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李克勤題記: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危害極大,影響極壞。就拿中朝關系來說吧,很多人至今還以為毛主席領導抗美援朝運動,似乎是中國單向的支援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好像中國吃了虧,朝鮮站了便宜。這是極其片面的認識。要知道,解放戰爭時期,朝鮮同志給了我們許許多多的幫助,再往前說,抗日戰爭時期,金日成和一大批朝鮮同志也在中國從事打擊日本鬼子的斗爭,并且卓有成效。因此,毛主席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上染著朝鮮烈士的鮮血。”
我們對毛主席的了解要多一些,我們還需要多了解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
(一)金日成是著名的抗聯英雄楊靖宇的親密戰友
兩位抗日英雄:楊靖宇和金日成
金日成原名金成柱,1912年4月15日在朝鮮平壤附近的萬景臺出生,在吉林省撫松縣第一小學上學,其后進入吉林市毓文中學。
少年時代的金日成就立下了不光復祖國誓不回還的志向,積極進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的斗爭。他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參加抗日游擊隊,1934年3月建立朝鮮人民革命軍,加入“東北抗日聯軍”。朝鮮人民革命軍被編為第二軍,據悉人數最多只有500多人。這支軍隊執行兩項任務:一是為朝鮮獨立而戰斗;二是在國際主義的旗幟下支援中國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
1937年6月4日,金日成指揮抗聯第6師80余名戰士攻打朝鮮境內普天堡的日軍守備隊,先切斷了電話線后攻擊了駐在所。從遠處開始用機槍掃射進攻,被槍聲嚇倒的警察們都躲了起來。
1938年,金日成任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指揮楊靖宇,政委魏拯民)第二軍(兵力相當于一個營)指揮,在此期間他取名為金一星,后改為金日成。
金日成率領的部隊是朝鮮人民革命軍主力部隊,他們根據朝中抗日聯合軍的性質,在中國東北地區活動就稱為東北抗日聯軍,到朝鮮人多的地方或到朝鮮則根據情況把名稱換為朝鮮人民革命軍進行活動,從而在所到之處都能在朝中兩國人民的愛護中生活和斗爭。
金日成游擊隊以朝鮮族聚居的東滿為根據地,多次粉碎日偽軍的“討伐”,又聯合中國的救國軍部隊圍攻東寧、羅子溝等城鎮,還兩次遠征北滿,與平南洋(李荊璞)游擊隊、周保中的五軍和李延祿的四軍協同作戰,聲名大震。
“金日成將軍”這一敬稱就這樣產生并傳播開來。
1938年11月25日,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與二軍六師師長金日成在吉林省濛江縣實現了歷史性的會晤。
金日成(前左四)與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第二方面軍指揮部指戰員攝于1939年
金日成回憶錄《與世紀同行》第7卷第19章《力挽狂瀾》第6節《與楊靖宇會晤》有這樣的記載:
【1938年秋天,在南牌子舉行朝鮮人民革命軍和東北抗日聯軍軍政干部會議時,我初次和楊靖宇見了面。南牌子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地方。
濛江縣有一片原始地帶,人們管它叫牌子。
牌子的特點是樹木茂盛,泥沼特別多。
