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毛澤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典范
點擊:  作者:佚名    來源:紅色de文化  發布時間:2018-10-19 10:30:57

 

 毛澤東在延安楊家嶺和農民談話,詢問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情況。

 

1953年,毛澤東、陳毅、羅瑞卿訪問南京郊區堯辰鄉農村。

 

1953年,毛澤東在武漢蛇山與小商販交談。

 

1957年,毛澤東在天津郊區視察。

縱觀毛澤東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奮斗的一生,我們會深深地感到他始終在忠實地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把為廣大人民謀利益作為最崇高的使命。無論是在戎馬倥傯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日理萬機的和平建設時期,我們處處都能看到他傾盡心血關注人民疾苦,竭盡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看到他對人民群眾無限關懷的赤子之心和深厚情誼。

情系百姓疾苦與生俱來

毛澤東,這個從偏僻的小山村走出來的農民兒子,生來就屬于人民。他心系百姓、關愛百姓、體恤百姓的情懷是與生俱來的。他從青少年時起就有著對勞苦大眾的深厚感情,就有了改造社會、造福人民的志向和抱負,為了人民翻身解放,為了人民當家作主,為了人民幸福生活,他戰斗了一生,革命了一生,奮斗了一生。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始終體現了這種執著的意志和奉獻的精神。

毛澤東自小生活在湘南韶山沖的農家里,和勞苦民眾有著不解的淵源,對百姓的疾苦與榮辱感同身受。他從6歲起就開始做一些砍柴、拔草、拾糞、放牛等農活。8歲開始讀私塾后,他還要早晚放牛拾糞,農忙收割莊稼。到了十四五歲,他幾乎天天和家里的長工一起犁地、耙地、栽秧、割禾等,并與長工們比賽,搶重活干。這些經歷使他對老百姓的生活體會是很深的。

毛澤東從小就無限同情勞苦大眾,與他母親文七妹的言傳身教有很大的關系。他母親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性情溫和,品德敦厚,同情貧弱,樂于助人,在虔誠地燒香拜佛時常常把“因果報應”“積德行善”等理念灌輸給孩子們,且經常幫助和接濟有困難的鄉親們,每逢災荒年月,還不時背著丈夫送米給討飯逃荒的人。這都使毛澤東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

毛澤東在讀私塾時,中午不放午學,帶飯在塾館中吃。當他看到一些家境貧寒的同學沒有飯吃,便常常分一些飯菜給他們,有時干脆把飯全給了同學們,自己卻忍著饑餓,等回到家吃晚飯時再飽餐一頓。母親知道了以后并不怪他,反而每次給他多準備些飯菜。有一年天氣很冷,毛澤東在上學的路上遇到一位穿得破爛單薄、凍得發抖的同學,就毅然把身上穿的一件半新的夾襖脫給了這位同學。母親得知后也沒責怪他。

毛家有個做短工的農民李南華,同時租種了毛家兩畝地。一年秋收后,父親叫毛澤東去李家收租谷,可那年收成不好,李家人口又多,生活相當困難。看到此境況,毛澤東轉身回家到谷倉里把谷子堆高,造成增加了不少谷子的假象。父親看到高高的谷堆,以為租谷已收回。此后,毛澤東還勸說父親把自家的那兩畝地轉給李南華,盡力關心和幫助著李家人。

年少時的毛澤東同情和關心百姓,不僅包含著樸素的思想感情,而且富有正義感,敢于仗義為百姓打抱不平。有一年,村里一個叫毛承文的貧苦農民,幾次帶領窮人“吃大戶”“鬧平糶”,并揭發了族長在修祠堂時貪污公款的丑行。因此,族長惱羞成怒,給毛承文扣上破壞族規的罪名,押進祠堂準備毒打。雖然當時有很多鄉親憤憤不平,但卻敢怒不敢言,唯有毛澤東毫無懼色,秉公直言,據理力爭。族長見毛澤東是村里較富裕的毛順生的兒子,加之眾怒難犯,怕把事情鬧大不好收拾,最后不得不放了毛承文。

