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羅元生:抗美援朝后勤保障中的作戰回顧——寫在抗美援朝作戰勝利66周年之際
點擊:  作者:羅元生    來源:宣講家網  發布時間:2019-07-27 13:45:11

 

       摘要:歲月如歌,歷史總是給后人以智慧和啟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和提高了人民軍隊全面建設的步伐。

抗美援朝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生的一場規模重要的現代化戰爭。這場戰爭的勝利,中國人民志愿軍后勤保障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廣大后勤指戰員浴血奮戰,建立起了打不斷、炸不爛、沖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粉碎了美軍策劃的絞殺戰。在戰爭中積累了一系列現代戰爭后勤保障經驗,也成為我軍后勤保障工作的寶貴財富。本文從3個人物的3個故事,展現出這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中我軍后勤保障的杰出人物和豐功偉績。

 

彭德懷點將洪學智:你去搞后勤保障部隊作戰

19516月,中央軍委決定正式成立中國人民志愿軍后方勤務司令部(簡稱志后),隸屬于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簡稱志司),要求志后司令要由志愿軍的一個副司令兼任。

于是,志司就開會研究志后的機構設置問題。當時志愿軍的副司令一共3個:鄧華、洪學智和韓先楚。所以,只能從這3個人中選。鄧華一方面要協助彭總管作戰,另外兼副政委,還要兼管政治工作,任務已經很重;韓先楚主要是督促檢查作戰,經常要往前線,根本無暇顧及后勤,這么一來,非洪學智任此職不可了。而且自志司組建以來,他就一直負責作戰兼后勤工作,于是大家都力薦洪學智當這個志后司令,彭總也十分贊同。

但洪學智卻有一些想法,并不愿意兼這個后勤司令。一方面,他考慮自己對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比較熟,而對后勤并無太多經驗;另一方面是朝鮮戰爭的后勤工作非常難搞,怕自己能力有限,搞砸鍋了,沒法交待!想請別的同志去干。

最后,在彭總和同志們的勸說下,洪學智同志仍繼續挑起了這一重擔,兼任了這個后勤司令。

1951年,洪學智受彭德懷總司令委托,回國向中央匯報戰爭和后勤運輸工作情況。陳云把洪學智叫到他家里,很仔細地詢問了朝鮮戰場上的情況:軍隊怎么組織的?物資怎么儲備、運輸?后方配備的司機到前方工作怎么樣?戰士吃得怎樣?穿得怎樣?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這是洪學智和陳云同志就志愿軍的后勤保障工作進行的第一次接觸。洪學智一一作了認真的回答。

陳云聽了洪學智匯報的這些經驗,非常高興,他說:你們在前線作戰中研究了很多辦法,很好,以后積極想辦法給你們補充新的汽車和給養,還答應給后勤增加4個高射炮營。

由于敵機狂轟濫炸,志愿軍后勤人員傷亡和車輛、物資的損失都很嚴重,部分后勤人員存在著恐懼情緒。為了增強對敵斗爭信心,凝聚戰斗意志,洪學智組織領導志愿軍后勤通過開展三比(比思想、比斗志、比工作)、一評(評功)活動,在普遍教育的基礎上,志愿軍結合全軍性的立功運動,在后勤人員中開展了以愛傷員、愛物資、愛車輛三愛運動。在三愛運動中,尤以汽車部隊的爭當萬里號紅旗手運動最為著名。

汽車第102連司機王凱緊隨其后并創奇跡,在一次運輸途中遭到敵機圍追堵截,王凱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精湛的技術,臨危不懼,利用復雜地形和山路條件與敵機斗智斗勇,經過幾番纏斗,最終使敵機撞山機毀人亡。

毛澤東在1953年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經驗時曾指出,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志愿軍后勤司令部在建設打不斷,炸不爛,沖不垮鋼鐵運輸線過程中充分依靠群眾,發揮群眾的創造力。許多既簡單實用又充滿想象力的做法中都閃爍著群眾智慧的光芒。 

