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20日-星期日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彭水周:由P2P之殤探析當今社會騙局濫觴的根源
點擊:4958  作者:彭水周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0-12-23 07:42:46

 

1.webp (7).jpg

 

P2P肇始于2007年6月,謝幕于2020年11月,馬拉松式跑了13年多。它同市場經濟背景下其它千奇百怪的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一樣,已然淹沒于“掘金時代”洶涌大潮之中,恰似大江中激起的一朵浪花,除了見諸媒體的幾篇宣告其終結的哀悼式文章外,再未掀起什么輿論波瀾,在浩浩蕩蕩的撈金失敗者的悲壯大軍中,它也不過是一個匆匆過客,只給人們留下一個可資消閑的凄慘背影。
 

讓我們簡單捋一下P2P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由興起到滅亡的過程。

首先須說明一下,P2P是金融舶來品,它的英文縮寫是peer-to-peer,意即個人對個人(伙伴對伙伴),又稱點對點網絡借款,屬于民間小額借貸。其模式是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人群。

2007年6月,模仿海外P2P公司的中國第一家網貸平臺——拍拍貸宣布成立,做起撮合借貸雙方的“掮客式”服務生意。因為當時大家多不知道P2P是什么玩意,所以在社會上也未掀起什么波浪。

幾年后的2012年3月,以唐寧為首的幾個“海龜”從P2P中覷見商機,建立起宜人貸網貸功能平臺,和拍拍貸“掮客”身份定位不同的是,它做的是類影子銀行,即將眾多借款人的錢集中打包后,以金融產品的形式兜售給需要資金的投資者。它是P2P的變種。如此一來,P2P便從信息中介搖身變成了信用中介,具有類實體銀行的信用功能。

P2P突飛猛進大發展是自2013年開始,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輪又一輪強勁政策春風, P2P互聯網金融機構如雨后春筍般于神州大地遍地生長起來。P2P機構以“保本保息”,投資回報率大于10%,甚至達15%以上的宣傳噱頭,吸引眾多風投機構、激情創業者和民間百姓加入游戲。一時間,P2P成了互聯網金融風口飛起來的姿勢最妖嬈的豬。

2017年鼎盛時期,P2P網貸平臺高達5000家,網貸余額逼近萬億大關。當年7月,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5萬億大關,較2016年同期猛增112%。

2018年,隨著國家去杠桿大政方針既定,疊加國際貿易風波,A股一遍慘綠,P2P寒冬來臨。

2018年6月,著名P2P高返平臺唐小僧爆雷,緊接著,P2P “高返四大天王”接踵陣亡。7月3日,P2P二線大平臺牛板金轟然倒下,繼之投之家,P2P資訊平臺——網貸之家的兄弟平臺等聲名卓著的P2P網絡金融機構紛紛雷掉。2018年全年全國共曝出848家問題平臺,同比2017年擴大了42.7%。

2019年,國家進一步推進互聯網金融平臺整治。3月28日,P2P絕對頭部平臺團貸網被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立案偵查。全國各地紛紛重拳出擊P2P,各省市P2P網貸機構平臺如秋風掃落葉般被紛紛取締。2020年年中,全國僅剩29家P2P機構,8月末減至15家, 9月末,殘存6家。11月27日,銀保監會首席律師劉福壽對外透露,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期的約5000家逐漸壓降,到2020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

一場互聯網金融變種P2P的盛宴至此黯然謝幕。
 

同其它花樣繁多的網絡金融游戲最后結局一樣,在P2P游戲中,最大的輸家當然是最廣大的游戲主體——普通老百姓。據查證,在P2P“全軍覆沒”中,僅有不到4成的人幸免于難,96%的人成為游戲的犧牲品。通過一組統計數據顯示的P2P涉借數額人群占比,可以看出其涉及的主體人群:1-5萬元之間的,占比超過19.14%;5-10萬元之間的,占比11.99%,10-50萬元之間的,比例17.03%,100萬元以上,比例僅為3.76%。它表明P2P瞄準的對象雖然覆蓋社會各收入階層,但最大群體是普通百姓。
 

