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20年的好運氣,讓你不得不相信“國運”。
史無前例的“奇葩”美國總統特朗普、前無古人的世界病毒之王COVID-19,遠的再加上電影編劇都不敢想的911奇襲美國。20年來這幾件匪夷所思、宛如小說情節般的黑天鵝事件,連續三次打亂了美國試圖圍剿中國的修昔底德陷阱。歷史上,挑戰大英帝國的德國、挑戰美國的日本帝國和原蘇聯,都沒有遇見這種事,只能和第一強國正面硬杠。
結果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最危險的階段,獲得了20年的戰略機遇期,至今沒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這個機遇期目前似乎有結束的跡象,但手氣爆棚的時候,也許連續4把擲出六個六呢。
咱們就來分析下這幾件意外事件對中國國運的影響。
實際上,從90年代末,連續三任美國總統都舉起了“圍剿”中國的大棒。然而,都因為意外被迫放下。
一、911事件,2001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八分之一。
上世紀90年代末,蘇聯解體并失去威脅后,俄羅斯也日漸沒落,中國被克林頓當作下一個敵人。彼時中國的經濟總量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且在90年代經歷了嚴重的通貨膨脹,1994年物價上漲率一度曾達到27.4%,正處于經濟孱弱、亟需補血的境地。經濟實力不濟的情況下,更加沒有余力升級軍事力量,海空軍戰斗力與美國天地之差。美國只要認真起來,中國的崛起道路必然被打斷。彼時美國的策略是軟硬兼施,用意是施壓中國、改造中國。
硬的方面,60—80后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吧。1999年,克林頓總統時期,美國出動隱形轟炸機,摧毀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聲稱是“誤炸”。此舉是赤裸裸的挑釁,如發生在當年美蘇之間,幾乎等同于兩國宣戰,美國絕不敢“誤炸”原蘇聯甚至俄羅斯的大使館。由此可見美國當年對中國的蔑視和敵意,然而中國當時的國力也只能臥薪嘗膽。當年我在北京讀書,還違反學校禁令偷偷跑去見證了憤怒的大學生們向美國大使館丟墨水瓶的壯舉。也只有這點動靜了。而且,尷尬的是,不少天之驕子丟完墨水瓶,回去還得繼續準備托福、GRE考試……沒辦法,人家不光航母飛機甩中國幾條街,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想要“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受點委屈怎么行。
軟的方面,便是推廣“普世價值”,用人權來打擊中國。那個時候國內人權斗士遍地走,加上互聯網剛剛興起,中美生活水平差距巨大,美分公知影響力與日俱增,以至于中國不得不“穩定壓倒一切”。當然,客觀上也提醒了中國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視法治和文明,比如對濫用職權和腐敗的打擊,對依法治國的重視,對勞動者和邊緣群體的保護等。以至于今天通過弗洛伊德事件我們發現:至少在文明執法領域,中國可以當美國的人權導師了。
2001年,小布什上臺后變本加厲。在對華政策方面,小布什放棄了克林頓時期關于建立中美“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表述,將中美關系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公開表示克林頓政府對華政策太軟弱,應當增加強硬的成分。美國在中國南海挑釁性常規巡邏,經常突入中國領空偵查。
