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高瞻遠矚,審時度勢,于1955年1月、1956年5月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彈、導彈的戰略決策。1958年5月,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從此,研制“兩彈一星”工程拉開序幕。
研制“兩彈一星”是20世紀50年代作出的重大決策。追蹤歷史的足跡,我們發現決策并不輕松,更不簡單……
毛澤東開始有造原子彈的念頭,還要從1950年抗美援朝說起。
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曾叫囂:“如果不能安排停戰,美國將不再承擔不使用核武器的責任。”同時,美國還同蔣介石簽訂《共同防務條約》,提出假如臺灣海峽安全受到威脅,他們有權使用原子彈。
扔原子彈,美國已經創造了可怕的先例。1945年8月6日、8月9日,美國先后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原子彈。頃刻間,兩座城市化為廢墟,數十萬人喪生。
就這樣,剛剛誕生的新中國,時時刻刻處于美國核訛詐之中,這引起世界愛好和平人士的強烈反對。
1951年10月,居里夫婦的后人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委托即將回國的中國放射化學家楊承宗轉告毛澤東:你們要反對原子彈,你們就必須要有原子彈。原子彈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彈的原理也不是美國人發明的。為證明這一點,約里奧·居里特意將親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鐳鹽的標準源送給楊承宗,作為對中國開展核科學研究的支持。
毛澤東天生不信邪,最反感被人要挾。他說:我們不怕原子彈,原子彈是個“紙老虎”。嚴峻的現實使他也看到中國人不能沒有原子彈。
毛澤東指示周恩來開始著手論證中國制造原子彈的可能性。
1955年1月14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西花廳約見地質學家李四光和物理學家錢三強。周恩來向他們詳細詢問了我國鈾礦資源勘察與核科學技術研究情況,核反應堆和原子彈的基本原理,以及發展原子能事業所必備的條件。
當時,李四光66歲,錢三強42歲。他們對周恩來所提問題一一作了回答。
談話后,周恩來對中國自己發展原子能事業心里有了底。他心情迫切,向毛澤東寫了這次談話的匯報,建議第二天中央書記處召開擴大會議,請李四光、錢三強來談中國發展原子彈事業的有關情況,還建議彭真、彭德懷、鄧小平、李富春、薄一波、劉杰參加。
1月15日,一次關系中國核原子命運的絕密會議在紫光閣召開。毛澤東親自主持這次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
因為會議高度機密,會議期間任何人不能記筆記,也沒有秘書進行文字記錄,更沒有攝影記者拍照。
李四光先講了鈾礦資源勘探與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密切關系,詳細分析了中國有利于鈾礦形成的地質條件,并對中國的鈾礦資源前景作了預測。接著,劉杰作了些補充,主要講了在廣西發現鈾礦的經過,并帶上鈾礦石標本和探測儀器,現場演示給大家看。
到會領導人聽到礦石標本在測放射性的儀器前發出“嘎嘎”的響聲時,都十分欣喜和興奮。
周恩來與李四光
毛澤東甚至不顧礦石有放射線的危險,走到儀器跟前,仔細傾聽,喜悅神情蕩漾在他的臉上。顯然,他對中國原子工業的前景充滿了信心。毛澤東請與會各位領導發表意見,大家一致贊同發展我國的原子能事業。毛澤東總結說:“過去幾年其他事情很多,還來不及抓這件事。現在到時候了,該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認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抓起來。我們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
這次會議果斷做出了對人民共和國的發展和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決策:中國也要搞原子彈。
1956年6月14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中南海與參加制定全國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的全體學部委員和科學家合影。
中國核工業建設的帷幕從這次絕密會議后正式拉開。
這以后,國務院的日程表上,原子能工業項目與研究機構不斷加碼。
6月,成立了由陳云、聶榮臻、薄一波組成的中央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事業的發展工作。
1956年4月,周恩來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聽取錢學森關于發展導彈技術的規劃設想。會后,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航空工業委員會,負責導彈事業的發展。
5月,周恩來再次主持中央軍委會議,討論聶榮臻提出的關于《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中央又果斷作出發展導彈技術的決策。
10月,成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
11月,成立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具體負責原子能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1958年2月,第二機械工業部第九局宣布正式成立。李覺任局長,郭會英、吳際霖任副局長。這實際就是一個新中國核事業的領導班子。在這個領導班子的周圍凝聚起了一大批著名的科學家。這其中包括許多在國外已有杰出成就的科學家。
6月,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說:“原子彈就是那么大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人家就說你不算數。那么好吧,我們就搞一點吧,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
陳毅說:“有了原子彈……我這個外交部長在國際講臺上說話,腰桿子硬!”
