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的日子,再次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堂。多年以來,只要在北京,每逢毛主席的誕辰、忌日,就總是要到毛主席紀念堂。本來,是想上午來的,但上午紀念堂沒有開放,只好下午來了。其實,我在想,無論是誰,如果要到紀念堂向毛主席表達敬意,那么,隨著廣場上的人流,一起緩步走向紀念大廳,可能更好,也會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人民對毛主席的敬仰!長長的隊伍,在紀念堂東側的廣場上,蜿蜒曲折了幾個來回,又甩到紀念堂的南廣場,再回到東廣場,并一直延伸到毛主席紀念堂的北大門!還有一些人,明顯來自外地,他們在焦慮、急速地奔跑著,很顯然,他們擔心錯過寶貴的機會。下午,只有四個小時的時間,實在太短了,無法容納億萬人洶涌澎湃的熱情。“他們來看‘教員’了”,我想,“這是必然的,他們已經發現——沒有發現的也遲早會發現——教員指出的路,才是他們的出路。”拍了一張隊伍的照片,上傳到微博,說我正在等候中,馬上就有讀者在下面留言,“老師,我也在隊伍里!”“我也在!”“俺也在!”列寧說,一個有覺悟的工人,不管命運把他拋到哪里,哪怕身處異國他鄉,舉目無親,言語不通,都可以憑著《國際歌》那熟悉的曲調,為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今天,憑著對毛主席的熱愛,憑著《東方紅》那熟悉的曲調,我們也可以為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毛主席的漢白玉雕像前,有一排巨大的花籃,但是,不知道為什么,花籃上的緞帶被取下了,這使我們無法判斷是誰獻的。獻花,并且鞠躬,人流到這里,就流不動了,變成了漩渦,但人們都很肅穆,盡量加快自己的步伐。忽然,有人拍我的肩膀,我回頭一看,是中科院的魏老師!來到南大廳,大家都在留言和簽字,留言薄上的紙,已經用光了,工作人員趕緊去取。出了南大廳,來到東側的群雕前,一個紅領巾,正舉起右手,向毛主席宣誓。毛主席去世的那一年,我應該就是這個年齡吧,這是當年的我嗎?再次回到天安門廣場,人流,還是像一條長龍,在身后涌動。仰望天安門城樓,仿佛天空中依然回蕩著毛主席的聲音,依稀可見毛主席在城樓上揮手,微笑。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獨立評論員郭松民”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