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孫玉麟:內外兼修、實戰型企業家學者,有多年應用儒釋道及陽明心學成功解決企業管理與傳承的實際問題之厚重歷練。中國科學院科技管理學院特聘教授。歷任國家經貿委技術與裝備司處長,深圳建材集團董事長,深圳賽格集團董事長,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辦主任等。新春伊始,孫教授第二次發來新作并授權《大風之友》發布。歡迎轉載、轉發(不必標示出處)、散布、鼓勵、批評或“拍磚”。
“道德”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非常之高,意味著“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并且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在漢語中,“道德”一詞的最先使用,可追溯到《老子》。
帛書《老子》81章中,專門討論“道”的有24章,專門討論“德”的有6章,還有9章專門討論道與德的關系,共計39章。全文5000余字中,71次提到道,46次提到德,共計117次。因此,《老子》的通行本被稱為《道德經》。但《老子》中并無“道德”一詞,而是“道”與“德”兩個概念,其內涵要比“道德”一詞廣義且深刻的多。
兩千多年來,眾多學者極盡智慧對“道”和“德”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詮釋。歸納起來:道,就是天地萬物生發衰滅以及運行的本原、規律和法則;德,則是道的外在表現特征,即“合道者即為德”。這似乎已經回答了道和德是什么。當我們進一步追問:什么是其本原、規律和法則時,即陷入似是而非的迷糊,并且是越深入越糊涂。誠如王弼所言:“然則《老子》之文,欲辯而詰者,則失其旨也;欲名而責者,則違其義也”。如果說,尚有一點明確的話就是:“一陰一陽之謂道”。即,陰陽是道運行的規律之一。
這就引出另一個問題,是老子原作就語焉不詳,還是以往人們研習的通行本《道德經》有誤?當然,我們難以恢復老子著述的原貌,但有一個合理的邏輯:出土文物的年代越早越全就越接近作者原作。以此推理及專家考證,1972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甲、乙兩個版本,是現有的版本中最為接近作者原作的。已有諸多學者對其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今年新春伊始,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帛書<老子>破譯報告上部--道論》,可謂是一部正本清源、振聾發聵之作。作者肖鋼先生歷時20多年研習,對帛書《老子》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創新性詮釋。該書開篇就對“道”和“德”及其二者關系作了系統新穎、引人入勝的論述。
根據肖鋼先生的破譯,帛書《老子》的道,分為“天之道”和“人之道”,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玄德”和“德”。
一、“天之道”由三個定義構成:
第一定義:道就是使萬事萬物自行組織和自行平衡的機制和原動力(第4章),即恒道。這是基本定義。
第二定義:以大爆炸方式產生的道,以大、筮、遠、反的矢量屬性,生滅時空(第25章)。這是科學定義。
第三定義:道以同一性、對立統一性和隨機性創生萬物(第41章)。這是哲學定義。
與天之道相對應的是“玄德”:指天之道與萬物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力,它是超級圓融和諧的。(第10、28、65章)
二、“人之道”的定義:對事物進行人為組織和人為平衡的方法和能力,即可道、有道、今之道(第1、14、46)。
與人之道相對應是“德”:指在事物內部及其之間建立起來的圓融和諧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力。在人與人之間、人與事物之間、人類社會本身建立起來的、圓融和諧的相互關系和作用力,就是人之道建立起來的德。(第49、54、55、63、70章)
縱觀近代科學發展史,能夠發現事物運行的機制和原動力合一的理論或定律就是偉大的科學發現。例如,被稱為17世紀自然科學最偉大成果的牛頓“萬有引力”。又如,20世紀四大發現: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質能守恒”,達爾文進化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弗洛伊德心理學的“潛意識”,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剩余價值”,等等。
“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認識論曾極大地推動并深遠影響了中國哲學、思想、政治、文化等領域的發展。我們有理由期盼,“道就是使萬事萬物自行組織和自行平衡的機制和原動力”等新認知,對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能夠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道對萬事萬物發生根本作用而且永恒不變的屬性,是驅使事物自行組織和自行平衡。它的動態屬性是原動力(反也者,道之動也);它的靜態屬性就是機制(弱也者,道之用也)。這對于企業管理的研究與踐行都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企業持續發展的本質是為客戶創造價值。員工的原動力來自于“有名有利有未來”,如果能夠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機制,即達到原動力與機制的有機結合,就會極大的推動企業發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