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中有一段著名的論述即“兩個絕大多數”思想。這段話是在《宣言》第一章講到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與歷史上其它階級的運動的根本區別時講到的。文中說:“過去的運動都是少數人的,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頁)這段話確實是《宣言》中的一個極其重要思想,也屬于馬克思恩格斯1872年所寫的《序言》中所說的“直到現在還是完全正確的”的“一般原理”之一。許多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者特別是當今黨的領導人和官方媒體也經常引用這句話論證黨的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針、政策,特別是解讀“人民至上”思想。但是筆者感到,許多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有較多的片面性,因而導致由此為理論依據推導出來的結論也不同程度地具有片面性,自覺不自覺地偏離或背離《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思想的本來含義。筆者依據多年對《宣言》的學習和研究,談談對“兩個絕大多數”思想的理解及其現實意義。
一、“兩個絕大多數”思想的完整的科學含義
馬克思這段話實際是對《宣言》之前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唯物史觀原理中群眾史觀思想的高度概括,是應用說明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狀況的。它與《宣言》其它一般原理如階級斗爭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社會基本矛盾原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原理、無產階級政黨原理、消滅私有制原理、兩個決裂原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原理、無產者聯合原理等都有內在的不可分割的關系。不能把“兩個絕大多數”原理與其它原理割裂開來。這段話從自身含義講主要講了五層含義:第一,它闡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是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運動的主體的思想。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主體和創造者?這歷來是哲學家和歷史學家們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大理論問題。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幾乎所有的理論家們都主張歷史是帝王將相和杰出人物等少數人創造的,大多數的普通群眾在少數人面前只能受他們奴役和宰割,只能成為他們謀取既得利益的工具。這種英雄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思想在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鮑威爾等人那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他們認為,只有個別的具有批判的“思維”的個人,才擁有“全能”的“自我意識”,才是強大的歷史創造力。他們標榜自己就是超群之才,社會歷史是由他們這些“英雄”創造的。而人民群眾“精神空虛”、“毫無生氣”,是歷史發展的障礙,“工人什么都沒有創造”。正是針對這些謬論,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一書中一針見血地指出:“‘工人什么都沒有創造’要是撇開單個工人不能生產任何完整的東西這一事實不談的話,這種論點簡直就是瘋話。批判的批判什么都沒有創造,工人才創造一切,甚至就以他們的精神創造來說,也會使得整個批判感到羞愧。英國和法國的工人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工人甚至創造了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2頁)“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同上,第104 頁)馬克思恩格斯這里不僅是對鮑威爾等人的批判,也是對一切英雄史觀的批判。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歷史上的運動是在“英雄史觀”支配下的“少數人的運動”,是蔑視人民群眾的運動。而以“群眾史觀”為指導的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運動則是“大多數人的運動”,無產階級革命所依賴的不是少數“英雄”,而是絕大多數的工人群眾,革命的主體就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不僅創造了物質財富,也創造了精神財富,在消滅資本主義和實現共產主義的消滅私有制的偉大社會變革中,占人口大多數的無產階級肩負著這一極其艱巨的偉大的歷史使命。在一定意義上,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就是無產階級自己解放自己的運動。正如《宣言》中提出“兩個絕大多數”思想之后,緊接著說:“無產階級,現今社會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的整個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頁)列寧也說過,生氣勃勃的社會主義是由人民群眾自己創造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運動的主體。第二,它闡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是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價值目標的思想。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所有活動都具有價值性和價值目標。馬克思說過,人們的一切活動都同人們的利益有關。歷史上的一切剝削和統治階級的活動的價值利益、目標都是為少數統治階級服務的。有的是赤裸裸的,也有的是在表面上鼓吹“為整個人類”、“為所有的人”,而實際上仍然是為剝削階級自身和少數人的利益。無產階級運動也與人們的利益密切相關,也有其奮斗的價值目標。但其價值目標也同歷史上的其它階級的價值目標有質的區別。這種價值目標正如馬克思恩格斯這里所說的是“為絕大多數人”的思想。這個“絕大多數人”就是具體指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也就是說,無產階級進行消滅資本主義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運動根本不同于歷史上的只是為少數人利益服務的剝削階級的活動,它的價值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是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離開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也就不是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的真正的運動。