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百年華誕。回望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之于中華民族的深刻影響,腦海中總會跳出一個詞,這就是浴火重生。眾所周知,浴火重生是一個成語,出自一個慘烈而又美麗的傳說,即鳳凰縱身入火自焚,于死中獲得重生,并在重生中達到升華。如果剔除這一成語背后的神話以及某種宗教意味,取其精神實質,用于描述中華民族自近代以來從急劇衰落到振作雄起的歷程,是再恰當不過了。而使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是中國共產黨。正是中國共產黨這一在民族救亡圖存的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政治力量,超越其他一切政治力量,啟發覺悟中國人民,組織領導中國人民,點燃改天換地的烈火,在烈火中燃燒自己噴發沖天的光焰照亮前行之路,使中華民族走向浴火重生。
一、浴火重生: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
獨立解放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基礎性前提,也是浴火重生的重要標志。中國共產黨是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的決定性力量。沒有獨立解放,中華民族的政治自主、經濟自主和文化自主都無從談起。獨立解放是近代中國對一切興起的各種政治力量提出的最迫切的時代主題,或者說民族最高主題。這一主題的形成源于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瘋狂侵略。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瘋狂侵略是造成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深重苦難的關鍵因素。正是這一因素的激發,演化形成了壓在中華民族頭上的“三座大山”,演變成為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鮮明指出:“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些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種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1】中華民族要浴火重生首先必須要解決民族獨立自主問題。這是近代中國問題之根。那么,在東方獨立發展了幾千年、創造了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古老中國,民族獨立何以成為了時代主題、成為了民族最高主題呢?認識這一問題,必須看到資本主義在歐洲興起并進行殖民擴張帶來的世界歷史邏輯的深刻變革。應該承認的是,歐洲興起的資本主義是一種新的社會形態。相較古老中國的農耕經濟及其建立在其上的君主王朝政治,資本主義是一整套新的政治制度及其文化,其在促進生產力發展、競爭能力提升以及遵循資本邏輯瘋狂擴張進行戰爭能力方面確乎非比尋常。【2】 這是近代中國遭遇千年未遇大變局的根本因素。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產黨宣言》指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系。”“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3】資本要增值、要追求豐厚的利潤回報,這是一種本能。所以資本必定要突破地域的界限、國家的界限,向世界進發,由此便開啟了西方海外瘋狂殖民的時代,開啟了人類歷史從地域性、民族性的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時代。自近代以來,幾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只要在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支持下的西方資本勢力登陸,便對這個地區、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既有的政治結構、經濟結構及其文化產生顛覆性的瓦解,并激發出各種矛盾沖突。這就是與生俱來帶有擴張征服欲基因的資本主義民族及其資本主義的力量。我們可看到,西方列強終于飄洋過海來到了在東方獨立發展數千年、在農耕文明時代創造了輝煌成就的古老中國。由此,中國近代史拉開序幕。當資本主義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在西方興起,并漂洋過海向世界每一個角落滲透與擴張的時候,當年還沉醉在盛世的大清可能便注定在劫難逃了。道理也許并不復雜——追逐財富占有而野心勃勃的列強,在經濟上,逐步開啟了一種基于科學技術支持、基于市場經濟運作的工業文明;在政治上,逐步開啟了一種在統治階級內部出于治權爭奪而追求走向所謂民主法治的政治形式。而后者呢,還走在千年不變的道路上——以農立國、工商為末,被確定為萬世信條不可置疑;父亡子繼、乾綱獨攬,家天下被認為天理所定不可更改。兩相比較,一個極具以新的手段生產財富的能力,極具因時而變冒險擴張與創新的精神;一個則是維持著古老時代以來基本沒有根本性變革的生成方式,在土里刨食創造財富。而統治者呢,一度白云悠悠、日出日落、循環往復,閑適安詳,幾分自得幾分陶醉,天朝上國的夢還做得美滋滋的。馬克思曾尖銳地批判大清王朝:“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4】確實,資本主義的興起,世界大格局在深層次上開始生變。我們可以想象,當某一天兩者相遇,在決定你死我活的角逐中誰更有勝算、誰更具競爭力。是的,終于兩者相遇了,這種相遇不是握手言歡,而是生死博弈的開始。晚清重臣李鴻章說,此乃中華遭遇的三千年未遇之大變局。在世界的東方獨立發展了幾千年,創造了輝煌燦爛農耕文明的古老中華,終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對手。中國的近代史就是在這樣世界大格局發生深刻變動的背景下開始的,后世所經歷的一切苦難不過是這一格局變動展開的結果,而個中的邏輯便是物競天擇、弱肉強食。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中華民族備受西方列強侵略、壓榨、奴役的屈辱史。面對這樣的危局,中華民族要么徹底清醒,自強奮爭,求得獨立自主發展之地,要么俯首稱臣,安心認命,茍延殘喘,甘作他人孫子。路子就是這么兩條,別無他擇,帝國主義列強們是斷沒有像今天的社會主義中國倡導的互利共贏之說的(在此方面,他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可能有)。接下來發生的事是人所共知了——中國先是被西方列強們分割蹂躪,演化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割地賠款成為了家常便飯。內外矛盾由此尖銳爆發,救亡圖存成為了民族最高主題。后來,中華民族最兇惡的敵人——日寇也加入了瘋狂屠宰中國的行列,把中華民族推向了面臨亡國滅種的絕境。一部近代史,就是中華民族的苦難屈辱史,也是一部挽救危亡、圖強自新的奮斗史。