塵埃落定,我們冷靜地反思P2P興亡過程,不能不又一次感嘆“龐氏騙局”屢試不爽的恒久魅力。其實,海外舶來的P2P網絡金融模式,其本身只是一個并無多深奧妙的簡單概念,即其英文本義個人對個人(伙伴對伙伴),點對點的網絡借貸,擴延一下,也只是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人,屬民間小額借貸。所謂P2P不過是古老民間借貸行為于今天信息化時代借助網絡呈現而已,古老的借貸模式何以借助今天的網絡媒介魔幻嬗變,乃至發展到最后,完全偏離了其社會效用初衷,走上了類龐氏騙局的不歸路?
我們只要拿出自己的理性來冷靜地思考一下,便不難發現隱藏在破碎表象下面的深層次問題。

首先,P2P的出籠背景,是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深度發展,以及國內外經濟大氣候波動影響,不確定因素增多,企業,尤其是民營小微企業運營狀況充滿變數,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其主體是傳統建、工、農、中四大銀行)審慎放貸,造成已占中國實體經濟體量半壁江山的私營小微企業以及初入市場的創業者借貸難問題,形成制約企業發展的資金瓶頸,繼而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所以P2P民間小額借貸作為企業發展融資、創業者獲取首筆啟航資金的傳統國有商業銀行放貸業務補充,應運而生。

客觀地講,P2P借貸模式吻合市場經濟機制,對推動企業發展、尤其是對推動民營小微企業發展,平衡市場金融杠桿,激發國家經濟活力具有積極意義。

然而,正是金融市場(也可以類比資本市場)的巨大社會需求,恰恰成為最終勒死P2P們的絞索。巨大的需求市場,醞釀、滋生無窮的陰謀和貪婪。這根絞索,一頭連著覬覦超高利息的出借者群體,一頭拴著海量亟需資金的借貸人,這些借貸人既有真心經營經濟實體和干事創業的,也有坑蒙拐騙干不法勾當的,還有因生活、家庭遭遇不幸亟需資金救助的,魚龍混雜,不一而足;而聯系供求兩端的眾多P2P網貸平臺機構在市場經濟意識驅使下,雖然處在同一“戰壕”,卻各自在心里打著隱秘的“小九九”,有將P2P真正作為服務供求雙方、獲取正當利益的誠信經營者,也有將P2P純粹當作牟取財富的逐利工具,甚至不乏順著風向建個平臺實施金融詐騙的不法之徒。

造成這“九龍治水”,在同一平臺上,各唱各的戲的亂象的根本原因,是以金錢為終極追求目標的市場經濟機制訴求,激發人們自私逐利心理作祟使然。人們極端的或精致或野蠻的凡事逐利固化思維,孕育、產生于長期以來市場經濟政策輿論氛圍形成的社會市場生態環境大氣候。由于利欲熏心,導致P2P平臺出借人對平臺回饋超出傳統商業銀行利息10%,20%,甚至更多的信誓旦旦堅信不疑,喪失了對事物真偽的起碼辨別能力,忘記了基本社會常識。不去思考P2P平臺經營者建立平臺的目的,不去思考自己如愿得到了起初的幾筆“高息”回報,是不是垂釣者為釣取更多更大的魚投出的香餌,這正應了俗話說的“利令智昏”。

