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1日-星期四
毛主席給黃炎培的親筆信
黃炎培也很愛好書法,愛好寫詩,常常將他的墨跡、詩作送請毛澤東賜教。大概是情趣相同吧,交往過程中,毛澤東得知黃炎培珍藏一本王羲之的真跡,雙方約定,借期一個月。
一個月后借期已到,毛澤東自己將王羲之那本真跡用木板小心翼翼夾好,對值班室的同志說:“送還吧,今天必須送到。”
“講好一個月就是一個月,朋友交往要重信義。”
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工作人員將王羲之真跡如期送還給黃炎培。黃老收到真跡后,還很不好意思地說:“主席愛看,就讓他多看幾天嘛。”送還字帖的同志說道:“主席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雙方都笑了。
從1949年開始,到1960年底,這11年時間里,毛澤東與黃炎培幾乎年年都有書信來往。黃炎培雖然年長毛澤東15歲,但他書信和詩作的開頭或結尾都寫:“毛主席”、“敬獻毛主席”、“敬呈毛主席”、“毛主席賜教”等,毛澤東給黃炎培的信中開頭也總是:“任之先生”、“黃任老”。
黃炎培呈獻給毛澤東的詩,都是用毛筆書寫的,大都是楷書和行書,是詩作,也是黃老的書作。黃老的行書流暢自如,自成風格;楷書功力深厚,筆力遒勁,端莊剛健,尤為擅長。對黃老的書法,毛澤東很愛看。黃炎培的墨跡詩稿大都是50年代送給毛澤東的,毛澤東辭世時,毛澤東的書房里還放有黃炎培敬獻的詩稿墨跡冊頁。
黃炎培經常給毛澤東送詩稿墨跡,毛澤東收到之后除及時復信外,也常有回贈。1956年12月4日,毛澤東在《致黃炎培》的信全文寫完之后,特意又加寫了這樣一句話:“去年和今年各填了一首詞,彔陳審正,以答先生歷次贈詩的雅意。”毛澤東在信中說的“去年”應為前年,即1954年。這一年他填的一首詞是《浪淘沙·北戴河》。毛澤東在信中說的“今年”即1956年填的一首詞《水調歌頭·長江》,在1957年《詩刊》一月號公開發(fā)表時題目改為《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這兩首詞,都是1957年《詩刊》一月號公開發(fā)表的。黃炎培在得到毛澤東這兩首詞的墨跡之后,極為珍視,時以展示同好。后來榮寶齋將這兩首詞的墨跡制成拓片(游泳詞的標題為“長江”),從此廣泛流傳。黃炎培讀了毛澤東抄贈的兩首詞后,還對游泳一詞提出了修改意見。毛澤東很快在2月11日復信,全文如下:
任之先生:
惠書盛意可感!那些東西,既已發(fā)表,不改也可。游長江兩小時飄三十多里才達彼岸,可見水流之急。都是仰游側游,故用“極目楚天舒”為宜。 順致敬意!
毛澤東《毛澤東書信選集》收入的毛澤東《致黃炎培》的信,最后一封是1960年12月5日寫的。在這之后,直到1965年12月21日黃炎培逝世,這對朋友之間還常有詩作、書信往來。1976年9月毛澤東主席逝世后,我在整理他老人家的遺物中,就看到黃炎培1961年敬獻毛主席存教的《詩十二首》的墨寶和黃炎培1963年2月20日寫給毛澤東的一封親筆信。
黃炎培1961年敬獻毛主席存教的《詩十二首》,總標題是:中國共產黨建黨四十周年頌。這十二首詩,黃老是用毛筆行書體書寫在一本裝幀別致的約32開大小的冊頁上的。如同他的別的詩稿一樣,是詩作,也是頗有價值的一份書作。詩作的第一首黃老是這樣寫的:
十月飛來砲一聲,眾人夢里幾人醒。大功作始由來簡,一席傾談信念萌。
詩后黃老還用蠅頭行書小字加了一段注:
“一九二一年七月黨在上海開會成立,我來北京訪李大釗問知大概,使我對黨起了初步的信心。沒有知道毛澤東主席早在一九一九年七月就論述了救國的根本方法——李維漢文,《紅旗》一九六一年第十一期。”
詩作的第五首黃老是這樣寫的:
知識全從實際來,調查研究四言該。良箴字字皆珠玉,手札紛披讀百回。
在這首詩的后面,黃老也用蠅頭小字加了一段注:
“毛主席延安指示,僅有書本知識的最好回到實際工作里去。解放后,我受職中央輕工業(yè)部,毛主席面示工作方法,了解情況,了解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黃炎培的這十二首詩和注,充分表達了他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的敬意和對中國共產黨的信賴和熱愛。
黃炎培晚年,專心于《八十年來》的撰寫。到1963年2月上卷寫出初稿后,即打印后呈送毛主席。在送書稿時,他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這封寫于1963年2月20日的信,距他的逝世時間是兩年零十個月。黃老的這封親筆信用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信紙,墨筆行書體書寫,全信共五頁。從墨跡來看,五頁書信,每頁八行,似一氣呵成。全篇行筆流暢,揮灑自如,布局整齊,結構和諧,是一份非常珍貴的墨寶:
毛主席:
昨夜抵杭,經過了兩會的大會五十天,想來此稍事休息,過一個月,至遲三月底回京。
近寫《八十年來》,甫成上卷,至辛亥革命止。
政協(xié)為我少數(shù)打印,下卷正在續(xù)寫。
主席:我之所以寫此書,實出于幾十年是是非非思想之所驅使,說不盡所聞所見社會之惡濁,官吏之兇狠,人命之卑賤,太無人道了,太沒天良了,同時發(fā)見好人,我愿助他辦學校,辦社團,辦圖書館,讓后輩青年,獲得良好的前途……
這幾十年經過,我不得不寫出,讓后輩看看今天,想想昨天,大家努力!努力!