隨即,在2001年4月1日,發生了中美南海撞機事件,空軍飛行員王偉犧牲。但彼時的中國沒有對抗美國的資本,在美國象征性道歉、承諾不再進入中國領空偵查后,交還了美國的偵查機和24名飛行員,息事寧人。對于撞毀中國一架戰斗機并殺死一名飛行員,美國人侮辱性地提出賠償3.4萬美元,中國當然沒要。
2001年8月11日,南海撞機事件表面上塵埃落地。按照正常的軌跡,小布什政府會繼續對中國的圍剿。但僅僅一個月后,爆發了“911”事件。
我至今還記得:2001年的一個上午,當我和同學們在電視上看到美國雙子大廈被飛機撞擊,并隨后轟然倒塌后,一個個驚掉下巴,感覺非常不真實,感覺像在夢游。恐怖分子同時劫持客機就已經夠黑天鵝了,還能劫持客機撞大樓。撞大樓也就罷了,飛機怎么可能撞得過大樓?結果,兩棟大樓居然戲劇性地轟然倒地,化為齏粉!其過程的戲劇性,連好萊塢大片的導演都不敢想。
隨后,群情激昂的美國人發動了反恐戰爭。他們不會想到:這場戰爭持續了20年!為了取得反恐戰爭的勝利,小布什提出“不是美國的朋友,就是美國的敵人”。這話是嘴上硬,手下軟,代表著美國的全球戰略前功盡棄,向過去的對手伸出橄欖枝。美國需要提前預防能夠讓阿富汗變成第二個越南的中俄兩個大國干涉,還需要中俄在司法、情報等領域的支持,因此對中俄大加籠絡。其實中國一直想做美國的朋友,可惜美國人不肯接納,這次終于有機會“上車”了。
2001年11月9日,美國總統小布什正式批準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從1984年開始,絞盡腦汁,付出無數努力,17年都沒有實現的“不可能的任務”,美國總統一句話就輕松解決了。若沒有911,就算中國跟所有其他成員國都達成協議,美國也不大可能同意的。從此,中國加入了美國主導的世界貿易體系,勤奮的中國人付出兩代農民工、兩代留守兒童、四代996、四代環境污染的代價,多年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最終到今天成為“世界工廠”。
美國人沒想到的是:中國人不僅能吃苦,還好學。制造業從進口、代工、山寨,一路升級到研發,隨后不到二十年就走完了工業現代化道路。并且居然還在如5G這樣的高科技領域領先美國。軍事工業也突飛猛進,造船工業的產能甚至已經超過美國,軍艦像下餃子一樣服役,空軍研發出J-20這樣的第五代戰機,成為與美國、俄羅斯比肩的空軍強國。也許挑戰美國還不足,但自保已有余,再也不會出現大使館被炸不敢反擊、領空被敵國隨意入侵只能息事寧人這樣的糗事。
在德國崛起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外逼迫大英帝國停止遏制德國且與之聯手。日本昭和一代挑戰美國的過程中,也沒有出現打斷美國封鎖日本的意外事件。國運這種事,你能不信嗎?
二、特朗普上臺,2016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61%。
在此過程中,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增長,美國政治精英對中國崛起的焦慮也與日俱增,奧巴馬總統險些把中國崛起絞殺于半途。
2011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49%,美國政治精英已發現了反恐的戰略失誤,以及中國不吭不哈的崛起。于是,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太”。2012年,日本議員登上釣魚島。隨后,香港“愛國人士”登島保釣(所以香港必須得有安全法),打破了中日韓建立自貿區的嘗試,引發了中日釣魚島事件。