在P2P網貸業務狂奔途中,作為關鍵的樞紐——P2P網貸平臺機構,在急功近利的時代潮流裏挾下,隨著P2P平臺同行競爭,尤其是違背國家金融法規,違反游戲規則的惡性競爭白熱化,正常運作市場逐漸扭曲,曾經一些誠信經營的P2P平臺也紛紛加入單向逐利行列,正常、單純的P2P借貸平臺機構漸行喪失其本質服務屬性,開始異化、膨脹,衍生偏離主題的業務。它們同與其聯系的社會借、貸兩端的龐大而雜亂的群體,朝前一個共同的目標——攫取利益最大化勇往直前。平臺由簡單而變得復雜豐富,它們不再滿足于左手換右手的缺乏技術性的借貸業務,而是千方百計在自己平臺上做文章,爭取攫取更大利益。于是,他們將平臺改造為立體多元,將出借人投來的零散資金打包整體運作,研究設計獲利更多的金融借貸產品,多面出擊,甚至擴大范圍、更高層次拓展業務,與商業銀行合作,形成新型金融怪胎——影子銀行。因其變態牟利偏離國家經濟金融政策,而為自己鑄就了第一把自戕的利刃。

二是政策與社會輿論的推波助瀾。在中國,政策總是吸引人們眼球、左右人們意志的風向標,是人們心理預期的壓艙石。相信政府政策是老百姓的樸素情感,政府的公信力在人們的慣常思維中,幾成堅不可摧的定勢。可以說,是自2013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的一輪比一輪強勁的激活經濟、金融市場的新政,徹底燃起了互聯網金融的大火。尤其是2014年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振奮人心的口號,掀起了互聯網金融業務高潮,P2P由此迎來了欣欣向榮的繁盛春天。當時,從國家政策到各級政府機構,乃至各部門各行業,都向互聯網金融平臺大開綠燈,撤除制度樊籬、打破慣常禁錮條條框框的P2P運行暢通無阻,一時風光無限。而素來與政策并駕齊驅的媒體,也開足馬力對網絡金融新興業態不遺余力地渲染揄揚。政府號召與輿論媒體營造的濃烈氛圍,將P2P推上發展巔峰。在打破傳統商業銀行單一借貸融資渠道,倒逼傳統商業銀行打破過于繁復的陳舊制度桎梏的同時,為企業發展融資,尤其是為民營小微經營主體及時便捷的獲取資金廣開渠道,提供了極大便利,激發了經濟活力。

但國家政策與具體執行政策的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尤其是金融監管部門,開放失之過急,監管失之過寬,形成無論良莠 “一窩蜂”現象,缺乏在網貸平臺機構發展進程中正確引導、行業準入資質審核及法規監管,導致過度開放政策為市場中人們欲望的洪水猛獸打開了覬覦和僥幸的閘門,一條光明大道由此變得詰屈晦暗,簡單的借貸平臺異化為復雜的逐利機構,抽離了其原始社會功用。

建立在市場貪欲前提下的P2P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展的最后結果,非但使政府的美好愿望化為泡影,反而帶來一系列損害經濟健康發展,危害社會和諧穩定的問題,弊大于利。從事實結果來看,似乎成了一個冷幽默:國家向全民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和配合這一國策推出的一系列鼓勵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政策,以及自中央到地方各級各類媒體圍繞這一中心宣傳造勢營造的鼓舞人心的氛圍,竟反向逆襲,成了置P2P于死地的重要推手。

針對這一結果,不能不引起我們反思,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每一項政策出臺,在保持其政治正確的大的前提下,兼具市場性,蘊含著順應市場規律的市場調節意旨。明白了這一點,那么我們就能在把握國家政策宏觀方向前提下,運用獨立思考,依據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時政熱點等綜合辨析政策出臺的功用、目的,用以指導自己思想行動。

三是網絡。在人類社會發展進入網絡互聯信息化時代,經濟金融活動可以通過虛擬空間完成,這使得今天經濟金融活動由原來的實體形式日益變得虛擬化;與此并行的,實體人格也可以通過網絡虛擬空間相互呈現,天南地北的人們不用見面,無須面對面交流,通過系列制度、協議規定的植入個人信息芯片捆綁的上網的契約、密碼,便可以完成幾乎任何交易。

