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7日-星期三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冀石:林鐵治水 ——寫在建黨百年抗洪救災時
點擊:3643  作者:冀石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發布時間:2021-07-31 07:29:03

 

1.webp (6).jpg 


近日全國各地進入汛期, 特別是河南,安徽,浙江,上海等地遭遇極端強降雨,鄭州市發生嚴重洪災,堪稱“千年一遇”。造成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 廣大軍民全力抗洪救災的場景, 時刻牽動著國人的心弦。
 
今年又是建黨一百周年,不由得讓人想起一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當中注重民生,興修水利,治理水害,為國為民立下大功的開國省委書記林鐵同志。毛主席因為這位省委書記興修水利,根治水害,高興地說要把所有的水庫都走一走,看一看。為了表達要根治海河的決心,毛主席不僅應林鐵書記的請求題寫了著名的“一定要根治海河”題詞,而且激動地說:“我不做湖南人了,要作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
 
1.webp (7).jpg
【林鐵同志與毛澤東主席合影】
 

注重民生,興修水利,應林鐵請求,毛澤東揮筆題了“一定要根治海河”

 
海河水系是河北省最大的水系,也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海河支流眾多,較大支流有300多條。海河哺育了兩岸燕趙兒女,也給河北帶來頻繁嚴重的洪、澇、旱、堿災害。據歷史資料記載,從1368年至1948年的580年間,海河流域共發生水災383次,旱災407次,平均3年4災。在解放后最初幾年的生產斗爭中,河北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春夏干旱,秋季洪水泛濫。幾乎每年都有大面積的農田顆粒無收。1949年新中國建立前夕,河北省各地普降大雨,各河洪水猛漲,全省13條主要河道普遍漫溢,決口達134處,波及8個專區79個縣,淹地2750萬畝,受災人口702萬。1953年至1956年,全省受淹面積達6800萬畝以上,其中1954年受災面積達3736萬畝,石家莊被淹;1956年受災面積達4500萬畝,當年因災減產糧食25億公斤、棉花1.5億公斤。
 
面對嚴重的洪澇災害所造成的巨大損失,省委書記林鐵深刻認識到,要發展河北的工農業生產,必須制服洪水,把毀壞千百萬人民勞動成果的水害變為水利。50年代中期開始,林鐵就以很大的雄心和氣魄,抓住治水不放。根據海河上大下小、入海不暢的扇形水系的特點,在治水初始,林鐵書記便提出了上蓄(興建水庫)、中疏(修河開渠)、下排(增辟入海尾閭)的總體戰略,并且在斗爭實踐中確定了“以蓄為主,民辦為主,小型為主”的方針和以小型為基礎、中型為骨干、修建必要的大型工程的做法。在短短幾年中,就建成大型水庫18座、中型水庫21座和大量的小型水庫,開挖了多條排水入海工程,基本上控制了海河水系的洪水。
 
1.webp (8).jpg
【林鐵在大會上講話】
 
在治水中,林鐵不僅帶領全省廣大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苦干實干,而且通過各種方式取得中央和各方面的支持。1963年7月末8月初,河北遭受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毛澤東對河北這次遭災非常關注,災后的8個月里,4次到河北了解災情,詢問救災工作的安排。11月12日,林鐵代表省委向毛澤東匯報河北抗洪斗爭的情況。當匯報到10大水庫在防汛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時,毛澤東高興地說:“我要從南到北把你們的十大水庫都看看。”毛澤東還十分關切地指示:“你們一定要把河北的洪水制服,把河北人民從水旱災害中解救出來。拯民于水火之中嘛!”林鐵請求毛澤東把這個指示題寫下來,以鼓勵河北人民。毛澤東當即答應,接著又說:“我現在不做湖南人了,要做河北人,生在湖南,死在河北。”過了5天,在1963年11月17日,毛澤東揮筆題寫了著名的“一定要根治海河”題詞!劉少奇、朱德、周恩來、陳云、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也都為河北省抗洪搶險斗爭展覽會題詞。 從此,河北以根治海河為中心的水利建設以更大的規模、更快的步伐,向著既定的目標前進。

 

1.webp (9).jpg
【陳云、林伯渠、朱德、鄧小平等在官廳水庫參加勞動中休息】

 