牌子樹林地帶按方向不同分為東牌子、西牌子和南牌子。1937年冬天,我們進行軍政學習的地方是東牌子附近。同楊靖宇等東北抗日聯軍干部一道召開重要會議,討論清除熱河遠征后果問題的地方,是南牌子。南牌子這個地方地勢險惡,到處都有眨眼間就把人和馬吞噬掉的泥沼,部隊隱秘地集結起來舉行會議,是再好不過的地方。南牌子會議又名濛江會議,是因為南牌子在濛江縣境內。
要扭轉革命面臨的困難局面,就要及時制定對付敵人攻勢的新戰術,并采取措施清除左傾冒險主義招致的后果。為此,朝鮮人民革命軍和抗日聯軍第一軍各部隊,決定在南牌子搞一次聚會。
那時,我急切地等待楊靖宇的到來,因為他的部隊在熱河遠征中遭受了最嚴重的損失,而且他來濛江的路途又非常艱難。楊靖宇也是相逢心切的。
我們先派了一批人去接楊靖宇的部隊,還為他們充分準備了食宿條件和供他們換用的衣被。
這是困難時候的相逢,我和楊靖宇都格外激動。
楊靖宇那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眼就吸引了我。
人值千金,眼值八百。我一看楊靖宇的眼睛,就知道他是一個忠厚而熱情的好漢。
我們烤著篝火交談。他烤暖了身子,突然談起第一軍里的朝鮮同志。他說,第一軍里有許多朝鮮人,都是有名的戰將。可是他們沒能都來。他一再痛心地說,失去了許多好同志。
他為失去那些朝鮮同志那樣難過,使我不得不反過來安慰他了。
談完了話,我就把楊靖宇一行領到宿營地去。第一軍戰友們看到井然有序的帳篷,都驚嘆不已。他們不敢相信這是為他們搭好的帳篷。
當我把楊靖宇領到為第一軍干部準備的指揮部帳篷時,他很激動地說,我早就聽說金司令的部隊好客,但做夢也沒想到在這么個山溝里會受到這樣的款待,特別是這個冬天是多么嚴峻的冬天啊。他這樣說著,卻不肯跨進去。我勸他快進帳篷,好解解幾個月的疲勞,晚上再好好睡一覺。他說,那怎么行,還沒有向貴部戰友們打招呼,怎么能先想到休息哪。我聽了心里想,確是一個不同一般的人。以前,也有許多友鄰部隊的客人來過,但像楊靖宇這樣,還沒有卸下行裝就先要向我部人員打招呼的人,卻是很少見的。
我聽了楊靖宇的要求,帶他到了我們部隊駐的密營。我們的密營和第一軍戰友要駐的密營只隔一個山脊。我們部隊全體指戰員接到了我的通知,在密營前列隊迎接了楊靖宇。
楊司令說:我們多次遠征熱河,各部都遭受了嚴重損失。但貴部毫無損失,保存了力量,這都是因為金司令有主見,領導有方;而我,卻幾乎失去了所有的部下。在遠征熱河的路上,他們一直吃不飽,穿不暖,睡不好,都在半路上倒下去了。一想到他們,我就禁不住流淚。今天要是我能把他們都帶到這里來該多好。說著,便掉下了眼淚。
我望著他為犧牲的戰士流淚,十分感動。他確實是一個愛兵如子的人。
我備一席便宴為楊靖宇洗塵。所謂便宴,不過是幾樣干菜和幾杯水酒而已。他把手槍和挎包解下來放在一邊,說他好久沒有松過皮帶了。同楊靖宇一道來的徐哲[時任第一路軍總部軍醫處長,后為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委員、朝鮮人民軍大將],悄悄地對我耳語說:“這是破例的,楊司令任何時候都軍容嚴整,注意保持軍人的威嚴,今天卻完全打破了常規。”
雖然是初次見面,楊靖宇卻侃侃而談,講了許多話。我聽到他曾經在工業學校學過紡織印染,不禁十分驚訝。如今的抗聯司令當年卻學紡織印染,這多有意思啊!他說他學紡織印染,是為了給世世代代穿不暖、過著苦日子的中國同胞做漂亮衣服穿。我認為這是階級意識的表現。
為被壓迫剝削的人民群眾鬧革命的決心,正是從這種階級意識出發的。
楊靖宇早在十幾歲的學生時代,就對學校當局不公正的措施提出過抗議。只從這一事實,就能說明他是一位剛正不阿、正氣凜然的人。
楊靖宇來到南牌子時,他的部隊已經所剩無幾。他說,一想起在熱河遠征中受到的損失,就心痛欲裂。