此事影響深遠,導致中日民眾之間通過改革開放34年經貿、文化往來積累的互信被嚴重破壞。日本國內的親中派遭遇失敗被邊緣化,甚至有些政治家離奇死亡,日本只好繼續當美國的看門狗,潛伏爪牙忍受。而中國想要拉攏第一島鏈最關鍵的棋子日本,也不得不考慮民間輿論壓力。
美國還不斷加強與東南亞各國的軍事合作,在朝鮮半島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不斷刺激朝鮮這頭一見紅布就沖的公牛,還試圖在韓國部署“薩德”導彈。總之,在中國周邊制造事端,讓亞太局勢不穩。如果中國被激怒而動粗,那就會重蹈德國覆轍,正中美國下懷。即使中國不上當,周邊國家也會因為局勢的不穩而選擇加強與美國合作防范中國。其戰略無懈可擊。
最陰險的“陽謀”,就是奧巴馬提出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奧巴馬已經看出中國崛起的關鍵:加入世貿給中國經濟注入的資金、技術以及廣闊的國際市場。但廢除世貿動靜太大,把中國開除也比較難,雖然沒有間斷過嘗試(不斷起訴中國違反世貿協定)。不如重起爐灶,架空中國。“TPP”將亞太周邊幾乎所有國家納入“亞太自貿區”,意在用越南等發展中國家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將中國崛起的經濟基礎釜底抽薪。并且用經濟利益捆綁政治利益,構建范圍更廣闊、利益更牢固的環太平洋封鎖鏈。
TPP在奧巴馬任期內幾乎已經建成,曾經引發中國的恐慌,但陽謀無解。可惜,出現了黑天鵝事件。2016年,美國歷史上最奇葩的總統、“懂王”特朗普當選!美國圍剿中國大業功虧一簣。
特朗普當選,絕對稱得上美國政治史無前例的黑天鵝事件。在美國的政治設計中,本來像特朗普這種反建制的“素人”是絕無當選機會的。美國的政治精英和金融寡頭結合,既控制了競選資金,又控制了媒體,再加上選舉人制度,以及“蠑螈選區”的劃分,能當上總統的人雖然具有一定隨機性,但其特點是一致的、服務的利益集團也是一致的。因此,政治觀點和立場大同小異,保持了美國政治的穩定。
可惜,美國的政治設計中,沒有計算到社交媒體帶來的顛覆性影響。同時,像特朗普這種性格奇葩、自帶流量、不缺錢、又擅長運營社交媒體的妖孽,也是百年不遇。煽動群眾天份有點希特勒的影子。但希特勒熱愛學習(流浪期間借閱了維也納圖書館40%的藏書,拿著救濟面包、披著骯臟的大衣,蜷縮在圖書館最偏僻的角落把這些書看完了)、深刻領悟政治,特朗普卻是不學無術的“懂王”;希特勒放手任用專業的容克軍官團,特朗普卻不斷炒掉專業敬業的內閣成員,剩下一堆趨炎附勢的馬屁精;希特勒的外交政策正中當時國際關系要害,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則覺厲不明。
本來,特朗普就算再奇葩,至少在打擊中國方面應該延續奧巴馬的政策。但無巧不成書的是:特朗普居然和奧巴馬結下了不死不休的梁子,個人恩怨壓倒了國家利益。特朗普在奧巴馬競選的時候質疑奧巴馬并不是出生在美國,明擺著拿奧巴馬的非洲血統“哪壺不開提哪壺”,刺痛了奧巴馬作為黑白混血內心最深處的自卑。
奧巴馬當選總統后,卻也小肚雞腸,毫無一國領袖的氣度,利用職務之便,連續多年在公開場合羞辱特朗普:上任第一年白宮晚宴,特朗普興沖沖去捧場,奧巴馬狂涮其半小時,全程電視直播,特朗普敢怒不敢言,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第二年白宮晚宴,特朗普尋思著事情過去了,又去捧場,結果晚宴一開場,奧巴馬張口就是“特朗普怎么在啊?還在啊?您來有何貴干?特朗普再次恨不得找個地縫,現場名流和美國人民再次獲得半小時的歡樂;第三年白宮晚宴,老特不去了,奧總卻還揪著不放“特朗普在哪兒?特朗普怎么沒來啊?前兩年咱們玩的可開心啦,這里這么多記者和攝像機,他最喜歡啦,這都不來.....”,三涮特朗普,全程直播。奧巴馬任內,特朗普在美國名流圈灰頭土臉、顏面全無。但總算悟出了一個道理:錢不勝權!