下卷容寫成續(xù)奉。上卷先請教正。
手致,崇敬!
黃炎培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日隨信附上的《八十年來》上卷為打印件,封面上的“八十年來”、“上卷”、“前言”、“第一時期”、“第二時期”等全部文字都是黃炎培用毛筆親手書寫,在封面的右上方,黃炎培書寫的“毛主席賜教”五個大字尤為醒目。
毛澤東收到黃炎培的信及《八十年來》上卷之后,有沒有給黃老寫過回信,筆者不得而知。按照此前兩位朋友書信交往的情形來看,毛澤東收到朋友這樣的信件和大作后,一般都會寫回信的,可是《毛澤東書信選集》中沒有提及,是否這次毛澤東就沒有寫回信呢?這還是一個疑問。大作《八十年來》上卷稿,毛澤東收到后是用心閱讀過的,不少地方還用黑鉛筆劃了道道。黃老的信和《八十年來》上卷書稿,現(xiàn)在都還收藏在中南海毛澤東故居里。如今它已成了黃炎培與毛澤東暮年之交的珍貴的紀念。
說到毛澤東與黃炎培的交往,還有一段歷史佳話。在延安時候毛澤東同黃炎培關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權,如何跳出歷代統(tǒng)治者從艱苦創(chuàng)業(yè)到腐敗滅亡的周期率問題的一次談話。
這次談話的經過是這樣的。1945年7月1日,黃炎培、褚輔成、冷遹、左舜生、傅斯年、章伯鈞六位國民參政員,應毛澤東主席之邀來到延安訪問。這一行六人來到延安后,當毛澤東和黃炎培握手時說:“我們二十多年不見了!”黃感到愕然,心想我們這是第一次見面呀!毛澤東似乎看出了黃炎培的心理,便笑著說:“1920年5月某日在上海,江蘇省教育會歡迎杜威博士,你主持會議,在講話中說中國一百個中學畢業(yè)生,升學的只有多少多少,失業(yè)的倒有多少多少。那一大群聽眾之中就有一個毛澤東。”聽了毛澤東的這一席話,黃炎培高興得連連稱贊毛澤東記性好。黃炎培從延安回到重慶之后,每次講到延安之行時,都要津津樂道這個有趣的細節(jié)。他十分自得地說:想不到在大群聽眾之中,竟有這樣的一位蓋世的豪杰!
到延安之后的第二天下午,黃炎培一行六人應約到楊家?guī)X訪問毛澤東主席。
楊家?guī)X是中共中央機關所在地,離延水河稍遠,風景很好。高高矮矮的山坡上有一排排窯洞,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就在這些窯洞里居住。住所的當中有一座規(guī)模較宏偉的大會堂,依山面陽。黃炎培一行從大會堂的右邊走上山坡,繞到后面,來到毛主席接待客人的會客室。這個會客室呈正方形,光線充足,中間擺放著一張長桌,四周擺放著各式椅子約可座20來人。會客室的四壁還掛著幾幅畫,其中有一幅畫是沈鈞儒次子沈叔羊畫的,畫著一把酒壺,上寫:“茅臺”二字,壺旁有幾只杯子。畫上的一首七絕就是黃炎培所題:
喧傳有客過茅臺,釀酒池中洗腳來。是假是真我不管,天寒且飲兩三杯。
面對這幅熟悉的畫,黃炎培就侃侃而談起來。黃炎培說這幅畫是1943年在國民黨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中,叔羊為他父親“畫以娛之”。在請他題詞時,他忽然想起謠傳,長征中共產黨人在茅臺酒池里洗腳。針對這個謠傳,他題了這首七絕以諷喻。可是他怎么也沒有想到,這幅畫竟掛在中共領袖的客廳了!當黃炎培在此時此地看到這幅畫時,一股知遇之心的暖流流遍了他的全身。
7月4日下午,毛澤東邀請黃炎培和冷遹到他家里做客。毛澤東問黃炎培,來延安考察了幾天有什么感想?黃炎培坦率地回答說:“我生六十多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huán)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史長久,自然地惰性發(fā)作,由少數(shù)演為多數(shù),到風氣養(yǎng)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qū)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fā)展,有的為功業(yè)欲所驅使,強求發(fā)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huán)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屈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中共諸君從過去到現(xiàn)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條新路,來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
聽了黃炎培這一席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毛澤東高興地答道:“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同黃炎培的這一次談話,黃炎培在他寫的《延安歸來》小冊子中作了記載。《延安歸來》,1945年由重慶國訊書店出版,初版兩萬冊,幾天內就被搶購一光,成為大后方轟動一時的暢銷書。后被收入黃炎培所著《八十年來》一書,1982年由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昆侖策網(wǎng)”!
(來源:紅色文化網(wǎng),原載人民武警報)
【昆侖策網(wǎng)】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wǎng)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fā)現(xiàn)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wǎng)絡時代發(fā)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wǎng)》,網(wǎng)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