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排隊等待就診的市民。其中有人從當日下午兩點開始排隊,等候時間已超6小時。有醫療專家呼吁公眾:發熱門診門口大排長隊,如果只是輕微不適就不要給自己增大感染風險,衷心希望大家非必要不來醫院,減輕發熱門診的壓力,既是保護醫務人員,也是保護自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一位等候隊伍中較為靠前的女孩手握著一杯熱飲取暖,此時隊伍前列的排隊時間已超過5小時。一次性熱飲杯在等候區隨處可見,當晚北京市區氣溫在零攝氏度左右,最低達零下6攝氏度。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一位70多歲的老年就診者蹲在地上休息,家人在隊伍中替她排隊。她自述有血液病,體溫升高到39度后撥打120,得知前面還有50人等候,就和家人自行來到醫院現場排隊就診。因等候時間過長,有許多子女替父母排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排隊等候就診的市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前,排隊等候就診的市民,其中有不少行動不便需要借助輪椅出行的老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入口處,一位醫護人員觀察室內候診的情況,等待放入下一批就診者。進入診室無需提供核酸證明,一些市民來就診前自行接受了核酸或抗原檢測。桌上還有等待的市民留下的熱飲杯和一次性口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入口處,一位患者坐著輪椅,家屬向醫護人員說明病情,希望能盡快就診。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門前,一位老年市民用手機查看相關信息。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內,室內候診區有許多市民在等待就診,室外有老人坐在窗臺上等待進入室內。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門前,一位醫護人員補充門前的消毒噴霧,供候診人員使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8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外,一位走出診室的女士向等候的人群講述就診經歷。她當日下午來到醫院,此前自行做了核酸檢測,還花費187元購買了抗原自測試劑,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等候近6個小時后她順利就診,自述發熱等癥狀后,醫生沒有安排更多檢查,給她開了3天的口服藥,分別是一盒連花清瘟顆粒和一盒洛索洛芬鈉片。其中連花清瘟顆粒當日下午在發熱門診一度斷貨,晚上才恢復供應。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7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外,醫護人員在一輛救護車內待命。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7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附近,市民在一家藥店門前排隊買藥。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7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附近,一家藥店門前排起了隊,工作人員隔窗與排隊者溝通。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7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附近,一位在藥店門前等候的市民展示他的購藥指南: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療常用藥參考表。他騎車轉了附近幾家藥店,按著這張表依次報藥名,直到找到仍有存貨的藥品,其中許多藥店已經斷貨。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崢苨/攝
12月9日晚7點,北京市朝陽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發熱門診附近,一位老人得知藥店已經沒有體溫計,準備離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修訂發布;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