我們知道,當今虛擬化信息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多大便利,給我們精神世界增添多少色彩,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社會生產經營方式,徹底顛覆了此前人類社會生產關系和交往模式。然而,科技發展是一把雙刃劍。信息化網絡時代既是人類的幸運,也是人類的災難。幸運的是人們孜孜追求的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迎合了人類享樂懶惰的原始欲望,很多事情只要動動手指,即可完成,省去了親歷親為、勞動身體的諸多艱辛;而災難恰恰也來自于互聯網使人類個體孤島化享樂,因市場經濟語境下的網絡世界各種知識、各種娛樂,無論正邪,包羅萬象,應有盡有。更重要的是,它還是真金白銀的具有法律效用的現實經濟金融活動虛擬運作平臺,同線下用傳統方式經營交易一樣,受國家法律保護。它迎合、滿足一切人的喜好,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尊卑貴賤,它可以完全占領意志薄弱者的精神世界,使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它的無與倫比的虹吸效應,將市場經濟體制下本來呈碎片化的人們誘至麾下,形成龐大的虛擬的互聯王國,而現實中一具具活生生的肉體,反而因此更加成為其操控下的一座座孤島。在網絡經濟金融世界里,有多少人上當受騙,有多少人傾家蕩產、家破人亡,可謂罄竹難書。網絡的虛擬化、現實世界功能模擬的高度仿真性,成就了它非現實世界的迷惑性,由于消弭了空間距離,抽去了人與人(交易雙方)的現實接觸,給暗藏禍心的不法之徒提供了偽裝自己、施展欺騙伎倆的空間。

網貸平臺雖然對激活民間金融市場,推進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我們耳濡目染的更多的是其負面效應。可以說,網絡借貸金融市場就是一口大染缸,即便是正規的依法從事網貸機構入市,也難免被其染黑。魚龍混雜的P2P網絡金融機構同其它眾多異曲同工的網貸平臺一樣,借助國家互聯網金融開放政策春風,呈爆炸式發展,但最后同樣難逃覆滅的厄運。易于偽裝的虛擬化網絡平臺助其騰飛的同時,也以市場叢林法則下人們心里熊熊燃燒的欲火毀滅了它。
 

這里有必要說明的一點是,同其它網絡犯罪具有共性的是,網絡金融詐騙是三種因素合力驅動的結果。

一是在私有化市場經濟語境下,人人將追逐名利視為根本目的,視金錢財富多寡為社會身份地位的根本性標志。二是市場經濟由自由競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屬性,決定其資本逐利的任性,而制度前提下互聯網運營商自身便是世界資本財閥,這從本質上決定了其為追求最大利益,幾無底限放縱人們欲望的傾向性。為了自身利益,它竭力為資本、為所有自然人提供一切服務。三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市場經濟的明確定位與市場監管間存在的矛盾,必然導致監管的疲軟乏力,很多時候所謂監管,多采取睜只眼閉只眼、放任自流曖昧態度,不到嚴重危害經濟發展、社會穩定關鍵節點,不會斷然采取行動。

確立市場經濟制度的改革開放以來,包括股市在內的歷次互聯網金融風波都證實了這一點。如2008——2009年,國內執掌生殺大權的金融內鬼配合西方資本大鱷連續收割中國股民的股市狂瀾,近年來荼毒涉世未深的莘莘學子的網貸平臺“校園貸”的取締等等,都表明了市場經濟制度屬性所決定的資本的任性和監管的乏力與滯后。此外,還有市場經濟制度下執法監管人為缺位,這是在市場經濟大環境里滋生的各種復雜因素錯綜交織的結果。盡管國家三令五申,強調網絡監管的重要性,關于防范網絡金融安全的政策法規不可謂不多,不可謂不全,但網絡金融犯罪仍然天天上演。究其原因,還是發展與規范、監管的齟齬,——這是市場競爭機制秉賦所決定的。