張愛萍說:“再窮,我們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中央高層很快統一了意見。
毛澤東接見朱光亞
20世紀50年代,中蘇友好的大環境也為我國的核事業添了一把柴。
1957年10月,中國和蘇聯簽訂了《關于國防新技術的協定》,蘇方同意在核技術方面給予中國援助。根據這個協定,中國將從蘇聯得到一枚原子彈的教學模型,蘇方還將為中國提供核試驗研究基地的全套技術圖紙。
正當中國人為這把“柴”而高興時,蘇聯新任領導人赫魯曉夫的對華態度陡然發生變化。
1958年7月31日,蘇共中央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訪問中國。他一來就否定了中國的核計劃。在他看來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目前沒有必要把大量的資金浪費在核彈的研制上。
在會談中,赫魯曉夫喋喋不休地宣揚起了“老大哥”設計的“社會主義大家庭”的“美好”藍圖,他說:“……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適合種水稻和小麥,生產糧食作物的潛力很大,社會主義陣營攜手聯合,分工合作,這是我們對付西方世界的最佳方案。”
“至于防務方面,我已同意在貴國的旅順建立一支蘇中聯合艦隊,使蘇聯軍艦可以直下太平洋,以消除美國第七艦隊對中國的威脅。我們還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長波電臺,以利我們的共同防御需要……”
聽了赫魯曉夫這番話,毛澤東的臉上沒有了笑容。
“那么,中國的原子彈還搞不搞了呢?”毛澤東嚴肅地問赫魯曉夫。
“不必再搞了,”赫魯曉夫揮了揮手,“蘇聯的原子彈已可以打到美國的本土上。中國再搞原子彈意義也不大了。有蘇聯這把核保護傘就行了嘛。”
毛澤東越聽越惱火,憤然起身,指著赫魯曉夫的鼻子,大聲地說:“你講的這一大堆毫不切題,我問你,什么叫共同艦隊?”
赫魯曉夫臉漲紅了,看得出,他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又不能自圓其說,只能搪塞道:“我們不過是來跟你們共同商量商量……”
蘇聯政府終于在1960年6月20日單方撕毀了核技術援助協定,撤走了在中國的全部專家,甚至連一張紙片都不留下。他們譏諷地說:“離開外界的幫助。中國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就守著這堆廢銅爛鐵吧!”
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壓抑住沉重的心情,以他鏗鏘有力的聲音對在場的人員說:“不要怕,沒什么了不起!我們還是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我們尖端技術,很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算的。”
蘇聯背信棄義的行為,反而讓中國人憋足了一口氣。二機部決定把蘇聯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的日期――1959年6月,作為第一顆原子彈的代號“596”。
毛澤東再次發出號召:“自己動手,從頭做起來,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原子彈!”
1962年11月3日,毛澤東又在二機部提出的爭取在1964年,最遲在1965年上半年爆炸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的“兩年計劃”報告上批示:“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同一天,莫斯科的電波送來一條新聞――赫魯曉夫被解除職務
蘇聯專家撤走之后,獨立自主造原子彈的重任落在了中國科學家的身上。
科學家們全力投入到制造原子彈的龐大系統工程中,他們面臨大量的物理、化學、動力學等理論課題和關鍵技術需要攻克,需要許多新型材料和精密儀器儀表。有些急需的高精尖的儀器要從西歐秘密買進,需要大量的外匯,當時中國正處在三年困難時期,怎么辦?
