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毛澤東在江西尋烏縣進行了被他稱為“最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寫出近8萬字的報告《尋烏調查》。這個調查報告像是一幅《清明上河圖》的現代文本,讓人讀出那時的社會關系詳情和各階級的生存面貌,算得上30年代初中國社會學或者說文化人類學的調查范本。
毛澤東找了破產小地主出身當過小學老師的縣蘇維埃主席,當過縣商會會長的雜貨店老板,鐵匠出身在軍閥部隊當過排長的縣蘇維埃委員,小地主出身并且開過賭場的區蘇維埃委員,在舊縣署做過錢糧兼征柜辦事員的鄉蘇維埃主席,各色人等一共11個人,開了10多天時間的調查會,把尋烏縣的交通、商業、經濟、政治和文化現狀,搞得一清二楚。
清楚到什么程度?連縣城有幾家賣豆腐的、打鐵的、理發的,各業人員的數量、比例,各自的經營情況,都細細道來。十六七家雜貨店賣的131種“洋貨”的名字,也一一寫出。關于地主對農民的剝削的形式,毛澤東也做了內行人才能明了的區分,諸如,靠地租來剝削的,就有量租制、谷納錢納、勞役等10種;用高利來剝削的,有錢利、谷利和打會等5種;稅捐方面的剝削,有煙酒印花稅、屠宰稅、護商捐等8種,加起來不平等的經濟關系達到23種。
明了經濟關系后,毛澤東的筆墨落在了政治態度。關于大中地主的政治態度,他區分出新的、半新不舊、全舊三種,戶數分別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七十,百分之二十。具體描述,也是繪聲繪色。
關于“新的”,毛澤東說他們“生活比較奢華。他們看錢看得松,他們什么洋貨也要買,衣服穿的是破胸裝,頭也要揮一個洋裝。派遣子弟進學校也頗熱心,或者自己就是中學等類學校畢業的。”關于“半新不舊的”,政治態度是“贊成一點‘新’,但隨即就批評‘新’的壞處。他們也辦學校,也做教育局長,但他們辦的學校是專制腐敗的。做教育局長是為了拿到一種權,可得到一些錢,……歷來的教育局長多半是他們做,第一種人太新了是做不到手的。他們的生活介在節儉與奢華之間。”關于“全舊的”,則“欲以帝制主義來打倒民權主義,恢復他們的政治領導,挽回那江河日下的封建經濟的崩潰形勢。他們的生活很節制。他們至多揮個光頭。”
《尋烏調查》的種種描述,生動揭示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村真實的社會關系,實際上為中國社會畫了一張圖。在此前后,毛澤東還在井岡山、贛南、閩西進行了十幾個社會調查,從不同角度為中國社會畫了10來幅精致別樣的圖。
畫圖是為了找“路”。毛澤東以尋烏調查為代表的社會調查告訴人們,正確的道路,從來都深埋在國情的土壤之中,要把它找出來,總是要拿起調查研究這把鋤頭。挖著挖著,國情土壤的酸堿度如何,沙子和石塊的結構如何,把這些情狀描繪出來,反復尋看思量,沿著什么方向才能開出一條路,心里便逐漸有底了。所以,找路必先畫圖。
毛澤東為中國社會畫圖的時候,中國革命道路“是什么”、應當“怎么走”,正困擾著黨內決策層。當時黨內決策層的主流看法,仍然是“城市中心論”。毛澤東這期間的社會調查,和“城市中心論”顯然背道而行。
中國革命道路“是什么”?毛澤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有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周恩來1944年在延安中央黨校做報告時曾說,1928年“六大”召開時,毛澤東雖然已經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但他“還是認為要以城市工作為中心的”。從“工農武裝割據”到“以農村為中心”的轉變,是創立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關鍵一環。毛澤東1929年在長汀、上杭等地所進行的廣泛社會調查,使他開始抓住這個關鍵環節,堅定了他創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以為“前進的基礎”的決心。在土地革命、武裝割據這些基本政策指導下,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逐步鞏固發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道路的設計,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間孕育成熟,最終形成理論形態的。
為弄清“怎樣走”,毛澤東的辦法依然是“向下看”,搞調查研究,然后畫圖。在尋烏調查中,他深入研究了當地商業資本的興衰過程和原因,中國農村的土地關系和剝削狀況,各個階級和階層的生存現狀及政治態度,特別是細致入微地分析和總結了尋烏進行土地斗爭的經驗教訓,由此,對為什么要走和怎樣走農村包圍城市這條道路,在認識上有了飛躍;對這條道路為什么能夠走得通,也有了實踐依據。
毛澤東在延安時,集中回顧了在土地革命時期所做的10多個社會調查,頗有感慨地說: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提出解決富農問題的辦法,不僅要抽多補少,而且要抽肥補瘦,這樣才能使富農、中農、貧農、雇農都過活下去。假若對地主一點土地也不分,叫他們去喝西北風,對富農也只給一些壞田,使他們半饑半飽,逼得富農造反,貧農、雇農一定陷于孤立。當時有人罵我是富農路線,我看在當時只有我這辦法是正確的。
毛澤東通過社會調查畫出的中國社會圖樣,不只為確立正確的土地政策提供了正確的階級依據,還為根據地政權建設內容和工作方法,為把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黨,逐步改造成無產階級的政黨,進而在正確處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的關系問題上,提供了一系列的國情依據,奠定了認識基礎。因此,他在做尋烏調查的同時寫作的《關于調查工作》一文,明確提出,“馬克思主義的‘本本’是要學習的,但是必須同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就不是偶然的了。
(作者:陳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曹征路 | 重訪革命史之三 : 毛主席改變中國軍隊的現代性方案——三灣改編
2018-01-0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