為挽救危亡,古老的中國向西方學習,曾作出過種種努力,從洋務運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到變法維新建立君主立憲,但都歸于失敗。中國要爬出衰落的泥潭,必須有新的政治力量興起。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可看做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對滿清王朝一度構成了致命的威脅,也對西方列強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但終究是舊式的農民大起義,與過去相比,要說不同僅僅在于其政治意識形態吸收了基督教并進行了改造,其落后一目了然。所以太平天國也不可能對中國政治進行進步的根本性改造,嚴格說來,也稱不上真正意義的新興政治力量。那么需要一種什么樣的新的政治力量呢?在內外交困中,效學西方,政黨興起了,這是一種新興的政治力量。先是孫中山結黨,建立興中會,后改為同盟會。正是這一政治力量進行革命宣傳動員、凝聚反清力量和舉行暴動起義,終于推翻了滿清王朝,終結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民國之后,各種政黨雨后春筍般興起,但大多曇花一現。再后來是中國國民黨建立并改組圖新,但是孫中山先生去世后,國民黨背叛革命,嚴重變質,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中華民族獨立自由解放這一時代主題。徹底革命成為唯一的選擇。俄國十月革命的感召,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社會矛盾的激發,中國共產黨因應而生。這是近代中國興起各種政治力量中最具革命性、最具先進性的政治力量。自登上歷史舞臺,中國共產黨就自覺地承擔起了民族獨立自由解放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正是中國共產黨,不僅繼承了孫中山先生民族民主革命的遺志,更把民族民主革命推向了全新的境地,在與內外敵人生死博弈的斗爭中脫穎而出,以其艱苦卓絕的奮斗和作出巨大犧牲,挽狂瀾于既倒、救民族與水火,引領中華民族走向獨立解放,解決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歷史性課題,成為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決定性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鐵一般的事實。而新中國是在與內外敵人血雨腥風的斗爭中建立起來的。有必要強調的是,當今天的后人們享受著革命的成果時,務須明確,不是我們的先輩天生喜歡血雨腥風的革命,當一切效學西方的政治改良和其他自救的嘗試失敗后,革命成了最后的出路。不革命無以圖存,不革命無以獨立,不革命無以發展振興,這是近代中國歷史演變的結果。然而,曾幾何時,中國的公知們卻拼命否定革命的必然性、革命的合理性、革命的正當性,妖魔化革命的歷史。既為所謂知識精英,并非對歷史無知,也未必全信他們所神化的普世價值,不過顛倒是非,以古非今而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翻轉歷史走向民族復興的一個里程碑。“1949年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共產黨人為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獻上的一份大禮,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持續、穩定、繁榮、昌盛,既能完成民族救亡,也能完成民族復興的現代民族國家從此建立起來”。【5】不僅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具有世界性的歷史意義。它徹底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激勵并支持了世界上被西方帝國主義奴役的亞非拉國家人民爭取民族解放與獨立的運動,其功至大至偉。美國著名學者亨廷頓說過:“西方贏得世界不是通過其思想、價值觀或宗教的優越(其他文明中幾乎沒有多少人皈依它們),而是通過它運用有組織的暴力方面的優勢。西方人常常忘記這一事實,非西方人卻從未忘記。”【6】五百年來誰著史?表面上看是西方列強憑借堅船利炮、鐵血征服書寫了歷史。問題是如果沒有被壓迫民族拼死奮爭,這個歷史是單調的,是片面的,充其量只能是西方列強自鳴得意的自我傳記而已。一切遭受列強欺侮的民族和國家都參與了這五百年來急劇變化的人類歷史的書寫,中華民族無疑是最重要的作者,而且是大手筆的作者——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民經過血與火的斗爭站立起來,這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重要標志。之所以可稱為浴火重生,一方面是一個新的國家誕生了,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徹底終結中國上千年家天下王朝政治、也遠比那個有其名而無其實的中華民國更具人民主體性的現代國家,由此開啟的是全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實踐的偉大歷史進程;另一方面,最終走向社會主義的新中國預示著獲得新生的中華民族將參與到新的世界歷史發展邏輯的重塑。今天的社會主義中國日益產生的世界性影響,便是這種重塑世界歷史發展邏輯的實質性展現,也因此,帝國主義的后裔們開始陷入焦慮了。
二、浴火重生:中華民族的剛強奮發
剛強奮發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所展現出來的精神氣質。近代以來,由于遭受內外敵人的壓迫蹂躪,中國陷入了四分五裂、一盤散沙的境地,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淪為了“東亞病夫”。近代中國,一度仿佛風中搖蕩的破屋,任憑芝麻綠豆大的西方列強都可以上去踹它一腳;衣衫襤褸面黃肌瘦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廣大中國人民,就仿佛是蟲豸螞蟻,任誰都可以把他們踩在腳下捻死。中華民族太需要一種思想覺醒,太需要一種剛強奮發的精神了。終于,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它點燃了徹底革命的烈火,在焚毀舊世界的過程中,中華民族經受了思想的洗禮,剛強奮發的精神逐步培育了出來。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建立起了一個嶄新的現代國家。在這個新國家,人民成為了主人。在黨的領導下,人民被有效組織起來,人民剛強奮發的精神在換了人間的時代得以被更深刻地塑造和激發,精神面貌為之煥然一新,“東亞病夫”的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所謂中國人民站了起來,精神的站立更具深遠之意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美援朝激發和塑造了中華民族蔑視帝國主義的剛強奮發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后,激發和塑造中華民族剛強奮發精神的壯舉很多很多,偉大的抗美援朝是最具典型的。