特朗普8年間積攢著對奧巴馬的仇恨,暗暗在家憋大招。2016年,特朗普居然黑馬逆襲,將共和黨內定總統小小布什、民主黨內定總統希拉里先后拉下馬,當選第45任美國總統!這下輪到奧巴馬灰頭土臉了,故作大度贊揚了特朗普,并積極配合權力交接。可惜特朗普不吃這套,上臺第一件事,就把奧巴馬最珍視的兩個政治遺產——全民醫保和TPP,一股腦全給廢了。
特朗普是爽了:開發商報仇,八年不晚。但TPP大殺器廢了。看到老大居然否決了就差最后一步的TPP協議,一堆環太平洋小伙伴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美國國際信譽掃地。同時,鷹醬們籌劃多年的遏制中國戰略黃了,新的戰略則青黃不接。導致特朗普政府除了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貿易戰外,就不知道該干啥了,有戰術而無戰略。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治根基不穩的缺陷,導致他不得不傷害美國長期利益,用短期利益換取核心選民支持。包括故意煽動種族對立以穩定其核心票倉。以及把“美國優先”作為綱領,破壞了美國延續70年的同盟戰略,沉重打擊了盟友對美國的信任。
結果,美國承襲大英帝國的以多欺少外交策略失效,美國不得不在沒有盟友全力支持的情況下,自己與中國單挑。同時,又為了保護極少數美國農民的利益,在制裁中國的手段上捉襟見肘。
煽動種族分裂的言論,導致了種族分裂表面化,激化了弗洛伊德被跪殺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捅了美國種族歧視的馬蜂窩。結果被同樣沒有節操,只要大選利益、不顧長治久安的民主黨利用,不僅不滅火還煽風點火,特朗普陷入攘外必先安內的困境。
因此,特朗普任期中,打亂了美國的節奏,暴露了美國的底牌,疏遠了美國的盟友,激化了美國的內斗,不僅沒有阻遏中國崛起,反而喚醒了中國民眾、打臉了親美“公知”。以至于中國網民紛紛認為,沒有間諜能夠比特朗普做得更好,親切地稱之為“同志”,支持其再干500年。
特朗普上臺,是多重巧合陰差陽錯的結果。大英帝國的歷任首相都是穩定的,沒有出現過素人成為首相這樣的黑天鵝事件,歷任首相也基本保持了大英帝國對外政策的一致性,即離岸平衡策略。所以,德國沒有類似中國的好運氣,德國做夢都想和大英帝國1v1呢,可惜沒機會啊。美蘇對抗時期,哪怕名譽掃地的尼克松,也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家,冷戰期間美國沒有出現過類似特朗普這樣完全蔑視美國外交傳統的總統。蘇聯沒有中國這樣的好運氣,被迫面對多如牛毛,并且更加多如牛毛的美國盟友和戰略伙伴。不得不說,這是中國的國運。
三、新冠病毒,2019年,中國GDP達到美國的68%。
本來,哪怕特朗普再不靠譜,至少美國從精英到民眾都已經形成共識,一致把中國當成對手。本來美國就算單挑中國,也照樣夠中國喝一壺的。如果美國全力出擊,比如按照米爾斯海默的“進攻性現實主義”理論,在美國具有相對優勢的時候全面出手,把中國威脅扼殺于萌芽,中國要想崛起也絕無可能。實際上,美國從上到下,逼迫中國走進修昔底德陷阱的戰略意圖已經很明顯了。
誰能想到,在這樣世界百年格局大變的關鍵歷史節點上,居然發生了新冠病毒這樣黑到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天鵝事件!人類歷史上有可以與之相提并論的病毒嗎?沒有,沒有任何病毒曾迫使全世界所有國家封城!史無前例。
歷史上,鼠疫桿菌傳入西方的結果,是人口減少三分之一,被東方壓制300年。天花傳入美洲的結果,是90%的人口死亡,美洲文明消失。從歷史前車推測,新冠病毒的后續影響之深遠,我們目前的想象力根本到達不了。
中國在新冠病毒防控中的神表現,對比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自由世界”的“騷操作”,達到了蘇聯在1929-1933世界大蕭條中一枝獨秀表現同樣的效果。
但中國為什么應對如此完美?因為哥們練過啊!中國在2003年經歷過“舊冠疫情”——非典!頭一次經歷的時候,連北京市都帶頭瞞報,直到被網絡媒體曝光才被迫公布疫情。但中國政府的糾錯能力遠超美國,美國應對疫情失職如此明顯,至今死了13萬人,但沒有任何高官被問責,特朗普仍然堅持“沒人比我做得更好”。而中國時任國家衛生部長張文康、北京市長孟學農僅僅是“非典”初期應對不力就丟了烏紗,成為中國高官因工作失職被問責的開始。2003年全國封城,北京、廣東人到哪兒都被隔離。事后全國逐步建立了完善的疾控體系,各地都制定了完善的預案,做好了應對下一次疫情的準備。于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后,中央一聲令下,各地立即啟動預案,24小時內連偏遠鄉村都被動員起來,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13億人加入抗疫洪流。全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若再給世界各國一次機會,肯定比現在做得更好。但非典只考驗了中國。老子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飲一啄,冥冥中自有天定啊!