正如恩格斯晚年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所說:“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的新派別,一開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階級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頁)這個“為絕大多數人”的觀點應該而且必須成為一切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總的根本的指導思想,離開了這一價值目標,也就不是真正的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運動。因此這個價值目標也就成為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宗旨。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正是這一根本宗旨的具體體現。第三,它闡明了“運動主體”和“運動價值目標”的內在聯系。
馬克思恩格斯這里所闡述的“絕大多數人的運動”和“為絕大多數人的運動”的這兩個觀點之間也不是相互割裂、互不聯系的,而是相互依賴的有內在聯系的統一整體。“絕大多數的運動”的價值和利益目標必須是“為絕大多數人的運動”,而“為絕大多數人的運動”的主體也必須是“絕大多數人的運動”。而且“價值目標”的根本原因、源泉也是因為歷史運動的主體的“絕大多數人”。不僅完全否定這兩點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原理,而且割裂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而否定其中的一點特別是第一點也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史觀原理,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運動。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把人只是作為“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把奴隸只是視為如同牲畜一樣的會說話的工具,而不是目的。資產階級在用人道反對神道的同時,提出了“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統一”的思想,如康德的哲學命題“人是目的,不僅僅是手段”。但這個命題正如恩格斯批判費爾巴哈的道德準則是“貧瘠和空泛”的一樣,它也是“貧瘠和空泛”的。這里所說的“人”仍然是指占人口少數的資產階級??障肷鐣髁x者繼承了資產階級的這一口號,他們雖然也聲稱自己是代表全人類的,但實際上他們代表的是不成熟的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的利益。他們同情無產階級,要為無產階級的利益而奮斗,力圖改變無產階級的生存狀況。但是他們實現無產階級利益的方式不是依靠無產階級本身,而是依靠他們自己。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說:“他們看不到無產階級方面的任何歷史主動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3頁)。“社會活動要由他們個人的發明活動來代替,解放的歷史條件就要由幻想的條件來代替”(同上),“他們激烈地反對工人的一切政治運動”(同上,第305頁)。這實際上仍然是割裂了這兩個“絕大多數”的關系,在承認“為絕大多數人”的價值目標的同時,卻否定了運動主體是“絕大多數人”的思想。因而表現出他們的歷史觀仍然是唯心主義的英雄史觀。
第四,它強調貫徹執行“兩個絕大多數”必須批判“兩個少數”。《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思想明確指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與以往歷史上的“革命”運動的根本區別,實質也指出了兩種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的根本區別,而且要求共產黨人真正樹立“兩個絕大多數人”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價值觀。“兩個少數”的歷史觀、價值觀是建立在私有制和剝削階級的國家制度基礎上的。共產黨人的階級屬性就是無產階級性,其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必須是“兩個絕大多數”。那么真正確立“兩個絕大多數”的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必須實行“兩個決裂”即“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 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頁)不實行“兩個決裂”,不同“兩個少數”做積極的斗爭,不批判貶低和否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英雄史觀”和以自私自利為核心的剝削階級人生價值觀,就不可能真正樹立“兩個絕大多數”的世界觀、歷史觀、人生價值觀。第五,它強調兩個絕大多數人的“運動”的實質是“消滅私有制”的最終實現沒有剝削壓迫的共產主義的運動。《宣言》闡述“兩個絕大多數”與“兩個少數”的對立也是講兩個“運動”的根本區別。那么這兩個個運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呢?“兩個少數”的“運動”實質是以往的剝削階級維護一種私有制或用一種私有制取代另一種私有制的“運動”,而“兩個絕大多數”的“運動”的具體內容是無產階級革命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實現沒有剝削壓迫的共產主義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中就講到;“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存的事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頁 )“我們稱為共產主義的是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的運動。”(同上,第87頁)“共產主義和所有過去的運動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基礎,并且第一次自覺地把一切自發形成的前提看作是前人的創造,消除這些前提的自發性,使它們受聯合起來的個人的支配。”(同上,第122頁)《共產黨宣言》第二章中談到共產黨人的綱領時指出:“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頁)“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同上,第286頁)因此闡述和應用“兩個絕大多數”思想不能離開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共產主義運動。離開這一共產黨人的根本目標,就不可能真正是應用“兩個絕大多數”思想。
二、如何用“兩個絕大多數”思想解讀習近平同志“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思想?
