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星期一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彭水周:法家衛鞅,秦國復興的中流砥柱
點擊:4522  作者:彭水周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1-05-07 12:34:40

 

 

 

公元前362年,戰國七雄中的秦國國君秦獻公嬴師隰去世,時年21歲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

 

時值周王室衰微,七雄相互征伐、吞并的血腥混沌亂世,剛登基的秦孝公面臨的內外局勢是:內部,由先祖秦穆公勵精圖治而國富民強、稱雄諸侯、名重周王室的宏大基業,歷經250多年、十余代君主,尤其是近代秦厲公、秦躁公、秦簡公、秦出公的政弛綱廢,造成國家長期動亂不安,國力衰微,飽受外侮,被魏、趙、韓三國奪去河西領土。外部,黃河、崤山以東的楚、齊、燕、趙、魏、韓六雄已成并立抗衡之勢,淮河、泗水流域被十多個小國割據,地處西北邊陲、洛水以西的秦國周圍可謂“虎狼環伺”。尤其是與秦國接壤的魏國、楚國對其形成直接威脅,魏國侵占秦國河西地區后,從鄭縣(今陜西省華縣)沿洛河北上修筑長城,直達上郡,封堵秦國出路;楚國自漢中郡往南,占據巴郡、黔中郡等地,對被擠壓至偏僻雍州的秦國虎視眈眈。長期以來,秦國被排斥于中原諸侯盟會之外,被他們視為未開化的蠻夷而遭到鄙棄。

 

秦孝公決心發憤圖強,振興秦國,他求賢若渴,昭示天下:如果誰能襄助自己使秦國重新強大起來,他將與之共執國柄,同享榮華富貴。一時,四方才俊奔秦者如過江之鯽,其中包括魏國衛鞅。

 

 

衛鞅為衛國國君姬妾所生,年輕時喜歡刑法之學,他侍奉魏國相國公叔痤。公叔痤深知衛鞅腹蘊不世之才,剛欲向國君魏惠王舉薦時,不料身染沉疴。

 

素來倚重公叔痤的魏惠王親臨府邸看望他,關切而憂傷地說:“愛卿倘有不測,國家將依靠誰去治理呢?”公叔痤感戴魏惠王知遇之恩,說:“我向君王舉薦輔助我處理國政的衛鞅,他雖然年輕,卻腹蘊宏猷,有經國濟世之才,希望君王讓他接替我的位置振興魏國。”

 

見魏惠王沉吟不語,公叔痤知道他對自己的話不以為然,深感憂慮,屏退左右隨侍人員,披肝瀝膽地對魏惠王說:“我死后,君王如不起用衛鞅,那么就一定要殺掉他,切勿讓他離開魏國,為敵國所用。”魏王答應了他。

 

魏惠王離去后,公叔痤召來衛鞅,推心置腹地向他坦言:“剛才我向來探望我的君王推舉你在我去世后接任我的相國職位,挑起治理國家的重任,瞧他的神色,似乎沒有答應我的舉薦。我根據忠君愛國、先公后私的道義原則,先已秉告君王,如不用你就將你殺掉,免貽后患,君王已答應了我的請求。現在我從我倆私情出發,對你也有一個明確交待,你趕快逃跑吧,不然將會遭到殺身之禍。”

 

衛鞅謝過公叔痤,神色鎮靜地說:“大人不必為我擔心,君王既然不聽您的話任用我,又怎會聽您的話來殺害我呢?”

 

事實證明衛鞅的判斷是正確的。他沒有聽從公叔痤的話離開魏國,而魏惠王也無意加害于他,他在魏惠王心里幾乎沒有占據什么位置。

 

 

公叔痤死后,胸懷大志的衛鞅得不到魏國重用,正當他抑郁寡歡的時候,恰遇秦國招攬天下賢才,他便毫不猶豫地取道西行,來到秦國,通過一名姓景的太監進謁秦孝公,兜售自己復興秦國的韜略。

 

他首先向秦王獻以堯舜禹湯仁治德化治國良方,秦王認為這樣做所需時間太長,自己等不了。見此路不通,他轉而進以變革舊法、富國強兵的法家治國思想,這一下猛藥去沉疴的治國方略正中秦孝公下懷。秦孝公與他抵足長談三天而不倦。

