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把企業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主動為國擔當、為國分憂”[1]。11月,習總書記在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展時指出:“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積極興辦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造福鄉梓,幫助群眾,影響深遠,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2]。
回望歷史:鴉片戰爭之后,中華民族在面對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威脅、尋求救亡圖存道路的過程中,通過興辦實業、教育、醫療及公益事業等,推動著“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革命救國”的近代思潮,推動著中國近代民族實業的產生發展。
思考現實:抗疫三年,保持全球最低感染率和極少死亡數,2020年創造全球唯一經濟正增長的佳績,2021年是十年經濟增速最快的一年,達8.1%;2022年雖然低于“依靠軍火和高通脹”的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在全球慘遭100多萬新冠死亡的背景下,中國死亡病例很少??挂呷?,眾志成城、攻堅克難,眾多企業為偉大抗疫做出突出貢獻;同時,部分企業發國難財、部分企業攜資要挾社會。兩相比較,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的主旋律需要更加嘹亮地唱響。
“近代以來,面對列強的侵略和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挑戰,中華民族陷入了國勢衰微、國民道德萎靡的境地,……折射出中國倫理學話語體系與民族命運的深層關聯”[3]。提出“實業救國”的狀元企業家張謇、“發展實業從吃穿入手”的“面粉大王、紡織大王”榮宗敬榮德生兄弟、被稱為“中國重化工之父”的范旭東、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紡大王、水泥大王”于一身的“企業大王”劉鴻生、探索通過“產業、交通、國防、文化”運動推動“民族解放和國家振興”的“中國船王”盧作孚等近代民族企業家,以“實業報國、造福社會”為己任,理應成為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
“狀元企業家”張謇,41歲張謇高中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步入仕途。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簽訂,激起張謇極大的憤慨和憂慮:“幾罄中國之膏血,國體之得失無論矣!”提出“實業救國”,只有發展民族工業,才能抵制帝國主義侵略,毅然放棄功名、回鄉創業辦廠,并表明心志:“愿成一分一毫有用之事,不愿居八命九命可恥之官”。張謇意識到棉紡織業關系人民生活、制鐵事業關系國家生存,發展棉、鐵兩業,“可以操經濟界之全權”,先后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大達輪船公司、復新面粉公司、資生鐵冶公司、淮海實業銀行等數十家企業,并投資江蘇省鐵路公司、鎮江大照電燈廠等企業,為我國近代實業貢獻了畢生精力。張謇一生所獲財富,皆為社會服務——傾資興學、以商養學,雖被稱為南通首富,卻自號“嗇翁”,告誡家人“居家勤儉之法”。
“面粉大王、紡織大王”榮宗敬榮德生兄弟,發展實業從吃穿入手,從四臺石磨開始,遏制美國傾銷面粉、白銀外流、經濟侵略。不僅開辦申新紡織廠,而且收購日本恒昌源紗廠,迅速成為國貨領頭羊,并將日貨被抵制出去。巔峰時期,榮氏集團擁有12家面粉廠、9家紡織廠,坐擁“面粉大王”和“紡織大王”雙頭銜,“在衣食上擁有半個中國”,形成“衣”“食”兩方面都頗具規模的輕工業體系,締造了我國民族工業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企業集團。新中國成立后,榮德勝之子榮毅仁積極支持抗美援朝,捐獻七架半飛機和大量衣物,將父輩創下的家業無償交給國家,為新中國的工業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民族化學工業之父”范旭東,中國化工實業家,中國重化工業奠基者,先后創辦和籌建久大精鹽公司、久大精鹽廠、永利堿廠、永裕鹽業公司、黃?;瘜W工業研究社等企業,生產出中國第一批硫酸銨產品、更新了中國聯合制堿工藝,其所形成的“永久黃”團體,是近代中國第一個大型私營化工生產和研究組織。被毛澤東稱贊為中國人民不可忘記的“四大實業家”之一。1945年去世時,毛澤東主席親自題詞“工業先導、功在中華”。新中國建立后,黃?;瘜W工業研究社分別并入中國科學院和重工業部綜合工業研究所,在其基礎上建立了中國科學院工業化學研究所,后又組建菌種保藏委員會。