19104月,湖南長沙發生了饑民暴動。原因是湖南洞庭湖發大水,長沙、湘潭、衡陽等地鬧旱災,投機商人和富豪地主不僅不救災,反而囤積谷米,導致糧價飛漲,窮人們買不起糧食,有人全家投河自盡,饑民們去衙門請愿卻遭到槍擊。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饑民們放火燒了官府衙門,搗毀了外國洋行、輪船公司和稅關。清政府派兵鎮壓,被捕的饑民不計其數,許多人被殺后頭顱懸掛在長沙城的南門外示眾。這件事使毛澤東的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他覺得那些參加暴動的饑民,同自己家人一樣是無辜的百姓,只是被逼得走投無路,所以才起來造反。百姓們的這種悲慘境遇,在少年毛澤東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毛澤東后來稱其“影響了我一生”。

1911年春,毛澤東離開韶山赴長沙上學。后來的讀書求學經歷,使毛澤東情系百姓的歷史情緣更加深重濃厚。少年時代,他偏愛閱讀當時被稱為雜書的《水滸》《三國演義》《精忠岳傳》等小說。后來他回憶說:“有一天我忽然想到,這些小說有一件事很特別,就是里面沒有種田的農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將、文官、書生,從來沒有一個農民做主人公。”農民出身的毛澤東對此納悶了很久,后來終于發現小說里所頌揚的人都是老百姓的統治者,這些主人公“是不必種田的,因為土地歸他們所有和控制,顯然讓農民替他們種田”。他看到了封建社會的不平等和導致的原因。

由此可見,毛澤東是在親身體驗和感受了勞苦百姓受壓迫、受剝削的苦難生活與求解放、盼幸福的強烈愿望后,才義無反顧地走上為民請命的革命道路。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困苦,不論遭受多大的困難和挫折,毛澤東都始終把消滅剝削、消滅壓迫、解放普天下的勞苦大眾作為奮斗目標,這也是他革命不止、戰斗不息的動力所在和力量之源。

關注百姓利益細致入微

毛澤東一直非常清楚革命的目的是為了人民,而要取得革命的勝利更需要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他常對身邊人說:“我們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記為民興利除弊。我們共產黨的干部戰士,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他還常說:你若要群眾擁護革命,你就要關心群眾。這是毛澤東身體力行的切身體會。因此,他歷來把走群眾路線看作黨的根本路線,并十分注重以務實的作風去做群眾工作,進而把群眾工作的著重點放在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上,把群眾工作的基點放在實實在在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上。

早在創建瑞金革命根據地時期,毛澤東就十分重視群眾工作,并在1934121日至21日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具體講到“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問題。他明確指出:“我們現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廣大群眾參加革命戰爭,以革命戰爭打倒帝國主義和國民黨,把革命發展到全國去,把帝國主義趕出中國去”,“我們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他進一步說明要注意的群眾切身利益問題:“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他把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具體到衣、食、住、行問題,生小孩的問題,由此告訴我們的干部和戰士,群眾利益問題是很具體的,是關系群眾實際生活的一系列問題。最后,他強調:只要我們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謀利益,解決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問題,解決群眾的一切問題,“廣大群眾就必定擁護我們,把革命當作他們的生命,把革命當作他們無上光榮的旗幟。”

192815日,工農革命軍在毛澤東率領下進了遂川縣城。城里家家戶戶關著門,沒有一個人影。毛澤東找到毛澤潭,對他說:“我們進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發動群眾,粉碎敵人的陰謀,把群眾組織起來,打倒土豪劣紳。”毛澤東雖然工作繁忙,也堅持做宣傳工作。小街上住著一個老頭,他的兒子和媳婦聽信了白軍的謠言,進山藏起來了,老頭腿部傷腫,來不及走,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已經兩餐沒有吃飯了。門被推開了,有人走近他輕聲輕語地問:“老伯,你好哇!”老頭詫異地睜開雙眼:“你是什么人?”老頭問道。毛澤東親切地說:“大伯,我們是工農革命軍。”他一邊說,一邊查看老頭的腿傷,發現傷口紅腫化膿得十分厲害,便叫一個戰士去弄來一撮鹽,泡水給老頭洗傷口。邊洗邊說:“不要緊,傷口發炎,等會我叫人給你送點藥來。”毛澤東又叫一個戰士留下一只米袋,為老頭熬粥。老頭非常感動,把滿腹話語向毛澤東傾訴,并表示要把藏在山上的兒子和媳婦叫回來,把左鄰右舍喊回來。