 

得到秦孝公特別恩寵、倚重的衛鞅從此登上了秦國政治舞臺,且一出場就站到了舞臺的中央。

 

秦孝公亟須通過衛鞅變革弊病多多、尾大難掉的陳腐舊政,但茲事體大,不只是涉及到在人們頭腦里形成固化觀念的世風、禮教,而且涉及到官吏豪紳,尤其是位尊權重的皇親國戚的切身利益。長期以來,朝廷尸餐素位、氣焰熏天的達官貴人彼此拉幫結派,形成盤根錯節、互相勾連的利益共同體,牽一發而動全身。

 

早已明瞭秦孝公躊躇之意的衛鞅斷言進諫:“君王請勿瞻前顧后、猶豫不決。要知道,特立獨行者常遭世俗非議,探求最高道德的人不和于俗,成就偉業的人不與庸人共謀。圣人只求達到國家強盛這一結果,不會拘泥于成法與習俗,只要有利于國家和百姓的政策法令,就應堅決推行。”

 

衛鞅斬釘截鐵的肺腑之言,將秦孝公心頭的陰霾一掃而空。

 

 

為了推行新法,有秦王站臺的衛鞅和朝廷守舊派大臣之間展開了思想觀念上的激烈交鋒。

 

德高望重的世族名臣甘龍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我聽說,圣人不輕易改變民俗,因勢利導施以教化;智者不輕率變更成法,固本培元治理國家。順應民風施以教化,事半功倍;沿襲成法治理國家,垂手可得。”

 

衛鞅反駁:“甘大夫所言囿于世俗成見。常人拘于習俗,書生泥于書本,這兩種墨守成規、囿于一隅的人,不可以同他們談論世俗、書本以外的道理。君不見夏、商、周三代禮制各異而君臨天下者同,齊、晉、秦、楚、宋五伯法制不一而稱雄一方。智者因時制法,愚者受制于成法;賢者不拘小節,庸人泥于俗套。”

 

戰功赫赫的左司空杜摯緊跟甘龍向衛鞅發難:“如果推行新法,不能獲得超過沿襲舊法百倍利益,就不可輕言變法;不能取得十倍于舊法的功效,就不能輕言另辟蹊徑。只有沿承前人的治國之道才能避免過失,只有順應遺風舊俗才能確保江山永固。”

 

衛鞅雄辯地予以駁斥:“治國之法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必須隨著時勢的變化而變化。成湯不循舊教,通過‘伐謀’、‘伐交’、‘伐兵’而改朝換代,武王推行分封政治制度改革和井田制,開一代治世,歷代傳頌。夏、殷因循規蹈矩而覆滅。反對舊法者豈能非難,抱殘守缺者怎能頌揚?”

 

 

立誓革新的秦孝公欽點衛鞅擔任軍政首席大臣——左庶長,制定、頒布變法命令。

 

衛鞅針對政弊、時弊,推出了一系列祛疾除疴的嚴刑峻法:實行“什伍”戶籍管理連坐制,以編民十家為“什”,五家為“伍”,彼此互相督察,一家犯罪,“什伍”連坐。隱匿奸惡者與降敵者等刑,發奸告惡者與斬敵者同賞。一家有兩個以上青壯年而不分居的,國家征收雙倍賦稅。當兵的,按其軍功大小賜爵封賞。務農的,勤于稼穡、年成豐稔者蠲免勞役、賦稅。凡好吃懶做致使貧困潦倒者,妻子沒入官府為奴。王公世族后裔未建立軍功者,不準列入家族名冊。為國家建立功業者榮耀其身,無功于國家者(指從事賤買貴賣的工商末技者)即使富可敵國,也不能顯榮其位。    

 

為取信于民,衛鞅在國都南門鬧市豎起一根木頭,張貼告示:有將此木搬到北門者,賞金十鎰。百姓疑惑,未敢相信。衛鞅見狀,又將賞金加至五十鎰。有個市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照辦了,當即獲得五十鎰賞金。

 

