次,毛主席的思考更深沉,意義更重大,對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乃至整個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都有極深遠的影響。
如果以毛主席回鄉(xiāng),尤其是第二次回鄉(xiāng)時的形象為毛主席鑄造銅像,讓前來瞻仰的人感受到毛主席的憂患與深邃,是不是更有意義呢?
三
但仍然“失算”了。
沒有想到,雖然住在附近的韶山賓館,并且起了個大早,準備第一時間瞻仰毛主席故居,但還是在長長的隊列中,排了一個多小時,才得以進入。
這一天,特別熱,儼然酷暑。
但天氣熱,從四面八方來這里瞻仰故居的人,心更熱。
和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外排隊瞻仰的人群中,彌漫著莊嚴肅穆的氣氛不同【點擊閱讀】,這里的人群,更加喜悅、更加興奮,酷熱沒有令大家掃興,反而增加了熱烈的氣氛。
這種氣氛,令我意識到,七十年代,那首被廣為傳唱的《火車向著韶山跑》,是相當寫實的。
來不及整理心情,幾乎是被人群簇擁著,進入故居,然后又被湍急的人流,“沖”了出來,但我的心底,仍然升起了深深的感動——
100多年前,一個偉大的生命,在這里誕生了,他拯救了中華民族,他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并且,即便是在遙遠的將來,他仍然在激勵、鼓舞著人民去爭取自身的徹底解放!
四
通過正門的牌樓,就是劉少奇同志的銅像。
“劉少奇同志故居”,是典型的湖南民居,有二十多間房子。
花明樓及樓前廣場。
有點意外地看到一尊孔子雕像。
在這個園區(qū),還能看到劉少奇同志出訪時使用過的專機。
致敬少奇同志!
五
驅(qū)車離開花明樓,忽然想起少奇同志的名言:“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
【昆侖策網(wǎng)】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wǎng)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fā)現(xiàn)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wǎng)絡(luò)時代發(fā)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yīng)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guān)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wù)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shè)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