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東升(1937-2020.3.3),山西榆社人,1960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先在國防科研部門供職,后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任教,科技哲學專業教授、研究生導師,我國自然辯證法界系統科學哲學領域資深學者。
苗東升老師3月3日凌晨去世了。他生前我曾專程去探望他,雖然當時已知道苗老師時日不多,但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心里依然難以接受這個事實。苗老師不是我學校意義上的導師,但他對于我的成長、學業的進步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用心教我們是因為他在年輕人身上寄托了祖國富強、人民幸福的夢想,為的是民族復興這一偉大的事業,而并不完全是個人情誼。這正是苗老師彌足珍貴之處。我們尚未作出成績以告慰他老人家,他卻撒手人寰,這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遺憾,想到他未竟的事業,又催我們奮進!苗老師是我國自然辯證法界系統科學哲學領域資深學者,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致力于系統科學、復雜性科學的哲學及其實踐研究,先后出版了《復雜性科學研究》《錢學森哲學思想研究》《系統科學辯證法》等十余部獨著,發表了《復雜性研究的現狀與展望》等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學術論文。苗老師編著的《系統科學精要》是國內文科領域影響力最大的系統科學教材之一。苗老師還有不少未竟之作,一些已接近完稿,如《系統思維三十講》《信息研究論叢》《中國古典詩詞的現代科學解讀》等。他的故去,是中國自然辯證法界和系統科學界的重大損失!【1】回想與他一起度過的時光,往事歷歷在目,讓我記憶猶新!
(一)嚴謹犀利顯學者風范,博學善研載大木長天
我是在讀碩期間旁聽的一次為期一周的學術研討會上認識苗老師的。這個研討會是由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舉辦的,有很多著名教授來做報告。我注意到有一位頭發銀白的瘦瘦高高的老頭,每天都早早地來到會場,每次都坐在離講臺很近的地方。他目光深邃、炯炯有神。輪到他給大家做專題報告的時候,我才知道他就是苗東升老師。主持人站起來要介紹他的情況,剛一張嘴就被他打斷了:“我的情況大家都比較熟悉了,不要在這里浪費時間介紹了。”顯然他不喜繁雜形式,不善恭維客套。苗老師做學問認真,從不在真理問題上摻雜個人情感和考慮個人得失。針對其他主講人報告中的問題,他會直接講出來,與主講人進行辯論。這群前輩所在之地常常硝煙四起,大家為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討論結束大家又恢復平靜,仿佛什么都沒有發生。苗老師鄉音很重,我不能完全聽懂他講的每一句話,但是他在做報告時展現的嚴謹的風范和專注的神情卻深深吸引了我和在場的每一個人。(2011年12月11日晚,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會學術部邀請了人民大學哲學系苗東升教授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振奮人心又極富啟發性的演講——《錢學森與第二次文藝復興》)苗老師待人真誠,簡單樸實。他希望把每一分每一秒都放在學術研究和討論上。苗老師參加了錢學森系統科學討論班、北京大學現代科學與哲學研究中心、天地生人學術講座等組織的學術活動。他參加學術活動是真的要研究學問,不像學風浮夸的人,把學術會議變成了聚會,拉關系走門子,學術反倒成了裝點。從2013年起,我和同學們邀請苗老師做講座,他幾乎從不推辭。講課內容涉及“系統科學”、“紅樓夢”、“國內外局勢發展”、“歷史”、“復雜性科學”等,涵蓋面非常廣。他的講課內容知識系統龐大,稍一走神就很難跟上他的節奏。由于年事已高,他的聲音略微小一些,但他竭盡全力讓后排座位的同學可以聽到他講的內容。每一次講座,同學們都被苗老師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精神所折服。苗老師對青年人寄予殷切的期望,我們在苗老師的引導下更加堅定了要好好學習,練就真本領,繼承老一輩事業的志向。后來,機緣巧合,我和幾名同學有幸跟著苗老師在他家里學習。苗老師沒有買房,他一直住在學校的教師公寓樓里,兩個臥室,一個書房,房子雖然不大,但樸素、干凈、整潔。我們在一整面墻都擺滿了書,地上、桌子上也放了不少報紙、書籍的書房里學習。