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選登三則關于新中國前三十年外貿易金融史的信息及我的評論,我相信,這些信息是足以徹底改變許多人關于前三十年中國外貿金融史觀點的。2017年8月,我把評論發出來的時候,紅歌會上有一位“空心人”網友,認為中外貿易用人民幣結算是“胡說”,逼我拿出證據。我當時真的忘記了出處。于是,幾乎問遍朋友圈,但竟然無一人知曉;又花近兩個月時間,查找《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直到后來提供這些資料的網站關閉,仍未找到。看來,我們對新中國經濟史的研究工作,還需要大大加強,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們去做。前幾天,翻看烏有之鄉網資料,又看到這兩則信息,大喜過望。重新登出來,希望朋友們大力轉發、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上世紀70年代,中國的外貿是用人民幣結算的。
那么,可能,另外一個傳說是真的:小平同志1979年訪美,中國居然沒有外匯,不能給自己的小外孫女買塊巧克力。既然中國和西歐國家貿易用人民幣結算(有可能,當時的對美貿易也用人民幣結算),那么,中國要外匯做什么?完全沒有必要要外匯嘛。可以追問一下,這算不算今天我們夢寐以求的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吳銘:一個被歷史忽略的關鍵事件
作者:吳銘(20170802)
本文原發于產業人網
“沒有外匯怎么能搞外貿”。意思說,毛主席時代中國有足夠的外匯,所以,毛主席時代搞外貿搞得很好,1970年代的廣交會就是例子。
這是左派的一個觀點,是用以反對那些誣稱毛主席時代中國缺乏外匯儲備的觀點的。但,我相信這是作者的筆誤,或者是作者沒有深入思考。
沒有外匯不能搞外貿,只是當前新自由主義的觀點,是買辦資本勢力長期宣傳的錯誤觀點,部分同志受其蒙蔽,有意無意地接受了這個觀點。
沒有外匯也能搞外貿。以貨易貨就是沒有外匯的情況下的一種外貿方式。非洲國家現在還采取此方式推進其內部的貿易,以避免美元等外部貨幣操控非洲經濟。就中國外貿來說,上世紀50、60年代也曾經采用過這種方式。
但是,到了1970年代,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中國進行外貿的新方式產生了:1970年,人民幣成為與英、法、西德、瑞士等國貿易的結算貨幣。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一邊與蘇聯修正主義搞“聯合主載世界”,一邊依靠其美元霸權(即布雷頓森林體系,美元與黃金掛鉤,成為“紙黃金”,體系內各國貨幣又按照其自定的黃金含量與美元掛鉤),試圖從經濟上繼續控制、支配西歐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引起了英法等國的激烈反抗。而中國在50年代取得抗美援朝戰爭勝利之后,60年代后期在越南戰場上又一次挫敗了美國的軍事進攻。相應地,美帝國主義因為長期陷于越南戰場和在全世界駐軍,經濟上難以承擔,這給西歐英法等國努力掙脫美元霸權控制提供了良好契機。
順便指出,所謂美元霸權,重點是指美元對西歐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日本等各國經濟金融的控制,其次才是對拉美等第三世界國家的控制,對中國、蘇聯及親近中蘇的亞非東歐國家、部分拉美國家,則沒有太大影響。就是說美元霸權主要是對資本主義陣營內國家而言的,而不是對中蘇等國而言的。
在共產黨、毛主席堅定正確的領導下,新中國建國以后,經濟發展迅速平穩,順利實現了全國貨幣統一和新舊幣的兌換,特別是人民幣幣值一直極其穩定,國內物價近二十年平穩,工業化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逐漸完備且運行良好,尤其是“兩彈”成功,顯示出一個經濟強國的宏大氣象。新中國對歐洲采取了靈活外交策略,雖然堅定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但是,對英法等西歐傳統資本主義國家,仍然與美帝國主義區分開來,對其反抗美國經濟金融控制的斗爭,予以大力支持,對處于貶值壓力之下的英鎊,給予了大力支持,中歐經貿關系日漸親密。
世界格局的這種演變,給了西歐諸國掙脫美元霸權以極大的鼓勵。美國國力不斷衰落、西歐經濟實力持續增強、中國經濟迅速壯大且非常溫和、蘇聯與美國勾結主載世界,這些因素為中國與西歐形成某種戰略聯合提供了可能。所以,1970年,中國與英國、法國、西德、瑞士、加拿大、日本等國貿易實現了用人民幣結算。
