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建立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戰果輝煌,在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懈奮斗中立下了豐功偉績,這一切應當歸功于毛澤東思想。
20世紀40年代,中國已被帝國主義國家分裂成五六塊,這是中國最危險的時期,即使到了抗戰勝利的1945年,中國仍面臨可能被再次分裂的危險:北方有斯大林阻止共產黨軍隊南下,南方有馬歇爾阻止蔣介石北上,其目的就是阻止中國統一。但毛澤東沒有聽斯大林的“勸阻”,決然過江,因此才有今天統一的中國和這么大的中國版圖。反觀同一時期的印度。1948年印度也面臨著有外來支持的國家分裂的危險。結果是受著西式“民主”熏陶的尼赫魯放走了巴基斯坦。不同的領袖,不同的結果:現在在印度原來的版圖上有著兩顆互為目標的原子彈,而在中國則是統一使用管理的核武器和剛剛飛上世界屋脊的青藏鐵路。看到新中國建設的巨大成就,多年后李宗仁也對自己當年堅持與共產黨劃江而治的行為作了深深的悔罪,他說:
“如果美國人全力支持我,使我得以沿長江和毛澤東劃分中國,中國就會陷入象今天的朝鮮、德國、老撾和越南同樣悲慘的局面了。南部政府得靠美國生存,而北部政府也只能仰蘇聯鼻息,除各樹一幟,互相殘殺外,二者都無法求得真正之獨立。又因中國是六億人的大國,這樣一來,她就會陷于比前面提到過的三個小國家更為深重的痛苦之中,而民族所受的創傷則恐怕幾代人也無法治好了。如果這種事情真的發生了,在我們敬愛的祖國的未來的歷史上,我會成為什么樣的罪人呢?”【1】
可見,大國軍事的關鍵不在一個“大”字,而在于誰領導,用什么思想武裝。與一般的軍隊不同,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僅僅是一支能打硬戰的武裝力量,更重要的它還是黨和國家實現其政治目標的武裝力量。毛澤東反手打天下,也反手治天下。1949年10月建國,次年初毛澤東就西東開弓,出兵西藏,年末進軍朝鮮。由此為新中國打下了至今不可動搖的國基。印度1947年獨立,美國、印度的一些人開始策動西藏脫離中國,同年中國國共在打仗,無力西顧。尼赫魯是西洋秀才,花架子,壓根就不知道毛澤東的厲害,一點點摳我們的西藏,誰知1950年初毛澤東直接出兵,一步到位,等尼赫魯反應過來,西藏已在中國手里了。毛澤東此舉意義重大,西藏使中國有了廣闊的戰略縱深,這也使我們在西部地區減少了很多邊防駐軍。如果1948年尼赫魯先下手將西藏控制在印度支持的人手中,那我們西部的國防安全就真麻煩了,航天、核試基地就在人家的監控之下,楊利偉的太空之行就困難多了。其次,拿下西藏,雅魯藏布江即印度的布拉馬普拉河的上游地區就在我們手里,水是生命之源。如果當時按照某些“布哈林式”的眼光,認為1949年底共產黨剛執政,就應該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追求GDP,那我們中國今天就不會有這樣好的地緣政治位勢。1950年下半年,美國軍事介入東北亞朝鮮半島,逼著毛澤東表態。按今天一些人的想法,中國根本就不應當出兵抗美援朝,應先以發展經濟為中心。但當時中國就那么一點重工業,東北是振興中國的基地,相當于今天的上海。面對美國的咄咄逼勢,毛澤東主動打出去,雖然把美國給得罪了,卻換來了蘇聯支持。這樣就打出了一個相對有利的地緣政治格局,同時也保護了東北的安全。這些在建國第二年就決定并完成的驚天偉業,并非“布哈林式”的賬房先生,更不是那些天真的書生們所能想得到和做得到的。這只能是我們的毛澤東及其戰友們所能想得到、做得到的。朝鮮戰場上的勝利,使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為上升。蘇聯加大了對中國的援助。1955年萬隆會議上,周恩來在會上受到英雄般的歡迎,歡迎并不為周恩來個人,而是為我們新中國打贏了美國。我們當時一窮二白,硬是將戰爭打贏了,這使中國在第三世界中威信很高,歐洲人也佩服新中國的領導人。東南亞國家曾受西方人和日本人的殖民壓迫,也希望中國強大。中國強了就有號召力。中國人在萬隆會議上受到歡迎,美國人不高興,但亞洲人高興。今天我們的外交要學習毛澤東以斗爭求和平的外交藝術。
有人說,中國出兵朝鮮卻丟了臺灣【2】。
中國人民志愿軍1950年10月25日才入朝作戰,而在6月27日美國就宣布封鎖臺灣海峽。當時斯大林告訴中國,朝鮮戰場上打不敗美國,中國就也別想拿回臺灣。事實也是這樣,如果中國當時示弱,那今天的臺灣問題就會更難解決。看看同時期蔣介石討好美國的結果,就知道美國人歷來都是“柿子撿軟的捏”。
也有人說,中國參戰是被蘇聯人利用了【3】。并認為“這種‘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4】。