“企業大王”劉鴻生,以經營開灤煤炭起家,成為集“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毛紡大王、水泥大王”等于一身的“企業大王”,經營領域遍布輕重工業、運輸業、商業和金融業,創立了近代中國數一數二的民族企業集團。1938年,面對日本侵略者企圖讓其擔任偽商會會長的威逼利誘,寧為玉碎、不愿瓦全,偷偷乘坐輪船離開上海,即使犧牲一千多萬的實業,也絕不與日本侵略者合作。解放后擔任全國工商聯的常委和上海工商聯副主任委員。1950年12月抗美援朝,在工商界中帶頭捐獻飛機大炮,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淚如雨下:“我一生受盡了帝國主義的欺侮,現在真正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值得驕傲的!”。
“中國船王”盧作孚,中國航運業先驅,民生公司創始人,跨越“革命救國”、“教育救國”、“實業救國”三大領域,通過“產業、交通、國防、文化”運動,推動“民族解放和國家振興”。1910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投身辛亥革命。1925年創辦民生公司,陸續統一川江航運,迫使外國航運勢力退出長江上游。1938年秋盧領導民生公司組織指揮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150萬余人、100萬余噸物資,挽救了抗戰時期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新中國建立后,除繼續擔任民生公司總經理外,并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毛澤東評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萬萬不可忘記的人”;馮玉祥夸他是“最愛國的,也是最有作為的人”。
“華僑旗幟”陳嘉庚,先后創辦集美小學、集美中學、集美大學和廈門大學。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不朽貢獻。1928年日軍占領濟南,擔任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主席。1935年11省發生嚴重水災,擔任“華僑籌賑祖國水災會”會長,動員華僑為災民捐款。1937年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捐募新加坡幣1000萬元,支援抗日戰爭。1947年組織“新加坡華僑民聯社”,聲援民主黨派關于制止內戰的斗爭。新中國成立,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臺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毛澤東評價:“華僑旗幟、民族光輝”;周恩來評價:“為民族解放盡最大努力,為團結抗戰受無限苦辛,誹言不能傷,威武不能屈”。
“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有膽識、勇創新的企業家茁壯成長,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準的中國企業家隊伍。企業家要帶領企業戰勝當前的困難,走向更輝煌的未來,就要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4]。“英雄硬漢企業家”任正非、“中國最佳企業公民”曹德旺、“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寧高寧、“中國白電之父”張瑞敏、“鐵娘子企業家”董明珠,以“造福社會、實業報國”的現實踐行,同樣成為當代中國企業家的楷模與典范。
“英雄硬漢企業家”任正非,從1987年集資2.1萬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到2021中國品牌人物500強榜單第一名,是一個為了觀念而戰斗的硬漢,歷經沉浮坎坷,始終披荊斬棘,“不管身處何處,我們要看著太平洋的海嘯,要盯著大西洋的風暴,理解上甘嶺的艱難”[5],激勵著無數企業家搏殺奮斗,重新定義著中國企業家精神?!度A為基本法》呈現著當代民族企業家的價值追求:“世界級領先企業”、“自立于世界通信列強之林”、“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是我們凝聚力的源泉”、“以產業報國和科教興國為己任”。華為是中國科技行業逆風飛翔、實現世界超越的典范,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面對美國通過打壓抹黑的逼退,只有中國的產業鏈追上主流技術,將無視任何的惡意打壓。