《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思想即群眾史觀理論是唯物史觀中極其重要的內容。筆者以往多次撰文指出,群眾史觀是唯物史觀中的兩大支柱之一(另一支柱是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列寧和毛澤東同志豐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也包括豐富發展了唯物史觀中的群眾史觀理論,并為形成和指導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和政治路線提供了極其堅實的理論基礎。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之后,也提出和闡發了一系列的治國理論和方針政策。特別是他的“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思想。今年6月“兩會”上又再次重申了他的這一思想。他在6月22日下午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會上說:“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們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筆者完全同意習近平同志的這一重要思想。近些年來,思想理論界圍繞習近平這一思想寫了大量文章進行解讀。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提到習近平這一思想的理論依據是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并以《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思想為理論依據。筆者完全贊同這一認識。但筆者發現由于對“兩個絕大多數”思想理解上的片面性甚至扭曲的認識,由此導致對“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的認識上也不同程度甚至較大的片面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割裂“兩個絕大多數”,片面夸大“一個絕大多數”,自覺不自覺否定另“一個絕大多數”。從“兩個絕大多數”理論上進行邏輯推演,“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應該包含兩個含義:一是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主體、人民是主人。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上高喊“人民萬歲”。社會主義是人民當家做主的時代。二就是人民利益為中心,也就是毛主席所說的“為人民服務”思想,樹立為絕大多數人謀幸福的觀念、為人民的利益敢于赴湯蹈火、流血犧牲。這應該是“兩個絕大多數”思想的必然結論。但是筆者看到的主流媒體的解讀大多是“人民利益至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讓人民過上好日子”,基本不提“人民是主人,官員是仆人”思想。雖然在多處講話和文章中也強調“民主”,但大多停留在抽象的口號上,具體落實很不到位。同時,“兩個絕大多數”不僅不能割裂開來,也不能顛倒二者之間的邏輯關系?!缎浴窞槭裁磸娬{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的,因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歷史的真正主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正因為如此,才要求共產黨人“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才要求“為人民服務”。如果片面強調后者而忽略前者,實質上就是不同程度否定或拋棄了“我們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運動”這一群眾史觀的最主要觀點。中國封建社會中一些開明的官員也強調“為民做主”、“當官不與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但他們根本不懂得“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思想。其似乎也在“為多數人”,但實質仍然是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英雄史觀思想。因此我們在理解“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思想時,必須把“人民是主人”、“官員是仆人”、“人民有權利對各級官員包括高級領導也有批評和建議的權利”等思想擺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首要地位。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貶低群眾、無限夸大權力者和精英的社會作用司空見慣。人民群眾行使做主人和憲法賦予的民主權利包括自發紀念毛主席的活動往往受到打壓、排斥,網媒中有關評論現實問題和紀念毛主席的文章也常常遭到屏蔽、刪除等。離開了“人民是主人”,隨意剝奪人民群眾行使做社會主人的權利,談何“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呢?第二,離開“兩個少數”談“兩個大多數”,只字不提“兩個大多數”同“兩個少數”的批判斗爭。筆者發現,當一些學者、媒體、領導人講話用《宣言》中“兩個絕大多數”思想論證“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時,基本上不提“兩個少數”,更不提“兩個大多數”思想對“兩個少數”的批判斗爭。似乎只講“兩個絕大多數”,且只是后一個“大多數人”,就能夠保障各級領導干部樹立“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的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了。