當然,換個角度說:其實中國已經給過世界一次機會了,本來2003年非典就會肆虐世界,只不過中國不惜成本為人類檔了一劫。第二劫,中國也擋住了,還把教材公開了,專家都派出國,掏心窩手把手教。而且不僅沒有發疫情財,還滿世界捐贈緊缺防疫物資,連對正在制裁中國的美國都沒有落井下石,給予了物資和技術支援。
只不過有些國家自認為比中國牛多了,瞧不起中國經驗。他們覺得:這事兒不大,你看,連中國人都能搞定。美國更是把中國的好心援助當成驢肝肺,把自己的失職甩鍋給中國,把病毒稱為“中國病毒”、“武漢病毒”、“功夫病毒”,煽動對中國的仇恨來轉移民眾不滿,多州居然起訴中國索賠。這就叫: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連續兩次戰勝史無前例的疫情,就不是偶然了。外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精英們,開始反思西方制度的不足以及東方制度的優越性。很有可能出現當年亞非拉精英紛紛把蘇聯模式作為強國之路選項,以及西方國家部分學習蘇聯模式優越性的局面,中國有可能獲得更強大的國際軟實力。
內部,中國民族自信空前高漲,美分公知再無容身之地,美國的和平演變政策宣告失敗。哪怕對中國制度的批評都顯得可笑了。中國無安內之憂,可以全力攘外。
在美國方面,形勢則十分嚴峻,而特朗普只能穿著皇帝的新衣粉飾太平。按照福奇的說法,美國每天新增10萬病例也不奇怪。美國已然放棄了對新冠病毒的抵抗,準備順其自然了。照這樣下去,美國三億多的人口可能會有近兩千萬人死亡(考慮到目前醫療系統已經滿負荷,病例再翻幾倍的話,死亡率可能達到5%—6%),經濟不受劇烈沖擊是很難想象的。更嚴峻的是,美國的后院拉美也將成為病毒的天堂,對社會、國家的沖擊遠甚于美國,拉美將更加“拉美化”。印度這樣的中國潛在對手,也可能因病毒陷入長期蕭條,如果控制不住,以其人口基數,死亡人數很可能達到5000萬人,經濟陷入長期蕭條。而中國則僅僅是外貿受影響,只要守住國境,則立于不敗之地。
在這樣史無前例的挑戰面前,特朗普政府卻毫無節制地提前打光了美國的子彈。2020年4月美債已達23萬億美元創新高。2020年財政赤字預計達3.8萬億美元,是2019財年的4倍。在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美股就遭遇了史無前例的三連熔斷。為“救市”,特朗普任命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為了救主,破壞美聯儲的獨立地位,史無前例地用美聯儲資產為股市無限托底。美聯儲為了托底股市投入的基礎貨幣據說僅70天就已高達3萬億美元。
特朗普此舉,只不過為了11月的大選多一點勝算。然而,負面后果極大,典型的“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心態。因為,從目前情況預測,美國的疫情將長期化,世界的疫情將長期化,大蕭條將持續至少3年,甚至更長。在第一回合就打光子彈頭的美國,未來將捉襟見肘。
在這樣的局面下,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都很難擁有遏制中國崛起的足夠資源和決心。特別是很難下決心。
威廉二世、希特勒、斯大林、赫魯曉夫、裕仁天皇....這些入土的挑戰者們如果知道中國的運氣,恐怕也只能一聲嘆息吧。或許,這就是所謂“天選之國”,上天的安排最大。
四、國運的偶然與必然
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不少國家都有過國運爆棚的巔峰時刻,如法國有過拿破侖時代、俄國有原蘇聯時代、日本有昭和時代。然而,這些國家“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國運像誘餌一樣,不僅沒有成為這些國家崛起的機遇,反而成為其一敗涂地的誘因。400年來,只有大英帝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兩個笑到最后的全球王者,這兩個國家又都是盎格魯撒克遜精英治理的國家,難道是偶然嗎?