1928年春天的一天,毛澤東從外邊開完會回到塘邊村,發現有不少禾苗被牛踩倒、吃掉了。經過了解,知道是因為沒有大路,牛在田里亂走造成的。一回到村里,毛澤東就把情況告訴了黨支部書記徐天元,并指示應該把路修好,因為這是關系到群眾利益的大事。然而,村里有人認為石基路修不成,因為過去鋪了好多次石子,結果都給雨水沖垮了。毛澤東聽了,便講了修路對方便群眾的作用,并借用“伸開五指和捏緊拳頭哪個力氣大”的道理告訴大家說:“石基也要用泥土接起來,才經得起水沖和人踩嘛。”受到啟發的干部們異口同聲地表示:“對,照毛委員的話去做。”接著,毛澤東又對從哪里開工、怎么修等問題進行了具體安排。戰士們和鄉親們一起大干數日,沒多久,塘邊村就有了直通外界的大道。

1929年初,毛澤東率領紅四軍主力轉戰到贛南和閩西,組織和發動民眾建立了工農民主政權,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毛澤東在忙于處理各種軍政事務的過程中,也沒有忘記解決關系群眾生產和生活的實際問題。在對興國縣長岡鄉進行調查研究后,針對調查中發現的水旱災害和水土流失問題,他提出:鄉蘇維埃政府要抓水利,設立水利委員會,鄉蘇維埃主席兼任水利委員會主任,每村要有一名水利委員,興修水利時,要發揚互助合作精神。

1931年盛夏,毛澤東住到瑞金葉坪村。為了給當地規劃比較長遠的水利設施,毛澤東曾帶領區鄉工農民主政府干部冒著酷暑沿錦江直上幾十里,勘山察水,規劃修筑水陂、水壩。在錦江岸邊,毛澤東還幫助農民安裝了一架筒車,并囑咐說:如果一家一戶制作筒車有困難,可以幾家聯合起來裝。鄉親們抗旱時,毛澤東經常在夜間來到田間地頭,同鄉親們并肩車水,并向他們宣傳奪取豐收支援革命戰爭的意義。

19334月,臨時中央政府從瑞金葉坪遷到沙洲壩。那時沙洲壩是個干旱缺水的地方。一天傍晚,毛澤東看到一位老伯從池塘里挑來的飲用水很不干凈,并了解到多年來村民們吃水比較難,如今又來了這么多紅軍,用水就更緊張了。毛澤東得知此情況后,徹夜難眠,反復考慮著如何解決群眾的飲水問題。第二天一大早,毛澤東便到村里村外察看,思考著把烏雞嶺下的泉水引進村子里的辦法,然后組織干部戰士用大楠竹做材料,鋪設了一條簡易的水管,用一個大木桶接住并蓄起來,暫時解決了飲水的問題。毛澤東還不放心,為了把沙洲壩的用水問題徹底解決好,他繼續帶著區鄉干部和紅軍戰士,跋涉幾十里去尋找水源,親自勘定了章義坑、峨公坑、九節坑等幾個水庫壩址。同時又從眼前著想,決定在村里打井。盡管當地自古以來沒打過井,沒人會打井,但也要試一試。經過勘探,選好位置,先后打了兩口井,第一口井因離墳場近沒用多久便放棄了;第二口井打好后,還專門鋪上木炭和沙子作為過濾設施,保證漫上來的水質可飲。村里的鄉親喜出望外,有一位老婆婆雙手捧起又清又甜的井水喝了一口,高興地說:“毛主席,您真替我們把什么心都操到了。”解放后,沙洲壩村民在井臺上豎起一塊紀念碑,刻上“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兩行醒目的大字。

