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的時候,大清國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但早已不是經濟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了。因為同期的大英帝國通過工業化和掠奪世界,經濟規模已經遠遠超過大清帝國了,更重要的是兩國的產業結構完全不同。當時中國只是手工業和農業國,而英國已經是以重工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化國家了。在工業規模上兩個國家已經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的了,而且英國的財富集中度,財政收入都比大清朝高許多。英國人的富有是最早工業化和掠奪了全世界的結果。
資料表明,中英兩國的產業結構在1840年的時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僅僅做GDP比較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因為GDP只有在相同的產業結構下才有可比性。
大清帝國采取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的政策來保證滿清貴族的永久統治,這對緩解國內矛盾是極其重要的。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政策,但這個政策也導致了清朝政府的財力非常有限。和西方通商,朝廷獲益并不大,利益多為買辦獲得。簡單說就是財富分散在民間了,而民間財富對國防的幫助微乎其微。
大清朝其實就是當下某些人眼里標準的好政府,稅收的少,不與民爭利還藏富于民。結果就是大清朝的國防在大英帝國的火炮面前不堪一擊。
1840年,大英帝國的年度財政收入接近2.7億兩,而當時大清帝國的財政收入僅有4500萬兩白銀。其時英國年度軍費預算已經與大清的年度財政收入相當了,當時英國海軍規模和實力是世界其他列強的總和,所以英國人殖民全球依賴的正是其雄厚的建立在重工業經濟基礎之上的國家財力和軍力。1840年的鴉片戰爭只是大英帝國試探性的一爪子,中英之間類似于《黔之驢》中的老虎和驢子的關系。鴉片戰爭不光是讓英國人抓下一塊肉來,即割讓香港,更為關鍵的是暴漏了中國這個龐然大物外強中干的本來面目,導致西方列強像禿鷲一樣蜂擁而上攫食中國。
鴉片戰爭時期,英國的工業化水平已經遙遙領先于世界,當時英國本土的煤炭產量已達到千萬噸規模,其生鐵年產量已達百萬噸規模,鋼產量達到十萬噸規模,而我們大清國那時基本上沒有重工業。
一個在致力造槍造炮,一個在講究穿衣吃飯,這兩種產業結構幾乎沒有可比性。確切地說英國開始工業化的那一刻我們就落后了。也就是說鴉片戰爭的時候,清朝的GDP雖然比英國多,但現代重工業幾乎是零。即便是洋務運動之后,和列強相比,中國的重工業仍然可以忽略不計。
到了甲午戰爭的時候,中國的GDP雖然比日本多,但現代工業已經遠遠落后于日本了。當時的鋼鐵產量、鐵路里程、發電量等指標,即便是比較總量,日本也高于中國。也就是說,1840年前,滿清貴族不知道西方已經開始了工業革命,1840年挨打之后,也沒有下大力氣搞重工業,所以歷次戰爭失敗的真正原因在此,最后甲午之戰大敗之下徹底動搖了國本,導致大清的滅亡。
而到了北洋軍閥和蔣介石執政的時候,中國依然沒有建立真正的重工業。1936年是蔣介石集團在大陸時的經濟巔峰。但是蔣介石在所謂的黃金十年中基本上沒有發展重工業,中國各界主要是搞了見效快的輕工業。
沒有重工業就沒有鋼鐵、軍工,沒有軍工就沒有武器,沒有武器就沒有國防,沒有國防就導致日寇覬覦,積弱最終導致日寇全面侵華,這就是歷史展現給我們的邏輯。中國人抗日所需要的槍炮,要么從其他列強那里借錢買槍,要么赤手空拳去奪去搶。我們的后代應該牢記共產黨人的槍基本上是搶奪來的,在1949年開國大典上,我們的軍隊就是拿著萬國牌武器走過天安門接受檢閱的。
所以解放前中國的經濟問題是沒有重工業,中國人又沒有被有效地組織起來,一盤散沙加上兩手空空,導致挨打是常態,這就是解放前的中國不可能建設的關鍵。因此談論經濟只談GDP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國家有沒有完整的有效的工業體系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為什么新中國再苦再難也要實現工業化的原因,這是我們領袖們高明所在,這也是我們先輩的最大貢獻。
抗美援朝的時候,我們的軍隊也是拿著萬國牌武器去抗擊聯合國軍的。斯大林只是在中國出兵并且取得勝利之后才開始援助中國武器的,所以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的志愿軍戰士是用血肉之軀來抵抗美國的飛機大炮的。
1840年之后中國沒有國防,這導致任何建設都沒有可能,期間的個別機會最高統治者也沒有抓住,由此中國社會進入惡性循環。近代中國需要工業化尤其是需要重工業其實是所有領袖都明白的,但就是做不到,主要原因是控制世界的金融資本絕對不希望中國獨立和強大,絕對不會讓中國穩定發展。所以我們需要知道是由于抗美援朝的勝利,我們才獲得了和平,才獲得了建設中國的時間,才有可能開始工業化。
所以我們不接受任何指責新中國前三十經濟建設的觀點,做人不能沒有良知。很多人以人民生活那么貧困來否定我們先人們的經濟成就是錯誤的!事實是我們在建國后第一個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成就!所有指責前三十年經濟建設的都是肚皮經濟學者!而不是國民經濟學家,因為國民經濟學家必然會考慮整體和長遠發展。
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在于積累,積累就是攢本錢。消費要想成為動力,需要生產能力過剩這一先決條件,所以貧困狀態下依然重視消費是談不上正確的。我們必須知道高積累是一件極苦的事情,不是統治者想做就能做到的,事實上滿清皇帝和蔣介石都做不到。
因為高積累有時候甚至是強制和殘酷的,這個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是優哉游哉地進入工業化的。中國在落后的情況下,能保住自己不挨打就已經是巨大的勝利了,不可能再出去掠奪別人,故而只能靠著自苦來攢家當,這就是新中國前三十年吃苦的真相。
我們知道,農民在獲得土地之后,就為這一工業化過程做出了犧牲,因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富源就是土地。隨之是工人的犧牲,在一個很長的時期里工人的工資一直很低,工人收入相對農民高一些是因為工人的勞動強度和勞動時間大于農民。新中國一開始之所以壓低全民的消費是因為要積累,是為了攢家當,這是需要中國各個階層都作出犧牲的。而把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的關鍵是中共領導階層自覺地犧牲了自己的利益,這才導致全國人民沒有怨言跟著干的。我們得承認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犧牲,是不可思議的!也是空前絕后的!全中國人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全部用于投資新增項目,如基礎設施和工廠。我們的先輩們在“吃飯”與“建設”之間的艱難權衡;最終他們選擇了建設,一代人吃了兩代人的苦,這才為后人攢下家當。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鄭有貴:公有制的建立是新中國經濟發展奇跡的基石 ——基于社會主義改造歷史地位的分析
2017-02-1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