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產黨宣言》第一章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和歷史作用、兩個絕大多數、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兩個必然等基本觀點。本章基本內容為后三章內容提供了科學的事實依據,并由此論證了共產黨的性質、階級屬性、“消滅私有制”的最高綱領和兩個決裂、無產階級專政、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無產者聯合起來等基本思想,同時也是批判形形色的歪曲、污蔑共產主義的種種謬論、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空想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事實依據。
第一章基本內容對《宣言》之后的馬克思、恩格斯及列寧、毛澤東的影響極大。馬克思《資本論》、恩格斯《反杜林論》、列寧《論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分析》、《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等許多著作都是延續了《宣言》第一章對資本主義發展現狀、對本國國情和階級狀況進行科學研究和深化的結果。沒有這種對現實的真正研究和對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根本對立的階級斗爭狀況的揭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就不可能形成和制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路線、方針、斗爭策略和方法。
第一章的基本內容及思維方法對當今中國共產黨人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堅持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根本對立仍然是我們認識、觀察當今世界和中國問題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指導思想。二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實踐第一的唯物主義認識論。三是必須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和科學的思維方法。
今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馬克思恩格斯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在當今整個世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思想體系、兩種勢力、兩條發展道路仍然極其尖銳激烈的歷史時代,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著作特別是《共產黨宣言》仍然具有極其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共產黨宣言》包括七篇序言、一個引言、四章內容。其各個部分之間有極其重要的內在邏輯聯系。本文不準備對該書內容及其內在邏輯聯系做全面的研究,只是著重揭示第一章的基本內容、邏輯聯系及其與其它章節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實際就是第一章的基本內容在《宣言》全書中的理論地位,同時還揭示第一章內容在整個馬克思主義學說中的理論地位。
研究這一問題對于我們真正認識馬克思主義全部學說的本質特征,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理解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及其理論貢獻和實踐意義是極其巨大的。本文較長,分為六部分即:
一、《宣言》第一章基本內容、邏輯聯系和哲學依據
二、《宣言》第一章在整個全書中的理論地位
三、《宣言》第一章對《宣言》之后馬克思恩格斯理論研究的影響
四、《宣言》第一章對列寧及列寧主義的影響
五、《宣言》第一章對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的影響
六、《宣言》第一章基本思想、方法論及其影響的當代現實意義
這里首先發表第一部分即“一、《宣言》第一章基本內容、邏輯聯系和哲學依據”。
一、《宣言》第一章基本內容、
邏輯聯系和哲學依據
馬克思恩格斯作為理論家、思想家必然要對他們所處的當時社會的問題提出他們認為的解決方案。但提出解決方案之前,必然存在他們對當時社會的認識。資本主義在歐洲發展幾百年之后,思想理論界基本存在兩種根本對立的認識:
一是以古典經濟學為主要代表,對資本主義做了全面肯定的結論,認為資本主義是至善至美的人類的終極社會。他們從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性”理論即人道主義對此進行了論證,同時也初步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某些經濟規律。
另一種就是對資本主義做了全面否定的結論,主要以空想社會主義的歐文、付立葉、圣西門為主要代表。他們對資本主義發展進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全面的揭露、批判、鞭笞。認為資本主義也是不符合自由、平等、博愛的“人性”理論的。他們也依據這種“人性”理論即人道主義推論出未來社會的發展遠景。
這兩種根本對立的態度、方法雖然結論根本不同,但認識社會歷史問題的歷史觀和方法論都是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馬克思恩格斯也面臨著如何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和現狀。《宣言》第一章內容正是他們依據其所創立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理論對資本主義做了客觀的辯證的認識。
這一章主要闡述了三個大問題:
第一,闡述了人類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所經過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一直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中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每一次斗爭的結局都是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爭的各個階級同歸于盡。”(《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頁)各個時代、各個階級對立斗爭各有其特點。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不是階級社會的消滅,而是新的階級社會的產生,它使階級對立簡單化了,整個社會分裂為兩大敵對陣營和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第二,考察了資產階級的產生、發展和歷史作用,揭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規律。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是從封建社會內部內部在簡單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產生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經歷了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和機器大工業三個發展階段。與此相適應,資產階級也從行會師傅發展到工場手工業主,再發展到現代資產階級。資產階級在經濟上的發展都伴隨著對權力的要求。