報告擺到了毛澤東的案頭,毛澤東沒有猶豫,決定動用中央黃金儲備300萬兩。他說:只要國家安定,人民幸福,不要說300萬兩,就是3000萬兩,我毛澤東也舍得。
但也有很多關鍵部件從國外也買不來。
1959年12月18日,新疆羅布泊一個名叫黃羊溝的大戈壁灘上,釘上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位置的標樁。
張愛萍將軍(右一)在試驗場向周恩來總理報告。
接下來的日子里,大江南北的人才紛紛向西北大漠試驗基地聚集。有一對夫妻接到命令后互相隱瞞著出發,來到通往羅布泊途中的一棵樹下等車時,才發現兩人都是為同一個任務而來。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姓名,那棵樹卻留下了一個甜蜜的名字――夫妻樹。
“饑餐砂礫飯,渴飲苦水漿。”張愛萍的詩是對基地生活真實寫照。在這里,一年內有八九個月要穿棉衣,最低溫度零下40攝氏度。三年自然災害不可避免地也影響到了基地,許多人因為營養不良得了夜盲癥、浮腫病。他們在沙海中每移動一步,在發射架上每攀登一次,都十分困難。雖然創業異常艱難,但始終阻擋不了會戰大軍前進的腳步。
到1962年底,科研人員基本掌握了以高濃鈾為主要核裝料的原子彈的物理規律,完成了物理設計和爆轟物理、核彈飛行彈道、引爆控制系統臺架等三大關鍵試驗。
1963年秋天,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方案按預定計劃順利實現,剛剛年滿39歲的核物理學家鄧稼先在這份歷史性方案上簽字。
1964年5月,黃羊溝試驗場,120米高的通天鐵塔拔地而起,猶如一把利劍刺向藍天。
10月16日,黃羊溝試驗場的全部儀器安裝調試完畢,進入工作狀態。
代號為“596”的龐然大物在寧靜而神秘的大漠夜幕中,被緩慢地升到100多米的鐵塔上。這就是中國自己研制的第一顆原子彈。
激動人心的時刻來到了。總指揮一聲令下:“起爆!”
頓時,一聲天崩地裂的巨響,騰空而起的橙黑色云團覆蓋了人們的視線。大地好像裂開了一樣,不斷噴射云團,涌動的蘑菇云越來越大,越來越高,不一會,平坦的大漠上便騰升起一座火山。
核爆炸成功了!中國人要擁有自己的原子彈的宿愿實現了。
消息傳到北京。此時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正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3000多名演職員。
周恩來在雷鳴般的掌聲中,笑容滿面走到麥克風前,他先用雙手向大家作了個停止鼓掌的動作,然后用帶著快意的雙目環顧一周,才開口說話。
“今天正式開會前,主席讓我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但是我要提3個要求,第一,大家不要跳,大會堂的樓板會承受不住的。第二,大家不要高呼口號,我的耳朵會受不了的,第三,注意維護會場秩序……今天我國西部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
周恩來話音剛落,全場爆發出巨大的歡呼聲,有人開始蹦跳起來,接著更多的人也跳動了起來,后來所有的人像起伏的浪頭不斷躍動。所有在場的人只有一個感覺,作為中國人,此刻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
蘑菇云冉冉騰升翻動的時候,莫斯科的電波送來一條新聞――蘇共第一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被解除了職務。
是巧合?還是天意?這兩件事竟碰到了一起!
毛澤東風趣地說,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是給赫魯曉夫發的一個一噸重的大勛章啊!
原子彈爆炸成功的第三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實驗成功。
周恩來說:中國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
導彈不僅是原子彈的運載工具,也是中國國防力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武器。如果沒有能將原子彈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工具,那么中國核威懾將等于零。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導彈研制幾乎與原子能工業同時起步的。
1956年3月,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央軍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人會議,會議作出了發展導彈的決定,并成立了以聶榮臻為主任的國防航空工業委員會,具體領導導彈航空工業工作。會上,周恩來傳達了黨中央的決定,把發展原子能和導彈航空工業作為我國國防現代化的兩個關鍵項目,把研制“兩彈”放在優先的重要地位。
1956年11月,為加強對原子能事業的領導,國務院成立了以宋任窮為部長的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改為第二機械工業部),具體負責實施我國原子能事業的建設和發展。
1964年7月9日,“東風二號”常規導彈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主持下發射成功。這一步走在了原子彈爆炸之前,也為發展戰略核武器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之后,周恩來說:中國核爆炸成功后,有人嘲笑我們有彈無槍,無非是說我們光有原子彈,沒有運載工具,我們要用導彈把原子彈打出去,用行動來回答輿論的挑戰!
