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黨全國人民奮力戰“疫”,深入一線指導,所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指示,成為戰勝疫情強大思想武器,極大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中的“化危為機”辯證法,既闡明了“危”與“機”的關系,又揭示了“危”中如何尋“機”、“危”中何以把握“機”,從而成為新時代毛主席矛盾論的新表達、習近平“問題意識”哲學的新發展。為促進掌握這一法寶,特推出論習近平“以危為機”辯證法系列,此文為第四篇。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疫情經濟危機推出的重大哲學思想,也是需要長期武裝全黨全國人民的思想武器,是新時代戰勝艱難險阻不可或缺的法寶。我們不僅要深入學習領會,而且要加強實踐運用的推廣普及。
領導干部應把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作為特殊的本領,作為履職的必然需求。
領導干部是方方面面的領導,分管著許許多多的事情,所遇到的大大小小危機要比一般干部和群眾重要得多,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顯得更加迫切。因而,普及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首先是對領導干部的內在特殊要求,要求他們必須發揮榜樣和示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本領恐慌在黨內相當一個范圍、相當一個時期都是存在的”(《習近平重申“本領恐慌”有深意》,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3年03月04日),要求領導干部樹立“本領恐慌”的憂患意識,時刻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一種品德、一種習慣,以解決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和隨時發生的危機。而毛主席早在1939年就提出“我們隊伍里邊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引文同上),可見黨的歷代領導人都高度重視領導干部“本領恐慌”。領導干部“本領恐慌”有知識方面,更有方法方面,而掌握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提高化危為機的本領,則是領導干部必須掌握和增強的本領,也是克服“本領恐慌”的有效路徑。
領導干部的化危為機本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要主動預防可能出現的危機,就是運用習近平“問題意識”哲學,能夠在領悟黨的國際國內問題戰略中看問題,從一些社會現象看到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從國內外的大問題看到根本性和全局性問題,還要能夠見微知著,從“疑”中發現問題,從表面的沒問題看到背后的問題,從小問題中看到有可能出現的危機,不斷消除小問題演變成大危機的隱患,未雨綢繆地防范和預防危機。另一方面要勇于面對突發的危機,就是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面對驟然降臨的不可抗拒的危機,既要臨危不亂,臨危不驚,又要拿出舍我其誰的擔當,找出破解危的“機”,奮力開掘危中之“機”,更要在機會、機遇面前,不猶豫徘徊,不瞻前顧后,敢于上手,果敢上手,盡快扭轉危局。讓處在危機中的群眾感到有主心骨,吃上定心丸,還能從領導干部應對和處理危機的工作中,學到化危為機的辦法。順風順水的領導好當,誰都能當,領導水平高低的重要差別就在于有無應對危機的本領,能不能在危中尋機,化危為機;領導合格與否的重要差別則在于面臨危機有無人民立場和大局胸懷,不是在危機面前首先顧自己、保“烏紗”,而是把人民的安危和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讓所有群眾度過危機而不惜犧牲自己。領導干部只有把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與黨和人民的大業聯系在一起,與完成黨的各項戰斗任務聯系在一起,才能主動地鉆研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自覺地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真正成為廣大群眾的示范和標桿。
“關鍵少數”須把引導學習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作為特殊的使命,作為普及的關鍵環節。
“關鍵少數”處于一個行業、一個單位和一個部門工作的關鍵領導崗位,是這個方面的決策者和負責人,面對所遇到的各種意想不到的危機,能不能自覺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能不能主動引導干部群眾學習掌握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反映著領導方法和領導水平,也體現著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關鍵少數的關鍵位置決定了其必須成為引導普及的關鍵。“關鍵少數”引導普及的“關鍵”就在于,積極發動群眾,善于調動和依靠群眾的智慧、集體的智慧,在危中尋“機”和創造“機”,并有效抓住危中之機,走出危機之境。其中又包含兩個關鍵環節,即危機面前首先想到誰,最終依靠誰。