聶榮臻選準李聚奎:解決戰士饑無食

抗美援朝戰爭初期,當幾十萬志愿軍將士一跨出國門,立刻就遇到如何吃飯這個大問題。由于敵機瘋狂轟炸,晝夜封鎖破壞志愿軍后方供應線,致使志愿軍的口糧和副食供應難以及時得到補充。為此,毛澤東主席作出了急如星火的指示:要迅速成立朝鮮戰爭的后方保障供給基地,確定一位能擔負此職的糧草官

選拔擔任此要職人員的任務給了聶榮臻。

聶榮臻從全軍的后勤領導干部中,選中了李聚奎,因為他熟悉李聚奎。第一次反圍剿時,李聚奎曾帶1個師殲敵數千人,活捉了敵師長李明。為此,聶榮臻曾將他抱起來高呼過紅軍萬歲。李聚奎不僅打仗勇敢,完成重任堅決,更可貴的是他領導并參與了保障遼沈戰役、平津戰役及戰略追擊的大兵團、正規化作戰的后勤保障工作。此次,非他莫屬了。聶榮臻將李聚奎的名字報給了毛澤東。毛澤東大筆一揮,一道抗美援朝戰爭的命令發出了!

1950726日,東北軍區后勤部成立,以此統一東北部隊及邊防軍的后勤工作。李聚奎擔任后勤部部長,不久,又兼任東北軍區后勤部第一政委。

在開始運送物資的幾天之后,李聚奎見到了彭德懷。一見面,彭德懷就要李聚奎匯報情況:志愿軍過江作戰,要是沒有彈藥,沒有飯吃,我可要找你算賬!怎么辦?能不能保證?說著,彭德懷緊緊盯著李聚奎。

一定保證!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知道能保證到什么程度。

彭德懷一聽就火了,用手指著李聚奎并提高了嗓門:仗還沒打,你怎么就保證不了啦!

作為彭德懷的老部下,李聚奎很了解彭德懷司令員的脾氣,同他吵白搭,有問題不反映也是要挨批評的。李聚奎心里有苦處。此次非同一般,由于我軍沒有掌握制空權,物資剛開始往前送,3天就損失了400輛汽車。李聚奎實打實地向彭德懷司令員匯報了出來。

彭德懷思考了一會兒,說:困難會不少,但要用一切辦法去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就向上反映,我也想辦法。可是有一點,作戰物資是一定要保證的!

李聚奎何嘗不明白彭德懷此刻的心情。他回到東北軍區后勤部機關,傳達了彭德懷的指示,帶領大家想辦法。

李聚奎還真有辦法,敵人在天上掛燈,路上撒釘,地下炸坑,他卻要建設一條鋼鐵運輸線。19513月,東北軍區后勤部在一、三分部原來設置信號站的基礎上,于運輸干線上設防空哨兵,專門監視敵機活動。防空哨一建立,運輸效率便大大提高,車輛損失明顯減少。李聚奎建議在交通干線上廣泛建立防空哨。這個建議很快就被志愿軍領導采納,調了9個團共2萬人的兵力,在2800多公里的交通干線上,設置了1568個哨所,形成了一支防空專業大軍。

聶力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一書中寫道:父親幾乎每天都能接到前線供應困難的電報,有時一天接到一大疊。有一些電報他印象很深。比如,有的部隊第一次戰役中餓飯3天;有的部隊只能喝稀飯打仗;有的部隊一邊打仗,一邊派人挖土豆充饑。彭德懷有次來電報,電文只有6個字:饑無食,寒無衣。父親看了,心情沉重啊……

戰士作戰饑無食,李聚奎心里比誰都急,常常為此開會研究。

在一次會議上,有人提起了炒面。

提起炒面,李聚奎心頭一亮,他猛然想起1937年西路軍失敗后,自己只身乞討千里尋找紅軍的途中,曾吃過老百姓的一種炒面,這正符合志愿軍目前作戰的需要。于是,他立即讓后勤部的同志加工了一些樣品送到前方,結果大受歡迎。

