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秋收起義 》(何孔德 高泉 紀曉秋 陳玉先 作)】
今年八一,適逢中國人民解放軍95歲誕辰,特寫此文以示紀念。
毛主席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沒有毛主席,就沒有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祝建軍節,不能不感念毛主席。他開天辟地,曠古的建軍視野,精妙的軍隊設計,超凡的締造智慧,堪稱世界建軍史上的藝術瑰寶。
一、獨立建軍
中國共產黨的獨立建軍始于毛主席。南昌起義,共產黨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毛主席開始了中國共產黨軍隊的創建。
南昌起義,得益于李立三的堅持,由中共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負責,劉伯承具體策劃,賀龍任總指揮,參加的主力是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部隊,總計2萬余人。從歷史看,當時共產黨中央并沒有考慮建軍問題。
當時中央執行的路線,實際上 “是不要注意軍事又要民眾暴動的一個矛盾政策”,把建立共產黨自己的軍隊視為“軍事冒險”。所以,南昌起義,打的仍是國民黨的舊旗幟,沿用的仍是國民革命軍的舊番號。
【油畫《南昌起義》(黎冰鴻 作)】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起義成功后,中共前敵委員會根據中央的決定,曾作出如下舉措:一是以“左派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名義發表宣言,控訴蔣介石、汪精衛叛變革命的罪行,表示今后繼續奮斗的決心。二是組成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以示同武漢和南京的國民黨反動當局相對抗。三是起義部隊仍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周恩來、賀龍等組成參謀團,領導部隊再圖北伐之戰略。
共產黨的中央,以國民黨的名義行事,這樣的措處,讓我們現代人感覺,似乎是非常幼稚的,可這就是中共早期時的真實歷史。這里的核心問題,是其時的共產黨中央壓根沒有建軍的考慮。這在接下來的起義部隊行動中,也是可以看得清楚的。起義部隊,經5小時激戰,全殲守敵一萬余人,占領了南昌城。但很快在隨后國民黨調集的優勢部隊圍攻下失敗,后撤出南昌城向廣東進發。部隊主力被打散后,剩下的800人,在天心圩由朱德、陳毅收攏。1927年11月,朱德、陳毅率領部隊開到湘粵贛三省交界的崇義、上堡一帶,也對起義部隊進行了一次整編。他們將散亂的各單位合編為一個縱隊,番號命為“國民革命軍第五縱隊”,下轄3個支隊,朱德任司令,陳毅任指導員,王爾琢任參謀長。這是頗能說明問題的。
秋收起義,是毛主席親自領導的。這個起義,與南昌起義截然不同,他把建軍作為基本目標,列上起義綱領。
【油畫《秋收起義》(馬常利 作)】
起義前,毛主席做了認真調查,制定了五條綱領:一是同國民黨決裂;二是高舉共產黨旗幟;三是建軍,組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四是組織政權;五是沒收土地財產。我們看,在毛主席制定的起義綱領里,建軍已鮮明地提上了議程。這就是毛主席的出手不凡。
首先是獨立,與國民黨剝離。從一個政黨來說,獨立才是本體存在的基礎。沒有獨立,一切都是妄談。
其次是“應高高地打出共產黨的旗子”。這當然遭到了中共中央的批評,“拋棄國民黨的旗幟是不對的”。為什么應高高舉起共產黨的旗子呢?這代表的就是獨立建軍。從毛主席先前的觀點看,獨立建立共產黨的武裝是他早已考慮過的。如在1927年伊始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毛主席就提出了“推翻地主武裝,建立農民武裝”的重要思想。“馬日事變”后,回到長沙的毛主席,要求各縣工農武裝一律迅速集中,用武力來對付反動軍隊,以槍桿子對付槍桿子。
其三是把起義與建軍、建政統一起來,而不再是滿足于搞搞工農運動。這就更讓人看得明白,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是把建軍、建政與謀取人民革命事業勝利聯系在一起。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
正是這樣,秋收起義,毛主席創建了世界建軍史上的一個新建制: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叫工農革命”。所轄3個團,其中兩個團由農民和工人構成。第一次打出了共產黨人民軍隊的旗子。“旗號鐮刀斧頭”。這就是毛主席的獨立建軍,創建了第一支有番號、有旗號的正式的共產黨的軍隊。
從此,中國工農革命軍這一名稱和旗號,也便在隨后各地起義部隊中廣泛使用,直到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確定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稱中國工農紅軍,但旗號仍是鐮刀斧頭。