一段時期,一些反動勢力打著還原歷史真相之名,以學術包裝大搞否定抗美援朝的歷史虛無主義,真是著實為帝國主義辯護了一把,曾博得了不少擁躉和政治上的糊涂蛋的喝彩。眾所周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百廢待興,百業待舉,中國人民無比渴望修生養息和建設自己的家園,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煥發出了建設國家的空前熱情。那是一個充滿希望與朝氣的時代,那是一個對新中國新社會寄予無限美好憧憬的時代。但就是在這樣開始做夢的時刻,美帝國主義將戰爭強加在了中國人民頭上,這就是朝鮮戰爭。為了保衛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為了伸張國際正義,中國人民被迫毅然決然抗美援朝,被迫拿起簡陋的武器與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及其幫兇進行生死搏殺。這場戰爭是在中美兩國國力極其懸殊的條件下進行的一場現代化戰爭。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最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對手,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戰協定上簽了字,【7】取得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的最后勝利。這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自信,極大地彰顯了中華民族剛強奮發的民族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嚴正指出:“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后屹立于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里程碑。”【8】經此一戰,中國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陳兵國門、進而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的圖謀,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作出武力進犯新中國的嘗試,新中國真正站穩了腳跟;經此一戰,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徹底扔掉了“東亞病夫”的帽子,中國人民真正揚眉吐氣了;經此一戰,中國人民打敗了侵略者,震動了全世界,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彰顯了新中國的大國地位;經此一戰,人民軍隊戰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經此一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洲乃至世界的戰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義事業受到極大鼓舞,有力推動了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事業。【9】習近平總書記這些義正詞嚴的論斷,是對抗美援朝偉大意義的系統總結,是對國內長期以來詆毀抗美援朝的某些反動勢力的有力回擊,也是對以美國為首的亡我之心不死的當今帝國主義者們的告誡。當年毛主席評價抗美援朝時曾說,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這言語看似風輕云淡,卻展現了這位偉大戰略家對帝國主義的蔑視,也揭示了其中的奧秘。的確,因為改天換地的新中國,中國人民被組織起來了,中華民族剛強奮發的精神意志被激發和塑造出來了。同樣是中國人,因為新中國,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前方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戰場上,以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舉令侵略者心驚膽寒。而后方,人民大眾節衣縮食、熱火朝天、眾志成城地支援抗美援朝,由此爆發出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剛強奮發的驚人力量。這種剛強,是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精神之剛強。這種奮發,是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壓倒的精神之奮發。面對這樣的中國人民、這樣中華民族、這樣的中國軍隊,當年帝國主義侵略者無法理解,時至今日,他們也依舊無法理解。如此,他們只能選擇性地遺忘,以免觸動他們內心的尷尬。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是塑造和激發這種剛強奮發民族精神意志的決定性力量。因為,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這種剛強奮發精神的集中代表,并因此成為鍛造這種剛強奮發精神的大火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再次證明,沒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國共產黨這樣,為了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犧牲,不懈努力奮斗,團結凝聚億萬群眾不斷走向勝利。”【10】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激發和塑造了中華民族以國家和集體為本的發憤圖強精神。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集中物力人力財力,突出重點,奮發建設,逐步建立起了支撐人民共和國存在與發展的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現代工業體系或國防工業體系,在外部嚴重封鎖和遏制的環境下,在經濟、科技和文化建設方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這一歷史性進程中,激發和塑造了以鐵人王進喜、“兩彈一星”元勛們等等為杰出代表的中華民族在社會主義時代以國家和集體為本的奮發圖強的精神品質。人民共和國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不僅在物質層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精神層面激發和塑造了以國家和集體為本的發憤圖強的精神品質。這是只有在社會主義這個新的進步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中才能激發和塑造的崇高精神品質。