我們知道,1945年雅爾塔秘密協定中,蘇聯擁有在大連、旅順駐軍權和中長鐵路的使用權。這些都是蘇聯在遠東的戰略利益,這些利益又為蔣介石國民黨政府所承認。1950年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蘇聯也是極不情愿地表示要廢止這項秘密條約,但主張保留形式。中國革命的勝利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遠東政治的格局,也迫使蘇聯重新調整對華政策。隨之而來的朝鮮戰爭及中國軍人打敗美國人的結果,讓最具現實主義政治眼光的斯大林明白了中國人在朝鮮戰場上驅逐了美國人的同時,也驅逐了在中國東北的蘇聯人。結果蘇聯于1953年繼而1955年將中東鐵路及大連、旅順港交還中國。至此,蘇聯在雅爾塔條約中已吞到嘴里并為蔣介石政府承認了的戰略利益又悉數吐出,這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獲紅利的斯大林來說不能不說是一種說不出的痛楚:一場戰爭下來,中國軍隊由弱變強、在蘇聯的支援下組建了強大的空軍、將美國趕到三八線以南,而蘇聯卻告別了自彼得大帝起就追求、1905年俄國人為此與日本人流血爭奪而斯大林又剛剛獲得的大連和旅順這兩個進入太平洋最便捷的不凍港。不僅如此,這樣的后果使獨立不久的外蒙古通往海參崴和遼東半島出海口的關鍵陸上通道從蘇聯控制區轉入已為中國完全控制的境內。這不僅大大緩解了外蒙古獨立對新中國安全造成的壓力,而且還使外蒙古由此與中國產生了天然的依存關系。這對蒙古的發展和中蒙兩國的未來關系定位有著如何估計都不會過高的意義。對此,我們真要感謝毛澤東及其戰友們,感謝他們為中華民族所做的這一偉大貢獻。毛澤東的軍事藝術在于張合有度和恰到好處。中國及時在三八線停火,而沒有接受斯大林打過三八線的要求,中國軍隊因此沒有透支。現在回頭看,如果中國接受斯大林的建議,拒絕停戰而打過三八線,那中國必然要透支國力,結果反而對蘇聯,尤其是對駐扎在旅順的蘇聯海軍會形成嚴重依賴,這反易受制于蘇聯。果真如此,后來的大連和旅順的移交可能就不會那樣不折不扣。1953年7月中美停戰,當年1月蘇聯移交中東鐵路。3月5日,斯大林病逝。斯人已逝,在中國問題上卻是甘苦自知。
直至2013年還有人撰文說“毛澤東也認為發動朝鮮戰爭是錯誤的”【5】。
第一,毛澤東并沒有“發動朝鮮戰爭”,發動朝鮮戰爭的是決意要越過“三八線”的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聯軍;面對美國的驕橫,毛澤東只是在朝鮮同志的請求下毅然啟動了中國抗美援朝的決定。與美國在韓國不同,停戰后中國沒有在朝鮮留下一兵一卒。第二,說毛澤東認為“幫助朝鮮打這場仗是錯誤的”,這當然更不符合事實。1975年10月21日,毛澤東最后一次接見基辛格,據基辛格回憶,在談話中,毛澤東提起朝鮮戰爭,據基辛格記錄:
毛澤東:聯合國通過了一個美國提出的決議,說是中國侵略了朝鮮。毛澤東:對,所以跟你沒有關系,那是杜魯門時代的事。基辛格:對,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們的看法已經改變了。毛澤東:可是決議并沒有取消。我現在還戴著這頂“侵略者”的帽子。我同樣認為這是一種無上榮耀。好,好得很。基辛格問:這么說我們就不應該修改這項聯合國決議了?毛澤東:不,不用改。我們從來沒有提出這個要求 ……不過,你可不可以幫我把這個聲明公之于眾,或者是在你的通報里公開說一下?基辛格:我想還是你公開為好。我不一定能做到歷史上正確無誤。【6】
這可以說是毛澤東臨終前關于朝鮮戰爭最后并明確要求公開的最終結論性的看法。蓋棺定論。人一生會說各種各樣的話,表各種各樣的態,甚至發各式各樣的牢騷,但若要對其定性,當以作者最終和愿意正式公開的表態為準。顯然毛澤東對朝鮮戰爭的態度當以臨終前表態并要求正式向全世界公開的為準。若此,前引有些人所謂“毛澤東實際上已經承認抗美援朝不對”【7】的判斷顯然與毛澤東的本意不符。毛澤東至死都認為抗美援朝“無上榮耀,好,好得很”。毛澤東知道這將是最后一次會見基辛格,要求他幫著把這個聲明“公之于眾,或者是在你的通報里公開說一下”。2011年,已至88歲高齡的基辛格在當年出版的《論中國》一書中披露并證實了這段談話的真實性,沒有辜負毛澤東生前的囑托。我們再來談談1962年中印之戰。1962年的中國形勢真是“高天滾滾寒流急”:中國國內剛剛經歷了嚴重的自然災害,蔣介石在東南準備反攻大陸,蘇聯在北方制造新疆居民“外逃”事件,印度借機在中印邊境燃起戰火。印度事關西南穩定,但毛澤東總體上還是認為與美國不同,印度是朋友,不能真打。1962年10月中國對印自衛反擊戰高調開啟,一月后卻又輕輕落下:一仗下來,只是將印度的屁股打響了些,但沒有讓它傷筋動骨。在戰爭規模上,毛澤東巧妙利用了古巴導彈危機,將它控制在有限范圍內,不讓第三國卷入。10月20日,美國封鎖古巴海域,蘇美劍拔弩張。當天中國全線反擊。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最后結束封鎖,11月21日,蘇聯也對軍隊解除了動員令。