南昌起義,包括八七會議決定,都是打國民黨的旗幟,這表明的仍然是走依附國民革命軍的道路;而秋收起義,鮮明地打出了共產黨的旗子,走的是獨立建軍的道路。
獨立建軍,在中共當時面臨的共產國際和革命處于低潮的環境下,不能不說,這既是一種政治的戰略視野,為共產黨指明了新的方向,也是一種軍事的戰略氣魄,那就是建軍造反。
獨立建軍,對于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個俗理告訴我們,在別人的屋子里搭棚子,既沒有自己的天,也沒有自己的地,將永遠壓在別人的天花板底下,且終究有一天是要被踢爛出屋子的。
二、建人民軍隊
獨立建軍,建什么樣的軍?建工農革命軍,就是建人民的軍隊。這是毛主席的偉大創造。
軍隊產生于何時?至今世界上不見普遍共識。當然也不會有普遍共識,尤其是在文明文化成為人種優劣象征時。但我們必須說,從中華戰爭史溯推軍隊的存在,恐至少在公元前2500多年前,中華民族就產生了軍隊。大家都知道的,中華人文始祖炎黃二帝的阪泉大戰。余以為,那樣的戰爭,非軍隊組織形式是難以進行的。如此推下來,中華民族軍隊的歷史至少4500多年了。當然,這無疑是世界上最早的軍隊。因有材料記述,其它古文明史的軍隊,大約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至4世紀,這要比中華文明晚了2000年。
4500多年的軍隊史,我們既可以通過史料了解歷史的軍隊,又有幸可以觀察進化于今的世界軍隊。我們統攬大概,可以說只有毛主席的建軍,才具有了開天辟地的意義,即他創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民軍隊。
“三灣改編是新型人民軍隊建設的開端。”
【油畫《三灣改編》(許寶中 李澤浩 作)】
1927年9月29日,毛主席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永新縣三灣村。在這里,毛主席對部隊進行了整頓和改編。他宣布,部隊官兵,愿留則留,不愿留的,根據路途遠近發給路費。希望回到鄉里堅持革命。將來如果愿意,還可以再回來。然后將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稱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確定了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班、排設黨小組,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部隊由中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部隊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必須經過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規定了在部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要實行官兵平等,待遇一樣,官長不準打罵士兵,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連以上建立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參加部隊的行政管理和經濟管理,官長要受它的監督。”這是一個最了不起的變革,它顛覆了一切舊軍隊的體樣,創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新型人民軍隊。
這支新型人民軍隊,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唯一宗旨。強調:“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有評論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止包含了世界“三大”宗教的核心精神,也是當代世界一切政治理論的最高境界。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建軍宗旨,無疑躍到了建軍精神的最高峰。
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執行革命的“三大”任務: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群眾工作。這真是從沒有過的發明創造。自古以來,軍隊就是打仗的。但毛主席賦予這支軍隊,不但會打仗,還要籌集給養,做群眾工作。這“三大”任務,后來成為這支軍隊的三大職能,即:戰斗隊、生產隊、工作隊。