盡管我們已經有了常規導彈,但是要發展為戰略導彈,實現原子彈與導彈結合,并不是簡單的事。
這個艱巨的任務再次落在錢學森的肩上。
既然接受任務,就要承擔巨大的風險。因為在錢學森的記憶里,有過一次失敗的記錄。那是1962年,一枚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射程為1000公里的中近程導彈,起飛之后,20秒就開始橫飛了,軌道改變太早,結果落在地上。有了這一次的失敗教訓,周恩來非常重視安全問題。他要求研制和試驗單位務必做到“導彈在飛行中不能掉下來,掉下來也不能發生核爆炸”。這無疑給錢學森的研制團隊下達了“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軍令狀。
正當錢學森的團隊進入研究制造核導彈的關鍵時刻,“文化大革命”開始了。許多工廠和科研單位都停止了正常工作,這給核導彈工程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周總理親自命令北京衛戍區司令員派部隊進駐錢學森家里,24小時保護他的安全,并對核導彈研制單位實行全面軍管。
人民共和國的這支特殊的核導彈科研隊伍,就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復雜的政治環境中,沿著一條崎嶇坎坷的漫漫征途向前攀登著。
艱辛的耕耘終于換來豐碩成果。1966年10月,就要進行“兩彈”結合試驗了。
也許是前次失敗的影響,試驗在即,毛澤東對前去督戰的聶榮臻說:“你是常打勝仗的,這次可能打敗仗,要準備兩手。”
26日,聶榮臻飛抵導彈試驗基地。當晚,他聽取了錢學森等人的匯報,確定了導彈具體發射時間。
27日上午9時,核導彈準時點火起飛。9時9分14秒,核導彈在核試驗基地上空的預定落點實施爆炸。
中國的導彈核試驗圓滿成功!
聶榮臻興奮地拿起電話向中央匯報:……我們成功了!
蘇聯衛星上天,對毛澤東觸動很大。他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說:“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只參加過一次國際性會議,那就是1957年深秋在莫斯科舉行的世界共產黨高級首腦會議。
毛澤東去莫斯科時,正值蘇聯衛星上天不久。他一下飛機,便在莫斯科機場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進一步征服大自然的新紀元的開始。讓我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向蘇維埃共和國和蘇聯人民,表示熱烈的祝賀!”
蘇聯第二顆衛星上天時,毛澤東還沒有離開莫斯科,他聽到這一消息高興地對赫魯曉夫說:好,你們又一顆衛星上天了,真了不起!美國吹得神乎其神,為什么連一個山藥蛋都沒拋上去呢?這個意義很大,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蘇聯衛星上天,深深震撼了毛澤東。他回國之后,就將中國人的“飛天夢”反映在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中。會上,毛澤東一邊吸煙,一邊認真聽著代表們的發言。衛星問題一直在他腦海里纏繞不散。此刻,當聽到代表們又一次談到中國的衛星時,他有些坐不住了。毛澤東掃視了一眼會場,對大家說:近一段時間來,人造衛星問題一直是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我的心情當然也和大家一樣。蘇聯在去年就把衛星拋上了天,美國在幾個月前也把衛星拋上了天。那么,我們怎么辦?
毛澤東講到這里,突然停頓下來,狠狠滅掉手中長長的煙頭,然后將大手一揮,朗聲說道:“我們,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
“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是毛澤東代表中國人民向世界立下的誓言,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勇氣和決心。
毛澤東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接著風趣地說:“當然�,衛星應該從小的搞起,但是像美國雞蛋那么大的,我們不放!要放,我們就放他個兩萬公斤的!”