當天中國也對印全面停火。一月后,中國又將印度俘虜養得黑胖黑胖,把印軍的槍擦得干干凈凈交還給他們。戰爭結果與朝鮮戰爭不同,朝鮮戰爭要將美國硬逼到三八線以南,而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則沒有將印度硬逼到“麥線”以南。在前者,毛澤東意在打出國格和平等,在后者,毛澤東意在西南方向打出持久和平,至于中印兩國間的領土糾紛,毛澤東則留由后人慢慢解決。研究一下毛澤東1962年西南一役,其目的不是打贏,而是長期穩定大西南。它與諸葛亮“七擒孟獲”曲異而工同。關于1962年中印戰爭,美國學者費正清在其主編的《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一書中以贊賞的口氣評價道:
從戰斗的特點看,中國的損失無疑小得多。許多印軍小隊在突然襲擊下倒下,其余的逃走。在政治上,北京給新德里以最后的羞辱,不僅無償歸還全部東北邊境特區,而且歸還全部戰俘以及開列出詳細清單的卡車、大炮和彈藥。最后的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在同赫魯曉夫處理古巴問題的暗中對比中,毛既不是“冒險主義”,也不是“投降主義”。他獨一無二的結束戰爭行動的做法,排除了“帝國主義”或“修正主義”替尼赫魯采取任何行動的可能,而同時保住了具有戰略意義的阿克賽欽高原,新疆至西藏公路就從那里通過。【8】
今天總結這場戰爭,我們看到毛澤東的軍事藝術大張大合,但張合有度,畢諸葛“七擒”之功于一役,令后人扼腕贊嘆。反觀毛澤東出手過的東北和西南,至今均無戰事。說到這些,我們還得感謝毛澤東同志及在他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美國人的朋友永遠是打不敗的對手。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他知道毛主席在戰爭年代養成了夜晚工作的習慣,提前一個月進行晝眠夜作的練習。當聽到周總理說主席要見他時,尼克松僅帶了基辛格和溫斯頓·洛德來到毛主席的書房,他們學著周總理稱毛澤東為“主席”。基辛格在會見時問:“主席正在學習英文嗎?”毛澤東說:“我聽說外面傳說我正在學英文,我不在意這些傳聞,它們都是假的,我認識幾個英文單詞,但不懂文法。”翻譯對基辛格說:“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毛澤東接過話說,“是的,我發明了一個英文詞匯paper tiger。” 基辛格馬上對號入座:“紙老虎。對了,那是指我們。”【9】賓主大笑。有位美國人說過,他們不怕中國軍事現代化,就怕中國軍人毛澤東化【10】。歷史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但沒有毛澤東思想,就不會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毛澤東思想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真正靈魂和戰無不勝的力量源泉。因此,在紀念“八一”建軍節這一天,我們心中更加想念毛澤東同志。
【1】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廣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949~950頁。【2】“對于新中國的統一大業來說,朝鮮戰爭的延長無疑也起到了決定性的阻礙作用。”(沈志華著:《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0頁。)【3】“中國的參戰,特別是頑固地拒絕聯合國議案,被西方認為是社會主義陣營統一指揮的杰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結果之一是在西方國家眼中,中蘇確實已成為‘鐵板一塊’。中國終于被牢牢地捆綁在本來是以美蘇對抗為核心的冷戰戰車上,甚至由于毛澤東那被戰爭激發出來的革命沖動而比蘇聯更深地陷入了與美國敵對的漩渦。” (沈志華著:《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頁。)【4】“然而也必須看到,這種‘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心理上的,所謂勝利,應該是指戰爭決策者確定的戰略方針得以實現,而毛澤東顯然沒有實現他把美國軍隊趕出朝鮮半島的戰略方針。”(沈志華著:《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358頁。)【5】“毛澤東也認為發動朝鮮戰爭是錯誤的。朝鮮戰爭結束三年之后,毛澤東就已一再表示,幫助朝鮮打這場仗是錯誤的。只是他把這筆賬完全算到了金日成和斯大林的頭上。