伴隨著這種精神品質激發和塑造的歷史就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歷史。不得不說,長期以來,對這段歷史的評價,一些勢力否定的聲浪一度甚囂塵上。他們不僅否定這一時期的建設成就,也拼命解構這一時期形成發憤圖強的精神。在這些勢力眼里,這段歷史似乎除了錯誤還是錯誤,除了作孽還是作孽,似乎我們的前輩都是一幫死抱教條鼠目寸光之徒。這種認識是由這些勢力的根本立場決定的,其目的在于借此否定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對于一些參與應和鼓噪的糊涂蛋而言,問題出在一種扭曲的歷史觀:把歷史當做香腸,一段一段切下來去觀察、去解釋,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以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事實上,革命和建設前后承遞,自然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來自時代復雜環境決定的鮮明主題,但貫穿于其中的主線是一致的,本是一個整體。這條主線就是自主求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革命也罷,建設也罷,搞計劃經濟也罷,搞市場經濟也罷,一切都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無疑,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先輩有過失誤、鬧過笑話,國家一度也出過動蕩。今天的我們不能出于對現實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的義憤而美化這段歷史,但基于事實正確評價是應該的。說到底,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是什么簡單的學術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以往一切的失誤因始終不放棄自主求索實現民族復興與社會主義的偉大理想而得到與時俱進地反思總結和校正創新,并最終走出了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這一自主求索的實踐運動堅持繼承與創新的內在統一,充滿了唯物辯證的精神,確實是一種智慧。這種智慧相比從極端自以為是、因循教條到最終滑向自刨祖墳的前蘇共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以辯證歷史觀看,新中國建立以來,應該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干對了應該干的事,且前后承遞,相得益彰,具有內在的統一性。必須明確,新中國成立以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這段實踐,為新時期改革開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提供了基本的物質基礎和獨創性的理論準備。這樣的認識無疑是一種整體看待歷史、辯證看待歷史的正確歷史觀。改革開放不是在沙漠上起步的,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奠定的基本政治基礎、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上起家的。辯證來說,成功的實踐固然一種學習,不成功的實踐也是一種學習。正是這種學習和實踐,才促使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最終找到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和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也正是有過失誤的深刻教訓,才使我們今天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信心。回望來時的路,在我們盛贊偉大的改革開放的時候,真不應忘記我們的前輩所做出的卓絕努力、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所創造的卓越成就,尤其是所擁有的高貴精神。這種先輩的精神,就是以國家和集體為本的發憤圖強的精神。這種精神依舊是今天的中華民族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必不可少的精神。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激發和塑造了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的與時俱進精神。依靠和承接毛澤東時代“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式的社會主義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奠定的制度基礎、物質基礎,197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啟了偉大的改革開放,踏上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波瀾壯闊的道路。這一歷史性進程激發和塑造了中華民族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與時俱進精神。“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個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11】歷史實踐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哪個民族哪個國家能夠與時俱進,哪個民族哪個國家就有希望贏得發展的先機,就有希望贏得競爭的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改天換地建立和建設新中國,是主動求變的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發揮歷史主動性選擇走向代表人類未來發展方向道路的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中華民族大踏步融入世界,全面進行現代化建設,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經濟總量迅速增長,躍居世界第二;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擁有最為完善、完整的產業鏈,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大國;數億人脫貧,創造了彪炳史冊的扶貧業績;四次工業革命同時在中國大地上展開,至今已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第一方陣;等等。短短幾十年,中國走過了歐美發達國家走過的幾百年歷史,大大壓縮了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歷史時空。