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你的小區已經崇洋媚外了。”
這是大家最近討論很多的一個話題。
事情的起因,是公安部、民政部等6個部門,開始清理不規范的地名。昨天,西安公布了151個要整改的名字,名單特別長。整改原因,有很多是因為名字“崇洋媚外”,或者有“封建色彩”什么的。
消息一出,大家都覺得打擊面太大了,“曼哈頓”不叫曼哈頓了,要叫“曼哈屯”。
隨后,西安做出了調整,把名單縮減到98個。不過,大家對這些地名還是熱議紛紛。
我去查了一下,有的名字確實取得名不副實,還胡亂夸大,要求整改也說得過去,比如說“巴黎大廈”,其實長得是這個樣子的:
比如“西安環球貿易中心”,目前是這個樣子的:
但是有一些模棱兩可的,強行要求整改就有點用力過猛。
比如說這個維也納酒店,雖然風格搞了個羅馬式建筑,但裝修確實是往“維也納”靠攏。
說這個酒店崇洋媚外了,你說冤枉吧好像也不完全冤枉,說應該改吧似乎也不是一定要改,不改就會出什么大事,反而是游客以后去住店可能找不到路了。
現在網友們都開玩笑說,照這個趨勢,以后美國地名的翻譯都得改了,紐約(New York)得按照意思翻譯成“新鄉”,第五大道要叫“五道口”,珍珠港得叫“蚌埠”。
其實大家之所以愛用洋名,本質上還是因為,在中國整個輿論環境里,崇洋媚外的風刮了太久了。
很多人一聽到這些洋名字,“巴黎”、“維也納”什么的,就覺得他們代表著高端大氣上檔次。不少商家文化水平也不高,你讓他給小區取一個高大上的名字,他想來想去只有曼哈頓、維也納。
我們生活中有些現象,不僅嚴重崇洋媚外,還切切實實傷害了中國人在外的形象,改掉這些現象,比改小區的名字重要的多。
比如說我們平時看的廣告,不管是線下實體店的廣告,還是線上淘寶網店的廣告,永遠是白人模特占絕大多數。
一個國產童裝品牌里,明明針對中國顧客,卻一定要找個外國人當孩子們的爸爸。
淘寶的廣告里,一打開全是外國模特。
某國產的礦泉水品牌,就是賣個水而已,廣告非要整個什么“歐洲貴族莊園”,然后讓某個不知名的外國模特和中國女明星搭配。
在外國人中,有一種“黃熱病”(Yellow Fever)現象。
因為外國的媒體在做宣傳的時候,總把亞裔的女性描述成“柔弱、溫順”的形象,這種形象讓許多大男子主義的白人很是著迷。
再加上西方在經濟和科技上曾經比亞洲領先,又讓這些西方人膨脹了,覺得自己高人一等,把亞洲女性當成了唾手可得的獵物。
為了滿足這種病態的征服欲,他們創作了一堆文藝作品。最早的一部是意大利歌劇《蝴蝶夫人》。
這部歌劇講了一個普通的美國海軍軍官平克頓的故事,平克頓在1900年來到日本,結識了日本藝伎巧巧桑。
巧巧桑對這個粗魯暴躁的美國客人毫無來由地一見鐘情,愛得無可自拔,還為他生下了孩子。
然而,平克頓只是逢場作戲,沒多久就拋下巧巧桑,回美國娶妻生子,留下巧巧桑帶著孩子,苦苦等待了他3年。
當平克頓帶著美國妻子再度來日本時,在街上和巧巧桑偶遇。
然而,巧巧桑不僅沒怪罪平克頓始亂終棄。還表示自己不會拖累平克頓的家庭。
她給平克頓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遺書,囑托平克頓照顧好他們的孩子,然后自盡身亡。
這劇的三觀歪得讓人不知道從哪里吐槽起。
