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之際,據央視和《北京日報》等媒體的報道,按照教育部《關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從2019年秋季學期起,全國各省(區、市)普通高中將分步實施新課程、使用新教材。2022年秋季開學,全國各省(區、市)均啟動實施新課程新教材。其中,北京等四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份已于2017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這就意味著,明年北京新高一學生開始使用新教材。
筆者在這里想重點談一下這次新教材改革當中的一個重要進步,就是歷史教科書的必修教材恢復了以時間為中心的歷史教學傳統,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在使用的歷史教科書當中充斥的通過選擇少數所謂主題胡亂拼湊,來宣揚以西方為中心的歷史觀的嚴重弊病。
雖然現在最后的歷史教科書教材版本尚未確定,但是根據去年底出臺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和不久前“歷史教育家”等一些微信公眾號披露的送審教材目錄,我們基本可以確定未來的高中歷史教材必修部分稱之為“中外歷史課程綱要”,分為上下兩冊,上冊講中國歷史,下冊講外國歷史。而不管是中國歷史還是外國歷史,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從古至今系統編排。
比如說,中國歷史第一個單元主要是講先秦到秦漢時期的情況,第二單元主要講三國兩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的情況,世界歷史第一單元則是講古代的奴隸制國家,第二單元講中古時期的封建制國家:
有的朋友可能會感到很奇怪,難道歷史教科書不應該這樣編排嗎?當然應該。但問題是,現行的歷史教科書就不是這樣編排的。現行的2004年起使用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將必修部分分為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分三冊書進行主題式編排。而不管哪一本書,都在鼓吹西方中心論和貶低中華文明。
比如說,以最重要的必修一政治部分而言,第一單元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強調其主要特征是專制獨裁,第二單元是“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主要講希臘的民主和羅馬的法治。這樣,學生的頭腦中就自然而然的得出了一個中華文明不過是一個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的劣等文明,西方文明才是從產生以來就是一直領先世界的優等文明的結論。
而事實上,這種比較本身就是非常荒唐的。西方古代歷史上的所謂“民主”并不是政治制度發達的產物,恰恰是政治制度不發達的產物,就類似于中國上古時期剛剛進入“小國寡民”那種早期奴隸社會時實行的“選賢與能”等制度。到西方進入中世紀政治制度有一定發展之后,君主專制便不斷的加強,一直到資本主義前夜,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和法國的路易十四等人才真正建立起來的類似于中國古代的君主專制制度。但是現行歷史教科書為了防止學生產生疑惑,便在講完了希臘羅馬的民主法治之后直接跳過西方中世紀這一段歷史(僅僅作為學生的課外活動),去講近代以來的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從而巧妙地把古代希臘羅馬和近代資本主義銜接了起來,突出了西方政治文明的先進:
經濟文化部分甚至比政治部分做的更加過分,以人教版必修三而言,第一單元講古代中國的儒家思想,第二單元卻講的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展”,從古代希臘的哲學一直講到啟蒙運動,給學生一種中國的古代文化完全與現代社會脫節,而西方的古代文化則可以直接孕育出來現代文化這種荒唐的印象: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人教版算是相對較好的,其他版本的教科書在這方面做得就有些過分了。像岳麓版的必修二就是一個典型,其第一單元講“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最后講到“近代前夜的發展與遲滯”,然后第二單元直接接軌“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中國的沖擊”。這樣一來,中國近代以來的經濟和社會生活方面的進步就全被說成了西方先進工業文明沖擊的產物,不僅基本上拋棄了毛澤東主席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當中“沒有西方侵略中國也將發展到資本主義”的論斷,也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近代西方侵略中國時對于經濟與社會的摧殘:
有的關注時事的朋友看到這種教科書的結構可能會感到有點眼熟。沒錯,不久之前臺灣方面修訂的高中歷史課綱其實也是這種思路,即通過用主題式取代時間序列式胡亂剪裁歷史來夾帶私貨,從而實現貶低中國文明的目的。兩者區別僅僅在于,大陸的教科書沒有像臺灣那樣突出鄉土史,同時在時間上要比臺灣還早十多年罷了。
了解了現行高中歷史必修教材的大體情況,我們大概也就可以明白未來將實行的新歷史教科書有多大的進步了。按照時間順序相對客觀的陳述歷史固然是歷史研究和教學的應有之義,但是在近十多年來歷史虛無主義盛行,教科書當中充斥著為了突出西方文明的先進而胡亂剪裁歷史的情況之下,新教材能夠恢復這一傳統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另外,一些具體內容的設置也有所改進。比如說,現行教科書當中中國近代政治發展史部分把過去的“反帝反封建”改為“反侵略、求民主”,類似于西方普世價值下所謂民主與專制的二元對立論:
未來的新歷史教科書在將這一部分拆分成多個單元,按照晚清時期的救亡圖存、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順序相繼展開,雖然具體的內容變化不大,但是其基本的結構設置則拋棄了西方普世價值下的民主與專制二元對立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到新民主主義革命逐步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世界史部分的進步則更加明顯。從前面展示的一些目錄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現行的歷史教科書在世界史部分是完全以西方為中心的,亞非拉美的歷史幾乎不講。而未來新的歷史教科書則根本改變了這一選擇性的課程設置方式,像古代的部分就要分別講述各主要文明中心的情況,近現代歷史則基本上是按照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各占1/3的路子進行講述的。比如說,關于20世紀的世界史部分課程設置就是下面這個樣子:
通過以上對現行歷史教科書和明年起將投入使用的新教材的簡要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新版高中歷史教材較之現行教科書的確有了極大的改進,恢復了很多好的傳統。這無疑和近幾年來中央大力反對歷史虛無主義,通過設置國家教材委員會等機構加強對于教材編寫的管理是分不開的。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在這方面還會越做越好。
當然,我們也不能簡單地盲目樂觀。因為多年來教育界的嚴重問題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解決,甚至西化勢力還有可能繼續對未來的教育改革施加不良影響。比如說,不久之前提出的在部分院校的錄取當中試點對部分學生用綜合素質來取代統一高考,其實就是模仿西方為有錢有勢的人開口子。包括現在的新課程提出要進一步削減高中數學的難度,無疑也是受到了西方“快樂教育”的不良影響。這些情況都表明,教育領域與西化勢力的斗爭仍然是長期的。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