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公布的2021年度“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獎”的名單里,其中一個二等獎的項目,一下子就實錘了不少有關轟-20這么個飛翼大型轟炸機的信息。這次獲獎的這個低損失高隱身排氣系統可以說是轟-20研制過程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重點和難點,把它攻克了,也說明我們距離看見轟-20的真身又近了一大步。

轟-20一直是一個神秘的又備受關注的我國空軍的20項目,一方面確切的消息非常少,除了確定有這么個項目存在之外,進度如何等等的動向很少公布;另一方面猜測的人又很多,瞎猜構型的,瞎猜性能的不一而足。但這次是真的有了中航系統的內部單位出來宣發了有關轟-20的直接消息,不光是確認了這個項目的存在,還一定程度上透露了研制進度的那種。
前幾天剛公布的2021年度“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獎”的名單里,在獲得二等獎的項目當中就有一個中航發沈陽所,也就是搞渦扇-10,渦扇-15和渦扇-20發動機總體設計的那個單位,項目的名字叫飛翼類飛機發動機低損失高隱身排氣系統;這個二等獎的公布,一下子就實錘了不少有關轟-20這么個飛翼大型轟炸機的信息。低損失高隱身,飛翼類飛機,還有沈陽發動機研究所,可以說是要素非常齊全,就差指名道姓這是轟-20的動力系統了。
相比起某些人成天沒有資料來源的不負責瞎猜測,這種官方在宣傳材料上透露出來的相關突破內容,毫無疑問是有價值的多了,能讓咱們看見其中不少的有價值信息;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轟-20這個飛機大概是個什么樣子,工程上的技術進度又到哪里了。有人肯定想問會不會是同在沈陽的601所設計的攻擊-11無人機呢?可能性非常低,畢竟攻擊-11與美軍的X-47B或者俄軍的S-70不同,選擇的是中推力的渦扇-13發動機去掉加力燃燒室的版本,渦扇-13是航發黎陽廠的產品,和搞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的606所扯不上什么關系,算來算去,能發生這種聯系的,就只有一飛院的轟-20這么唯一一個項目了。這次獲獎的這個低損失高隱身排氣系統可以說是轟-20研制過程中一個相當重要的重點和難點,把它攻克了,也說明我們距離看見轟-20的真身又近了一大步。作為飛翼隱身轟炸機的代表作,B-2的設計可以說是很形象的展示了這么個低損失高隱身排氣系統既重要又困難。從隱身性能上來說,這個排氣系統設計的好不好,首先就決定了轟--20的紅外隱身怎么樣,要是噴口溫度特別高,那在現在越發發達的各種紅外探測系統眼睛里,就是十足的大火球,多少公里外就能被看見了,那還有什么隱身能力可研,所以這個噴口設計要把紅外特征降低下去,同時外形設計還不能有明顯的雷達特征。同時,優秀的隱身和高效率高推力往往又是沖突的,隱身水平上去了,同樣的發動機其他的性能往往就下來了,為什么常見的噴氣式發動機的噴口都是圓形不是方的或者其他形狀的,只有新一代追求強隱身能力的戰斗機或者轟炸機才采用其他形狀?當然是因為圓形噴口是效率最高的外形設計了。
方噴口隱身但是推力損失大,圓噴口效率高但是不隱身,隱身又高效的發動機排氣系統設計自然是困難重重,但同時這又是轟-20能不能飛起來,飛起來性能又怎么樣的最關鍵一環;能取得突破還評上獎,那當然是個大好消息。今年參加評獎那顯然應該是20年取得突破的成果,從這點上咱們基本可以推斷出,轟-20早已完成總體設計,要不是在子系統重難點突破階段,要不就是已經開始進行試飛原型機的制造工作了,可能比許多人期待的慢了不少,但是就著這么個項目的實際立項和開始研制的時間來說,其實已經是相當快的進度了,只不過是大家太心急了而已。如果從我軍公布的多個時間節點上來猜測,2017年的時候我軍宣布要在2035年實現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在今年又進一步的強調了強軍百年的奮斗目標,官方發言都是有背后目的的而不是瞎講。百年強軍目標,那么2027年將會是我軍在國防現代化的進程上相當重要的一個時間節點,如果從這個節點來推算,那轟-20現在正好處在一個不快不慢的進度里。如果根據殲-20項目的首飛,試飛和試用批次的服役進程來推測的話,2011年初首架驗證機首飛,2017年鼎新基地接裝領先試用批次,宣告殲-20進入我軍服役;轟-20如果按照類似的節奏,那么明年乃至后年展開原型機試飛工作的話,那么2027年恰好應該是一個定型試飛工作圓滿結束,即將進入軍隊試用階段的節點,按照這個時間進度來判斷,去年的動力系統的成果在今年獲獎,可以說卡的相當準。咱們最后來不負責任的猜測一下轟-20的進度上可能還會有哪些難點,讓大家至今不見其試飛;從氣動布局上來說,一飛院作為中航系統里在飛機總體設計上實力最強的一個,氣動設計大概不會是什么難點,更何況連飛翼大型客機的方案都已經展出多時了,總體氣動設計很顯然是個早就已經解決的事情,在大飛機的制造工藝等方面,西飛也可以說是我國最具備相關經驗的廠商。從這里咱們可以說,轟-20在原型機制造和試飛階段之前的困難,應該是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這也算是變相的確認了轟-20整體的動力系統以及體型設計都更接近于上一代的B-2轟炸機而不是美軍已經進入原型機制造階段的B-21;B-21總體上比起B-2要小了一圈,是個雙發設計,而如果我國用雙發WS-10拆加力燃燒室,那推力顯然不太夠用;更可能還是和B-2一樣,是個四發大號飛翼機。當然轟-20與B-2之間的血緣關系還有很多;在渦扇-15之前,606所研制的渦扇發動機里投入量產的渦扇-10與渦扇-20,都基于同一個核心機,自然也包括了轟-20上會裝的那個;而這個相同的核心機又是從美國通用電氣的GE9核心機那里仿制出來的,GE9嘛,美國那邊同樣用這個核心機的小涵道比發動機叫F-110,拆了加力燃燒室就是B-2用的F-118了,從動力系統上來說,B-2與轟-20還真就是完完全全的親兄弟。總說轟-20不遠了不遠了,現在咱們可以說,距離首飛,大概是確實沒多遠了,大概就相當于10年的時候說殲-20不遠了的那種狀態吧。
(來源:“國科環宇”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