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美國的成功歸結為政府無所作為,甚至有的學者用《國富論》來解釋美國的經濟成功,是對美國經濟發展歷史一無所知的表現。美國搞的是市場經濟,但是美國的成功首先不是市場經濟的成功,美國的經濟奇跡首先不是市場奇跡,恰恰相反,美國的成功是對《國富論》說“不”的成功,是“美國學派”的成功。
美國政府同市場的關系,被中國知識界和媒體做了許多不真實的介紹。如同美國的“民主”一樣,有些人介紹的,是自己腦袋里面想象的美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我們現在把真相簡單地介紹一下。
美國是西方國家中最市場化的經濟。我們就客觀地來看看美國經濟崛起中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美國人在前殖民地的廢墟上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的帝國,他們書寫了屬于自己時代的奇跡。分析這個經濟原因,對我們中國人書寫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奇跡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
把美國的成功歸結為政府無所作為,甚至有的學者用《國富論》來解釋美國的經濟成功,是對美國經濟發展歷史一無所知的表現。美國搞的是市場經濟,但是美國的成功首先不是市場經濟的成功,美國的經濟奇跡首先不是市場奇跡,恰恰相反,美國的成功是對《國富論》說“不”的成功,是“美國學派”的成功。
18—19世紀,美洲產生了那么多的國家,搞的都是市場經濟,為什么美國成功了?關鍵的差別就是美國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對《國富論》的理論和模型說“不”,而南美許多國家在二戰以前幾乎抄襲了《國富論》中放任自流的市場經濟模式。
第一,從國家戰略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美國從剛獨立的13個州,到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再到今天的衰退有許多的經驗和教訓。國家的發展,經濟戰略固然重要,國家的整體戰略更加重要。美國立國就把國土的擴張定為國策。假如美國沒有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和購買從西班牙、墨西哥、法國和俄國手中獲得大量的國土,假如沒有當初對印第安人無所顧忌的掠奪,美國今天就是一個位于大西洋岸邊、風景秀麗、經濟發達、規模相當于歐洲中等大小國家的美洲旅游勝地。僅此一點,就不能把美國的成功歸結為市場的成功。
第二,從經濟發展戰略上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美國經濟發展史上有三次重要的轉型。有的成功了,成了美國登上霸權寶座的推手;有的失敗了,成了美國衰落的原因。
第一次是1812年的對英戰爭,史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戰后美國實施了第一次轉型,大規模實施“進口替代”戰略,推動新興產業的發展。并用保護主義、國內市場、高關稅、高價格、高利潤作為新興產業發展的動力,同時用高于歐洲的工資吸引歐洲的人力資本。在此之前,剛獨立的美國搞的是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信奉的是亞當 • 斯密的自由貿易政策,而且和二戰后剛獨立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只不過是大英帝國的原材料產地和工業品市場,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如果沒有這一次政策和戰略上的轉型,美國可能會淪為美洲大陸上的另一個發展中國家,變成英國的經濟殖民地。這次轉型除了推動美國經濟轉型以外,還讓美國走上了一條相對而言“高工資”的發展戰略,這個戰略相對舊大陸而言,緩解了貧富懸殊。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導向戰略所依賴的低工資不同,美國的發展沒有把低工資作為競爭的基礎。當然所謂的“高”是相對于當時的舊大陸而言,不是相對于生產過剩而言。對生產過剩而言,它還是低工資。所以,它緩解了生產過剩,而不是消除了生產過剩。
第二次是羅斯福時期,政府大范圍深層次地介入經濟,通過政府干預緩解貧富懸殊,實施強力的財政驅動,抑制金融泡沫,推動全面的創新,在短短的幾年就使美國經濟總量翻了幾乎一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最終登上超級大國的寶座。
第三次是里根以后的所謂新自由主義和所謂的經濟轉型,加劇貧富懸殊,縛住看得見的手,把金融當成經濟增長的引擎,搞金融泡沫,導致了經濟長期的泡沫化、空心化和低增長,成為美國經濟衰落的主要原因,導致了今天的全面危機。
從這三次轉型可以看到,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必須講辯證法。前兩次轉型增強了政府作用,在1812—1979年100多年的歷史里面,美國經濟獲得驚人的發展;而第三次轉型大幅削弱了政府的作用,導致了漫長的經濟衰退。