在了解完我們的實際情況(我們理工科基礎較為薄弱)之后,苗老師建議我們采取直接讀他的書稿,然后討論、答疑的方式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要求我們提前把規定的章節讀完并認真思考,不懂的地方標出來,學習時一起討論或請苗老師解答。苗老師非常鼓勵學生提問,特別是鼓勵我們對他的書稿提出批評意見。如果我們提的問題多,提的問題好,苗老師就會很高興。學習之余他還時不時問問我們的學業情況、家庭情況,目前對復雜性科學等系統知識的理解等等。他鼓勵我們慢慢展開學習,不要心急,學習結束的時候他還送了我們每人一本他寫的書——《復雜性管窺》。我們常常是五六個同學一起到苗老師家學習,每到這時,房間就會顯得非常擁擠。我們靠墻坐在圓形的小木凳上,苗老師就坐在我們對面。雖然空間有些狹小,但絲毫不妨礙我們交流。他的思維非常敏捷,每次學習都會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們的學習每次都持續兩三個小時,這對于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而言,是非常辛苦的,但苗老師卻說:“不辛苦,和年輕人在一起,我也變得年輕了。”(北京大學生“向偉大的新四軍致敬夏令營”勝利開營報道)苗老師非常關心青年人的成長,多次義務給同學們講課。2013年苗老師就曾受邀參加在“向偉大的新四軍致敬——第八屆北京大學生寓學于樂寓樂于學夏令營”,他在開營儀式上致辭。2018年,他再次受同學們的邀請,參加“響應習總書記號召爭做新時代青年——軍旅文化夏令營”,為同學們帶來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他當時已81歲高齡,為了趕在上午給同學們講課,不顧路遠天熱,旅途勞累,早上四五點鐘就從家里出發趕到數百里之外的營地。他親切的形象、生動的講課內容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苗老師影響的學生很多,同學們發自內心地愛戴他。2012年,同學們一起給苗老師舉辦了一個生日晚會,大家為苗老師表演節目、獻上生日祝福。苗老師很是感動,即興給大家唱了一首《人說山西好風光》。苗老師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歌聲充滿了激情,非常具有感染力。看到這么多朝氣蓬勃、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的青年,苗老師非常高興,當即決定給大家每人送一本書。他引用毛主席在莫斯科對中國留學生的講話:“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你們的,……,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苗老師心系國家民族的未來,對我們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苗老師的研究方向是系統科學,在系統科學界有很大影響。但苗老師并未局限于系統科學,他的學術視野非常寬廣,在數學、哲學、文化理論、中國古典詩詞、紅樓夢研究等領域,他都有很深的造詣。苗老師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同樣有著很深入的研究。他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基本立場,時刻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發展。他堅信共產主義社會一定會實現,可貴的是,他的這種堅信并非盲從,而是從人類千年歷史發展的尺度,用系統科學的觀點分析得出的科學結論。他經常引用毛主席的話,認為我們作為中國學者應該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在學術上應該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苗老師生活于學問的世界,他隨時隨地都在思考問題、琢磨學問,用掌握的科學知識原理去分析自然和社會的各種現象和問題。比如,對于水里的魚群不斷變化的隊形蘊含著的規律和原理,苗老師能從系統科學的角度講出很多道理來。苗老師潛心學術,他退休后并沒有頤養天年,而是筆耕不輟,不斷地推出科研成果,著作寫了一部又一部,為系統科學和復雜性科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苗老師生活清貧,但自己掏錢出版著作。為什么不申請國家課題呢?他也嘗試過,但因種種原因沒有通過,還浪費了幾個月時間,令他心痛不已。最后他決定不再去申請課題了,抓主要矛盾,集中精力著書立說。苗老師年紀大了,打字比較吃力,但他的寫作效率卻非常高。一段時間不見,苗老師就發表了好幾篇高質量的論文,令我們驚嘆不已。他的一生都在奮斗,直至生命的終結。苗老師一生淡泊名利,那些評職稱、拿獎項,獲得相應的學術地位進而可以獲得其他的政治經濟方面的待遇的事,他從來沒有看重過。