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內部實行政治、軍事、經濟三大民主。在政治上,官兵一律平等;在軍事上,士兵參加作戰討論,訓練中實行官兵互教;在經濟上,實行經濟公開,士兵參與經濟管理。這是軍隊亙古沒有過的制度創新,這是一個官兵平等的新世界的創造,是軍隊士兵精神的徹底解放,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戰斗力。“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
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從三灣改編出發,走上井岡山,經過八路軍、新四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人民打江山,為人民守江山,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軍隊。
毛主席說:“沒有一個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這支軍隊保持人民軍隊的本質,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唯一宗旨,她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三、賦予信仰
賦予信仰,就是在軍隊中建黨,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
“支部建在連上”,是毛主席軍隊建黨的創新形式。這一制度的設計,從班、排黨小組,到連隊黨支部,再到營團及以上單位的黨委,直至中央軍委,構成一個嚴密的黨的組織系統,把軍隊置于黨的絕對領導下。這是毛主席政治建軍的基本內容。
【油畫《支部建在連上》(高泉 作)】
這樣的一個組織體系,就把黨的信仰賦予了軍隊。這就如同有了寺廟,當然這個比喻不恰當。但它可以說明,有了黨的組織,就具化了黨的信仰。這是南昌起義,在團以上設立支部和黨代表所不能相比的。而實際的情況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我們先看一下南昌起義:
“南昌起義,在軍、師兩級設立了黨代表;團、營、連三級設立指導員。這一體制到1927年10月底崩潰。”
起義失敗的部隊到達天心圩時,“各級干部紛紛離隊。一些高級領導干部,有的先辭后別,有的不辭而別。”
“所有師以上黨的領導人均已離隊。只剩一個團級政治指導員陳毅。”軍事干部也是如此。師長、團長均皆逃走,只剩下一個74團參謀長王爾琢。
“領導干部如此,下面更難控制。營長、連長們結著伙走。還有的把自己部隊拉走,帶一個排、一個連公開離隊。”部隊一碰就垮。
我們再看一下秋收起義:
1929年9月,毛主席在三灣村對部隊進行了改編,規定在連隊設立黨支部,營團建立黨委,整個部隊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重大問題都要經過黨委討論決定。緊接著,毛主席在連隊中積極開展了發展黨員的工作。10月,部隊行軍到達酃縣水口村,毛主席在葉家祠堂親自主持了特務連6名新黨員的入黨宣誓:“犧牲個人,嚴守秘密,階級斗爭,努力革命,服從黨紀,永不叛黨。”
這個入黨宣誓誓詞我們很熟悉,它是韶山入黨宣誓誓詞的升級版。但這6名新黨員,可非比尋常,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批黨員。
這樣的一個神操作,這支工農革命軍就變成了有信仰的部隊,黨委是核心,支部是堡壘,黨員是先鋒。
有了信仰,一切就不一樣了。
羅榮桓元帥曾經回憶:“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毛澤東同志曾帶領三十一團的三營,下山去接應二十八團由湘南返回井岡山。夜間通過桂東地區,遭到敵人襲擊,部隊當時被打散了,大家很著急。但第二天早上一集合,只少了一個擔架兵。誰知當部隊回到井岡山時,這個擔架兵早已回來了。”
兩相比較,我們會得到這樣的結論:
連隊是最基礎的部隊,支部建在連上,就在實際上以黨的組織掌握了最廣大的士兵。
從班排黨小組,到連隊黨支部,再到以上各級的黨委,直至中央軍事委員會,這樣一個貫通的完整而嚴密的黨的組織體系,集中體現了“黨指揮槍”的基本原則,從而也就把黨的初心灌注于軍隊之中,賦予了軍隊信仰。
從建軍史看,以軍隊中健全的黨組織體系,賦予軍隊黨的信仰,是一個偉大的獨有創造。
四、安家井岡
井岡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
我們知道,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是毛主席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指明的光明道路。
從建軍的角度看,創建根據地,也是建軍必須首先解決好的基礎問題。沒有自己的一塊天地,就是沒有自己的家。沒有家,就是流寇。
要建軍,要安家,去哪里?去打大城市,占領大城市,那感情好,但你必須有那個實力。
毛主席說,起義的力量很小,大城市不是現在要去的地方,我們要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這就是毛主席的高明。力量小,就找力量小能活的地方。