關愛百姓情感真摯深厚

延安時期,毛澤東已成為萬眾敬仰的人民領袖。但他并沒因此而遠離群眾,高高在上,而是始終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與百姓走得更近了,與群眾的感情更深了。無論是在穩定環境還是艱苦轉戰中,他都時刻惦記著群眾,滿懷深情地關懷和體恤百姓,全身心地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如他所說:對于共產黨人,人民的疾苦絕非小事!193510月后,來到陜北的毛澤東處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他在抓好黨中央工作的同時,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關注陜北百姓的生產和生活。他雖然十分繁忙,但只要是有關群眾生產與生活的問題和困難,他總會放下一切工作,立即組織人員進行調查研究,采取措施,及時解決,絕不拖延。農忙時,組織機關干部下鄉幫助搶種搶收;群眾受了災,立即送去救災物資;天旱了,他下鄉了解旱情,組織群眾修渠道辦水利。對于群眾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具體到娃娃上學、農民識字、防病治病等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他都常常過問,發現群眾困難,立即組織人員出手幫助,甚至親自辦理,解決問題。這種務實的作風是他工作作風的體現,更是他愛民心切的體現。

他看到陜北文化落后、衛生條件差時,就要求部隊中有文化的人,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用于為人民服務,宣傳科學文化知識,興利除弊,逐步改善陜北根據地的環境,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條件。并時時提醒:“應該給老鄉宣傳搞衛生可以預防和減少疾病,帶頭修建廁所,漚糞積肥。陜北窯洞沒有窗子,室內陰暗潮濕,空氣污濁,我們應該宣傳,幫助他們開窗子。”

在延安每當逢年過節,中央機關都要安排一些文藝演出。毛澤東總忘不了派人通知周圍的老鄉也一起來看,讓這些文化生活極端貧乏的農民也飽飽眼福。剛開始,機關干部和部隊因為來得比較早就坐在了前邊,老鄉們收工晚來得晚就坐在了后邊。毛澤東看到此事后對身邊的人員說:老鄉們生產忙,看戲機會少,路又遠,我們要尊重老鄉,應該讓他們坐在前邊。從此,每逢有演出,大家就招呼老鄉們往前坐。久而久之,這就成了大家都自覺遵守的“制度”。

19367月初,黨中央遷到了陜北保安。這里山大溝深,地高氣寒,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加上歷次戰爭的破壞,城里竟然沒有一家商店,日用品奇缺,老百姓買鹽要趕上毛驢到700里外的寧夏鹽池去馱,一盒火柴要用十幾個雞蛋從小販手里換,衣服布匹更是難買,有的家里一件衣服縫縫補補竟要穿幾代人。看到這些,毛澤東心情十分沉重。他把中央貿易部和保安縣政府的負責人請到他的窯洞里說:“你們考慮一下,是不是在保安城里辦一個供銷社?”這些負責人考慮了一下,都贊同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滿意地指出:“我們共產黨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你們做什么事情,都要走群眾路線,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一切都要同群眾商量。比如辦供銷合作社,就是群眾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你們要到群眾中調查研究,看群眾迫切需要哪些東西,比如布匹、火柴、食鹽。你們要注意工作方法,關心群眾生活。”接下來,毛澤東又和他們一起研究如何組織力量運輸貨物等問題。不久,保安的供銷社開辦起來了,這極大地方便了群眾,解決了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19416月的一天,陜甘寧邊區政府在一座小禮堂中召開征糧工作會議。突然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下起了傾盆大雨。雷電把禮堂中的一根木柱子劈斷了,參加會議的延川縣縣長李彩云不幸被擊死。有老百姓借此發牢騷說,為什么雷公不擊死毛澤東呢?毛澤東得知此事后,沒有讓保衛部門去追查說這話的人,而是深刻反思工作中到底有哪些失誤和過錯,竟然激起群眾如此強烈的不滿和憤怒!因為他深知,“足寒傷心,民怨傷國”,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后來了解到,陜北不到一百三四十萬人口的地方,一年就要征20萬擔公糧,老百姓負擔不起,因而產生了不滿。于是,毛澤東馬上建議,征糧由20萬擔減到16萬擔。同時,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減輕百姓負擔。

