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城
小編專訪:
開國上將李克農之孫李凱城大校出身通信兵世家,父母親都是通信兵前輩。
李凱城坦言:“我為自己也曾經是通信兵感到驕傲!”
今后,他將作客《通信兵的故事》,用他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回顧歷史,
敬請期待!
小編語:
李凱城1952年出生,此時正值抗美援朝戰場開城板門店的“停戰談判'最緊要的關頭,毛主席親自點將李克農帶領一支談判隊伍坐鎮開城......。正逢其時,李家男嬰呱呱落地。李克農接到家里發來的電報喜出望外,和談判代表團的領導們一起商議取名。最終,采納了朝鮮人民軍南日大將提議:為了紀念正在進行的“開城談判”(后改名為板門店談判),取名李開城,后家人將“開”換為近音字“凱”,寓意志愿軍凱旋。
1969年入伍,在原通信兵部第一通信總站五團當兵從事載波技術工作。
1976年在武漢通信指揮學院任教。
1979年調原總參政治部任干事。
曾任職:
總參政治部研究室主任、《政工研究文摘》主編、某研究所副政委等職。
論 著:
著有《領軍之道》、《向毛澤東學管理》、《紅色管理》等著作。
現為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
近年來先后為部隊、院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講課、報告近千場,聽眾達十幾萬人。并在中央電視臺《周末開講》、山東教育臺《名家論壇》欄目講授“毛澤東的領軍之道”。
視頻節選:
二次戰役是把美國人打醒的一場戰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我們消滅美國15000人,美國人沒有醒,他死活不相信中國人敢跟他打仗,他覺得中國人是農民為主的軍隊,中國人和武裝到牙齒的美國聯合國軍打仗是找死,所以我們消滅了美國15000人,美國人根本不知道我們的意圖是什么,他不相信中國人敢跟他較量,當然情報也差一點,我們投入40萬人,美國的情報是4萬幾千幾百幾十幾個,精確到個位數,但是少了一個數量級,所以二次戰役還是齊頭并進,讓我們打了一個大勝仗。
西線把第八集團軍包圍,東線把第十軍包圍,如果我們裝備好一點的話抗美援朝早就結束了,但是我們確實裝備差了點,所以他們從海上跑了。三次戰役以后,不好打了,因為美國人被打醒了,所以三次、四次、五次戰役雙方互有攻防,五次戰役以后在三八線附近僵持住了,西線我們多占領了一些,東線退了一些,于是開始和朝鮮談判,談了兩年多,大小會議開了575次,談出多項吉尼斯世界記錄來,因為美國人不好好跟你談。談不贏了就想回去打,打不贏了再回來談,先后兩次進行談判,但有一次打完后再也不打了,上甘嶺戰役。那一仗把美國人打服了,再也沒有大規模進攻,進入談判。上甘嶺戰役本來是一個很小的戰役,兩個小山頭,537和597,兩個山頭加起來基本上3.7公里,志愿軍一個山頭守一個連,美國人一開始想用兩三百人做代價,3天時間把兩個陣營拿下,結果第一天兩千人的代價投進去,一個山頭拿下了,另一個沒有,拿下來的那個當天晚上被志愿軍奪回去,本想找記者露個臉,結果丟了個丑,然后美國不斷加兵,最后美國加到6萬人,除了原子彈,其他什么武器都用了。美國人往那個山頭上打了192個炮彈,5000枚航空炸彈,一個航空炸彈大概炸我們現在這個屋子四分之一這么大,志愿軍打了60來發。整個上甘嶺一平方米落9發炮彈。
炸石頭山炸起來好幾米,地上據說一米厚的土,打了整整43天,25000人的傷亡代價還沒拿下來,不打了。美國精銳部隊美七師上場,傷亡太大,心疼,讓南二師上,師長不干,拒絕執行命令,后師長被撤,新換師長去,結果二師被打殘了,失去戰斗力,美國把最精銳的187拉去打陣地戰,空降兵是特種兵,不應該打陣地戰,但是沒辦法,最后人跑的堵都堵不住,只好用麻繩把美國兵綁成一串,誰也別想跑。
志愿軍有一場戰役中,第一個戰士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于盡,第二個也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于盡,來吧,像黃繼光、邱少云這種壯烈犧牲的,上甘嶺戰役中有42個,瞎子背著瘸子沖鋒,最后美國人服了,沒見過這樣的部隊。
最后得出結論,永遠不要和中國人打仗,永遠不要和中國陸軍打仗。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