1956年9月18日他同前來參加中共八大的朝鮮代表團談時就說:‘對朝鮮勞動黨的做法,過去就有意見,例如朝鮮戰爭,開始就提醒金日成不該打,后又警告他敵人可能從后方登陸。’9月23日,他對也是來參加中共八大的米高揚說:‘朝鮮戰爭根本錯誤,斯大林應該負責。’1957年7月5日米高揚到杭州通報蘇共打掉以馬林科夫為首的 ‘反黨集團’問題時,毛澤東又和他談到朝鮮戰爭問題,還抱怨說:‘斯大林、金日成對中國刻意隱瞞發動戰爭的時機及作戰計劃,最后,中國卻被牽連進戰爭,這是錯了,絕對錯了。’這說明,毛澤東實際上已經承認抗美援朝不對。” (何方:《抗美援朝的得與失》,載《炎黃春秋》,2013年第12期,第12頁。注:原文中的這些引語均無出處。)【6】[美]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譯:《論中國》,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306~307頁。【7】“抗美援朝也耽誤了臺灣問題的解決。連毛澤東也認識到這一點。他說過,沒有抓住最有利的時機攻打臺灣是‘我黨‘七大’后所犯的第一個大的歷史錯誤……是百分之百地錯了’。他雖然沒有說這是抗美援朝帶來的一個后果,但人們心里都是明白的,將來的歷史書也會講清楚,決策者的責任是逃不了的。當然,攻打臺灣并取得勝利給那里的民眾帶去的是福是禍,那是另一個問題。”(何方:《抗美援朝的得與失》,載《炎黃春秋》,2013年第12期,第13頁。注:原文中的這些引語均無出處。)【8】[美]R.麥克法夸爾、費正清主編,謝亮生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554-555頁。【9】William Burr :THE KISSINGER TRANSCRIPTS,The New Press.New York.1998.p.97.【10】為了準確起見,筆者對這句話的真實性做了多方求證,發現表達這種見解的在美軍將領中不是個例,對此,中美雙方均有表述、回憶和記錄。令人驚訝的是,盡管信息來源不同,但美方對毛澤東看法,甚至表述都驚人的一致。美籍華人陳維娜2002年曾經幾次造訪過聞名世界的美國西點軍校。據她回憶:“那天為我們做講解的是一位現職的軍校教員F。這次巧遇給我提供了一個深人探討心中疑問的好機會,使我大為興奮。在講解之后,我便拖著他問問題。開始時,F明顯是出于職業習慣和禮貌,后來則越談興致越濃,以軍人式的爽快回答了我的問題。”當她問到對毛澤東的看法時,這位軍官回答說:“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因為在這方面他們永遠趕不上我們。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或按中國術語叫革命化。中國軍隊離毛澤東越遠,美軍的勝算也就越大。毛澤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善于以弱擊強、以弱勝強的軍事天才。他的軍事思想體系及實戰應用非常的精妙獨特,至今還沒有好的應對破解辦法。雖然我們是在把他當做對手來研究,但是我對中國的毛澤東始終懷有最深的敬意。西點軍校崇敬的兩個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兵家泰斗,一個是毛澤東,還有一個是孫武子。”(秦一心主編:《海外濟南人》黃河出版社2002年版,第305、309頁。)2007年,原廣東軍區政委蔡多文將軍訪問美國五角大樓,據蔡將軍回憶,在交談中,蔡將軍問身邊的一位美方軍官:“假如將來有一天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在戰場上再次相遇,你預測結局會怎樣?”這位軍官足足思索了10秒鐘之久,爾后回答說:“美國軍人最崇敬的兩個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兵家泰斗,一個是孫武,還有一個就是毛澤東。中美之問不要再打仗,否則將會是兩敗俱傷,后果不堪設想。假如有一天不得不打的話,我只能祈望那時的中國軍隊不再有太多的毛澤東色彩。美軍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因為在這方面你們永遠趕不上我們。怕的是中國軍隊的‘毛澤東化’,就像你們現在講的‘革命化’。”聽后,我倆都會心地笑了,算是相互認同這一觀點吧。(蔡多文著:《軍號嘹亮》,花城出版社2012年版,第762頁。)
【說明:本文主要內容刊發于《中國國防報》2008年8月3日第9版,后有增改。】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教授;來源: 昆侖策網【作者授權】重新編發)【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