更需要看到是,在異常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急劇社會轉型過程之中,中國成功地闖過一個個在其他欠發達國家,甚至包括發達國家足以引起強烈動蕩乃至動亂的改革關口,保持了社會大局的穩定,并把民心民勁激發和凝聚了起來。諸如此類,堪稱世界奇跡。如果我們進行對比,更能看出這些成就的分量。在這個世界上,廣大的欠發達國家有哪個不想國強民富、不想實現現代化?然而現實卻是,無論非洲抑或拉美,許多國家在追求現代化過程中,非但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相反還引發了社會動蕩不安和民生凋敝。這其中原因很多,但不合適的政治制度和體制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而這種制度與體制基本上是被西方發達國家利用各種手段誘導或以武力強加而建立起來的。名曰建立了所謂先進的民主制度,實則多為錯亂——用與整個社會發展程度嚴重不協調、與原本的文化傳統存在沖突的所謂自由民主制度體制固化了不同群體、族群的分野,并激化出相互激烈的利益博弈。如此,業已存在的社會矛盾被放大,隱性的社會矛盾被挖掘出來,本不是矛盾的矛盾被生發出來,最終的結果是越來越與國家追求的目標相背離。【12】更吊詭的是,即便自詡為先進制度榜樣的美西方,近幾年來內在矛盾沖突爆發,黨派惡斗不止,尤其是抗擊新冠疫情荒腔走板,幾十萬人死亡,相比社會主義中國的抗疫成效,失敗得體無完膚。中國當然不完美,但中國在進步,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的變革與創新。中華民族在新的時代所激發和塑造出來的以改革開放為特征的與時俱進精神,向世界生動展現了何為中國精神、何為中國價值、何為中國力量。
三、 浴火重生: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浴火重生的更深刻的體現。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3】如果說熔鑄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所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奠定了極為重要的文化現實基礎,那么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優秀傳統文化,則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底蘊深厚的寶藏。近代以來,由于貧窮落后被人欺侮,中華民族一度對自身的傳統文化產生懷疑和激烈的批判,幾乎一度喪失了文化自信。但新中國的成立,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開創及其取得偉大成就,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在逐漸建立起來。中國共產黨是培育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決定性力量。
中國共產黨以其理論建設及其卓越成就引領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理論是對政治和經濟的最高抽象和凝結。”【14】在一個具體的歷史實踐過程中,理論是對問題的系統化認識。作為一種過程,是對實踐的總結提煉。作為一種結果,是系統化認識的理性表達。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理論建設。理論一經形成,就可以更好地武裝全黨,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引導社會,就可以生發出更大的解釋和認識問題的空間,就可以增強對實踐方向的正確把握,就可以增強發展的預期性,進而助力從文化心理上培養民族的自信。走過百年歷史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并高度化聚成為中國共產黨所特有的紅色精神譜系。這一文化在理論上的高度凝結,便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一大成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使我們對未來的發展心里更有數、方向更明確。【15】需要強調的是,毛澤東思想是培育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最強大的思想武器。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中國革命成功之路,毛澤東同志在理論和實踐上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偉大歷史性貢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成果。1945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在系統總結建黨24年艱苦卓絕斗爭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基礎上,首次提出了毛澤東思想這一概念,并將其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進黨章。在黨的七大上,劉少奇代表黨中央作修改黨章的報告,對毛澤東思想的內涵與體系首次做了較為系統地概括。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毛澤東思想進行了新的概括,指出“毛澤東思想以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主要包括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關于政策和策略、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關于黨的建設等方面的理論。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并強調“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有學者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是融中外于一爐、集古今為一體的思想結晶,是指導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勝利前進的偉大真理。”【16】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基、是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長治久安之根。”【17】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在中國大地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生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這一理論體系不是從馬列的本本里抄下來的,更不是從西方教科書里搬來的,也不是請來西方哪個理論家、教師爺耳提面命傳授給的,而中國共產黨人在學習、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感悟總結出來的。