有些“關鍵少數”的頭頭腦腦,對于出現的危機,首先想到的是向上級伸手。發生危機應當而且必須報告上級,但不能演變成向上級伸手等靠要。而現實中不少“關鍵少數”在報告時夸大危情,獅子大開口,甚至把危機當作謀取地方利益的手段。還有些“關鍵少數”,在危機面前自以為是,忽視群眾的力量,認為群眾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一味依靠所謂“有本事”的專家,閉門造車。這兩種情況是運用掌握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大敵,必須堅決防止和杜絕。“關鍵少數”化危為機,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不被危機和困難嚇到,緊緊依靠群眾戰勝危機。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地區學習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表面看是“關鍵少數”的事,實際上是群眾的事,最根本的辦法是依靠群眾,依靠群眾智慧發掘危中之機,依靠群眾力量用好危中之機。大量實踐證明,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真諦在于相信群眾、依靠集體,走群眾路線、打人民戰爭;發揮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最大效力也在于發動群眾的程度、依靠群眾的力度;而普及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關鍵在“關鍵少數”在“化危為機”的實踐中讓群眾參與的廣度,讓群眾在戰爭中學習戰爭的深度。所以,能否很好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很大程度取決于“關鍵少數”的科學和巧妙引導,取決于“關鍵少數”運用“化危為機”辯證法的凝聚力和引領力,這是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考量,也是“以人民為中心”在學好用好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最佳注腳。
在人民群眾中推廣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應該成為聚人心、穩經濟的一項重要思想武裝工作。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成果,她的底氣是面向人民群眾,她的實踐效果也必須體現在人民群眾掌握運用上。因為,日常生活中人民群眾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大大小小危機,會發生天災人禍等實實在在的危機,這些危機或許在領導干部和大款富豪那里不叫危機,而對人民群眾來說,就是坎,就是危機,這就決定了人民群眾更需要學習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更需要將其作為一種生存發展的本事和技能,人民群眾一旦掌握這種精神武器,“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毛主席語錄,《毛澤東文集》第8卷第320頁)。所以,我們要從加強疫情常態防控、加快完成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任務,實現全面小康目標,提升全民族思想素質的高度,作為在當前形勢下克服各種困難和挑戰,聚人心、穩經濟的一項重要思想武裝工作,自覺推進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群眾性普及工作。
一是要把學習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作為農村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扶貧扶智的重要方法。一些領導經常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掛在嘴邊,用以強調扶貧必須扶智的重要,而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正是教會群眾善待天災人禍的危機,增強戰勝危機逆境信心,防止因天災人禍返貧,智慧扶貧的好方法,也正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握用好外力、激發內力重要關系,堅持精準這個科學方法,把好脫貧質量這個根本要求,依靠群眾主體這個內生動力的路徑。由此決定了幫助群眾學習掌握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已成為農村工作和扶貧攻堅的應有之義,不僅要深入淺出引導群眾弄通“危”與“機”的關系,弄懂“危”中有“機”的要旨,還要讓群眾明白,只有從實際出發,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才能發現“危”中之“機”,只有拼搏搶抓和艱苦奮斗,才能不失去“危”中之“機”;更要讓群眾認識到,意志消沉、悲觀失望會加重危機,無所事事、不愿作為的懶漢不會有“機”,異想天開、脫離實際不會尋到真正的“機”。從而真正使群眾意識到天災人禍是一種“危”,貧困也是一種“危”,各種“危”中都蘊藏著巨大的“機”,振作精神,自強自立,就會運用這個“機”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最新最美的畫圖”。二是很好利用黨建平臺,適時矯正普及運用的方向,防止出現誤導和走偏的情形。