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達,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哲學組長。
“大紅大紫非我有,滿床滿架復何求。人生百樣各有得,一世讀書抵封侯。”
這是我就讀書問題寫的一首小詩。“一世讀書抵封侯”,在一些大富大貴者看來也許屬于酸葡萄心理。不過,與“朝為驕子暮為囚”、欲以讀書終老而不可得者相比,一個人終生有書可讀,而且能自由閱讀,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人各有所求,讀書人應以讀書為樂。當然,不要讀成書呆子,像《聊齋·書癡》中的那位彭城郎君。
我讀書,首先是職業需要。哲學專業是一個需要廣泛讀書的專業,不僅要讀哲學書,文史類的書也要讀一點。從讀的角度說,書對我來說沒有好壞之別、鮮花毒草之分。壞書,讀后知道它壞在哪里,應該如何評價,能說出個一二三來,就算有收獲,這種書對我并不算壞。反之,好書讀后說不出好在哪里,沒有體會,不能從中得到啟發,也算白讀。我把讀壞書比為吃砒霜,得其法能治??;讀好書如食人參蟲草,如不能吸收,等于白費。
除了專業需要,讀書還對修身養性大有好處。培根在《論讀書》中說,“讀書使人充實”,并列舉了讀各種書的好處,如“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但培根說的另外一句話——“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更發人深省。“精神上的各種缺陷,都可以通過求知來改善——正如身體上的缺陷,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來改善一樣。”
讀書的確可以養性、可以怡情,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實提升。
我個人也有這方面的體驗:有時心里不安,有點焦慮急躁,就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讀,開始讀不下去,思想會跑馬,慢慢心就安靜下來了?;剡^來一看,原來那些焦慮急躁全是庸人自擾。有時有點生氣,或為某事不愉快,也是找本書來讀,消消怒氣,過一會兒就好了。一個讀書人手中有書,心情就會平靜下來。對于那些浮躁、坐不住的人,我總說,讀書吧,能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下來,你就能靜下來。與其來回踱步、團團轉,終日內心如萬馬奔馳,不如安心讀點書。
《走向歷史的深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靜園夜語:哲學隨思錄》
一個把閱讀當作生活方式、當作生命一部分的人,能夠健康長壽。書是一味最好的保健藥。凡是喜歡讀書,以讀書為樂,勤于用腦的人,都比終日無所事事的人活得健康、活得明白。如果不用腦,不讀書,一旦退休,就會迅速衰老。雖然也可以搓麻將、遛狗,但我總認為不如閱讀。如果每天抽點時間讀書,可能更好些。當然人各有各的活法,這不能強求。
清人張朝在《幽夢影》一書中說:“藏書不難,能看書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最后一句有可議之處。記,決不會難于用。博聞強記是一種本事,但決不是讀書的目的。單純能記住書中所言,與引證時臨時查用區別不大。學止于行而已,這是我國的老話。不會用只能記,最好也不過是“書櫥”,不足為貴。
但前幾句話卻很有啟發??磿浑y,讀書為難,亦為知味之言。讀書人喜歡讀書,這極為平常,也極為正常。不喜歡讀書的“讀書人”,不算讀書人。但只讀書而不會用書,往往是書癡。用書比讀書更難。讀書可以帶來愉悅,可以坐在沙發上,半靠在床上,甚至完全放平手捧書本,優哉、游哉!但用書則要實踐,須身體力行,改變自我。就我自己的體會來說,讀書是一種享受,而用書往往是一種痛苦。用書是一個“洗腦”的過程,凡有偏見者很難接受有不同意見的好書;用書還需言行合一,凡根本不準備踐履者,即使對句句真理、字字珠璣的寶書也只是“叫好”而已,雨過水無痕,讀與不讀一個樣。
看書宜多,讀書宜精。
看書多,可以東翻翻西翻翻,增加知識,拓寬視野;讀書則應認真,深入研究,舉一反三,碰撞出思想火花來。當然,讀書不能單純是喜好,書癡并非用書,而是對書的一種癖好。如果讀書無助于做人與行事,與未讀無異。能記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還是用。能記,可以引經據典,頭頭是道,終無實際本領。文人紙上談兵,不能實戰,如趙括,熟讀兵書,終于全軍覆沒,此為能讀書而不能用書者之鑒。
看書容易,讀書很難,而用書更難。能讀書,能用書,能用好書,方是一個讀書人的最高境界。
(本文刊于《人民日報》2013年10月13日第5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