我覺得不是偶然,其必然性在于一個國家文化基因中的“定力”。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好運氣,也會遇到壞運氣,國家也是一樣。長期打牌的高手最重要的是拿到爛牌能止損,拿到好牌能淡定地將其價值最大化,而不是靠運氣。這種品質,就是定力。一日的定力不難,一個國家能夠兩百年如一日保持定力,才是真正的國運。
大英帝國崛起的200年中,歷任首相基本保持了定力,確保了國策的穩定。在最輝煌的時候,也堅持“離岸平衡”策略,克制在歐洲大陸攫取領土的欲望(歷史上英國在歐洲大陸是有國土的),除非力量平衡發生巨大變化,否則決不親自下場。就算親自出手,也可以放下世界霸主的面子向曾經的對手尋求妥協,總是能夠以多打少、以強凌弱。極盛時期的拿破侖、巔峰期的沙俄、兩次世界大戰如日中天的德國,均被大英帝國構建的地緣絞索勒死。
面對攫取殖民地的誘惑,大英帝國也保持了匪夷所思的定力。與當地精英合作,給予其利益和特權,間接統治日不落帝國廣闊的殖民地,克制親自統治的“爽”感,把力量集中用于控制航道和交通樞紐。
一旦受挫,大英帝國不會像賭徒一樣不肯放棄沉沒成本,而是馬上及時止損。比如在18世紀放棄美洲,贏得了美國的友誼。在20世紀放棄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等殖民地,保住了在英聯邦的影響力。
美國人繼承了英國人的定力(早期美國人就是英國人)。在剛建國的時候克制占領整個北美的沖動,立法規定在新拓殖民地中,移民中新教白人比例達到多數,才能正式建立新州,花了一百多年才從東海岸拓殖到西海岸,由此保持了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倫理對新移民的同化。在19世紀強大之后,克制了對美洲小國的直接占領,滿足于間接控制。二戰后則允許其殖民地菲律賓、占領國日本獨立,保持了對菲律賓、日本的巨大影響力。
在止損方面,美利堅同樣繼承了英國人的定力。失去越南、伊朗、中國后,沒有糾結于沉沒成本死纏爛打。蘇聯則死活不肯放棄阿富汗以及貌合神離的加盟共和國,日本死活不肯放開咬下中國的一大口肥肉,最終都被拖死。
英美的定力,使其獲得了國際信譽。之所以昔日的敵人可以一夜間成為盟友,是因為這些國家信任英美不會翻臉不認人。戰敗者也不會魚死網破,因為相信英美雖然會割韭菜,但不會斬草除根。所以,英美總是有種“得道多助”般的神秘國運。這是有力量,但自我克制帶來的運勢。
反觀法國、德國、日本、蘇聯,則缺乏對力量使用的克制。
拿破侖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幻想可以征服整個歐洲,結果雄獅陷入狼群。德國的致命軟肋就是雙線作戰腹背受敵,然而威廉和希特勒都圖一時爽,不愿向任何一線妥協,結果同一條陰溝里翻船兩次。日本更不用說了,一次次冒險成功,讓昭和大神們狂妄到想要蛇吞象中國,并且居然以卵擊石去進攻比自己強大百倍的美國。原蘇聯被二戰勝利沖昏了頭,說好的“友好互助”、“共產國際”,結果變成了對共產主義小兄弟們的殖民統治,小兄弟們不僅沒有成為助力,反而讓蘇聯不得不投入海量資源壓制反抗,連中國這樣的堅定盟友都被推到美國一邊,不敗才怪。
擁有力量,但缺乏克制,結果是引起周邊國家,甚至盟友的廣泛的恐懼,“失道寡助”,最終被群毆致死。像德國和日本、蘇聯的尿性,就算跟鄰國妥協,也不過是陰謀而已,傻子才信。這是缺乏定力導致缺乏國際信譽的結果。看似是運氣,實際有必然。