這其中當然不否定向他人學習,特別是向西方學習,但這種學習是自主的、有選擇性的,從來不是照搬照套。正因為如此,中國的學習就有了綜合和創新,理論就有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特色和時代特色。應該看到的是,西方經典的理論日益面臨著無法解釋中國的窘境。面對這樣的處境,可能導致他們作兩種選擇:一是認為自己絕對正確,是中國錯了。所以可以作出諸如中國共產黨終究撐不住、中國發展不可能持續下去、中國在某一個時間點上要崩潰等等預測;二是自我反思,了解中國共產黨,了解中國,搞點理論上的“修正主義”。遺憾的是西方選擇的是前者,但所有預言都落空了。【18】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勢必還要沿著自大自傲的路子狂奔下去,為了掩飾理論上的窘境,為了平復內心對社會主義中國草木皆兵式的焦慮,為了愚弄西方普通民眾轉移矛盾焦點,難免還將繼續抹黑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屬于中國自己的關于中國現代化發展的系統性理解。不得不承認的是,現代知識體系是產生于西方的。可以說近五百年來西方在發展上一路高歌猛進,幾乎世界每一個角落都被攪進了他們主導的局里。中國近代以來的遭遇,正是這一世界性大格局變動的結果。客觀地說,西方在這一格局的制造過程中,不僅在物質實力方面占據了強勢地位,而且在知識理論方面也如此。所謂西方的話語權絕對不是話語的能力問題,是物質實力與知識理論和現代傳媒綜合作用的結果。當今時代,他們仍舊占據著某種話語優勢。可以預見,面對中國的崛起,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西方的知識精英們依舊還會用他們的理論來解釋中國,并依據他們的理論對中國發展作出種種預測,也將極力污蔑中國。目前,大有從過去制造“中國崩潰論”、“中國威脅論”向制造“中國邪惡論”發展的態勢。為此,保持政治定力和保持理論自信對于我們尤為重要。必須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實踐的總結。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具有世界性意義的話,那么她的表現不僅僅在物質層面,還應包括在知識理論層面。至少在關于欠發達國家如何實現現代化方面可提供一種中國式的理解與解釋。長遠觀之,這意味著將徹底打破西方理論的唯我獨尊格局。【19】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繼承與創新相統一、理論與實踐互動共進的特質。從終極意義看,理論當然是來自實踐,但一切的理論都有繼承的問題。理論形成的過程離不開以往思想繼承與當下實踐創新的結合。在龐大的社會變革實踐中,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統一最為重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著眼現實、立足實踐、溝通歷史、指向未來,既繼承又創新,有著內在的統一性。另外,如果說西方僅僅是以他們的理論,而且自認為唯一正確的理論站在局外來解釋中國的話,我們的理論則是,不僅僅在解釋中國問題,更重要的是在與中國實踐結合,在指導實踐,在與實踐互動共進。在此方面,與蘇共形成了鮮明對比。蘇共這個黨從赫魯曉夫之后,一面大國沙文、自以為是,一面刨挖祖墳,迷信西化,最終自我埋葬,根本在于缺乏處理好繼承與創新之關系和獨立自主進行自我改革的遠見與智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制度、理論到實踐,在今天看來,不僅貢獻著一種發展的道路樣式,還貢獻著一種文明樣式、一種精神價值。可以預見,隨著中國經濟影響力繼續擴大,在文化方面的影響力也將隨之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這樣的環境下終將要產生影響力。有西方學者指出,中國的崛起最重要的不是對西方主導的世界物質力量格局的挑戰,而是它帶來的不一樣的文化及其價值觀的挑戰。【20】也正如此,西方極力抹黑中國就成為必然。如今的西方不顧基本事實,肆意抹黑中國無非是要在西方構筑起一道防火墻,以阻止西方普通大眾了解真實的中國、以繼續愚弄西方普通大眾。這是否可以理解為是從反面印證了當今中國所具有的包括思想理論在內的影響力呢?是否可以理解為狂傲的西方在理論上的開始不自信呢?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中西方的隔膜乃至沖突,根本就不是因為我們缺乏一套讓西方聽得懂話語的問題,而是西方壓根兒就不想聽的問題。為此,那種孜孜以求要建立一套讓西方聽得懂的話語以獲得西方理解的所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主張,因而總是在自我批評,恐怕是一個偽命題。須知,對于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中華民族自身的文化自信才是真正的文化軟實力。這一軟實力不是建立在西方承認理解的基礎上的,是建立在社會主義中國堅實的綜合性發展成就基礎之上的,也是建立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武裝全黨和教育引導人民的基礎上的。如果說,她終有一天外溢成為世界性的軟實力,絕對是要以自身自信這一內在軟實力為基礎的。因此,堅持不懈地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引導人民,筑牢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是培育民族文化自信的關鍵之舉。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中華文明的價值在新的時代必將得以重新評估,并獲得更加堅實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的基礎。眾所周知,相較于世界上一些早已湮滅在歷史煙塵中、只有考古學意義的文明古國的文明,中華文明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連續不斷且活在現實之中的文明。近代以來,由于西方帝國主義的全球擴張,西學東傳成為了某種壓倒性的態勢,因而培養了許多迷信西方的擁躉。事實上,中華傳統文化曾經深刻過影響西方。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把中國儒家經典和有關文學作品翻譯介紹到歐洲,在歐洲掀起了中國熱,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一歷史現象被稱之為“東學西漸”。這些翻譯作品讓西方人看到一個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世俗社會和民本主義文化。這一文化被萊布尼茨、伏爾泰等啟蒙大師們看作比歐洲更加文明的文化,并被用來當作在啟蒙運動中反對宗教神權和封建專制的思想武器。這些啟蒙大師尤其贊賞中國的社會制度,認為這種制度是由理性創造的和諧王國,值得深受宗教愚昧之害和陷入道德敗壞的歐洲人學習。“值得注意的是,這股中國熱并不是中國有意向歐洲傳播中華文明的結果,而是歐洲人自己主動引進、積極輸入所致。”