衛鞅以“徙木立信”的辦法告訴秦國百姓,國家施行新法將“言必行,行必果”。

 

新法開始施行時,遭到朝、野強烈抵制、反對,很多人抨擊新政存在諸多紕繆。

 

正當攻訐聲浪洶涌的當口,太子嬴駟觸犯了新法,這為衛鞅壓服強大的頑固守舊勢力提供了一個絕好的契機,他斷然依據新法律條處罰太子。因太子是皇位繼承人,不能以刑罰加身,衛鞅就以監督其行為、傳授其知識的老師公子虔、公孫賈代受其過,對公孫賈處以墨刑。此舉震驚朝野,起到了“懲一儆百”作用。自此,舉國上下再也無人敢詆毀新法,新法得以在秦國推行。

 

時間一久,秦國百姓真切感受到新法帶來的好處,盜賊消彌,國泰民安,官吏勤政,百姓力耕,呈現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太平盛世景象;人們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一掃先前散漫頹唐、驕奢暴戾之氣。

 

 

國家安定,民心歸一,才能威服四方。衛鞅待新法施行成效顯現,開始對外小試兵鋒。 他率領重振雄風的秦國軍隊攻陷魏國安邑,大長秦國國威。

 

秦國遷都咸陽后,衛鞅著眼現實,審時度勢,將改革陋規舊制向縱深推進。在國家行政區劃、行政機構設置方面,首先從最基礎的家庭入手,下令徹底廢除父子兄弟同居一室的蠻荒陋習,使人類在向文明演進的過程中邁出了重要一步。二是在家庭的基礎上,在一定地域范圍內,把零星散布的鄉村、集鎮合并為縣,每個縣設置掌管政務的縣令、縣丞。縣以上設郡,以郡轄縣,形成以郡、縣為行政核心的國家治理模式。三是在農業改革方面,著眼鐵制農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普及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現實,以及自商朝以來形成的由上層貴族壟斷的土地所有制痼疾,廢除沿襲一千多年的井田制,重劃田疆,鼓勵墾荒,并平抑百姓賦稅。四是在商貿準則方面,廢除地方“各自為政”的不同計量平準方法,建立全國統一的度量衡制度。

 

新法實施四年后,太子老師公子虔再次觸犯綱紀,被衛鞅毫不留情地依法判處割掉鼻子的刑罰。朝、野官員、百姓悚然戒惕。

 

在衛鞅銳意革新,且剛正不阿鐵腕整治下,國力式微的秦國很快重新強大起來,諸侯“盟主”周天子主動賜胙秦孝公以示倚重,四方諸侯接踵恭賀。 

 

 

公元前340年,齊國和魏國交戰,齊軍在馬陵大敗魏軍。

 

素知秦孝公有鴻鵠之志的衛鞅,從秦國的現實處境和長遠利益考慮,向國君進獻自己的計謀:“秦國和魏國隔河比鄰,長期以來彼此劍拔弩張,互為心腹之患,勢難兩立,未來結局,不是魏國兼并秦國,就是秦國吞并魏國。魏國地處西部險隘,獨占崤山以東地利。天下事物陰陽消長,當形勢有利于魏國時,它就可乘勢向西進犯秦國;當秦國強大、無隙可乘時,它可兵鋒東指擴展疆域。眼下,魏國被齊國擊敗,元氣大傷,又遭到諸侯背叛,而秦國仰賴君王圣明,通過實施新的法令而變得強大起來。我們可趁機攻打魏國,迫其東撤,占據黃河天險和崤山要隘,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飲馬黃河,以崤山為戰略屏障,向東攻伐、控制中原各國,進而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

 

衛鞅的建議正合秦孝公心意,他就派衛鞅率兵攻打魏國。魏國派公子卬領兵迎擊。

 

兩軍對峙時,作為魏國舊臣的衛鞅派人給公子卬送去一封敘舊的信,信中回顧了當年自己在魏國與公子卬相處的種種快樂,說雖然眼下各為其主,但終究不忍手足相殘,要與他訂立友好盟約,各自撤兵。

 

魏公子卬相信了衛鞅,赴秦營同他會盟,卻不料被衛鞅事先設下的伏兵于酒宴間突然襲擊,作了俘虜。

 