1944年,毛澤東聽說侯家溝有兩個小村莊的婦女不生孩子,就把延安市委書記張漢武找來詢問情況,并且親自指示中央醫院到侯家溝把水化驗一下。化驗結果發現那里的水中含有有害物質。醫療隊指導群眾對水進行必要的處理,幫助群眾防病治療。一年后這兩個偏僻山村都傳出了嬰兒的哭聲。

在棗園川,有一條十里長的水渠,當地群眾稱它為“幸福渠”。這條渠是1944年毛澤東在棗園居住時修建的。他看到農民澆地困難,就動員中央機關和農民一起修渠,解決了當地5個村1200畝土地的灌溉問題,使棗園川旱地變成了水澆地,莊稼連年豐收,基本結束了靠天吃飯的歷史。

全國內戰爆發后,黨中央主動放棄延安,一路轉移到神泉堡村。過了沒幾天,1947年的9月末10月初,連著刮了幾天幾夜的西北風,氣溫驟降,寒氣逼人,漫山遍野未成熟的秋莊稼被蒙上了一層霜。眼看快收獲的莊稼遭受著霜凍,毛澤東睡不安穩了,102日天剛麻麻亮,便急匆匆到田里查看莊稼受凍情況,并從鄉治保委員劉青山那里了解到,得趕緊回收受凍的秋莊稼,同時擴種些冬麥。可胡宗南部隊把麥種都搶去了。看到老鄉們遇到如此困難,毛澤東即刻指示機關和部隊全體出動,幫老鄉搶收搶種,還動員大家把口糧中的小麥節省下來,支援老鄉做種子。憂樂百姓情意經久不衰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身居高位,但他依然保持人民領袖的本色不變。他那顆熱愛人民的赤子之心更加火熱,關愛群眾的情意更濃,為民操勞的身影隨處可見。作為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異常繁忙,不再可能像過去在中央蘇區、陜北、西柏坡時那樣經常和普通老百姓接觸。但只要有機會,他還是喜歡到處走一走,借以接近群眾,和百姓們聊聊家常,了解他們的真實生活情況和心中的愿望。

1950年初夏,淮河流域連降暴雨,洪水泛濫,淮河以北的20個縣和淮南沿岸7個縣均被洪水淹沒,80余萬間民房被沖倒或淹塌,受災人口計990余萬。由于水勢過猛,有些災民來不及逃生,或被淹死,或棲身樹上,有的從樹上墜水喪生,有的在樹上被毒蛇咬死。災情之慘重,百年一遇。毛澤東看到安徽省委負責人發來的災情報告時,不禁潸然淚下。他用筆在“不少是全村沉沒”“災民被毒蛇咬死”等處畫上了重重的線,并對秘書田家英堅定地說:“不解救人民,還叫什么共產黨!”當即給周恩來批示:“周:請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導淮計劃,送我一閱。此計劃8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年初,北京市的“三反”運動已經進入高潮。3月中旬,為了掌握基層單位開展運動的情況,毛澤東決定聽聽群眾的反映。他輕車簡從,來到德勝門外的郊區。當時正是中午,四處無人,毛澤東隨意走進一片菜地,小心地走著,以免踩了剛長出的幼苗。不一會兒,菜地的主人走了過來。他看到有人進了菜地,正要阻止,卻認出了這位“不速之客”就是毛澤東,不禁愣在那里,不知該說什么。毛澤東連忙伸出手去和他握手,親切地問他:“貴姓?這是你的菜地嗎?”老漢仍然有些窘迫地說:“我姓吳。是我的菜地。剛才我的小兒子告訴我菜地來了客人,原來是毛主席。”毛澤東又問他:“生活過得怎么樣?家中有幾口人?”吳老漢見毛澤東這樣隨和,就放開了,自豪地說:“解放后生活好多了,家中還有老伴和三個兒子,兩個大的都參加了革命,我是光榮軍屬呢!”毛澤東聽了這個回答非常高興。他接著問:“村里搞‘三反’了嗎?”吳老漢說:“搞了。我還是村檢委會的主任呢!”“區政府欺侮群眾嗎?”吳老漢實話實說:“沒見到區政府欺侮老百姓的事,但是,有的干部不大干凈,‘三反’運動真是好政策!”毛澤東欣慰地笑了起來。