很快,李聚奎將炒面樣品送志愿軍總部,彭德懷和幾位副司令員得知試用結果并看到了炒面樣品后很高興,當即批準組織生產供應部隊。東北人民政府根據朝鮮戰場的需要,于19501112日發出《關于執行炒面任務的幾項規定》,要求各系統、各單位日炒炒面任務不低于13.8萬斤,20天內炒面總量不少于276萬斤。在各級領導帶領下,東北地區迅速掀起了一個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戶戶炒炒面的熱潮。第二次戰役前夕,彭德懷司令員讓副司令員洪學智給東北軍區后勤部發了電報,告訴他們:送來干糧樣子,磨成面放鹽好,炒時要先洗一下,要大量前送。

李聚奎趕緊電告總后勤部,要求從第二次戰役開始,每月為志愿軍準備的糧食總量中,三分之一供應炒面。后來,彭德懷司令員又讓洪學智副司令員起草一份給中央軍委和東北軍區的報告,報告中指出:因敵機破壞,晝夜不宜生火做飯,夜間行軍作戰,所有部隊對于東北送來前方炒面頗為感謝。請今后再送以黃豆、大米加鹽制的炒面。

1117日晚,中央軍委決定趕制干糧前送。周恩來決定在一周內趕制60萬公斤炒面,送往前線。1120日,又決定增加布置120萬公斤炒面的任務并進行了具體分配任務,要求1210日左右完成任務。到12月初,各大單位全部完成任務,并按統一規格包裝,及時運送朝鮮戰場。

1218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專門召開炒面煮肉會議,對東北局機關、各系統、沈陽市、東北軍區下達了完成炒面和煮熟肉的指標。

1951519日,中南軍區后勤軍需部接到總部為志愿軍炒大米125萬公斤的緊急任務,軍區動員駐武漢部隊、機關、學校和地方政府,晝夜加工,10天內按時完成炒大米135萬公斤的任務,并裝車起運。一時間,國內有關省市人民,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這一工作。城市、鄉村呈現出男婦老幼齊動員,家家戶戶忙炒面的動人景象。周恩來等黨、政、軍領導人,在繁忙的工作中,也抽時間到制作車間,檢查炒面質量,并與工人一起為志愿軍制作炒面。

當周恩來總理把制作炒面以及全國各地人民群眾為志愿軍日夜加工炒面的消息傳到朝鮮前線,志愿軍某兵站人員翻山越嶺實施跟進保障廣大指戰員受到了極大的鼓舞。部隊喊出了為炒面立功的口號,以報答祖國人民的關心。

19516月,美國遠東空軍副參謀長達爾·阿爾其爾準將在談到我志愿軍的后勤運輸情況時說:面臨一切(空中襲擊)阻礙,共軍后勤部部長究竟是怎樣保障補給品的運輸,使之不致中斷?這真是一個奇跡。他不顧我們的空中優勢,火力優勢,強大的兵力和勇猛的轟炸而終于完成了這項工作。他不無欽佩地說:在朝鮮的美軍司令官們經常說,他們希望在戰爭結束后,能會見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共軍的后勤部部長。

王清珍:《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

原國防部長秦基偉將軍在回憶錄中記述了一位抗美援朝女戰士的事跡:有一個女戰士使我印象至深,她叫王清珍,只有17歲,她在五圣山后面的坑道病房護理20多個重傷員,這個姑娘為了解除戰友的痛苦,幫助傷員排尿,情操之高尚,令人肅然起敬。

秦基偉將軍印象至深、肅然起敬的女戰士王清珍就是電影《上甘嶺》中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

19513月,第三批入朝的志愿軍某部官兵大步踏上了友好鄰邦朝鮮的領土,王清珍就是這支部隊里一名衛生員。

19521014日凌晨430分,上甘嶺戰役打響了。

即使對戰爭史知之甚少的人,也會因為電影《上甘嶺》及那首插曲《我的祖國》而了解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上甘嶺戰役