莎士比亞在《李爾王》中所說:不要給窮人一匹馬,他會把馬跑到累死。小老板最危險的不是賺不到錢,而是僥幸給他賺了第一桶金。要么忘乎所以可勁造到家破人亡,要么自認為可比肩馬云馬化騰,盲目上項目,最終不僅把賺的賠光,還欠了一輩子都還不完的債。德、日、蘇等國的衰落過程,不就和小老板一樣嗎?
國家的定力和人的定力何其相似啊!脫貧之所以難,難在品質而不是運氣。國家的定力,也必然與其國民品質相關。英美的定力,與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倫理分不開。那么,中華民族會具備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定力嗎?
我相信是有的,因為華人的品質之優良,相比新教倫理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勤儉、家庭責任、重視教育等。海外華人在東南亞不定期被屠殺,在美國被排華直到1950年代。然而,幾代人后,華人成為東南亞最富裕的族群,在美國也成為平均收入、教育程度均超越白人的成功族群。以至于《美國種族簡史》感嘆:華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成功,除了自己的母國!(說的是近代以來,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改革開放后,中國人在國內更成功)
沒有對比就沒有發現。去了海外,我們才注意到中華民族身上獨特的優良品質:海外華人的品質就是定力,不管別人怎么侮辱、打壓、歧視,華人總是那么勤奮、向上。賺了錢后,華人不會像一些民族那樣及時行樂,而是省吃儉用攢起來,買房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寄回國內孝敬父母、捐給祖國幫助建設。
5000年里,華人正是靠這種定力,一次次在廢墟中重建被燒毀的家園,一次次在淚水中播種被搶掠的農田,一次次在尸山血海中重建強大的國家。這種定力是偶然嗎?當然不是。5000年里,華夏經歷無數次饑荒戰亂,動輒消滅50%—90%的人口。定力不足的基因沒有機會延續,定力不夠的文明沒有機會傳承。無數代大浪淘沙的結果,造就了地球上生命力最頑強的人民。
反觀美國,文明底蘊終歸是不足,其定力還是比擁有千年歷史的大英帝國差點火候。特別是冷戰勝利后,霸權失去約束后的驕橫難以遮掩。加上幾十年來“個人主義”被當做美國精神宣揚過度,近幾屆美國總統氣質上和華盛頓、林肯、羅斯福的差距越來越大,和脫口秀演員的差距越來越小;國家使命擔當越來越淡,個人價值實現越來越濃。
老布什還知道打著聯合國旗號“用眾之力”,并且給薩達姆留條生路以制衡伊朗,之后的歷任總統越來越“飄”。克林頓總統居然在白宮橢圓辦公室和女秘書桌振,小布什甩開聯合國窮兵黷武連滅兩國挑戰帝國墳場,奧巴馬總統把白宮當成說段子、拍寫真、交名流的個人秀場。特朗普總統則狂到連跟歐、日盟國領袖表面的禮貌都懶得裝,妄到連科學都敢蔑視。新冠疫情在美國的肆虐恐怕人禍多過天災,正印證了一句老話: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雖然如此,但當下來講,中國崛起路上的危險仍然巨大。
一是老齡化的大山壓頂。