計謀得逞的衛鞅趁機攻打群龍無首的魏軍,魏軍慘敗。

 

此后,魏國遭到齊國、秦國車輪般不斷侵擾,屢遭潰敗,國力逐漸衰弱。希圖守成茍安的平庸的魏惠王面對危局,十分恐慌,主動以割讓河西地區為條件向秦國乞和,并將國都從安邑遷到遠離秦境的東邊的大梁。

 

魏惠王至此才弄懂賢相公叔痤生前的遠見卓識,悔之不及。

 

由于衛鞅嘔心瀝血、赤膽忠心幫助自己復興秦國,為獎掖這位與自己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的藎臣加摯友,為官員、百姓樹立榜樣,秦孝公把商、於之地十五個邑封給衛鞅作為他的食邑,封其號為商君(后人依此稱衛鞅為商鞅)。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商鞅賴知人善用的明君秦孝公支持、庇護,執掌秦相國權柄十年,叱咤朝野,功蓋當世,早已為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人身安全種下毒蠱。他遭到受嚴苛新法羈縻、不能徇私舞弊、肆意妄為的以皇親國戚為主體的強大舊派勢力的嫉恨,而在這股勢力中,對商君的仇恨尤以受到新法處罰的公子虔、公孫賈之流為甚,他們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

 

嬴姓趙良通過自己和商鞅的共同好友孟蘭皋引薦,面見商君。

 

剛見面,趙良便單刀直入地表達了自己對商鞅在秦國推行嚴刑峻法的鄙棄和不滿,同時,毫不客氣地指出他剛愎自用、恃才傲物、不計個人毀譽地反叛世俗等致命性格缺陷。

 

商鞅明白趙良指責的話里所蘊含的善意,他紆回地從另一個側面問他:“我施行新法,改革秦國百姓男女老幼同居一室、有傷風化的野蠻陋俗,使家庭成員尊卑有序;建造宮廷城闕,讓秦國不遜諸侯。若將我同輔佐先君穆公的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較,您覺得誰的才能更大?”

 

趙良并不正面回答,他用打比方的方式和史實反詰商鞅:“千張羊皮不如一領狐腋縫制的裘衣貴重,千人諂媚附和比不上一名直諫諍臣。武王廣開言路,國家興盛,紂王閉目塞聽,自取滅亡。您如果稱頌武王的賢明,那么我針對您性格缺陷和施政錯誤直言抨擊而不受責難,可以嗎?”

 

商鞅擊掌叫好:“漂亮動聽的話是賞心悅目的花朵,真誠糾錯的批評才是裹腹養生的果實。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您若肯時刻以良言儆戒我,我將拜您為師。”

 

聽了商鞅的話,趙良把話鋒轉到商鞅剛才提出的問題上:“五羖大夫原是沉淪楚國僻野的地位卑微的一名村夫,聞聽穆公仁慈圣明,想前去投奔他,因沒有路費,就典身秦人來到秦國,委身槽櫪之間給人喂牛,后被穆公拔于泥淖,委以相國重任,凌駕于萬眾之上,卻無人不服。他任職期間,對內廣施仁政,德化荒野;對外抑惡扶善,義薄云天,贏得八方進貢,四面來朝。他身居顯位,卻淡泊名利,凡事身體力行,甘受胼胝之勞。他的足跡遍及秦國每一個地方,每次出行都是輕裝簡從,沒有隨從車駕,不帶防護衛士。他去世時,舉國男女老幼莫不悲慟哀絕。而您呢?進身之階是憑借秦王嬖臣景監引薦,行的是旁門左道。身居高位,不恤民生,大興土木營造宮闕,豈能稱得上造福百姓,建立功業?對上刑及皇親國戚,對下峻法治民,豈能稱得上是寬宏大度,仁政善令?這都是累積怨仇的禍根啊。您冒天下之大不韙,變革老祖宗遺傳下來的律條法令,依仗手中的權杖強推新法樹立自己的權威,豈能讓人心悅誠服。如今,您又狂傲地在商於封地南面稱君,繼續給自己累積危卵,您讓我有何理由恭維您呢?您知道嗎,被您處以劓刑的太子老師公子虔,因怨毒和恥辱,已多年閉門不出;您還殺害了反對您變法的祝懽,墨刑懲處公孫賈…… 這都是喪失人心之舉啊,您難道沒聽說過‘得人心者興,失人心者崩’這句民諺嗎?您每次出門,兵甲車馬擁護,您的防范行為顯露出您內心的孤獨與恐懼,同時也說明您已經明白人們心里對您究竟是尊崇還是仇恨。《尚書》上說:施德者安,矜武者危。您目前的處境譬若朝露,還想和五羖大夫那樣延年益壽嗎?當此生死緊要關頭,我勸您懸崖勒馬,急流勇退,把商於十五邑封地交還秦國,隱居泉林,躬耕壟畝,靠自食其力怡養天年,如此庶幾免禍,如果您仍要貪圖富貴,獨攬朝綱,甘為千夫所指,那么秦王賓天之日,就是您大難降臨之時!”