到敵人統治薄弱的農村去,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這是一個新生方向的開辟,對于建軍具有著關鍵的決定意義。
我們看到的歷史,有了井岡山根據地,才有了共產黨后來的十幾塊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就是建軍的范式。
我們一直明白的,打仗要講究地利,其實,建軍還要加上一個更字。因為打仗,打完通常是要走的,而建軍則不同,是要住下來的,所以對地利更要講究。我們看看毛主席選擇井岡山,從中體悟地利對于建軍的真正意義。
毛主席選擇羅霄山脈中段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地利的角度分析,起碼有四大優勢:一是地處湘贛兩省邊界,遠離中心城市,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二是地位偏僻,交通不便,只有幾條狹窄的小路通往山內。三是地勢險要,多崇山峻嶺,峭壁聳立,森林茂密,進可攻,退可守,有利作戰。四是經濟條件較好,山上的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周圍各縣農業經濟都比較發達,可供部隊籌措給養。
這樣一看,我們會覺得,這地利真是太好了,想要的都具備了,想避的都遮擋了。這就是說,地利只能是對自己有利。否則,就不能叫地利,而叫地害。
無疑,地利是實力的構成要素,凡事不可不講究。假如當初不是選擇井岡山,而是選擇一般的農村,那么,起義部隊的幾多人槍,也恐是難以存活下來的。
五、團結袁王
毛主席建軍,團結袁王是分量頗重的一筆。要建軍,就有個擴大隊伍的問題。人從哪里來?看看毛主席團結袁王的策略,我們就能領略到毛主席建軍的大手筆。
袁,是袁文才;王,是王佐。他們是井岡山地區兩支農民武裝的首領,是拜把子的兄弟。
袁文才的隊伍,班底是當地的綠林組織“馬刀隊”,后招安成為寧岡縣保衛團,袁任團總。1926年10月,袁文才率部起義,保衛團改為寧岡縣農民軍,袁任總指揮。1927年初,袁文才加入中國共產黨。“馬日事變”后,國民黨的部隊和土豪劣紳卷土重來,在寧岡縣瘋狂地捕殺共產黨人,袁文才率部到井岡山下的茅坪駐扎,隊伍一百五六十人,有60支槍。
王佐的隊伍,是井岡山地區,繼山大王朱聾子之后,頗有勢力的一支綠林武裝,有200多人,60支槍,駐扎在井岡山上的茨坪。
這兩支隊伍,王在山上,袁在山下,成互為犄角之勢,以此互相呼應,密切配合。
毛主席要在井岡山建軍,袁王就是繞不過的坎。對待這樣的隊伍,軍閥的通常做法就是吃掉。這就是綠林法則,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蔣介石一輩子耍碼頭,玩的就是這一手。
毛主席在寧岡縣文昌宮召開前委會討論時,有的人就直言不諱,認為袁王部隊名義上是農民自衛軍,實則是土匪部隊,應該武力消滅,為建立井岡山根據地掃清道路。
但我們說,這樣的主張顯然是肉眼凡胎。毛主席就是毛主席,他從階級本質上透析了袁王潛在的革命性,不但看到了袁王部隊是一支重要的建軍力量,而且還看到了通過袁王影響井岡山地區群眾的發展模式。
毛主席決定,要團結袁王,爭取他們參加革命的隊伍。毛主席非常清楚,綠林豪強都格外戒備外來力量,而又特別看重槍。所以,毛主席簡從上山,化解了袁文才布下的“刀斧手”,又送100槍,爭取了袁文才部隊,而后通過袁文才做工作,又爭取了王佐的部隊。
由此,這兩支部隊并入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編為第二團,袁文才任團長,王佐任副團長,賀敏學任黨委書記,徐彥剛任參謀長,何長工任黨代表。這是個走向勝利的模式。袁、王代表全體指戰員莊嚴宣誓:擁護共產黨!接受共產黨的領導!跟著毛委員干革命。看,僅此一招,中國工農革命軍不但擴大了幾百人的隊伍,而且有了落腳之地,安營扎寨有了家。
團結改造“綠林武裝”,這是一了不起的創舉,是對革命導師理論的突破和發展。
從我軍建軍史看,這是奠基性的偉大事件,具有著怎么說也不為過的偉大意義。我們說,有了這一步,才有了井岡山根據地。有了井岡山根據地,才有了后來南昌起義部隊、平江起義部隊的上山,才有了其它,以及其它。
【油畫《井岡山會師》(何孔德 作)】
六、群眾紀律
紀律是建軍的法定內容,古今中外的軍隊無一不是。沒有紀律,軍隊就不能令行禁止,就不能行軍作戰。但毛主席對人民軍隊紀律的規范卻是完全創新的,這個創新的核心內容就是群眾紀律。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領部隊向井岡山茨坪進發時,明確了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塊紅薯;第三,籌款要歸公。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占領遂川縣城,毛主席要求部隊嚴格遵守紀律,不拿中小商人的一粒鹽、一寸布。隨后,毛主席即明確了六項注意:①捆鋪草;②上門板;③買賣公平;④語言和氣;⑤借東西要還;⑥損壞東西要賠。這樣,就形成了工農革命軍最初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這些紀律,使工農革命軍成為了真正的人民子弟兵,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魚水關系。