他曾經說“活著干、死了算,隨緣任性度晚年”!他很早就把自己的學術研究計劃安排到了九十歲!苗老師離開了我們,但他這種勤勉拼搏的精神和不服輸的干勁會一直鼓舞著我們!苗老師認為學者就要堅持真理、敢講真話、敢于挑戰權威。他在學術上也做到了敢于直言、不畏權威。苗老師對待學術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對于學術研究中的不同觀點,不會因為對方是權威就贊揚,也不會因為對方名不見經傳而輕視,他本著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進行學術爭鳴討論。在學術討論中,苗老師往往會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見,有時甚至會非常尖銳。他對錢學森有很深入的研究,在研究錢學森系統思想時,他提出了“商榷”意見。很多專家在審閱書稿時卻不同意用“商榷”,他們覺得錢老是權威,怎么能是“商榷”呢?書稿不予通過。苗老師后來在他自費出版的書中,仍然堅持寫上“商榷”意見。在他看來,做學術就是應該實事求是,不可有半點虛假。苗老師身上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俠義精神。十幾年前有人打著“科學”的旗號反對中醫,批中醫是偽科學,苗老師從系統科學的角度有理有據地寫了《近代以來中醫命運的三個歷史必然性》,指出了隨著現代文明的轉型,中醫的復興具有歷史必然性,從而對所謂的“打假”給予了有力的反擊。當丁小平先生系統批判現行微積分原理錯誤,并重建新微積分積分原理的成果未得到學界應有的重視情況下,他與李世煇老師共同撰文肯定了丁小平先生在無科研經費和情報交流條件下,依然從事科研和義務教學的事跡及其學術成就,呼吁國家對丁小平先生的學術成果進行鑒定,以繁榮數學研究,促進科技進步,避免重演陸家羲現象。苗老師自嘲說他不大會處理人際關系,自稱“孤微子”。但真正的原因是他堅持真理、說話耿直,得罪了不少人,這也給他帶來了不少麻煩。他深受學生歡迎的《系統思維》的課程未能如愿開下去,沒能評上博導也與此有關。苗老師在惋惜之余,繼續潛心搞科研,正如他往日所說:“竊得神火燃筆底,縱論橫批著華章。”其實,苗老師有很好的人脈資源,但是苗老師從來沒有用過。他不是不懂人際關系、不會處理人際關系,他明白中國文化中的糟粕,要堅決與此決裂。“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而不用者尤高。” 人這一生,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求,有所不求。苗老師奮斗的八十余載就是不俗不屈、求真求善的一生。在苗老師身上我們看到了異于流俗的高貴品質。一次我們幾個同學去看望苗老師,苗老師給我們講了他最近的學術研究以及要完成的書稿計劃后,和我們拉起了家常,師母也參與了進來。苗老師說:“現在的日子非常地艱難,沒有經費,也不能招學生,只能潛心研究了。你們師母不離不棄,在我們最艱難的時候,一路風風雨雨攜手走了過來。”師母笑容滿面和我們說:“你們老師對物質生活沒有太高的要求,一件小背心穿了多年都沒換新的,每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電腦上打字寫書,生活中經歷了很多挫折,但心態仍非常好,累了就出去散散步,從不抱怨什么。”

苗老師的一生,沒有房子、沒有車子、沒有顯赫的地位,但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醉心學術、敢怒敢言、剛正不阿、關心青年,他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深受眾多青年的喜愛,在為人民服務、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獲得的幸福是無限的,在這個意義上苗老師又是富有的。苗老師走了,他的精神必將永存!他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真理、正直無私的精神將激勵著我們年輕一代在為人類幸福的壯麗事業而奮斗的過程中不斷前進!驚蟄已過,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敬愛的苗東升老師,愿您一路走好!
【1】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沉痛悼念苗東升教授》,2020-03-03,
http://www.chinasdn.org.cn/xinban/tongzhigonggao/2020-03-03/3033.html.
(作者系中國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博士后;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