電影戰爭場面固然好看,很感人。但它終究是后來的藝術作品,而不是現場的真實記錄。上甘嶺是個朝鮮的小村莊,真實的上甘嶺遠比電影殘酷。當時的情境之下,那樣慘烈的戰斗,也遠遠超過電影的描寫和展現。

我志愿軍戰士與敵展開了一場以坑道為主的陣地防御戰。

王清珍想打仗就有傷員,有傷員就要及時搶救,救治傷員也是打仗!她一人負責3個坑道、20多名傷員的護理。那時,她還是一個留著羊角辮的十六七歲少女……

也許在常人眼中,只有戰士們作戰的區域才叫前線,可在朝鮮,對于美國飛機來說,不管前線后方都是一樣轟炸,所以醫務工作者也要終日在敵人的飛機轟炸中度過。他們不僅要救治傷員,同時還要保護自己。

當時的醫院建在山洞里,為有效救治傷病員,醫務工作者用盡了各種辦法克服困難,并創立了五快法則:傷員來了進房子快、吃飯快、補發被服快、檢查搶救和治療快、辦理轉運組織手續快。和平年代的人很難想象戰爭時期部隊里的艱苦。朝鮮冬天最低氣溫可到零下三十幾攝氏度。送來的傷病員絕大部分都是凍傷或者燒傷,有些燒傷的人,沒有止痛藥,為了減輕疼痛,大冬天里把燒傷的手、腳放在冰水里,看著都覺得揪心。提起當時的景象,讓人唏噓不已。

由于轟炸不斷,醫務人員要像戰士一樣隨時轉運受傷人員。為了克服病房用具缺乏的困難,護士們用拾來的罐頭盒制成了大飯勺、水碗和大小便器具等護理工具;沒有無影燈,就找來手電筒充當;沒有輸液架,就用紗布條綁起,總之是想盡辦法地搶救志愿軍。護士們為保持傷員衣物清潔,冬天到冰水中洗滌,一雙雙小手凍得像胡蘿卜,風一吹都裂出血口子。

由于受到條件限制,手術室只能設在坑道里。手術室里,醫護人員們在不停地工作,一個傷員抬出去了,又一個傷員抬了進來。在戰況緊張的時候,最多一天能接到包括取子彈、止血等急救手術在內大大小小60多例手術。有時面對緊急情況,還要用木箱或學生的課桌搭起臨時的手術臺,搶救傷病員。醫護人員甚至忙得來不及換工作服,披上棉衣就往外跑。

一天夜里,王清珍正在巡回查護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洞口傳來輕緩而又沉重的哎喲聲,她不由得加快了腳步,朝出聲的那個洞口走去,來到病床前,借著暗淡的煤油燈光,王清珍看到呻吟的傷員就是當天下午剛從火線上抬下來的一位姓曹的排長。

曹排長的臉色很不好,頭上冒著細細的汗珠,看那情形一定很不舒服。當他見到女衛生員進洞時,便停止了呻吟。

同志,哪地方痛?”“我,我要……”,曹排長欲言又止。王清珍明白了許多:是不是要解手?大解還是小解?曹排長低聲地回答:小解。當王清珍把罐頭盒拿來,想幫曹排長脫褲子的時候,他吃力地用手推了推說:這事就讓我自個兒來吧!王清珍習慣性地轉過身來,走到洞口。

哎喲!又傳來曹排長的一聲呻吟,王清珍聞聲迅速回頭一看,只見曹排長手頭一軟,空罐頭盒叮當掉到地上。她急步趕到床前,心痛地說:同志,我們死都不在乎,還在乎這點事干什么?還是我幫你吧!話語之中,飽含著戰爭年代革命戰友發自內心的關切之情。

洞里的傷員也不知什么時候都醒了,紛紛勸導曹排長,曹排長,你身體傷勢太重,還是讓她幫忙吧!”“曹排長,你剛來不知道,我們好幾個人都是靠她幫忙解大小便。”……在眾人的勸說下,曹排長同意地點了點頭,可年輕的曹排長還是不好意思說自己尿不出來,王清珍并不知道這一點,以為剛才只是他翻身引起傷口疼痛,于是慢慢地替排長解開褲子,小心謹慎地將罐頭盒接了上去。