 

 

商鞅對趙良的勸戒并未放在心上,繼續順著自己強國富民思路,鐵腕推進秦國政治制度改革。

 

不久,秦孝公駕崩。秦孝公臨終前,欲打破王權世襲封建傳統,將王位傳給商鞅,商鞅堅辭不受。

 

太子秦惠文王嬴駟繼位后,被商鞅用新法褫奪特權、損害利益的朝廷守舊勢力東山再起,以公子虔、公孫賈為首的復仇團伙,私下里針對商鞅泡制出各種罪名,

 

他們在秦惠文王跟前毀謗商鞅:如今舉國上下都在談論商君法令,卻乏有論及君王您的恩澤,這實屬本末倒置的悖逆現象。況且商君曾以君王觸犯新法為由,以黥、劓之刑處罰您的老師,這表明商君就是您的仇敵啊,如不除掉他,必定養虎為患,危害君王和國家。

 

失去秦孝公怙恃的商鞅,一時陷入四面楚歌的絕境。為報答秦孝公知遇之恩,同時也為了施展自己政治抱負,拯救衰敗的秦國,商鞅在秦為相多年,只求公義,不徇私情,在施行新法過程中,嚴格遵守法律信條,無論皇親國戚、市井小民,只要觸犯了綱紀,一律按照律條平等論處。秦孝公一死,他突然悲哀地發現,身邊竟無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朋友,他孑然一身地陷于巨大、虛無的黑洞之中。

 

商鞅的政治生命終于走到了盡頭,新晉秦惠文王聽信讒言,以子烏虛有的“謀反罪”將其車裂棄市,并誅連九族。伴隨商鞅政治生命的終結,其肉體也成為復仇者向舊式宗法獻祭的犧牲。

 

 

商鞅是中國歷史上以富國強兵為己任、倡導以法治國且注重實踐效用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對于推動封建社會法治文明進步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長河中,罕有人能與之比肩。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提倡敦本抑工商,廢井田開阡陌,獎勸農耕,對后世農業、手工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還有他首創的以縣、郡為基本區劃單元的由下至上逐級集權的國家行政管理模式,為此后歷代延用。時至今日,從我國實行以鄉鎮、縣市、省為基本區劃單元的逐級行政管理制度中,還可窺見秦時行政區塊劃分、分級設置管理機構的影子。

 

秦國自秦穆公后再度崛起,肇始于秦獻公,奠基于秦孝公,至秦始皇嬴政一統天下。而使秦國走向復興、最后終成霸業的首要人物就是商鞅,商鞅變法為身染沉疴的秦國注入了生機活力,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重構堅強體系、打下堅實發展基礎,尤其是以嚴苛的法令重塑國人精神品格,使人們勇于公戰而恥于私斗,不僅使國家大治,而且使秦軍在對外征戰中所向披靡。

 

回顧商鞅大起大落的人生歷程,我們不難理解“時勢造英雄”這句俗語的深刻涵義。商鞅生于諸侯爭霸、血雨腥風的戰國亂世,既是他的幸運,也是他的不幸。幸運的是他所處的時代為他提供了施展才華、抱負的廣闊舞臺;不幸的是,以皇權和等級森嚴的封建制度,以及受封建思想荼毒的社會環境給他套上了沉重枷鎖,他的宿命,只能是仰仗一位明君,以付出自己生命的代價換取社會的進步。換一種說法,即只能在作為帝王強國、爭霸的工具的前提條件下,才能讓自己的經天緯地才能之花燦然綻放。