“當時歐洲正在向近代轉型,強烈需要借助外部因素沖破舊社會藩籬、擺脫教會束縛、批判封建專制并建立開明統治。”【21】中華傳統文化正具備了思想啟蒙的特質。不過,當資本主義發展到似乎如日中天之時,驕傲自大的黑格爾等人,卻大批特批中國文化,將其貶斥為沒有歷史發展、沒有自由精神的愚昧落后的代表。有點諷刺的是,到了20世紀,西方一位杰出的歷史學家卻又重新發現了中國文化。這位歷史學家就是湯因比。1973年,湯因比與日本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池田大作對話探討人類文明的未來時,認為西方文明在過去幾百年對世界的武力征伐將世界帶入到了一個統一的經濟市場,西方在經濟上和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促進了全世界各個文明學習西方文明。但是盡管西方世界在經濟和科技上影響了世界,卻在政治上完全無法為世界建立一個整合和統一的符合全人類共同利益的 “世界國家 ” 。【22】他告誡說,西方在經濟和技術上影響和征服了全球,但是卻留下了政治上的民族國家林立世界的超級難題,這個政治真空將由中華文明來補足。而只有中華文明才能真正給予世界永久的和平。在湯因比看來,決定人類未來不是西方的軍事武力、不是民主和選舉,不是西方的霸權 , 而是文化引領世界,這個文化就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23】固然,西方世界對這位歷史學家的觀點是不以為然的,但悠久的中華文化文明注定要在社會主義中國復興。這種復興的過程必定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升的過程。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繼承和發展傳統中華優秀文化,也為繼承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制度基礎。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以包含深情的筆調盛贊中華民族的文化文明:“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在很早的時候,中國就有了指南針的發明。還在一千八百年前,已經發明了造紙法。在一千三百年前,已經發明了刻版印刷。在八百年前,更發明了活字印刷。火藥的應用,也在歐洲人之前。所以,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同時,“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所以,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24】習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25】比如在政治方面,中國歷史上有對此有著卓越的認識和實踐創造。著名歷史學家錢穆曾認為:“中國歷史自有其與其他國家民族之不同之特殊性,而最顯見者卻在政治上。也可說中國民族擅長政治,故能以政治活動為其勝場。能創建優良的政治制度來完成大一統之局面,且能維持此一大一統之局面歷數千年之久而不衰。直到今天,我們得擁有這樣一個廣土眾民的大國家,舉世莫匹,這是中國歷史之結晶,是中國歷史之無上成績。”【26】但是,長期以來,每每論及中國古代政治歷史,幾乎都被斥為專制、獨裁,每每論及中國古代追求的大一統思想,都被當作中國發展不出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罪魁禍首。事實上,當我們回望中國的文明史,古老中國在國家制度建設有其獨樹一幟的認識和實踐創造。“中國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經長期處于領先地位,自古以來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包括朝廷制度、郡縣制度、土地制度、稅賦制度、科舉制度、監察制度、軍事制度等各方面制度在內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為周邊國家和民族所學習和模仿。【27】而圍繞著國家制度建設和國家治理,古代中國擁有其極為豐富和深刻的思想,諸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德主刑輔、以德化人的德治主張,民貴君輕、政在養民的民本思想,等貴賤均貧富、損有余補不足的平等觀念,法不阿貴、繩不撓曲的正義追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道德操守,任人唯賢、選賢與能的用人標準,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改革精神,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以和為貴、好戰必亡的和平理念,等等。這些思想中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28】當我們審視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關系時,可以深刻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是同這些“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歷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念融通的。”【29】最為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這一偉大的文明遺產在新時代的中國大地上正在得以創造性地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正在培育著今日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比如中華悠久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結合,被中國共產黨創造性發展為人民至上的政治價值觀,并在實踐中不斷以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中國人民大眾。2020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中,中國共產黨堅持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價保證人民的生命安全,充分實踐和展現了這種價值觀,與西方把資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漠視大眾生命安全形成了鮮明對比,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擁戴和信賴,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政治自信;又比如中華傳統大一統思想被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發展為以中國共產黨作為核心領導力量的單一制的現代國家制度體系。