曹排長再一次使勁,還是沒有尿出來,傷口的劇烈疼痛使他禁不住又叫了一聲:哎喲!王清珍這才明白了排長的情況。原來,排長因腹部中彈,泌尿系統受到重傷,已不能自己控制排便。她一摸排長的小腹,圓鼓鼓的,顯然已經脹了很長時間,必須立即導尿,否則,就可能導致尿中毒甚至膀胱脹裂的生命危險。

王清珍迅速從值班室里找來了導尿管,涂上潤滑油。因膀胱的極度脹疼而無法自制的曹排長也不再推讓,咬著牙一聲不吭地配合王清珍的救護。讓人大失所望的是;導尿管塞進去了,尿液還是排不出來,若是在平時,馬上就有人拿來大管注射器吸尿,可王清珍沒有大管注射器。

情況越來越嚴重,曹排長喘著粗氣,頭上的汗珠更多了,面孔也因痛苦開始變形,眼角還流出了淚水。鋼鐵般的戰士被子彈打穿腸肚、被炮彈炸掉胳膊時都很少哼叫,此刻卻因不能排尿而被折磨得生不如死。膀胱的極度脹痛,那難受的感覺到底怎么樣?沒有體驗過的人是無法說清楚的。

見此情景,洞里的其他傷員急得連連嘆息,王清珍更是心急如焚,身如刀割,一時想不出任何法子。不知哪位傷員滿懷歉意地說:要是我們哪個能夠動一動就好了,用口吸也不能看著曹排長被尿活活地憋死!

用口吸?王清珍頓時心里一亮,可馬上又遲疑了,自己畢竟還只是個17歲的少女啊!然而看到曹排長被脹痛折磨得變形的臉龐,王清珍又怎能看著死神把自己的戰友從身邊拉走,遲疑僅在一剎那間,她不顧一切地俯下身,含著導尿管,使勁一吸,一口、二口……尿液終于流進了罐頭盒里。

第二天,傷員向衛生營領導反映了王清珍救人的經過,營首長根據王清珍入朝參戰以來的工作成績,為其上報三等功一次,師領導了解情況后,為王清珍改記二等功,被授予二級戰士榮譽勛章。

19531025日,也是志愿軍赴朝作戰3周年紀念日,在上甘嶺戰場附近,王清珍與時任戰地醫院政股長的劉煥杰,舉行了結婚儀式。

據新華社資料記載:1954年,作家林杉創作完《上甘嶺》劇本后,曾在劇本最后的頁碼上注明:衛生員王蘭的原型就是王清珍。

另據李治亭將軍《烽火人生》一書記載:王清珍從朝鮮回國后,于1958年退役。同年,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接見了她。胡耀邦握住她的手高興地說:聽說你就是《上甘嶺》中的王蘭,好哇,在戰場上是英雄,回到地方當模范。之后,她被任命為廠團委書記。直至1966年,根據中央軍委的通知,她第二次穿上軍裝。

1997101日,王清珍作為《上甘嶺》女衛生員王蘭的原型被邀請到北京,與來自全國的另10名戰爭年代的老英模相聚北京,一道登上了天安門觀禮臺,并得到原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遲浩田的接見。

遲浩田握著王清珍的手說:你在朝鮮上甘嶺戰役救傷員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學習。

但王清珍平靜地說:在上甘嶺陣地,有許多跟我一樣的女衛生員,她們都做得很好,她們都是王蘭的原型。英雄是老百姓創造出來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

歲月如歌,歷史總是給后人以智慧和啟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保衛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國主義紙老虎的面目,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侵略的意志和決心;打出了中國的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使中國軍隊取得了以劣勢裝備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敵人的寶貴經驗,加速和提高了人民軍隊全面建設的步伐。

作者:羅元生 黨史軍史學者、作家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