 

商鞅的治國才能、用兵韜略在星光燦爛的戰國群英譜中,無疑是最耀眼的一顆。這一點,單從他在魏國侍奉魏相公叔痤,公叔痤臨終前向魏惠王薦賢未果,叫他逃走時,他和公叔痤對魏王心理的判斷便可知曉,他對事物洞幽燭微研判能力遠在公叔痤之上。

 

亂世之中,非常時期,不循迂腐常道,伺機便宜行事。——這是商鞅獲取成功的首要因素。他不甘自己在魏國明珠塵封,決定投奔秦王。來到秦國,舉目無親,一介書生,輕如螻蟻,如果不劍走偏鋒,通過秦王身邊的景監牽線搭橋,那么只怕寄秦一生,也只能同在魏國一樣,落得個樗材棄置的下場。趙良于勸戒他的“良言”中,對他不行君子之道、借助秦王“嬖臣”上位作法的詬病,可謂食古不化,是典型的教條主義思維。

 

商鞅骨子里浸染著理想主義色彩,初見秦孝公,他欲以上古堯舜仁感德化治國之道打動他,但遭到但要速見成效的秦孝公的冷遇,直到商鞅徹底明曉秦孝公亟需的東西,端出變法強國的良方猛藥后,才贏得秦王的青睞。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秦孝公“重典治亂”的治國思路對于當時秦國面臨的兇險的內外局勢來說,無疑是正確的,它體現了秦孝公非凡的政治遠見和與法家出諸一轍的敢破敢立、求取實效的實用精神。在這一點上,他和商鞅的心靈是相通的。

 

秦孝公委以商鞅相國重任后,商鞅就成了新法制定、實施的主導者。他深知要改變深植人們腦子里的陳腐觀念,尤其是要觸犯皇親國戚、官宦集團植根于舊制度的諸多特權和經濟利益,不施霹靂手段不能奏效。他力駁眾議,徙木立信,刑及太子…… 一切行動都緊緊圍繞推行變法這一中心;他推出以國家利益、人民福祉為中心的“什伍連坐”、敦本(農業)抑末(商業)、獎善罰惡、設縣建郡、廢除井田、統一度量衡,乃至民戶男女分居等系列改革法令,使衰微沒落的秦國迅速崛起、強大起來。

 

證明秦國崛起的重要三大標志,一是九五至尊周天子主動致胙,以示嘉許;二是諸侯不再視秦為未開化的邊鄙蠻夷,紛紛叩關晉謁;三是秦國在商鞅新法治理下國富民強,百姓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羸弱的軍隊變成了虎狼之師,在與昔日強敵交戰中,勝、敗易位。商鞅數次統率秦國貔貅之師大敗魏軍,迫使聞秦色變的魏惠王歸還早年侵占的秦國河西地區,遷都遠離秦境的大梁。

 

商鞅雄才大略,無論在治國理政方面,還是在對外戰爭方面均表現出超凡絕倫的才能。他以鷹隼般洞幽燭微的目光,時刻關注國際風云變幻,在關系國家命運的關鍵時刻,把握機遇,果敢出擊。他覷準秦國最危險的敵人——臥榻之側的魏國在同諸侯爭戰中,日漸式微,向秦孝公進獻乘機攻打魏國,收復河西,搶占山河險隘,為日后問鼎中原、稱霸天下奠定堅實的地理、軍事基礎的良策。

 

在同魏國公子卬統率的魏軍對壘時,他不循世俗道德常情,以舊情為釣餌,誘捕公子卬,不戰先屈人之兵,既減少了戰爭傷亡,又達到了戰爭的目的,充分體現了商鞅不屑于傳統禮義虛飾、只注重戰爭實效和目的的法家戰略思想。

 