這條消息,我應該是從舊《人民日報》、舊《參考消息》或者《毛主席年譜》上看到的,因為那段時間我閑來無事,就只看過這三種材料。當看到這消息時,我吃了一驚:是誰、什么時候把人民幣變成非結算貨幣的?該當何罪!?這決不是一條無關緊要的消息。我相信,肯定會有人知道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人民幣成為中國與英法貿易的結算貨幣,意味著什么呢?英國法國是當時世界上除美國、蘇聯(或許還有中國)之外,最大的經濟體,貿易量在世界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人民幣成為中國與英法貿易的結算貨幣當然意味著:一、中國外貿即將迎來迅猛發展;二、也意味著人民幣、英鎊、法郎三大貨幣實現了戰略結盟,中國當然是這種聯盟的主帥;三、意味著世界貨幣結構的質變,是政治性轉變;四、美元優勢不再了。中國與英法貿易的人民幣結算,打破了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霸權,等于砍掉了美元的一條腿,人民幣成為英鎊、法郎的強大后盾!這就為爾后英法拋售美元、購買黃金,迫使美元與黃金脫鉤、終結布雷頓森林體系、打破美元霸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打破美元霸權的時機、條件都成熟了。此后不久,英法即拋售美元、購進黃金,狙擊美元的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地位,對正在陷入越南戰爭的美國發起了經濟攻勢。
這場旨在爭奪貨幣在世界貿易的自主權、主導權的斗爭,以美元完敗而告終,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英鎊法郎掙脫了美元控制,成功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意圖。
我覺得,就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狙擊美元這兩大決策的戰略性、重大性來看,當時的法國總統戴高樂、蓬皮杜、英國首相希思——這些人都是絕頂聰明的資產階級政治家——,沒有與毛主席商量是不能下定的。沒有人民幣的政治支持,恐怕英法兩國沒有狙擊美元的實力和膽量。或許可以說,毛主席在擊破美元霸權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主導作用;更一步地說,在組織進行援越抗美戰爭、支持第三世界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同時,在經濟上,中國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利用美歐之間的經濟矛盾、聯合英法等經濟強國,還打了一場反擊美元霸權的經濟戰并取得了偉大勝利,有力地保障了援越抗美戰爭的勝利!再進一步說,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其動機恐怕不是“聯華制蘇”那么簡單,是否有“聯華制歐”或者離間中歐的目的?
由于筆者學識、資料、時間所限,無法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比如,不知道中英法金融聯盟何時終止的,而且我幾乎沒有見到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我相信,這個問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結果也應該是極為令人振奮的,對于打破當前美元霸權、美國迷信是極有意義的。我非常希望有人補充或者反駁我的觀點。
我渴望有人深入地研究這個問題,承擔起對革命歷史、對世界人民、對共產黨毛主席的責任。
材料一:
法新社評述:英法西德等國商人在廣交會接受用人民幣結算
【法新社香港十四日電】(記者:戴維·戴維斯)廣州春季交易會期間一件影響最大的事情是中國堅持要英國、法國、西德和瑞士的商人以中國貨幣人民幣付款。
這一要求是在交易會開幕之后不久宣布的,它使得許多商人為之震驚并且引起了某種混亂,因為出席交易會的一些企業的代表在著手同中國人做買賣之前不得不請示他們的總公司。
交易會上的觀察家們認為,在秋季交易會上,中國會向諸如意大利和加拿大——可能還有日本——等其它國家也提出用人民幣交易的要求。
在過去的幾次交易會上,中國人曾由于英鎊和法郎的貶值以及西德馬克的重新訂值而吃了虧。