現代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是社會基本矛盾特別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的結果。“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頁)其歷史功績是破壞了封建的生產關系和道德觀念,代之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和道德觀念。促進了生產工具的不斷變革,從而使生產關系和全部社會關系不斷革命化。開拓了世界市場,打破了民族的界限,促進了各個國家和民族的經濟、文化的交往。建立了近代化的大城市和資產階級的統一的民族國家。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其一百年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以往一切世代創造的生產力的總和還要大。
但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進行著與封建社會類似的運動。最初它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但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性和私人占有性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必然滅亡。
第三,闡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發展及其歷史使命。無產階級是隨著資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工人把自己當做商品出賣給資本家,由于機器的推廣和分工,工人的勞動失去了任何獨立的性質,變成了機器的單純的附屬品。工人的勞動量大,工作時間長,工資低。經濟上受剝削,政治上受壓迫。以前的中間階級的下層也都降落到無產階級的隊伍中來。
無產階級一產生,就開始了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最初處在“自在”階段。其特點一是自發性,二是分散性,三是停留在毀壞外國商品、搗毀機器、破壞工廠的方式上。斗爭的目的是力圖恢復已經失去的中世紀的工人的地位。后發展到“自為”階段。由自發斗爭發展為自覺的斗爭,由分散的形式發展為有組織的斗爭,由地方性斗爭發展為全國性斗爭,由反對個別資產者的斗爭發展為反對整個資產階級的斗爭,由經濟斗爭發展為政治斗爭。
斗爭發展的原因一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貴族的斗爭中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對自身的武器給予了無產階級,二是工業的進步把統治階級的整批成員拋到無產階級隊伍中來,也給無產階級帶來了大量的教育因素。三是一部分能夠從理論上認識整個歷史運動水平的資產階級思想家轉到無產階級方面來。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在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它能夠擔負起推翻資產階級,消滅私有制的偉大的歷史使命。因為無產階級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代表著最先進的生產力;無產階級一無所有,沒有什么自己[①]的東西加以保護;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生活在社會最下層,不炸毀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首先應該打倒本國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要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而建立自己的統治。
全章最后的結論是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不可避免的即大家所熟悉的“兩個必然”的科學結論。
這一章的最大特點是唯物辯證地敘述了人類社會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的客觀的歷史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這是一個歷史的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有規律的過程。
一是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運動的過程,特別是這種基本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運動過程,以及作為肯定因素的資本主義與社會內部成長起來的否定因素即社會主義的對立斗爭。
二是這種矛盾運動在階級社會里主要就表現為階級斗爭發展的歷史,表現為階級斗爭對歷史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被剝削被壓迫的勞動階級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就主要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
三是作為資本主義否定因素的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反對作為肯定因素的資本主義、資產階級的斗爭最初盡管其力量弱小、分散、盲目,但最終會走向自覺、集中、強大,最終戰勝資本主義,也就是“兩個必然”。這一章用辯證邏輯的語言講就是邏輯與歷史統一的方法。
《共產黨宣言》之前的人類思想發展是無論是西方的思想理論家,還是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從來沒有象《宣言》第一章那樣站在歷史發展的最高視野上,客觀揭示歷史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馬克思恩格斯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位。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他們寫作《宣言》之前,已經揭示和創立了關于人類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所有思想家、理論家、歷史學家在人類社會發展問題上的世界觀歷史觀都是唯心主義的。只有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為指導,才能夠在第一章中揭示如此之多的科學結論。
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既不全盤肯定,也不全盤否定,而是把資本主義放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既看到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必然性及其進步作用,也看到資本主義的發展趨勢是走向滅亡和為社會主義所代替。
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內部成長起來的否定因素。有資本主義存在,就一定有對資本主義否定的社會主義因素,有二者之間的對立統一斗爭。這種對立統一斗爭在資本主義沒有徹底消滅和共產主義實現之前,一直客觀存在,一直持續到資本主義的最終消滅,否定因素最終戰勝肯定因素。
這一章內容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特別是資本主義思想發展史上,第一次給予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及其規律性以實事求是的科學的認識。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天津師范大學教授;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郝貴生:論《共產黨宣言》第一章在全書和馬克思主義整個體系中的理論地位(一)
2018-11-07郝貴生:論《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意義(四)——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2018-07-22郝貴生:論《共產黨宣言》的現實意義(三)——紀念《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
2018-07-19?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