“中國最佳企業公民”曹德旺,9歲上學、14歲被迫輟學,街頭賣過煙絲、販過水果、拉過板車、修過自行車,經年累月一日兩餐食不果腹謀生。創辦的福耀公司生產的汽車玻璃占中國市場份額的70%,同時成功挺進國際汽車玻璃配套市場,在美國、德國、俄羅斯設有工廠,同步研發設計,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玻璃廠商。2001年至2005年,曹德旺艱苦奮戰、歷時數年,相繼打贏加拿大、美國反傾銷案,成為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并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企業經營幾十年,就蓋了兩座房子用了一點錢,賺的錢大多數都捐給了國家。曹德旺總結企業家的責任:“國家因為有你而強大,社會因為有你而進步,人民因為有你而富足,做到這三點才能無愧于企業家的稱號”[6]。
“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寧高寧,全球唯一執掌過華潤、中糧、蒙牛、中化等4個世界500強企業的管理者,坦言最愛看《資本論》。國有企業家“作為企業法人代表的基本前提是,國家委托你在企業內部行使職權,你不僅代表一個企業的利益,首先是代表國家的利益”[7],代表國家利益將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做優”,寧高寧是真正的中國企業領袖。執掌華潤集團,展開橫跨房地產、啤酒、零售等行業的并購行動,由僅限外貿公司轉向實業發展;入主中糧集團,將中糧資產從598億提升到4624億,控股上市公司增加七家;赴任中化集團,實現中國中化與中國化工“兩化”重組,員工22萬,總資產過萬億。以更前瞻、更長遠、更有信心的的眼光看待產業和行業發展,把研發融入到血液中,把創新融入到公司戰略中,不斷引導中高層干部從“國有企業干部”向國際型“職業經理人”轉變,用更專業、更國際化、更創新性、更市場化、更有激情和沖勁的團隊,驅動未來的發展,打造基業長青。
“中國白電之父”張瑞敏,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將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管理融會貫通,“兼收并蓄、創新發展、自成一家”,堅持“人的價值最大化”為宗旨,創立“人單合一”模式和“生態品牌”范式使中國企業管理模式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引領了物聯網時代全球企業的大轉型。始終堅信“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伴隨時代發展,海爾經歷著“名牌戰略、多元化戰略、國際化戰略、全球化品牌戰略、網絡化戰略、生態品牌戰略”等階段,實現了我國企業管理從學習模仿到引領世界的突破。打造了“全球營業額超3000億元、利稅總額超400億元”的全球化企業、創立了“白電12年國際第一品牌、物聯網3年蟬聯全球唯一生態品牌”的世界級品牌、首創了“人單合一”引領的商業模式,締造了“人人都是自己的CEO”的創客文化。
“鐵娘子企業家”董明珠,能吃苦、獨立、不服輸,無論做空調,還是賣空調,都推向一種極致狀態——投入巨資自主研發,自己掌握核心科技。格力從空調起家,跨越家電、消費電子、高端智造多個領域,由一個點放射出來,由點到線再到面,大跨度探索轉型創新高質量發展,釋放出中國制造的產業競爭力。家電產品涵蓋廚房電器、環境電器、冰洗產品等;智能裝備覆蓋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倉儲物流、工業自動化四大領域,產品規格超百種;同時,在電子元器件、半導體、精密模具、新能源等領域多元布局。但是,堅決不做房地產,堅守制造業實體經濟,董明珠提出:“人一定要有信念,純粹為了賺錢,一旦遇到問題,你馬上就會沒有斗志。你要是有一種信仰,能清醒地認識你的人生價值。作為企業家,要有吃虧精神,要有奉獻精神,同時還要有戰斗精神,絕對不能哪個賺錢就去做”[8]。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應對疫情的人民戰爭,團結協作、攻堅克難、奮力自救,同時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質支撐”[9]。但是,一度出現的口罩價格哄抬、核酸檢測造假謀利,正在出現的連花清瘟大幅漲價等,需要企業家“道德法治”與“家國情懷”的提升。尤其,在抗疫攻堅階段,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需要更多的企業家基于“家國情懷、民族大義”,在“近代民族企業家歷史回望”與“當代優秀企業家現實踐行”的激勵推動中,實現社會主義企業家精神的“升華鍛造”。