楊靖宇的部隊不但在遠征中遭受了嚴重損失,而且在從集安[輯安的現名]向濛江轉移的路上,也經歷了千辛萬苦。敵人甚至出動飛機和大炮等重武器,不停地追擊他們,不讓他們有一刻喘息的機會。有時,整個部隊被包圍,只有孤軍苦戰。天上是飛機轟炸掃射,前面是程斌喊話勸降,四面八方的敵人都在猛烈地炮擊,不斷地壓縮包圍圈,真是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楊靖宇說,第一軍里的朝鮮人指戰員特別英勇善戰,他一再贊揚在最激烈的外岔溝戰斗中英勇奮戰的樸先鋒(第一路軍警衛旅三團團長,1938年10月18日在外岔溝戰斗中犧牲。朝鮮平壤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園有他的半身銅像]團和樸成哲[時任第一路軍總司令部機槍連指導員,現為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名譽副委員長)的連隊。他說,在外岔溝戰斗時,他甚至下過殉國的決心。
在外岔溝突圍中,起了決定性作用的是樸成哲的連隊。樸成哲連隊的敢死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打開了突破口。樸成哲拯救了楊靖宇的部隊,立下了特殊的功勛。
楊靖宇說,要是沒有朝鮮人,他的部隊就難以突破重圍,就難免全軍覆沒。要是中朝兩國共產主義者沒有組成抗日聯軍,而是各自行動,他也就不會來南牌子見我了。他對我們把培養的大批朝鮮人干部派到他的部隊去,表示了由衷的感謝。
我記得,我們在南牌子開了十幾天的會。
南牌子會議對熱河遠征的左傾冒險主義的實質及所造成的嚴重后果,進行了尖銳的批判,認真研究了清除其后果的措施。
會議還就朝鮮人民革命軍針對敵人的大規模攻勢,挺進以白頭山為中心的國境一帶積極進行軍事政治活動的問題,恢復和整頓被破壞的祖國光復會組織,更加積極地開展群眾政治工作的問題和在革命斗爭中堅持自主立場的問題,進行了討論并作出了決定。
會議把我們人民革命軍的各部編為方面軍[六師被編為第二方面軍,金日成任指揮,全軍約三百五十人],任命了各部的指揮員,劃分了各部隊的活動區域。
在南牌子,我們用我們的隊員給楊靖宇和魏拯民組編了新的警衛團,補充了許多人員,任命了指揮員,還給楊靖宇配備了一個傳令兵。通過警衛團的改編,朝中兩國共產主義者的友誼進一步加深了。
南牌子會議結束后,各部隊向所分擔的作戰地區開拔了。與楊靖宇的離別,跟相逢時一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他以兩國革命者的名義約定:一定要轉禍為福,成為勝利者時再會。
可惜,此后我沒能再見到楊靖宇。】
1940年2月23日下午,楊靖宇被圍困于江縣保安村(現靖宇村)外的樹林中,忍著病痛、饑餓和嚴寒,頑強與敵戰斗,壯烈犧牲。時年35歲。犧牲后,頭顱被割下,腹部被剖開,胃中竟無一粒糧食,僅有樹皮、草根和棉絮。
1949年5月,郭沫若為其題詞:“頭顱可斷腹可剖,烈愾難消志不磨,碧血青蒿兩千古,于今赤旗滿山河。”
1958年2月23日,其遺骨被安葬于吉林省通化市楊靖宇陵墓,并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儀式。毛主席和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崔庸健等送了花圈。
金日成曾說過:“我國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楊靖宇在共同的抗日斗爭中所建樹的豐功偉績。”
(二)解放戰爭時期,朝鮮同志曾經我們給予無私援助
東北解放戰爭時期,以金日成同志為首的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以及朝鮮人民軍和廣大朝鮮人民,在朝鮮剛剛解放百廢待興的困難情況下,對中國東北解放戰爭乃至整個中國解放戰爭進行了大量無私的支援。
周保中將軍是金日成同志東北抗日聯軍時期的老戰友,時任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他的夫人王一知也是抗聯老戰士。東北解放戰爭期間,周保中將軍和夫人王一知多次訪問朝鮮,向金日成同志通報東北戰場情況,提出支援東北民主聯軍作戰的各種要求等,金日成同志均積極幫助辦理。