與叛逆世俗、以變革舊制向龐大的封建舊勢力挑戰的商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趙良是腐朽的舊的政治勢力的代言人,是舊禮教的堅定維護者。他以秦穆公時代五羖大夫百里奚的仁治德化與相距近三百年的秦孝公時代的商鞅施行嚴刑峻法相提并論,純屬刻舟求劍,不知今夕何夕。斗轉星移,世事代謝,罔顧社會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仍要抱殘守缺,墨守成規,無異于緣木求魚。趙良對商鞅的批評與苛求,充滿了冥頑不化的守舊者對革新者的偏見。在他的眼里,商鞅的所作所為一無是處,由于出自激憤,以至于對商鞅推行新法取得的巨大功績視而不見。他指責商鞅不行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不遵祖宗成法,強行推行為自己厝火積薪的暴政酷刑,甚至膽敢將法律加諸皇親國戚和士大夫階層,進而以“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的古訓,警告商鞅的處境譬若朝露,危如累卵,曉諭他以歸隱山林、躬耕壟畝來救贖自己犯下的罪孽。

 

從趙良偏激的言辭間,我們不難看出其“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他指斥商鞅執法不按封建社會尊卑等級區別對待,同時,又以人心得失關乎生死存亡的古訓警示商鞅,這就形成了一個類于詭辯的矛盾:趙良以其階級自負的武斷,居高臨下地假人民的名義為腐朽統治階級站臺,他口里所說的“人”,不過是指一小撮享受特權的上層精英統治者,而決不是廣大人民群眾。商鞅不畏強權,對觸犯律條的朝廷權貴毫不寬貸,恰恰是“大得民心”之舉。

 

十 一

 

以商鞅的智慧,不會不明白自己逆勢而為的結果,他面對的是強大的政治利益集團和頑固的傳統痼疾,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報答秦孝公的知遇之恩,幫助他實現復興秦國的宏愿,還有為了黎民百姓的福祉,他毅然選擇“雖千萬人吾往矣”。他當然知道趙良對他的針砭、勸誡是發自肺腑的金玉良言,但同時他也深刻認識到,遵從趙良循規蹈矩的中庸治國之道,固然能夠獨善其身,但秦國勢必繼續衰落下去,滑向黑暗的深淵。一個被既得利益集團操控、而人民深受統治階級為維護本階級特權、利益所建立的傳統禮教體系蠱惑的病入膏肓的國家,如果沒有壯士斷腕、除舊布新的改革勇氣,以極刑重典破舊立新,那么等待它的命運只有滅亡。

 

商鞅是封建社會的革命者,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偉大的思想先驅,同時也是在黑暗的封建社會里試圖沖破時代政治文化意識樊籬,探索建立公平法制社會的殉道者。他的叛逆秉性和政治上的獨立特行,注定要為封建皇權作嫁衣裳,在推動封建文明進步的同時,成為被鐵桶般封建體系內王位繼任者、政治野心家和權貴們奉獻歷史祭壇的犧牲品。

 

受時代的局限,即便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變革者,商鞅對傳統舊制的革命性仍是不徹底的,這為他的政治生涯留下了遺憾,同時也為他最后遭受車裂之刑的悲慘宿命埋下了伏筆。當秦孝公于臨終前因擔心新法難繼,以及害怕商鞅因失去自己的庇護而遭不測,決定打破王權家族世襲封建傳統,讓商鞅繼承王位,但被商鞅斷然拒絕了。在這一點上,商鞅的激進思想與變革精神甚至不如開明豁達的秦孝公,他縈繞骨子里的靈魂其實依然封印在封建社會君君臣臣等級制度的囚籠里,害怕擾亂帝制綱常,為千夫所指。

 

頗耐人尋味的是,為平官憤、鞏固自己王位的秦惠文王雖然對商鞅處以極刑,卻仍然沿用商鞅新法,這為商鞅之死增添了一層反諷意味。

 

離開我們二千多年的商鞅,已作為推動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性政治巨星,閃耀在人類歷史的天空中,成為后來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尤其是新舊朝代更替之際保守勢力咒罵攻擊的靶子,革新派擁戴效法的典范。“商鞅變法”以其特殊歷史意義和政治意義的不朽存在,時刻警示后人。

 

作者:彭水周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