回到P2P,盡管當初政府要求從“監管”、“征信”、“技術管理”、“平臺管理”等多方面構建合規、誠信、安全網絡借貸金融體系,號召企業堅守法律、道德底線,推進金融普惠,進一步激活市場經濟,但事與愿違,美好的愿望因敵不過殘酷現實終成泡影。利用在貪婪的私欲驅使下如洪水般涌入的新的投資人的錢,向先入彀的投資者支付高息的欺詐性短期回報行為,來制造賺錢的假象,進而騙取更多人投資的“龐氏騙局”,再次成功上演。
 

由P2P的“團滅”到接踵其后與P2P類似的人人貸網絡金融平臺爆雷,讓我們聯想到從網絡到現實,以及由現實世界與網絡世界共同泡制的諸多騙局。這些騙局滋生繁衍于市場經濟運行時必然存在的灰色地帶,利用國家相關政策作為行騙的幌子,采取各種手段收買、雇傭具有社會影響力和號召力的 “專家”“權威”為其站臺發聲,搖旗吶喊,甚至拉攏政府部門領導,借助政府部門公信力為其實施詐騙鳴鑼開道。所有的冠冕堂皇的言行,都是為了掩藏其內心深處不可告人的鬼胎。像一條條游走在政策法規邊緣的油滑的泥鰍,手段日益翻新,道行日益高深。他們覷準政策法規漏隙,鉆進去,利用人性的貪欲,人間的苦難,上下其手,大發橫財,害得落入陷阱的受騙者,竟成了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即便傾家蕩產,萬劫不復,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這里講一個發生在現實世界里的非網騙的真實騙局。

十年前,在筆者家鄉黃岡,同全國其它城市一樣,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住宅裝修行業十分火爆,裝修公司遍地開花,冠有天南地北大都市名頭的公司門面,一個比一個氣派堂皇,其中有一家名叫炬坤的裝修公司,在黃岡全域通過媒體及其它方式大搞輿論宣傳,在企業背景、企業資質、企業規模、企業社會美譽度等方面無限拔高自己。他們還通過拉攏關系,傍上具有社會公信力的政府部門——黃岡市裝飾裝修管理辦公室和消防部門,通過發文推介及允許在其張貼、散發的廣告宣傳單上聯合冠名推介等方式,騙取消費者信任。

炬坤公司強大的立體宣傳攻勢,贏得了黃岡廣大住宅裝飾裝修消費者的擁躉。炬坤公司在黃岡市區及底下各縣市舉辦一輪又一輪客戶簽約會,聘請大量臨時工充當公司員工,在簽約會活動現場向前來客戶傾力推介,信誓旦旦承諾施工質量,并以交定金多少給予遞進式優惠的誘人方式,預收簽約客戶定金。與此同時,他們臨時聘請、組建的本地工程設計人員和施工隊同步跟進,入戶設計、裝修,予人以一種言必行、行必果的假象,從而誘騙更多的客戶入彀。

在入戶裝修期間,他們便借故客戶太多,公司人手少,耍起怠工、拖延工期的把戲,催促、誘騙客戶提前支付剩余的裝修費。就這樣,他們一邊面向社會不斷撒網,捕撈更多的客戶,一邊針對已經上鉤的客戶,在入戶施工期間,找出各種理由,竭力榨取更多的工程預付款,同時,找尋各種理由壓減、拖欠裝修工人的工錢。

當其不軌行為遭到越來越多的客戶投訴,眼見騙局再也難以維持下去的時候,他們便搬出和社會上其它眾多騙局出諸一轍的借口,“因公司合伙人之間產生矛盾,股東抽資散伙,導致公司資金鏈斷裂”,卷起在黃岡騙取的數百萬客戶住宅裝修款,扔下無數裝修至半拉子、有的甚至剛入室開工的受騙客戶的房子,還有眾多提前預付裝修定金,尚在苦苦等待公司約定的裝修日期的受騙客戶,欠下無數裝修工人的血汗錢,逃之夭夭。