這四個歐洲國家的商人最初感到吃驚,之后便同意了中國人的愿望。這四個國家都有同中國銀行訂有協議的銀行。這些銀行已經做出了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的安排,向商人們提供中國貨幣以便從中國購買貨物和把商人們向中國賣出貨物得到的人民幣加以兌換。中國人提出了慷慨的兌換率,從而便利了這種安排。
觀察家們說,中國人并不力求使人民幣被承認為象美元、英鎊或法郎那樣的一種國際貨幣,因為他們總是想防止用他們的貨幣搞投機。只有訂有合同和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商人才能得到人民幣。但是中國人顯然在力求使人民幣最終成為同中國所做的一切買賣中所使用的貨幣。
【本刊訊】香港《遠東經濟評論》七日載文評我在廣交會上用人民幣作為貿易核算貨幣,摘要如下:
人民幣已成為永久不變了。廣州春季交易會的商人表示,中國人要求,他們的合同盡可能用人民幣寫。
雖然這是與中國一九六七年以來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升級運動一致,一些商人這次對中國的堅定立場是毫無準備的。
今年的行動是更認真的努力去確立人民幣的地位。
鑒于過去三年西方貨幣的反復出現的危機,中國的態度決不是驚奇的。
無疑地,人民幣地位的政治意義,在中國人心目中也是重要的。中國已經表明,它認為,人民幣作為一種重要世界貨幣出現,時機成熟了。
外國商人埋怨,人民幣不能自由買賣,也不能做投機買賣。人民幣仍然是禁止出口的。這意味著,這種貨幣只能用作合同中的計算單位。
確立人民幣地位的新攻勢,可能是政治行動多于防止國際貨幣動蕩。
原載《參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05.18
材料二:
我國人民幣的國際信用進一步提高
日報報道:英、法、西德、瑞士四國同我貿易已用人民幣結算
【本刊訊】日本《產經新聞》二日刊登一篇文章,標題是《中國為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而猛烈沖擊》,全文如下:
經過文化革命的混亂而全力投入經濟恢復的中國,為了抬高作為其經濟力量的對外晴雨表的通貨“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正在進行猛烈地沖擊。以春季的廣州交易會為機會,中國在和西德、英國、法國和瑞士等四國的貿易中,決定了用“人民幣結算”。在從十五日開幕的、據說是空前規模的秋季交易會上,也將是進一步擴大這種“用人民幣結算”的姿態。在和最大的貿易對象日本的貿易中,關于合同、結算方式的談判雖然還沒有結果,但是預計“用人民幣標價,用人民幣結算”的要求將進一步加強。
以去年七月在倫敦建立了人民幣的行市為開端,今年五月,中國又在香港的中國系統的銀行開設了以人民幣為后盾的定期存款。另外,在春季的交易會上,在與西方的貿易中推行了用人民幣結算的方式,結果,西德、英國、法國和瑞士的銀行,向中國銀行的倫敦分行設立了用人民幣結算的戶頭。而且在去年五月,當新加坡政府對在當地的中國銀行分行以“流動性儲備過少”為理由索賠的時候,還發生了中國立即充實了匯款和流動性資金,從而“提高了”人民幣的“信用”的事件。
據認為,中國的這種行動的背后,有這樣一種動機在起作用:①對動搖不定的西方通貨感到不安的中國,要以本國的通貨來取得經濟上的保證;②對蘇聯、東歐陣營的通貨盧布表示出對抗意識;③在原來是英鎊地區的亞洲、不愿讓蘇聯填補因英國勢力的后退而產生的空白。
原載《參考消息》,出版日期:1970.10.14
材料三:
中國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進步,它幾乎已能制造一切東西。它最新生產的有潛艇和載重三十二噸的卡車。我們參觀了北京地下鐵道。一個能夠制造氫彈的國家,什么別的東西也能制造。但令人驚異的是,他們從不使用甚至是一個進口的配件。每個另件和配件都是中國自己造的。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進口量幾乎是很微小的;中國的出口量是很大的,它們收貨款只收英鎊。因此每經過一段時間,就有一架滿載黃金的飛機從歐洲飛來中國。這表明它的貨幣是穩定的。中國貨幣在國內的購買力可以從下述事實得到證明:國家儲蓄銀行的存款總數比國內流通的全部貨幣多一倍半以上。這些銀行的業務僅僅是收存儲蓄,而且儲蓄是不休息的。中國沒有籌集任何貸款,不論國內貸款、還是外國貸款,而其他發展中的國家,例如我國,其經濟基本上是建筑在借內債或外債的基礎之上。
這是1969年十一月,一位巴基斯坦媒體人在訪問中國后的感想,被1970年元月3日的《參考消息》轉發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