比如巧巧桑為了讓平克頓高興,頂著罵聲改信了基督教;比如平克頓美國妻子第一次見巧巧桑時,莫名其妙地來了句:“你這個漂亮的玩物”。
然而,這部劇在西方各國演了100多年,西方觀眾都交口稱贊,說這是“最精彩的東方故事”。
后來,美國百老匯還出了一部《西貢小姐》,故事跟這個一模一樣,只不過把背景搬去了60年代的南越。
《西貢小姐》一上演,還被評為了“全球最佳三大歌劇之一”,和《貓》、《歌劇魅影》齊名。
在一部西班牙電視劇里,主角毫不遮掩地說:“中國女人很溫順,她們長那么丑,有人X她們會很感謝你的。”
說到底,這些劇會受歡迎,是因為它們滿足了無數底層白人的幻想。
這種宣傳的時間太久了,已經在潛意識里改變了很多人對中國的印象。
比如在國際音頻教學網站“Podcast”上,學其他語言,畫風都很正常:
可一到學中文的視頻,畫風就不太正常了:
這可不是色情網站,這是全球有10億用戶、經過蘋果審核的正規教學網站。
(圖片來源:知乎網友“么西么西”)
去美國留學的留學生們,肯定聽說過南加州大學大規模性侵案,案件的受害者全都是中國女生。
案發后,根據校醫的護士的闡述,校醫會專挑中國留學生下手,就是因為他看多了亞裔女性溫順的宣傳,上色情網站的時候也盯著亞裔女生。
他在心里就把亞裔女生當成了自己的玩物。
美國有一個叫“北極星”的網站,是一個統計機構,他們跟美國警察合作,調查拐賣案件。
2018年,網站對全美的綁架、拐賣案件進行了一個統計。在統計結果中,亞裔女性是第二大受害者群體,僅次于拉美女性。
大家也知道,拉美國家治安混亂,緊挨著美國,人數也非常多,所以針對她們的拐賣案很多。
但是,亞洲離美國隔著一個大洋,國家也沒有拉美那么混亂,卻能夠在這個統計中高居第二,想想都覺得不寒而栗。
美國的皮尤數據中心有個統計,在白人和亞裔的婚姻中,“白人男性-亞裔女性”組合,比夫婦都是白人的組合,離婚率高出了80%。
這些家庭的平均收入水平,是所有配對中最低的;近一半這種家庭,丈夫的收入都遠低于自己的妻子。
也就是說,這種組合大概率是優秀的亞裔女性,配了一個白人loser。
更要命的是,這類家庭承包了家暴排行中前幾位,其中22.4%的越南妻子都遭遇了白人丈夫的家暴,中國女性和日本女性遭遇家暴的比例,也有9.7%。
為啥白人丈夫如此熱衷虐待亞裔妻子?
美國Reddit論壇上,一群混血小孩給出了答案。
這些混血兒認為,他們的白人父親、亞裔母親之所以會在一起,就是受了文藝作品和廣告的忽悠。
他們的父親多是生活中的失敗者,因為沒有白人女性欣賞,就想找“溫順”的亞裔妻子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而他們的母親也覺得白人男性更溫柔、更帥氣,這才走到了一起。
可是,這些混血兒出生后,父母都嫌棄他們不是純種白人。在學校里,他們也因為自己亞洲人的長相,被同學欺負。
有個混血兒忍無可忍,在Youtube發了個視頻吐槽父母,他覺得自己的出生是“最大的錯誤”。
視頻贏得了1萬多人點贊,和他類似的混血兒都覺得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最諷刺的是,在西方長期鋪天蓋地的宣傳下,就連許多中國商家,也加入到這種宣傳的行列里。
外國人帶著有色眼鏡抹黑我們的男性女性也就罷了,為什么我們自己還要主動配合他們,自己矮化自己?