此后,隨著部隊作戰暴露的問題,毛主席又對這些群眾紀律做了完善和調整。1928年4月,毛主席將六項注意改為八項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和“大便找廁所”兩項,形成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1947年10月,在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的重要歷史時刻,毛主席用中國人民解放軍訓令的形式,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三項紀律是:第一,一切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第三,一切繳獲要歸公。八項注意是:①說話和氣;②買賣公平;③借東西要還;④損壞東西要賠;⑤不打人罵人;⑥不損壞莊稼;⑦不調戲婦女;⑧不虐待俘虜。
這樣的紀律,細品起來,與其說是紀律,倒不如說是文明規范和精神信條。這樣的紀律,只能屬于毛主席的人民軍隊。
這是軍隊紀律的創造,它突出反映了人民軍隊與人民的魚水關系,體現了人民軍隊的基本性質和唯一宗旨,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猶如朱德曾經說的,它像兒子忠于母親一樣地忠于人民,所以人民愛戴和擁護它,幫助它克服困難,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之下,不斷地鞏固和壯大起來。
七、優待俘虜
優待俘虜,是毛主席建軍范式的重要內容。但這一點,在研究毛主席軍事活動的若干著述中,恰略顯單薄。余認為,優待俘虜,在毛主席創建人民軍隊中占有著不可低估的極其重要的巨大作用,且閃耀著毛澤東精神的偉大光芒。
1928年2月,毛主席決定攻打新城。新城,是寧岡縣的縣城,據守之敵對我工農革命軍堅持井岡山斗爭構成重大威脅。2月18日拂曉,在毛主席親自指揮下,經數小時激戰,全殲守敵,攻占新城。此戰,是工農革命軍第一次與國民黨的正規部隊作戰,全殲敵正規軍1個營,斃敵營長王國政和靖衛團長李樹滋,殲敵200人,俘敵400人。
這是工農革命軍首次面對如此多的俘虜,因為是新情況,沒有規定,押送俘虜途中,出現了打罵俘虜、搜俘虜腰包等行為。毛主席發現后,明確作出了優待俘虜的規定:第一,不打、不罵、不殺;第二,不準搜俘虜腰包;第三,對受傷者給予治療;第四,釋放俘虜,走留自愿,留者歡迎,還可以加入工農革命軍,一視同仁,走者一律發給路費。他同時教育部隊,必須要尊重已經放下武器的敵軍俘虜的人格。
看看,這哪里是對待敵軍俘虜,這簡直就是對待自家弟兄。是的,在毛主席眼里,國民黨部隊里的兵士,也都是受苦人家的子弟,他們就是親愛的階級兄弟、就是獨立平等的人,是應該受到優待的。這不能不說是菩薩心腸,是偉大的毛澤東精神。
【紅軍標語】
我不知讀君如何想,我是這樣想,這些被優待的俘虜,留下當工農革命軍的,一定會心甘情愿的去作戰;回家的,也一定會念叨毛主席的好處;即使再被國民黨抓去當兵的,與工農革命軍打仗時,一定會手下留情,處于不利態勢時還會說服他人一起投降,因為投降當共產黨軍隊的俘虜是一種新生。
開國上將楊至成曾親身經歷過井岡山斗爭時期一個俘虜兵的故事,很能說明優待俘虜對國民黨士兵的影響。有個叫曹福海的戰士,原來是國民黨楊池生部的士兵,在永新戰斗中被紅軍俘虜。楊至成動員他參加紅軍,但他受國民黨欺騙宣傳的影響,說什么也不肯,結果,按照毛委員制定的優待俘虜的規定,領了幾塊銀元路費放回去了。沒過多久,曹福海在七溪嶺戰斗中再次被俘,他還是表示不肯當紅軍,于是又領了路費回去了。但沒有想到,沒過幾天,曹福海竟拉了十幾個國民黨士兵拖槍投奔了紅軍,并對楊至成說:“你們紅軍里官兵平等,不打不罵,誰愿在那邊挨打受罵?”曹福海參加紅軍后,戰斗勇敢,工作積極,很快當了排長,后來在隨紅四軍主力轉戰贛南途中,在大余戰斗中英勇犧牲。
毛主席的優待俘虜,使得國民黨的軍隊面對共產黨的軍隊時就多了一個選項,那就是舉手投降。于是就有了這樣的結果:第一次至第四次反“圍剿”作戰中,紅軍殲滅國民黨軍隊51.4萬人,其中俘虜19.8萬人,占殲敵總數的38.5%;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800萬人,其中:俘虜、投誠起義和接受改編的人數合計達到636萬人,占殲敵總數的79%。師以上的重大起義就有60余次,起義兵力達到114萬人,占蔣介石總兵力的1/7。
這就有了一比,國民黨對共產黨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逮住共產黨人和工農革命軍官兵那就更別說。而毛主席則規定工農革命軍逮住國民黨官兵,不但不殺,反而要優待,要給療傷治病,回家還要發給路費。這就給國民黨官兵開通了另一條活路,面對紅軍或解放軍,只要時機適宜就選擇改換門庭。所以,優待俘虜這一政策,使得國民黨軍隊發出了“毒矣哉”的哀嘆!