這一非虛擬網絡的現實騙局過程與P2P等網絡金融借貸平臺由興起到覆沒的劇情有異曲同工之妙,還有當前爆炒的互聯網金融孿生兄弟“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深層問題苗頭凸顯,說明無論是網絡世界還是現實世界,所呈現的問題同屬現實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向我們預示什么,警示什么,亟須我們深入思考。
 

行文至此,讓我們將視線投向更遠的歷史天空。

政治沒落,風雨飄搖的晚清,出身官宦世家的吳趼人寫了一部專門描摹腐敗丑陋的晚清官場及社會百態的紀實性諷世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小說中無論是權傾朝野的朝廷命官,還是汲汲名利的市井商儈,亦或是普通升斗小民,大多利欲熏心,投機鉆營、追名逐利,無所不用其極,整個社會自上至下,在抽空本質內涵的偽善的仁義道德的畫皮下,充滿爾虞我詐、相互戕害的戾氣。

在書中列舉的眾多騙局中,有一個騙局令人嘆為觀止。

這起騙局發生在當時的南京城數一數二的珠寶店——祥珍珠寶店里,開珠寶店的東家叫包道守,本來靠招搖撞騙、敲詐勒索發跡,因他騙術精明,人們半真半假地讀別他的名字,稱他為“包到手”。他店后本有六七間供家眷住的房子,因中了一張上海呂宋彩贏得一大筆銀子,便在外面買了更寬大舒適的房子,將家眷搬了出去,而將騰空的房子通過招租,租給了一個姓劉的體面人做私人公館。

這姓劉的帶了家眷來住下后,天天坐著轎子到外面拜客,在珠寶店里走來走去,時間一長,就同店掌柜混熟了。有一天,姓劉的告訴掌柜,說是自己眼下手頭有些緊,打算將自己珍藏的幾件寶貝拿來變現,問掌柜要不要。如要最好,不然,就托他放在店里寄賣。掌柜和一眾店伙計問他是什么東西。姓劉的就拿出來給他們看,原來是一尊五六寸高的玉佛、一對白玉花瓶、一枝玉鑲翡翠如意和一個扳指。掌柜的憑借多年經驗,鑒定這幾樣東西最多不過值三千兩銀子。但姓劉的卻說要賣二萬,還說如果掌柜的幫忙賣出,給他一個九五回扣作為傭金。掌柜明知姓劉的寶貝不值他要的這個價,但是熟人,不好強駁他,便做個順風人情,將他的幾件東西放在店里寄賣。一連擺了三個多月,雖然隔三差五有人問津,但一聽價錢,都被嚇回去了。

有一天來了一個顧客,買了幾件珠寶,交易間其品鑒談吐,表明他是珠寶珍玩的行家。此后他多次光顧祥珍珠寶店。忽然一天,他帶了兩個人來,點名要看姓劉的寄賣的玉佛、花瓶、如意等幾件寶貝。掌柜拿給他們看,他們一見便贊不絕口,說是搜遍整個南京城,也找不出這樣寶貝來。贊賞了半天,便問價錢。店里的一個伙計見他如此中意,存心打趣他,說要三萬銀子。顧客認真地說,東西雖好,但哪里值得這么多,最多一個折半價。掌柜一聽,心里盤算:三萬折半就是一萬五千,看來有些指望了。這么一想,就索性連姓劉的寄賣的那個扳指拿出來給顧客看,顧客把扳指仔細端詳了一番,也很中意,向掌柜說,就是再加上這扳指,也不值三萬銀子的價。掌柜請他還價,顧客仍堅持折半價一萬五千銀子。一個伙計說:你剛才說的一萬五,是玉佛、花瓶、如意的價;怎么添了這個扳指,還是一萬五?顧客笑了笑,自下臺階說:那就一萬六吧。彼此“拉鋸”到最后,掌柜將賣價遞降至二萬六,顧客將買價添加到一萬七,終因雙方愿望落差過大而未成交。顧客走后,掌柜和伙計們把姓劉的寄賣的幾件寶貝反復認真鑒看,卻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別奇異之處。他們甚至懷疑自己的眼睛,特地請來同行專家鑒別,都說只值三四千銀子。