19521029日下午,毛澤東乘專列來到河南蘭封(今蘭考),開始了對黃河的考察。第二天,毛澤東走出專列,向西北方向約兩里遠的一個小村莊走去。進村后,毛澤東走進一戶農家。這是一戶老貧農,兒子參軍了,只剩下老兩口。老婆婆看見毛澤東來了,身后還跟著一群人,趕緊上前把毛澤東迎進屋里。一邊請毛澤東喝水,一邊向他述說現在過的好日子。她順手取下饃饃籃子,還指著床上的被褥,請毛澤東看。毛澤東滿意地笑了起來。看完了,毛澤東向老婆婆辭別后剛走出門,便碰上背著褡子從城里回來的老漢。老漢驚喜地張開雙手,攔住毛澤東,親熱地嚷嚷起來:“別走啦,在我家吃了飯再走!”毛澤東親切地看著眼前的老漢,問他多大年紀,家里糧食夠吃不夠吃。老漢一一告訴了他,還問起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您說,俺們這里地不少,就是不多打糧食。這鹽堿地有法治嗎?這黃河水害有法治嗎?”毛澤東肯定地回答說:“能治!”之后,他把治理黃河的事情時常掛在心上。僅從1953年到1955年,他就3次聽取了河南省委和黃河水利委員會負責人關于治理黃河情況的匯報,提出了許多帶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意見。他一再指出,在工作中要堅持群眾路線,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把治理黃河的事情辦好。

1957年底,不斷有人匯報農村某些地區出現的“兩極分化”和貧富差距加大的情況。每次聽過匯報,毛澤東的臉色都很不好,常常陷入深思。12月中旬的一天,警衛中隊衛士馬維探家回到中南海,向毛澤東遞交了一份對他家鄉的調查報告,并帶回一個摻和著粗糙糠皮的又黑又硬的窩頭:“主席,我們家鄉的農民生活還很苦,鄉親們就是吃這種窩窩頭。我講的是實話,我爹我娘也是吃這個。”毛澤東的手微微發抖地接過窩頭,費勁地掰下一塊放進嘴里嚼了幾口,眼圈就紅了。“吃,大家都吃。”他一邊流淚一邊將窩頭分給身邊的衛士,哽咽著說:“吃啊,這就是我們農民的口糧,這就是種田人吃的口糧啊……”當天他沒有吃飯,晚上失眠了。衛士長李銀橋勸毛澤東休息,可毛澤東卻感嘆地說:“為什么會這樣子呢?為什么?人民當家做主了,不再是為地主種田,是為人民群眾自己搞生產,生產力應該得到解放么……”久久不能入睡的毛澤東便起身冒著冷風到院中散步,不斷地自言自語:“我們是社會主義么,不該是這個樣子。要想個辦法,必須想個辦法。怎么才能加速實現社會主義?”

一連多日,毛澤東都在反復思考著。“我們國家現在的社會制度,是遠遠優越于舊中國的。”隨后,毛澤東在1958128日召集的一次最高國務會議上號召鋼鐵生產“十五年趕上英國!”緊接著,毛澤東在3月召開的成都會議上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這個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毛澤東為人民幸福安康而日夜操勞著。他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經常深入農村、企業、部隊、機關、學校、街道進行調查研究,走到群眾中體察民情,傾聽百姓呼聲,了解百姓疾苦,祖國的山山水水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今天來回顧這一切,無不感受到毛澤東那深重濃厚、真摯坦誠的百姓情懷,感受到毛澤東那樸實無華、終生不變的人民領袖本色。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