推廣普及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是一項艱苦細致的工作,也是一項互相配合綜合協調的工作,是政治思想和黨建的任務,也是經濟領域和農村工作的任務,組織宣傳經濟部門和基層黨組織必須形成運用黨建媒體的合力。眾所周知,黨建利用新媒體、“微平臺”開辟出新的工作渠道,不僅創新了工作方法,更成為黨建把握時代脈搏的標志,普及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也要形成利用黨建平臺引導推廣和矯正糾偏的格局。各部門都要結合工作實際,通過官方微信從自己的視角宣傳普及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基本知識,將此與本部門扶貧舉措緊密結合起來,引領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認清什么是“危”,本部門怎么幫助群眾尋“機”和抓住“機”,消除在政策和舉措上的不利因素,防止出現變相鼓勵“危”中坐等出現“機”,放任“危”中尋“機”自流等不正常現象,確保普及“化危為機”辯證法的健康發展。基層黨組織要利用黨課、黨員活動等一切有利時機,擴大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影響,盡可能幫助困難群眾正確看待“危”中的“機”,合理合法地在“危”中尋“機”、創造“機”,防止“危”中尋歪門邪道的“機”,哄搶似的一哄而上抓同一種“機”。要接受近年普遍出現的那些都把打工當作“機”使土地撂荒,都把大棚種菜當作“機”不種糧食,都把蔬菜催熟抹藥當作發財之“機”危害他人身體健康等教訓,不但要引導群眾正確尋“機”,激發困難群眾危中尋“機”的積極性,還要適時幫助群眾正確辨別所尋之“機”,確保正道上合法尋“機”,盡快通過“機”富起來,釋放出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巨大能量。所以,推廣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是打一場經濟仗,更是打黨旗更加鮮紅的政治仗。
普及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要做好善于推廣的文章。
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是一門科學,掌握科學要靠學習培養,不能靠簡單的行政命令,也不能靠搞運動式的大呼隆,必須循循善誘,著力于善于引導,善于拿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效力引路。這個“善于”具體地表現在:一是善于培育黨員干部把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當作戰勝危機武器和法寶的意識。各級黨組織要從講政治、講大局出發,引導黨員干部立足本職工作,堅定保持危機意識的政治清醒,能夠從國內外大局識別和發現危機的苗頭傾向,增強在思想上理解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的自覺性、在行動上維護黨中央權威的主動性;堅定問題導向意識的政治自覺,能夠從不引人注意的小問題發展走勢中判別其可能帶來的危機,及時提醒組織和領導,增強思想上的見微知著,政治上的未雨綢繆;堅定群眾主心骨的黨員靈魂,能夠在危機面前為群眾作出表率,引領群眾捕捉“危”中之“機”,努力把危機當作積聚智慧力量的助推器,把解決危機的過程當作前進的階梯。二是善于培育基層干部將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轉化為群策群力的途徑。黨組織和上級機關要善于把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當作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載體,在危機面前引導基層相信群眾能夠發現危中之機,幫助基層依靠群眾抓住危難之中的機遇,善于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匯聚民智民力攻難克艱的巨大能量。三是善于通過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樹立危機意識。這個危機意識是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的集合,既要居安思危,善于以強烈的憂患意識洞悉形勢,科學研判未來可能遇到的風險挑戰,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戰略謀劃和提前安排;也要善于汲取總結外部危機的教訓,采取得力措施防范類似的危機。這次在疫情爆發的同時,印度等國出現蝗災和糧食危機,由于黨中央提前防范也就避免了這些危機。而美國和歐洲沒有從中國抗擊疫情中得到啟示,爆發了比中國嚴重十倍百倍的疫情。還要重視矛盾問題潛在的危機,善于以問題為導向,發現小問題中的大隱患,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在變革中把握機遇,在創新中利用機遇,及時化危為機。這次新冠疫情既是一次危機,也是一場大考,必須以此為契機,增強運用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的自覺性,進一步把補短板、強弱項、固根基、揚優勢當作增強化危能力和醞釀新機會的過程,邁出百年未有大變局中更堅實、穩健的步伐。歸結之,習近平“化危為機”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大眾化的新成果,也必將成為新時代黨和人民戰勝一切危機的強大思想武器,結出廣大人民群眾掌握運用的巨大碩果,釋放出“以人民為中心”的耀眼光芒。(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