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5年。雖然中國在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經歷了一代人時光,但是英國統治香港的歷史遺存,至今仍大量存在。這些紀念英國統治香港并羞辱中國的物化標志,潛移默化卻又深刻影響著一代代香港民眾,那就是培養起對英國統治的懷念,從而淡化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宿感。
鴉片戰爭的硝煙早巳散去,但歷史留下的印記和屈辱在香港仍然每天可見。徹底清除英國侵略者統治香港遺留的全部影響,是維護和鞏固國家主權安全、增強香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對祖國的認同感與親近感、以確保香港地區長治久安的重大舉措。
清除英國在香港歷史影響的工作可首先從街道更名抓起。香港的很多街道名是為紀念歷屆港督、英國官員、英國軍官而設立,有的直接以人名命名街道,有的為掩人耳目以人名諧音來命名街道??梢哉f,這些仍在神州大地玷污中國人耳目的殖民主義者,都是英國侵華治華有功、雙手沾滿中國人民鮮血惡貫滿盈的家伙,他們就是一群罪不容赦的魔鬼。
讓我們首先看看香港以歷屆總督名字或諧音所設立的街道:
砵甸乍街 是為紀念英國第一任港督、也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侵華頭子璞鼎查(1843-1844)設立。
爹核士街 是為紀念英國第二任港督戴維斯爵士(1844-1848)設立。
文咸街 是為紀念英國第三任港督文咸爵士(1848-1854)設立。
寶寧街 是為紀念英國第四任港督寶寧爵士(1854-1859)設立。
羅便臣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五任港督羅便臣爵士(1859-1865)設立。
麥當奴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六任港督麥當奴爵士(1866-1872)設立。
堅尼地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七任港督堅尼地爵士(1872-1877)設立。
軒尼詩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八任港督軒尼詩爵士(1877-1883)設立。
寶云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九任港督寶云爵士(1883-1887)設立。
德輔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十任港督德輔爵士(1887-1891)設立。
彌敦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十三任港督彌敦爵士(1904-1907)設立。
盧吉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十四任港督盧吉爵士(1907-1912)設立。
梅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十五任港督梅含理爵士(1912-1919)設立。
司徒拔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十六任港督司徒拔爵士(1919-1925)設立。
卑利道 是為紀念英國第十八任港督貝璐爵士(1930-1935)設立。
麥理浩徑 是為紀念英國第二十五港督麥理浩爵士(1971-1982)設立。
另外香港還有為紀念英國侵華治華有功軍政官員而以他們名字命名的街道:
士丹利街 是為紀念英國歷任三屆首相的愛德華.史密斯.士丹利設立。此人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擔任內閣殖民地大臣,負責中英談判具體事務,中國對外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南京條約》,就是他的政績。
鴨巴甸街 是為紀念英國政治家鴨巴甸四世伯爵設立。此人本名喬治.漢密爾頓.戈登,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擔任內閣外相,主導制定對華政策,一貫主張推行“炮艦外交”,強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并開放五個通商口岸。
伊利近街 是為紀念英國政治家伊利近八世伯爵設立。此人本名詹姆斯.布魯斯,擔任過北美總督、加拿大總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他被派往中國擔任英國全權談判代表,也是他當年下令英軍搶掠并焚毀了北京圓明園,還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白加士街 是為紀念英國外交官員巴夏禮設立。此人比較特殊,還有一點戲劇性經歷,因此多說上幾句。巴夏禮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擔任英國侵華頭子璞鼎查的漢語翻譯,以后擔任過廣州領事。當時英法列強正在尋找各種理由要求清政府修改《南京條約》、《望廈條約》,以進一步擴大在華權益。而挑起戰火的“亞羅號事件”的始作俑者,就是時任廣州領事的巴夏禮,他以英國國旗被辱為借口攻打廣州,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軍北京時,擔任談判翻譯的巴夏禮提出由英國使臣向咸豐帝親遞國書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絕。為逼迫英法聯軍簽訂停戰協議退兵,咸豐帝下令拘捕英法兩國談判代表巴夏禮等39人。不料英法聯軍以更加猛烈的進攻來回應清政府對英法談判代表的扣押,巴夏禮被扣押后態度蠻橫囂張跋扈,還寫信給英軍不要因為我停止進攻。10月5日,英法聯軍進逼北京德勝門和安定門,10月6日攻占圓明園開始大肆搶劫。守衛圓明園的清兵潰逃,居住于此的嬪妃們驚嚇過度自縊身亡,內務府大臣文豐投福海殉難。咸豐帝對圓明園被毀被搶極為震怒,清政府對付不了英法聯軍,于是拿扣押的英法談判代表出氣,到10月16日交還英法人質時,“英人二十六名,死傷過半;法人十三名,七死六傷?!短┪钍繄蟆酚浾甙鼱栘悜K遭分尸之禍。”于是憤怒的英法侵略者接連提出賠款、割地、立碑、道歉多項無理要求,并強迫清政府簽訂另外增加的二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英國人對此仍不滿足,執意要焚燒圓明園以警告清政府。一把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全園黑煙籠罩火光沖天,一座舉世無雙、宏偉秀麗、人類文化瑰寶的皇家園林,盡為廢墟慘不忍睹。戰爭結束,這位巴夏禮又回到廣州繼續擔任領事,以后又到日本和韓國擔任外交官。為表彰巴夏禮為大英帝國利益忠心服務及被清廷扣押的經歷,這位老牌殖民強盜還被英國皇家授予騎士勛章。
莊士敦道 是為紀念英國外交官員莊士敦爵士設立。此人先后擔任過駐華港英政府輔政司助理、港督私人秘書、英國駐威海衛英租界地行政長官等職務。被英國政府授予“高級英帝國勛爵士”勛章。在華期間,莊士敦曾是中國末代皇帝傅儀的英文老師,給傅儀傳授過許多西方文化。
歌賦街 是為紀念侵華英軍將領休.歌賦設立。此人原是駐印度麥索爾的英軍司令,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取代作戰不利的懿律被調來華擔任英軍總指揮。
卑路乍街 是為紀念英國海軍軍官愛德華.卑路乍設立。此人為英國海軍“硫磺號”軍艦艦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參加了攻打廣州、舟山等地的戰役,在《南京條約》簽字前,他搶先率領英軍在香港登陸,宣示英國正式占領該島。
英國在香港留下大量以殖民強盜名字命名的街道,其用心十分陰險歹毒,一方面,英國政府要以這種方式永久表彰那些侵華治華為英國做出歷史性貢獻的英王鷹犬們;另一方面,英國政府要以這種辱華標志向當地民眾炫耀統治權力,在無聲中告誡香港華人誰才是這塊土地真正的主人,必須服從英國的殖民統治,老老實實當個順民??梢哉f,這種帶有歷史痕跡的殖民影響,至今仍然存在。
歷史揭開了新的篇章。勇于反抗外來侵略、永不屈服西方強盜的英雄的中國人民,迎來了香港回到祖國懷抱、英國侵略者終于滾回了老家。英國人雖然離開了香港,但留下的污泥濁水依然散發著污染香港政治環境的毒氣。完全徹底鏟除帶有英國殖民色彩的歷史標志與痕跡,干干凈凈消除其影響,巳成為一項刻不容緩必須進行的工作。對這項工作應從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高度充分認識,盼望中央政府對此給予及時有力地指導,希望香港特區政府早日將其提上工作日程。
(作者:悟道人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