毛澤東話音剛落,所有與會者全站了起來,熱烈的掌聲長達好幾分鐘。
兩年后,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自己設計研制的液體火箭,豎立在位于上海南匯縣老港鎮高20米的發射架上。
發射場條件之簡陋,在世界航天史上可謂空前絕后。總指揮下達命令,靠的是扯著嗓門大聲喊叫和舞動旗幟;給火箭加注推進劑用的是一個工人自己做的土工具,利用自行車打氣筒作壓力源;沒有自動的遙測定向天線,就用人工轉動天線去跟蹤火箭。
盡管這枚火箭的飛行高度僅為8公里,但取得的初步成功還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3個月后,毛澤東來到上海新技術展覽會。他躬身仔細察看了這枚探空火箭。他得知飛行高度為8公里時,依然十分興奮,伸出大拇指說:“8公里,也了不起呀!”
但接下來的衛星研制過程之艱巨和曲折,簡直令人難以想象。雖然中科院早在1958年1月成立了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為副組長的攻關小組,但一起步便因三年自然災害國家經濟困難而推遲。
1964年6月29日,我國自己研制的第一枚彈道式導彈發射成功。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發射衛星的工具問題,使發射衛星成為可能。
1965年1月,周恩來批準了科學院提出的研制衛星的具體方案。方案把中國第一顆衛星的外形定為72面體的球形,因此,這顆衛星被命名為“東方紅一號”。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正當人們都滿懷信心研制“東方紅衛星”時,1966年轟轟烈烈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這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使整個衛星科研隊伍受到了重創。最令人惋惜的是,參與研制工作的著名科學家趙九章等人被迫害致死。
當時,在派性橫行的日子里,年僅37歲的孫家棟出任衛星總體設計部主任。此時,他已經是第四任“東方紅衛星”的總設計師了。
在那個年代,搞衛星研制,除了有眾多的技術難題要攻克之外,還有許多附加在衛星上的政治難題要求科研人員攻克。現在看來實在荒唐可笑。
例如怎樣讓世界人民用肉眼能看清衛星,如果看不清衛星,將大大損害中國的形象。而東方紅衛星設計完成后才發現,衛星表面的反光率很低,亮度只相當于天空中的六等星。這個亮度,地球上的人用肉眼是不可能看清衛星的。
接著,又來了一個“政治”問題急待解決,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衛星的許多儀器被嵌上了毛主席像章。這樣做,不僅增加了衛星的重量,影響衛星散熱,而且對衛星的穩定性也帶來影響。
上面諸多敏感的政治問題,誰都不敢輕易決斷,于是大家只好匯總到周恩來面前。
周恩來接見了錢學森、孫家棟等專家。他說:“政治掛帥是要把工作做好,而不能庸俗化。你們回去把道理給大家講清楚,搞衛星一定要講科學性。”
匯報結束之后,專家們又立刻返回一線,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整改和測試。
1970年4月23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終于完成發射前的一切準備工作,達到了發射要求。就這樣,歷經12年風雨磨難,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問世了。
4月24日凌晨,毛澤東批準實施發射。
晚上10點,從國防科委指揮傳來喜訊:衛星、火箭分離正常,衛星入軌了!
一時間,東方紅一號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曲響遍全球。
周恩來立刻向毛澤東報告了這一喜訊。毛澤東一把扔掉手中的煙頭,高興得手舞足蹈:“好,太好了!恩來,準備慶賀,準備慶賀!”
“五一”國際勞動節晚上,在天安門城樓上,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參加研制和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代表。
兩彈一星 —— 中國成為有影響大國的重要標志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50年代中期,黨中央毛主席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作出研制“兩彈一星”的戰略決策。大批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在當時國家經濟、技術基礎薄弱和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較短的時間,突破了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等尖端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兩彈一星De大事記
·1956年12月22日 我國制定《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
1956年12月22日,中央下發《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修正草案)》,這是第一個中長期科技規劃,對我國各項科技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1964年6月29日 “東風二號”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點火升空
1964年6月29日,“東風二號”導彈在酒泉發射場點火升空,獲得成功,標志著我國導彈事業從此走上了自主研制的道路。
·1964年10月16日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中國在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后,成為世界第五個擁有核武裝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在我國西部地區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這次試驗是中國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在核武器發展方面的又一次飛躍,標志著中國核武器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上天
1970年4月24日,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