1943年10月5日,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野戰演習后,部分干部攝于北野營。第一排:巴達林、張壽、王一知、周保中、金日成、什林斯基。第二排:張光迪、馮仲云、王效明、王明貴、彭施魯。第三排:楊清海、徐哲、姜信泰、金光俠、隋長青。第四排:安吉、樸德山、崔勇進、陶雨峰、金京石
1950年代,金日成首相(右2)訪華時,到家中看望周保中(右一)
1947年,吉林省軍區司令員周保中做過統計:“參加中國東北民主聯軍正規部隊的朝鮮人有12萬人,加上參加地方部隊的朝鮮人,先后共有25萬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
另據統計,在3年東北解放戰爭中,僅延吉地區6縣市在前線犧牲的革命烈士2912人,其中朝鮮官兵占90%。
在中國東北解放戰爭中參戰的朝鮮人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朝鮮義勇軍和由其改編的東北民主聯軍和東北人民解放軍。二是從蘇聯回到中國東北的第88國際教導旅中的朝鮮官兵。三是其他朝鮮人組成的地方部隊。
當時的朝鮮義勇軍分三路挺進東北:
1、1945年9月,275名在延安朝鮮軍政大學學習的朝鮮學員和40余名在延安的朝鮮干部,在武亭同志的率領下從延安出發,隨大軍挺進東北。
2、從太行山、河北、山東來的朝鮮義勇隊的干部戰士,大約500余人。
3、1945年9月,冀、熱、遼的朝鮮義勇軍工作隊韓清來到沈陽,組織了由1000多名朝鮮青年參加的部隊。
1945年11月10日,這三路義勇軍在沈陽匯合,召開了“東北朝鮮義勇軍部隊”成立大會。武亭任司令員,下轄1、3、5、7共四個支隊。到1946年,第1支隊擴大到5000余人,第3支隊擴大到3000余人,第5支隊擴大到6000余人。這些隊伍后來編入東北民主聯軍。
這些由朝鮮同志組成的部隊,是在特殊的歷史環境下建立的既有國際性又有民族性的戰斗部隊。他們立場堅定,作戰勇敢。
這樣的部隊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的戰斗任務和歷史作用有7個方面:配合蘇聯紅軍接收日偽政權;維持地方社會治安,鎮壓反革命暴亂;開展建黨工作;開展建軍工作;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培養民族干部;清剿土匪;參加東北解放戰爭。
很多由朝鮮同志組成的地方部隊在戰爭中升級為民主聯軍主力部隊,直接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解放長春戰役、四平戰役、遼沈戰役等東北解放戰爭中的重要戰役。朝鮮官兵以其英勇善戰和不怕犧牲戰斗精神,成為解放東北的骨干力量,很多朝鮮人部隊還進關南下參加了全國的解放戰爭。隨同大軍南下的朝鮮人部隊有獨立編制的,也有與中國人部隊混編的,主要參戰部隊是以朝鮮官兵為主的第4野戰軍43軍156師。
156師是一支朝鮮人和中國人混編的部隊,朝鮮人占大多數。156師從喜峰口入關,參加了平津戰役;再從河北省馬頭鎮出發南下,參加了強渡長江戰役;然后戰大冶、陽信,解放江西武寧縣城,會師南昌城下,參加江西剿匪。156師在參加關內解放戰爭中可謂功勛卓著,涌現出很多英雄集體和3000多名英雄人物。在江西首屆群英會上,156師許多官兵被授予“人民英雄”稱號,其中一半以上是朝鮮官兵。
許多朝鮮戰士在東北解放戰爭中的英雄事跡,至今仍在傳揚,如被稱為“中國的馬托洛索夫”的趙星斗,被授予“猛虎英雄”稱號的韓哲赫等。
(三)金日成親自領導朝鮮軍民支援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做了大量工作
1、1945年11月在敵人對中國安東市狂轟濫炸的情況下,金日成冒著生命危險跨過鴨綠江到安東與當時主持黨政軍工作的蕭華研究對策,并說:“哪怕形勢再危險,再困難,也要幫助中國同志。”
2、1946年11月7日,在審議有關中國東北問題的協議草案時,金日成說:“無論身處如何逆境,我們都要堅決支援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