講的次數越多,喊的越響,“人民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就確立得越快、越徹底。如果仔細閱讀官方主要媒體、主要刊物、各級領導主要講話,幾乎是一個模子復制出來的?;旧隙疾惶岈F實生活中極其嚴重的英雄史觀思想和個人主義為核心的權力至上、金錢至上的私有觀念的極其猖獗和泛濫的客觀現實,更不會對這些錯誤思潮進行科學的解剖、分析、批判。在這種狀況下,不對現實生活中的“兩個少數”及其表現、危害性、本質、根源進行深入的揭露、批判和指出克服的正確途徑,不談各級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改造,不同頭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個人主義為核心的剝削階級觀念做積極的斗爭,談何樹立“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的觀念呢?第三,把“兩個絕大多數”思想與《宣言》中的其它“一般原理”割裂開來。恩格斯《反杜林論》的《序言》中指出,希望讀者不要忽略他的這部著作中各種基本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這句話也完全適用于《宣言》。我們在學習、理解和應用《宣言》的“兩個絕大多數”這個“一般原理”時,也不要忽略它與其它“一般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是同階級斗爭原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社會基本矛盾原理、兩個必然原理、無產階級政黨原理、消滅私有制原理、兩個決裂原理、無產階級專政原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等原理之間的內在聯系。唯物史觀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兩個絕大多數”和“兩個少數”作為對立的世界觀、歷史觀和人生價值觀歸根結底是私有制條件下不同階級關系的產物。如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一定會存在經濟地位完全不同的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反映在意識形態方面必然會產生對立的意識形態。“兩個絕大多數”與“兩個少數”的意識形態的對立歸根結底是經濟關系上根本對立的階級的反映和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解讀“兩個絕大多數”思想必須從階級斗爭和消滅私有制原理,才能得到科學的說明和解釋。同理,要求領導干部樹立“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思想離開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斗爭和階級分析的方法,離開消滅私有制思想,離開“兩個決裂”思想,能辦得到嗎?但我們現實生活中,階級斗爭、階級分析方法已經稱為一個“敏感”詞匯。官員不敢講,學者不敢講,甚至一些號稱“馬克思主義”專家、學者的人也不愿講、不敢講。誰的文章講“階級斗爭”,就不讓在公開媒體上發表,或者刪除你、屏蔽你,給你扣上“極左”大帽子。黨中央近些年反復強調共產黨員要樹立“政治意識”。政治的本質就是階級斗爭,但主流媒體卻始終不敢用階級斗爭觀點解讀“政治”的本質。咄咄怪事!離開階級斗爭觀點講“兩個絕大多數”,能是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思想嗎?依靠離開階級斗爭的“兩個絕大多數”論證“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能是科學的結論嗎?第四,把“兩個絕大多數”與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的共產主義的大目標割裂開來。前文已經敘述,“兩個絕大多數人”的“運動”是指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的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大目標的“運動”,而不是第二國際修正主義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的只顧眼前的、局部的、短暫利益的,放棄無產階級長遠的、根本的利益,放棄階級斗爭和消滅私有制的“運動”。這種“運動”不可能做到“兩個絕大多數”。馬克思1852年在談到他階級斗爭理論時講了三句話即階級僅僅同一定歷史發展階段相聯系,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不過是消滅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實際上也是再次指出,離開無產階級專政及消滅階級的歷史使命不可能是共產主義者或馬克思主義者,也不可能真正做到“兩個絕大多數”。但是我們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包括一些權力者和所謂“馬克思主義”學者、專家基本不講無產階級專政、不講消滅私有制、不講消滅階級,只講實現小康社會和民族復興,且只講對私有制的保護和扶持,不講引導和限制。如此大講特講《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并以此論證現實的“人民至上”“人民為中心”思想及其路線、方針、政策,能是科學的論證嗎?鄧小平同志說過,要完整、準確、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我們也要完整、準確、全面地理解掌握《共產黨宣言》中的“兩個絕大多數”,由此才能進行科學的邏輯推演、論證和說明解釋現實問題,否則就會做出錯誤、片面的結論來。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