掌柜回想起這個特殊顧客先前光顧店里買珠寶時的內行談吐,尋思他這回肯出重價,未必肯上當。但思來想去,總覺得有些云里霧里。

第二天,那顧客又帶了一個人來看,又加了一千的價,但仍未成交。此后他天天來,說是買來作為送京城一個大官的壽禮。他每來一次加一點價,后來加到了二萬四。掌柜暗想,如果此時出手,加上寄賣寶貝的姓劉的許給自己的九五傭金,穩賺了五千銀子。一念及此,便松口答應了。交易時,顧客卻拿出一張五百兩的票據,說是一時沒有現銀,先拿這五百兩作定金,等過了十天來正式交易。又說如過了約定日期,自己沒來,這五百兩定銀將白白奉送店里;但如若十天之內,祥珍珠寶店把自己已定下的寶貝賣了,就是賠他再多的銀子他都不答應。掌柜因東西妥妥地握在自己手里,便痛快地應允了。顧客又說這樁買賣太大,恐口說無憑,要立個字據。掌柜認為他考慮周全,便依他立下了憑證。

顧客一去數天,未見音訊。等到第八天晚上,半夜里忽然有人來敲門,伙計開門,只見一個陌生人聲調凄惶地問:這里是劉公館嗎?伙計回答是的,隨后告訴他店后幾間房子便是“劉公館”。來人進去不大一會兒,便從里面傳出嚎啕大哭聲,嚇得店伙計們趕忙打聽,原來是姓劉的接了家報,他家里的老太太仙逝了。

第二天,也就是掌柜和顧客約定的最后交易期限的頭一天,一大早,姓劉的哭喪著臉出來算還房錢,說即日要帶上家眷回老家奔喪,并向掌柜要還他在店里寄賣的幾件寶貝。掌柜百般勸他等一天,一心想著待翌日將姓劉的寶貝出脫了,付給他先前定下的售金。但姓劉的執意不肯,口中只是說:得了父母的訃音,本是要星夜奔喪的,只因收拾行李,耽擱了一天,眼下無論如何是再無拖延的理由了。掌柜見他如此執拗、性急,也無可奈何。但問題是姓劉的東西已經被自己賣了,不能還他。他轉而又想,反正明天就要同顧客交易了,不如按姓劉的要價先兌了銀子給他算了。于是他扣下姓劉的承諾自己的一千兩傭金,兌了一萬九千銀子給他。姓劉的果然即日動身,帶著家眷匆匆離去了。

第二天,那個同掌柜約定交易的買主并未如期而至,此后更是泥牛入海,杳無音訊。掌柜和眾伙計這才知道是鉆進了人家精心設下的圈套,被人家合伙做局訛去了近二萬銀子。

這個騙局從整個過程及運作程序來看,可謂是匠心獨運,滴水不漏。借用描摹當今騙術的最高境界的話來講,便是在刀尖上跳舞,游走于法律的邊緣,但始終和法律的“高壓線”保持著最精準的距離,騙得你有苦無處訴,有冤無處伸。騙局中,即使受騙的掌柜在人海之中找到那個姓劉的騙子,也不能拿他去見官,因為其一,他是將實實在在的東西交珠寶店掌柜寄賣而被掌柜賣掉的,這期間,掌柜不過躺著中槍,由寄賣角色轉換成了既買角色,在寄賣貨物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廂情愿地隱秘地完成了自己和寄賣方的交易,只是掌柜作為首輪買家,按照賣家即姓劉的所要的獅子開口大價錢買下了他的寶貝,于情于理,雙方交易屬合規合法的正當買賣行為, 即便騙局中掌柜與此后來店“投餌釣魚”的顧客只是達成意向性買賣協定。其二,掌柜同騙子顧客立下的買賣字據上,已清楚寫明,買主如逾期未來,錯過了交易期限,所交的五百兩定金將白白奉送。依此而論,騙子顧客并未違約,因為他已按照立下的字據,放棄定金不要了。白紙黑字,你奈他何?如果掌柜將姓劉的幾件寄售的寶貝完璧歸趙,還給急于回家奔喪的姓劉的,那么等到翌日,那下了定金的騙子買家,必定會攜帶備齊的銀子來店交易,沒有寶貝給他,他就可憑借捏在手中的字據,漫天敲詐勒索。這種騙術的牢靠嚴密,簡直是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任你妖魔鬼怪,也逃不出他如來佛的手掌心。

