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出一本書,書名叫《國企改革再評論》。把十年間公開發表的國企改革評論文章集合呈現,再以現在的觀點與視角,對舊文所涉題材逐一進行二次評論。也許是因為批評味太濃,沒有出版社愿意接單。在此連載,給聽得見、聽得進批評意見的人,留下值得深思的話題。
原因很簡單。首先,理論層面對國資國企混改的核心目的一直不夠清晰和凸顯,總是被這樣或那樣的非核心目的所干擾,以假替真,以次充好,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比如,總是強調引入了多少民間資本,進行了怎樣的兼并重組,實現了多大覆蓋面的員工持股。其次,國資監管者在沒有完全想明白的情況下,被某些所謂“主流的”改革共識推著走,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之下匆匆啟動,給人以慌不擇路、饑不擇食的印象。再次,具體開展混改的國企管理層,能真正了解混改核心目的,對黨和國家混改政策了然于心的,可能寥寥無幾。再加上摻雜了一些個人的喜好與動機,結果可想而知。于是,轟轟烈烈走過場,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賠了夫人又折兵,等等。
1.關于方向:增量帶動、做大做強——15%權重,評價混改是否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2.關于對象:優勢互補、協同發展——10%權重,評價混改是否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是否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3.關于比例:股比適度、掌控有序——10%權重,評價混改是否有效發揮帶動力,以及必要時在關鍵領域能否發揮國家的控制力;
4.關于結果:評估合理、保值增值——15%權重,評價混改是否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5.關于過程:依法依規、公開透明——10%權重,評價混改是否有效防止內部人暗箱操作;
6.關于目的:協調運轉、有效制衡——30%權重,評價混改是否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7.關于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10%權重,評價混改是否確保加強黨的領導,是否堅持黨的建設與企業改革同步謀劃、同步開展。
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關鍵是現代企業制度
(《國企》雜志2014年5月號)
關于混合所有制的討論,正在成為一場沒有結論的混戰。
之所以說它不會有最終結論,是因為站在不同立場上的兩撥人,都能從各自的理論體系里找到解讀的依據,且都能自圓其說、貌似嚴謹,推導出的方向卻完全相反。
這也許是政策制定者始料不及的。照此下去,很難期望雙方取得共識。
且不說立場完全對立,就是作為一個純粹的學術課題,也似乎討論不下去——雙方并不愿意認真地傾聽對方的聲音,也缺乏接受真相的誠意。國有資產流失之說,也成為相互攻防的利器,被不斷地曲解和利用。
以制度保障資本的“不可侵犯”
大道至簡。其實,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初衷與目的,并沒有爭論雙方表述的那么復雜。剔除那些冠冕堂皇的說辭,剩下的部分,卻是雙方都能接受也愿意接受的干貨——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由此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梢赃@樣說: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既是破解國企改革難題的必經之路,也是推動私營企業大發展的必經之路,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經之路。
確立了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目的,反觀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便有了各取所需的動力與可能。國資監管機構為了化解國企“所有者缺位”之惑,引入非公有股東,借助其對自身利益的保護和最大化訴求,實現對國有股東及管理層的有效制衡,進而改造整個公司運營與監管機制,實現國有資本的保值增值。私企植入國有資本成分(當然并不限于國有資本),也可借勢去除家族化或老板個人至上的管理之困,完成企業管理的市場化蛻變。當然,更主要的目的仍然是嫁接國有資本所擁有的市場、資源、技術、人才,實現更快速、更穩健、更安全的成長。
在混合的過程中,雙方都有“搭便車”的短期目標,會發生明里暗里的“算計”,總會有一方相對地“吃虧”。從博弈格局來看,國有資本一方“吃眼前虧”的可能性更大一點。但更長遠的好處是,抵消“國退民進”與“國進民退”之無謂爭議,實現各種所有制資本的融合與裂變,實現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成就完全社會化大生產的時代需求,打造中國本土化的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
要實現上述愿景目標,各方原有的、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的理念和做法,都要在一個現代的、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制度框架下重新構建。這個重新構建的制度框架,就是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規范公司治理。
西方成熟市場經濟體已經給我們提供了現成的模板,就是在嚴厲、嚴密、嚴謹的法制環境下,以及成熟的商業文化和道德約束下,通過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系列制度安排,實現公司治理的協調運轉和有效制衡。其核心是資本的安全,通過機制以及機制背后的法律支撐,保障各方資本的“不可侵犯”,誰都不再“吃大虧”。
現代企業制度是雙方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兩會”期間說:“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基本政策已明確,關鍵是細則,成敗也在細則。要吸取過去國企改革經驗和教訓,不能在一片改革聲浪中把國有資產變成謀取暴利的機會。改革關鍵是公開透明。”
這個細則,其實就是公開透明、依法依規的現代企業制度。如能實現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目的,就是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最大成就,就是各方資本所有者最大的利好。
可惜當前的爭辯并沒有聚焦于此,沒有將精力放在現代企業制度這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數上,還是以原有的思維束縛自己,用原有的眼光警視對方,導致爭論更加激烈,對立更加明顯。
一方認為,國有資本必須控股,否則私人資本遲早會用“移形換位”大法,將國有資本掏空;另一方認為,不控股我就不參與,否則我沒有發言權,還有可能被你一股獨大“關門打狗”。說到底,這種控股情結,說明雙方內心都不相信現代企業制度,依然崇尚山大王文化。如此這般,不管誰控股,恐怕也不會遵從現代企業制度。
一方認為,搞混合所有制就是要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帶動私人資本一起發展,所以要以國有資本為主導,不應該讓國有資本“吃一點小虧”;另一方認為,搞混合所有制的目的是要讓私人資本來激活國有資本,最終要逐漸向完全私有化過渡,所以要以私人資本為主導,應該讓私人資本“占一點便宜”。在這兩種認識里,完全沒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平概念和制衡理念。
一方認為,引入私人資本很容易招致國有資產流失的結果,特別是在一些現在還比較賺錢的領域,更加說不清楚,所以寧愿慢點搞或者最好不搞;另一方認為,不賺錢我當然不會來,但是如果將來賺了大錢,誰知道會不會秋后算賬,再給我戴上一頂“原罪”的帽子?其實,這都是現代企業制度保障缺失下不必要的顧慮。
過去我們沒有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讓一些人鉆了空子?,F在我們搞混合所有制,目的就是為了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為了不再被內外人鉆空子。在這個過程中,一定還會有人來鉆空子,也一定會被一些人再次鉆空子。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怕被鉆空子就裹足不前。
如果不能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依然是所有者缺位的局面,國有資產總是處于流失的風險之中。由于缺乏現代企業制度的有效制衡,盲目投資、利益輸送、監守自盜、鋪張浪費、薪酬虛高、變相福利,等等,任何一種傾向都會或緊或慢、或大或小地形成國有資產流失的黑洞。
至于在混合過程中,股份比例怎樣確定,股權怎樣定價和交易,員工是否持股和怎樣持股,都應按照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要求,規范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流程、步驟、手段和途徑,做到公開透明,有法可依。同時,要發揮企業外部的社會監督作用,尤其是國有資本全民所有者的集中代表——人大的監督作用,實現全社會系統意義上的“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從起點上、過程中和結果上防止發生國有資產流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梁軍:好的婚姻是有標準的,混改也是——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二十二
2020-09-02楊斌:讓美國審計中國敏感企業包括國企風險太大,仿佛送羊入虎口!
2020-09-02梁軍:混改不能變成“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二十一
2020-08-29梁軍:寫在“三年行動方案”出臺之前 ——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二十
2020-08-26?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