老齡化的國際標準是老人占到10%。1980年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不過7%,2020年已達到18%,2050年將達34%。而日本的老齡率27%,美國15%,印度6%,中東和非洲只有4%。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08—1.6%(各方數據不一),已不能維持2.1的基本人口替代率,而印度有2.2,中東和非洲則保持5.0—6.5的超高生育率。這意味著中國實現富強、突破封鎖、獲得良好外部環境后,必須控制與美國爭霸世界的誘惑,立即痛下決心轉型,把鼓勵生育當成最最重要的百年大計。否則,以百年后不過6億左右的人口,300年的奮斗最終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裳。
中國必須盡可能和平發展,絕不能輕啟戰端:我們的每個年輕人都太寶貴了!每個育齡青年都是華夏文明未來的火種,一個都不能少!這意味著中國崛起后的戰略選擇也只能效仿英美搞“離岸平衡”,至少熬過三代人,把人口生育率補到正常水平,才敢提更遠大的志向。
須知,在美國崛起過程中,人口生育率是最基礎的因素:根據亨廷頓《誰是美國人:美國國家特性面臨的挑戰》數據,17—19世紀,初期盎格魯撒克遜移民后代持續保持了7.0左右的高生育率,在1790年的峰值甚至達到7.7的恐怖水平。到1990年,初期盎格魯撒克遜殖民者后代達到1.22億人,占當時美國總人口(2.49億)的一半。正是龐大的同文同種人口基數,才使得美國能夠有節制地陸續接納、同化一億多移民,并維持其國家特性長達244年。而上世紀90年代美國移民政策失控后,短短30年內,墨西哥非法移民潮水般涌入了至少2000萬,其惡劣后果在今天已暴露無遺,并將持續而不可阻擋地侵蝕美國的根基。
二是警惕走上德日蘇頭腦發熱出昏招的不歸路。
經濟方面。雖然中國的GDP已經與美國接近,但其中近10年翻兩番的房地產占了多大比重?真跟美國正面硬杠的話,到底是肌肉多還是贅肉多?恐怕明白人心里都要打個問號。美國制裁中國的華為,但不制裁過去十年拉動GDP更給力、造富神話更多的房地產業及占了A股一半市值的銀行業。原因不言自明。
長贅肉的過程很愉悅,充滿誘惑;練肌肉的過程則很痛苦,需要勇氣和毅力,這是對中國定力的考驗。
特別在貿易戰+全球疫情的史無前例國際環境下,中國出口、投資、消費三架馬車,瘸了一架出口。消費本來就營養不良,疫情防控常態化更是雪上加霜。投資拉動的耐藥性則越來越明顯,而且信貸擴張過猛帶來的通貨膨脹又會導致工薪階層消費降級,以及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能否克制灌猛藥的沖動,這是對中國定力的考驗。
綜合國力方面,如果算金融、軍事、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綜合實力的話,中國跟美國仍然不是一個量級,目前也只是做到有效威懾自保而已。祖國統一沒有完成,第一島鏈沒有突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不定時炸彈沒有徹底排除。美國可以連續出一百個昏招,但依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目前的實力對比下,中國只要做出一個令鷹醬喜大普奔的昏招,復興之路就可能被打斷50年。
5000年風雨沉浮、70年艱苦奮斗、40年臥薪嘗膽的定力,給了國人堅定的信心。路雖漫長而艱難,然終將踏平坎坷成大道。
偉人詩云: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完結)
作者:二月烏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626981/answer/1314431792
來源:知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