這一制度體系在國家治理中展現出了在統籌協調、組織動員和落實執行方面高效高能,與西方,也包括那些采用了西式制度的國家或地區不斷爆發的政黨惡斗、治理失效失能的制度體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極大增強了中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再比如,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器一體思想在與馬克思主義的結合中,被中國共產黨創造性發展為實事求是思想、以及中華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被發展為生態文明思想,等等,都在這些思想的實踐和產生的社會成效中培育著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在新時代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歷史性成就,傳統文化熱再度升溫,在國家傳統文化建設工程深入開展、傳統典籍通過主流媒體創造性地呈現和重新解讀、中華傳統人文精神和審美觀念在不同領域被重新發現發掘的背景下,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在深層次上喚起了中國人對何為中國人的反思,進而不斷促進中國人民的文化自信。我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種文化自信必將進一步轉化為強大的精神動力,助推中華民族以更加堅定的步伐邁向偉大的民族復興。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這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浴火重生。【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631頁,人出版社,1991年版。
【2】關于資本主義為何產生于歐洲,戰爭被看成是一個主要因素。“西方諸多學者都自信滿滿地認為,西方中世紀的分與亂,反而帶來了進步。因為發生在前現代歐洲的一系列戰爭打出了歐洲的常備軍,打出了歐洲的理性化官僚制,打出了歐洲現代民族國家與工業資本主義。這種低烈度的、持續數百年的、很難把彼此一次性消滅的局部戰爭,使得戰敗的一方可以不斷總結經驗,推動了技術的積累性發展。封建社會的分裂性與階級性有利于商業資本的產生,出現商業控制的獨立城市,會更容易走向資本主義。這種封建制、弱國家、多國競爭體系,是近代歐洲超越所有古老文明的原因。參閱潘岳《中國五胡入華與歐洲蠻族入侵》《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年第2期。【3】馬克思 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單行本)第31-32頁,人民出版社,2014年。【4】馬克思: 《馬克思恩格斯論中國》,第 64 頁,人民出版社,1997 年。【5】金一南:《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中唯一一個解決了中國革命最為根本問題的人》昆侖策網,2017年11月13日。【6】亨廷頓:《變動世界中的政治秩序》第30頁,新華出版社,2010年。【7】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20年10月23日。【8】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華網2020年10月23日。【9】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華網2020年10月23日。【10】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華網2020年10月23日。【11】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2018年12月18日。【12】參閱拙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6期。【13】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9年第6期。【14】李慎明:《繼往開來,砥礪前行,為實現新時代偉大歷史任務作貢獻——在慶祝中國政治學會成立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政治學研究》,2021年第1期。【15】參閱拙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6期。【16】許玉杰:《毛主席在被打擊排擠中挽救紅軍挽救黨的艱難歷程 ——百年黨史沉思錄之五》昆侖策網,2021年5月5 日。【17】石仲泉 :《百年黨史視野下的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中共黨史研究》2021年5月28日。【18】參閱拙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6期。【19】參閱拙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6期。【20】參閱拙作:《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2年第6期。【21】鄭朝紅:《16-18世紀“東學西漸”重探:動因與啟示》《貴州社會科學》,2014年第5期。【22】劉濤:《湯因比的預言:中國文明將照亮世紀》《社會觀察》,2013年第3期。【23】劉濤:《湯因比的預言:中國文明將照亮世紀》《社會觀察》,2013年第3期。【24】《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22—623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25】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求是》2019年第6期。【26】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第 17 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年。【27】習近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求是》,2020年第1期。【28】習近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求是》,2020年第1期。【29】習近平:《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求是》,2020年第1期。【本文系國家社科規劃西部項目“中國共產黨力量生成要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7XDJ012。】(作者系中共云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歷史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