疫情以來,最開始口罩價格被哄抬,正常銷售價僅為每盒7元的口罩,連續跳漲至21元/盒、58元/盒、68.6元/盒、82.6元/盒、103.6元/盒、125元/盒、138元/盒、135.6元/盒、159.6元/盒等價格,最終定格在198元/盒的高價上。通過將口罩納入“戰時”防疫物資戰略儲備、重要商品儲備名目、提升關鍵原材料供應能力、培育挖掘口罩生產供應潛力、對口罩限價定向保供、加大違法懲處力度、提高法律震懾力等得到控制。
核酸檢測牟利“數額之大、利潤之高”觸目驚心,根據2022年“一見財經”半年業報:僅十家上市核酸公司,營收總和便達485.18億元,凈利潤總和162.97億元。據大貓財經前三季業報:九安醫療凈利潤高達160.5億,增長率高達31919%;睿智醫療凈利潤10.23億,增長率高達6799%;安旭生物凈利潤高達31.32億,增長率高達1003%。再據Wind數據顯示:核酸檢測35家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合計營收達1501億元,凈利潤總額約483億元,而同期A股4800多家上市公司中,僅有不到400家公司達到如此水準。核酸牟利造假,使“抗擊疫情”變為“制造疫情”,民憤難平、等待懲治。核子華熙醫學核酸檢測機構35家,44個直營分公司,928名核心代理商,565家基因加盟小屋,號稱“擁有100塊基因檢測牌照”,更使社會嘩然、同仇敵愾。
伴隨“新十條”規定,國家對疫情管控進一步放開,每個人將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喪失基本道德良知的資本,割完國家醫保開始割民眾。連花清瘟大幅漲價,平時30元的0.35g×48粒/盒已經買到100多元,商家發國難財,制造廠商也發國難財,經銷商批量進貨多次,已經價格累計上漲70%。公知力推美國藥物與美國疫苗的同時,國產科興疫苗的控股公司每天凈賺3億元,91%分給了外資占股。醫療資本股票滿堂紅,實際是一種恥辱。
同時,數字經濟將達半壁江山,基于國內投資者理念滯后,形成平臺經濟體創業者、管理團隊、業務、盈利、客戶都是中國人,大股東均為外資為主,持股權7%、8%的創業者,便成為中國首富。持股30%以上的南非Naspers、日本軟銀等外資股東,每年從中國市場、中國股市、中國勞動者、中國消費者獲得巨額財富。尤其,海外投資者以資本收割為導向,公司發展到一定預期后開始減持,使公司股價不斷承壓,并可能產生產業政治經濟風險。
與此同時,平臺經濟巨頭“套現120億,家族信托仍持近1,000億京東股票”、“套現770億,家族信托仍持近830億阿里股票”、“股票減少1,000億,家族信托仍持近1,500億拼多多股票”,引起民眾憤慨。尤其,三年抗疫、國力艱難,卻攜資自重、外投相挾。無論回望歷史近代民族企業家“實業救國、教育救國、科學救國、革命救國”,還是面對當代優秀企業家“造福社會、實業報國”的現實踐行,都應該汗顏。
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10],風高浪急不再是概念,驚濤駭浪正在朝我們鋪天蓋地涌來,為了我們的子孫后代,中華兒女到了“必須彌合分歧,守護這一片生養我們的熱土,也只有我們心懷感恩,凝心聚力,才能真正護衛住華夏兒女的這一方龍脈”[11]。任何發國難財都將是歷史的恥辱、任何消極無為都將愧對中華熱土,任何攜資自重都將愧對華夏龍脈!任何一個優秀企業家“必須對國家、對民族懷有崇高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這是良知責任的呼喚、這是家國情懷的呼喚、這是民族大義的呼喚??!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07-21。
2.《習近平赴江蘇南通考察長江生態》,《人民日報》,2020-11-13。
3.陳澤環、謝伏華《論中國特色倫理學話語體系的構建》,《倫理學研究》,2017-01
4.《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07-21。
5.任正非《萬里長江水奔騰向海洋》,鳳凰新聞,2019-02-22。
6.《曹德旺談企業家精神》,百橙企業家精神視頻號,2022-11-04。
7.習近平《知之深 愛之切》,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00頁。
8.《董明珠稱純粹賺錢容易讓人沒斗志 你必須要有信仰》,手機中國公眾號,2022-12-10。
9.《習近平在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07-21。
10.《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習近平主持會議》,《人民日報》, 2022-12-07 。
11.血飲《放開,到底意味著什么?》,2022-12-10。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弘毅丨抗疫思考:企業家“實業報國、造福社會”的歷史回望與現實推動
2022-12-1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