騙局的結果就是騙子想要的結果,就像是火車之于軌道,只要開動起來,就必將沿著預先設定的路線駛向既定的目標。

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深藏在這場騙局幕后的總導演竟是祥珍珠寶店的東家“包到手”。他為何監守自盜,聯合外人共同上演這出在旁人看來滑天下之大稽的坑己肥人的騙局?

原來他和店掌柜及眾伙計之間因一段“私案”暗中結下了“梁子”,它成為“包到手”設下這場騙局的動因。設局的前一年年底,“包到手”到上海辦事,順手買了一張呂宋彩票回來。店里的掌柜、伙計們見了,打鬧著要分他半張。因彩票是碰運氣的玩意兒,極難中的,“包到手”當時也沒太在意,便爽快答應了,并當即裁下半張來給大家,這半張是五條,掌柜的要了三條,余下兩條分派給了眾伙計,當下各自將銀票交割清楚。沒想到彩票開獎時,“包到手”買的這張彩票竟中了頭彩,他到上海取回六萬塊洋錢,自己拿了三萬,另外三萬,掌柜三條得一萬八,余下二條一萬二分給了眾伙計。

逢著這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掌柜和眾伙計自然滿心歡喜。只有東家“包到手”悔青了腸子,但木已成舟,雖然口頭上不便說什么,但又不甘心,便使個心眼,要掌柜拿出錢來合些股份在店里,掌柜不肯。他又叫店里眾伙計合股,伙計們也沒有一個愿意的。因此“包到手”懷恨在心,設下這個毒局。待騙局落幕,現存的姓劉的寄賣的玉佛、花瓶、如意、扳指等東西值三千兩銀子,在他騙去的一萬九千兩中扣除,店里共計“損失”一萬六千兩銀子,因是掌柜和店里伙計不慎失算,“包到手”咬定要他們分賠,這既挽回了他意外損失之財,又出了心中的怨氣。
 

通過一百多年前的騙局,反觀當今社會上產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種種騙局,不難發現其產生的社會背景和行騙手段可謂同流共源。

其一,它們幾乎都是在碎片化私有制政治制度構建的社會大背景下產生的。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概念之眼“市場經濟”,同樣蘊含著私有化自由競爭的實在意義。其二,在鼓勵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從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自由市場競爭的體制框架下,社會因碎片化治理必然呈現五彩斑斕的豐富色彩,人們幾乎所有的行動和訴求靶向都朝向名利錢財,社會上幾乎所有的領域,所有的行業,乃至包括維護國家機器運轉的政府部門領導、司法人員,都在國家政治大法總綱下,覷準一切可能的機會,游走于政策法律的邊緣牟取私利,甚至不惜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制度與法律被自由市場鑄就的貪欲之手扭曲變形。正是私有化市場競爭機制激發人們愈來愈熾烈的私欲,成就了社會五花八門的騙局。無論是古老的封建社會、近代的資本主義社會,還是當今信息化網絡時代,所有騙局的實質及其基本形式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其基于社會發展形成的新的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不同社會載體,當今的網絡金融詐騙只不過借助科技的力量為騙局加披了一層更隱秘、更便捷的外衣而已。

 

無數的網絡金融詐騙案例,以及現實中層出不窮的詐騙亂象,同歷史上諸多騙局混為一體,形成一只巨大的問號,拷問我們的政策和良知。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