這就是毛主席的建軍藝術,其一的邏輯是,優待俘虜=瓦解敵軍=生成戰斗力,這可謂是軍隊戰斗力建設的捷徑;另一邏輯是,優待俘虜=留下兵員=擴大軍隊,這無疑是軍隊快速擴員的好辦法。
上述的諸多數字,我以為是能說明這兩個邏輯的。
八、消滅“愚蠢”
“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這是毛主席的經典論斷。
深厚的人文歷史學識是毛主席的一張王牌,他深諳文化在軍隊建設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沒有文化,愚昧無知,是不能打敗敵人的。而問題的關鍵所在,正是工農革命軍的基本成分,又恰恰是沒有文化的窮苦農民和苦難的工人以及流氓無產者,能認幾個字的那算秀才,真正受過正規教育的是鳳毛麟角。這樣的軍隊,要擔當起為人民打天下的偉大斗爭任務,實現改變中國與世界的偉大理想,顯然是天壤之差。因此,從建軍伊始,毛主席就把加強工農革命軍的文化教育擺到了非常突出的地位。
史料記載,1927年9月底,毛主席率領部隊上井岡山,11月下旬就在寧岡礱市龍江書院創辦了第一軍官教導隊。滿打滿算,兩個月的時間。作為一支新創建的軍隊,又是剛到一個完全陌生地方,打仗、安營、訓練、管理、安頓傷病員、籌集糧秣,大事小情,諸事百般,全系于毛主席一人,可以想象毛主席是怎樣的一個繁忙,又有多少急中更急的事需毛主席去處理,可就是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下,毛主席卻創辦了教導隊,并親自上課。可見毛主席把辦教育,抓軍隊的文化建設,放在了諸事百般最急最重的位置上。
【井岡山龍江書院】
這個龍江書院教導隊,就是現在的國防大學。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史,也可謂是毛主席文化建軍的發展史。從建軍伊始的紅軍時期,到抗日戰爭時期,再到解放戰爭時期,毛主席對我軍的文化建設,一直緊緊抓住不放。即使是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條件大大改觀,但毛主席仍傾注著滿腔心血抓軍隊的文化建設。1950年8月,毛主席在《軍委關于在軍隊中實施文化教育的指示》中指出:“鑒于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員、戰斗員一般的文化水平太低的情況,為了要完成偉大的新任務,就必須提高全體指揮員、戰斗員的文化科學與技術水平,并從軍隊中培養大批的從工農出身的知識分子。”這個指示規定,除執行規定作戰任務和生產任務的部隊外,全軍在一個相當時期內著重文化學習,以提高文化為首要任務,使軍隊成為一個巨大的學校。這是毛主席的大戰略視野。
最終,他不但把中國人民解放軍變成了一所大學校,又通過全國人民學解放軍,把中國人民解放軍變成了改變中國人民文化文明的旗艦。
歷史告訴我們,毛主席通過辦學辦校,徹底改變了工農革命軍的文化面貌,那些睜眼瞎的泥腿子,那些斗大字不識一個的煤黑子,在人民軍隊這所大學校里,在毛主席這位偉大導師的教導下,脫盲消愚,成為合格的戰斗員、指揮員,這支軍隊也成為了戰無不勝的文明之師。
有一個典型人物,可作為毛主席文化建軍的經典證例的代表。這個典型人物,就是以《長征日記》而聞名的肖鋒將軍。他是我的老首長,他和夫人貢喜瑞多次給我講過他學文化的故事。他是長工的兒子,討飯、放牛、學裁縫是他參加紅軍前的所有經歷。他12歲參加紅軍,在部隊學文化中成長,從文盲到識字,從識字到上學,再到著書立說,由戰士、指揮員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軍,在人民軍隊建設發展中實現了他人生的嬗變。
肖鋒的人生嬗變,正是中國工農革命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嬗變。這是毛主席建軍的大手筆,是古今中外建軍史上的奇跡。
建軍,文化建設是基礎的方面,它決定著軍隊戰斗力的生成。只有把軍隊的文化水平提到與軍隊任務相適應的程度,這個軍隊才是合格的軍隊。這應是符合建軍機理的一條經驗。
任志剛先生講“他是當仁不讓的建軍者,從工農紅軍到中國人民解放軍,構建這支軍隊的一切要素都來之毛澤東,其他的同志無論貢獻多大,都是參與者。”
這就是毛主席的建軍。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