B站今年的520搞了個活動,被網友噴慘了。因為明明B站是一個中國年輕人為主的網站,520也是因為在漢語里念起來像“我愛你”才有的這個節日。
結果在節日的宣傳里,出現的組合全是外國男性+中國女性。
但凡是看過的網友,都覺得這種宣傳讓人很不舒服。
甚至,哪怕是特別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東西,打廣告的時候也一定要拉上外國人。
最近這兩年漢服圈子很熱,結果有一家漢服公司做宣傳的時候,穿漢服的男模特卻從頭到尾都是外國人,一個中國男模特也沒有。
我就不明白了,是漢服的誕生和中國男人無關,還是中國人穿漢服不好看?
還有城市的建筑問題。
以往,中國建筑行業對外國設計師非常迷信,反而處處打壓中國自己的設計師。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胡紹學教授在一次會上就說過,國內90%的高端設計都給國外設計師拿走了。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建筑師拿不到項目、沒有話語權,反而是外國設計師大行其道。
可問題是,外國設計師很多時候不了解中國的文化,不了解中國的城市。
有時候,他們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好看不說,和周圍的城市建筑也格格不入,怎么看怎么扎眼,比如說有名的“大褲衩”。
外國設計師曾直言過,他的設計靈感就是來自性,主樓和副樓暗喻兩性生殖器。
如果這是哪個人自己家的房子,自己喜歡的話,蓋成什么樣子都無可厚非。
可是這是一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筑,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形象。不給中國自己的設計師話語權,盲從外國設計師不靠譜的設計,最后出來的效果又很差,這不是崇洋媚外是什么呢?
圖:設計師雷姆·庫哈斯本人表示大褲衩靈感來自性,還出了惡搞大褲衩的色情雜志
有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門的辦公樓,法院的辦公樓,很喜歡照著外國建筑的樣式建,特別是美國國會大廈,仿造者數不勝數。
要不是門口的五星紅旗和國徽,路過的人九成九會把這些樓當成美國的。
還有我們的教科書里面,經常編各種不存在的故事吹外國小孩子,有意無意地貶低中國小孩,直到最近一版的教材里,部分這類編造的文章才被刪掉了。
我們現在看起來古怪的種種“崇洋媚外”的問題,是這么多年外國媒體的有意丑化,再加上我們主動配合后的結果。
這次修改不規范名字的事情,確實應該做。但是基層的做法過于一刀切,一句崇洋媚外就讓整改,卻沒有寫明白哪里有問題,什么程度算“崇洋媚外”?什么程度算“封建迷信”?沒有統一的標準,執行起來范圍被有意無意地擴大。
工作沒有做好,就不要怪老百姓吐槽。
其實,要說取名字,中國有太多好聽又蘊含深意的名字了。
比如,中國首款反潛導彈叫“長纓”,名字出自《清平樂·六盤山》“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這個名氣又有氣魄又好聽,比什么“民兵“、”白楊”好多了。
中國探測暗物質的衛星叫“悟空號”,因為孫悟空有火眼金睛,能看穿一切,這名字取得很接地氣,又廣為人知。
中國的量子衛星叫“墨子號”,因為墨子在《墨經》里記載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第一次對光由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這名字以古代先賢為名,飽含深意。
要正“崇洋媚外”的風氣,要自上往下正。從政府、教材、媒體、商家那里開始正,一點一點地改。
商家取名字的時候多讀點書,別就知道維也納曼哈頓的;廣告里不合時宜的白人男+亞裔女的組合改掉;課本里那些編造的外國孩子好中國孩子不好的課文刪掉;政府部門莫名其妙的“洋建筑”去掉,等等等等。
等到哪一天,我們不會因為哪個小區名字叫“維也納”、“曼哈頓”而多看它一眼;商家發現用外國模特不如用中國模特效果好;我們的執法人員不會因為對方是外國人,而給他任何優待。
到那個時候,我們心中的“辮子”,才算是真正剪掉了。
烏鴉校尉整理編輯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