3、金日成在贈送10萬件武器裝備給東北民主聯軍時說:“現在我們把中國革命當成我們朝鮮革命面臨的最重要任務,從繳獲的物資中我們只留下極少量,然后盡量送給中國人。現在我們拿到的火藥、導火索、雷管和布匹、鹽、醫藥品等軍需物資,全部送給中國東北地區。”
4、1947年1月2日,金日成在會見中國特使王一知時說:“我國人民需要再次勒緊腰帶,堅持到底,把從敵人手中繳獲的物資,包括我們國內生產的一切戰略物資,全部送到中國東北。”
5、金日成回憶錄《與世紀同行》中記述:“1947年夏天,我下達了緊急命令,命所有制鞋廠立即停止其他一切鞋類的生產,馬上專門生產供給中國戰友的軍鞋。”
6、金日成在與平壤學院院長、朝鮮保安局長談話時指示:“雖然我們的條件也很緊張,但是我們要盡量克服,幫助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
7、金日成在1949年2月接見東北民主聯軍中的朝鮮師164師師長王效明時說:“支援中國革命到底,這是我們始終如一的立場,我們幫助中國一定要幫到底。”
8、金日成在1952年5月12日視察朝鮮人民軍時說:“朝鮮青年幾乎參加了解放中國的各大戰役。在解放中國東北的戰斗中,有很多朝鮮青年用肉體擋住了敵人的火力。”
李克勤后記:中朝兩國關系的定位應該是友誼、合作、互助。
1949年至1950年間,根據國際國內形勢以及朝鮮黨的要求,中國決定將編制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序列中的3個朝鮮師送回國,他們分別是156師、164師和166師。
1949年7月20日,駐守長春的164師整編齊裝離開長春,經朝鮮會寧抵達朝鮮羅南,編為朝鮮人民軍第5師。同月,駐守沈陽的166師整編齊裝從沈陽出發,7月25日進入朝鮮新義州,最終轉移到黃海道的安州,編為朝鮮人民軍第6師。已經隨四野大軍南下的156師以及其他部隊中的朝鮮人官兵,在鄭州經過整編集訓后,編為獨立15師及1個團和1個獨立大隊,攜全部武器于1950年3月底出發前往朝鮮元山。4月18日抵達元山后獨立15師編為朝鮮人民軍第7師,另一個團4月初出發前往黃海道松林,編為朝鮮人民軍第18團,獨立大隊則前往平壤編入機械化步兵團。在這批回國的朝鮮官兵中,立過大功者有2000多人,由東北軍區或由東北人民野戰軍總部授予個人“英雄”稱號的有100多人,而且80%是中共黨員。
送3個朝鮮師回國,從朝鮮同志支援中國同志,轉變為中國同志支援朝鮮同志。
所以,后來毛主席發動抗美援朝運動,也是順理成章的。
了解了歷史,對于中朝兩黨兩軍和兩國人民的友誼、合作與互助,就自然想得通了。
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人前些年通過網絡媒體,除了大肆捏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污蔑、詆毀、謾罵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之外,也用同樣的手法對待毛主席的戰友、朝鮮人民的偉大領袖金日成同志。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后果,有些不太注意獨立思考的人,也跟著一起在網絡媒體上瞎起哄。的確還有這樣的一些人,一方面對毛主席抗美援朝的決策,持否定意見;另一方面,又擺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頭,好像朝鮮人民欠他多少似的,要人家朝鮮領袖還他的債。尤其令人無法容忍的是,他自己不懂歷史,還對金日成同志評頭論足,一副不屑一顧的嘴臉。奉勸這樣的人——請收起對金日成同志的傲慢與偏見!
歷史資料請參考:呂明輝著《朝鮮支援中國東北解放戰爭紀實》,吉林白山出版社2013年版
李克勤,本文原載于微信公眾號“濟學”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