第三,從政府突破市場經濟低增長的壓力角度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美國政府干預市場的主要方式也有三次轉型。我們知道市場經濟不斷加劇貧富懸殊,導致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矛盾,導致低增長壓力。政府必須幫助經濟尋求吸納過剩的渠道,緩解相對貧困和經濟增長的矛盾。為此,美國政府也有三次轉型。第一次就是通過土地和人口擴張政策來吸納市場經濟內生的過剩;第二次就是用緩解貧富懸殊和財政投入的政策,限制市場的消極作用,來吸納過剩;第三次,從1980年開始,廢除許多政府必要的干預,淡出財政驅動,試圖通過金融市場,通過“創造財富”,讓財富效應來吸納過剩。前面兩種政府干預成功地吸納了過剩,第三種是失敗的。對發展中國家而言,第一種戰略是無法復制的,第三種是不應該復制的。
第四,從政府推動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創新和產業升級是美國經濟成功的重要因素。從獨立開始,美國政府就直接推動科技進步、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美國土地國有,它利用免費贈予土地的方式,創立了許多公立大學,并以同樣的方式資助了許多“私立大學”,比如哈佛。為了減少開辦成本,同時把文化在遼闊的土地上擴散,美國政府把許多大學辦到鄉村,并以此為中心發展出許多中小城市。南北戰爭的實質是讓南方現代化,改變南方作為英國原材料基地和工業品市場的地位。沒有這次產業升級,美國不可能是今天的美國。對此我們在前面有許多敘述,就不重復了。
第五,從政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必多說。獨立開始,美國政府就大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在以水運為主的時代(獨立——鐵路興起)成立了許多港運局,疏浚河道,修建港口,興建運河。美國迄今最大的運河就是在1817年開始興建的。在1812年戰爭以前,是私人公司在新建運河。但是到了戰爭爆發時,成就不彰,嚴重影響美國國內的物流和戰爭物質的運輸。戰爭結束后,運河建設就作為公共工程大面積鋪開。在鐵路興起以前,疏浚的河道,開挖的運河,興建的港口,星羅棋布,為美國早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設施。其他三個階段是:19世紀的鐵路建設時代、20世紀的高速公路建設時代和20世紀的航空時代。美國政府推動航空建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但是不限于這幾個方面:支持飛機的研發,美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搞“成本加”推動研發;大規模的采購,興建大量的機場(美國的航空港都是公共產品),幫助航空公司發展,幫助飛機制造商開拓國際市場,摧毀競爭對手。
第六,從政府和某些產業關系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1)產業控制。比如軍工。從公開的資料看,美國政府用了許多私有公司,但并非放任自流。美國國防部對這類企業有嚴格的監督和管理,而且在不斷加強。這種管理細致到為企業制定員工的行為準則、保密守則,等等。連它的專利、技術等等都受到政府的控制,不能按市場規則轉讓。(2)產業保護。沒有美國政府的資助和保護,美國的汽車行業和鋼鐵行業早就消失了。現在美國依然把沒有多大市場競爭力的鋼鐵行業定義為核心產業。(3)全面的產業支持。比如高科技。我們前面有過詳細的敘述。
第七,從政府控制主要經濟資源的角度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土地國有在美國的成功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可以這樣講:即使美國政府上面種種都做到了,沒有土地的國有,美國也不可能成功。土地國有帶來了土地財政,可以用于推動經濟,維持低稅率。美國在進入20世紀以前沒有個人所得稅,部分歸功于土地國有。土地國有讓經濟發展的級差地租回流社會,而不是極少數人。土地國有使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低成本進行。土地國有可以在同等的財政投入下辦更多的基建工程。還有,美國從別人手中奪取土地收歸國有,沒有在農村產生一個所謂的“鄉紳”階級。從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的現狀看,這樣一個土地所有階層是經濟發展的障礙。
這個清單還可以開得很長,比如政府同醫療產業的關系,政府對醫療市場、價格和規則等等都有嚴格的控制。但是,上述七點,從早期開始就對美國經濟歷史有過長遠的影響,所以單獨列出,以澄清那些關于美國經濟“奇跡”的有意無意的誤解。美國的成功不是市場經濟的成功,是市場經濟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結果。
【黃樹東,察網專欄學者,本文的基本觀點在黃樹東近期出版的新書《制度與繁榮》中有詳細的論述。《制度與繁榮》,2018年4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授權察網發布。原標題《美國政府和市場的真正關系》】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