1951年至1954年和1958年至1959年間,由河北省、北京市和水利部協作,先后修建了官廳水庫和密云水庫。林鐵在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熱情很高,顧全大局。與北京市、水利部密切合作,寧可自己受損失,也要照顧到全局的利益。官廳水庫是我國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在修建過程中河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水庫占用了懷來縣耕地15萬畝,淹沒了懷來縣城和81個村莊,移民6.7萬人,安置任務繁重而艱巨。林鐵同志對此毫無怨言,從不講價錢。他千方百計,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使工程得以順利進行。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非常艱巨的工作,但是又必須很負責地來做好它“,“工作艱巨,任務也就更光榮,我們一定勝利完成!”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與此同時,林鐵同志積極組織動員民工參加官廳水庫的施工。整個水庫建設動用了830萬個工日,絕大多數是河北省投入的。水庫建成后,該工地負責人在報紙發表文章感謝各方面的支援,其中特別強調,“河北省供應了我們足夠的勞動力。在其他物資、財力的投入上,河北也是積極主動,盡了最大努力的。林鐵同志對建官廳水庫是要人給人,要物給物,要什么給什么,可說是有求必應”。在1953年2月23日至3月3日的10天中,林鐵同志以河北省委的名義,分別致函宣化市委、官廳水庫工程局黨委和張家口市委,一再叮囑下花園電廠協助水庫工地搞好發電,確保年內按期完成攔洪工程任務。他寫道:“在修建攔河大堤時一刻也不能停電,這是個十分艱巨的工作,因此抽調下花園電廠一名技工前往協助,并責成該廠工程師經常幫助檢查,予以技術支持,保證電機順利開動。”這說明,林鐵同志對官廳水庫的建設工程是非常地關心和重視。

 

在修建密云水庫時,林鐵同志一如既往,曾多次親自主持省委開會,專門研究參加領導建設工程干部的抽調,民工的組織和生活安排,就連民工補鞋、吸煙等具體問題也想到了。同時,在水庫施工的每個春節,林鐵同志都讓省、地、縣組織慰問團,前往工地對水庫民工進行慰問。這些對調動積極性,加快工程進度,保證提前完工都起了一定作用。由此可見,林鐵同志抓工作是何等具體細致,認真踏實。

林鐵同志親自主持了官廳水庫、密云水庫的開工典禮,在施工期間還到工地看望民工、參加勞動,并在官廳水庫建成慶祝大會上,發表了充滿激情的講話。黨中央、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領導人曾多次到水庫參加義務勞動,所有這些都給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上了年紀的水庫邊老人遙想往事,歷歷在目,似乎又回到了30多年以前那種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崗位,對林鐵同志興修水利,解救人民群眾于水火之中,對他老人家的思念之情,也就愈加濃重了。

1.webp (10).jpg

【1954年應林鐵書記的請求,毛澤東主席為官廳水庫建成題詞】

 
這兩個水庫建成不久,就全部交給北京市管理使用了,如今已成為北京的城市、工業、農業用水的命脈。河北在建庫中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受益是有限的。對此,一些干部、群眾想不通,林鐵同志做了大量的說服動員工作。這再次顯示了他身在河北、著眼京津冀全局的高風亮節和博大胸懷。著名書畫家黃胄是河北人,對林鐵書記非常敬仰和懷念,寫下了“飲水思源”四個字紀念他。
 
1.webp (11).jpg

【1959年6月林鐵陪同周恩來視察水利,在黃壁莊水庫工地與干部職工交談。】

 
周總理像毛主席一樣也為河北的水利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因為關系到北京、天津和河北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危,總理對于河北治理水患時時掛記在心上,河北的幾個大型水庫都曾留下他的足跡。1955年8月視察官廳水庫;1959年6月視察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并指示對水庫移民進行妥善安排;1966年4月視察河北旱情和岳城水庫,并對抗旱打井工作做出了具體指示。1963年,河北發生洪災后,他多次聽取林鐵書記作的河北救災工作匯報和治理海河的規劃,并多次做出具體指示。我們可以看出林鐵書記治理水患河北省對北京天津建設的支持為今天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3年發生在河北省境內的特大洪澇災害令人記憶猶新

 
海河水系是中國七大水系之一,海河流域西起太行山,東鄰渤海,北跨燕山,南界黃河。海河流經了河北省70%以上的土地和天津市,河北三分之二河流屬于海河水系,流域面積達14.7萬平方公里。由于海河水系上游支流繁多且分散,下游集中,河道容泄能力上大下小,歷史上多次發生洪災,給京津冀人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危害。 
 
1963年8月初河北發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多日持續暴雨,海河流域三大河系10天共降雨577億立方米,超過了海河流域最大降雨記錄,總徑流量達302億立方米,是河北省有水文記載以來最大洪水。這次暴雨的特點是持續時間長而集中,引起了漳衛、子牙、大清各河系洪水猛漲,雖經山區水庫攔蓄,但漫過京廣鐵路進入廣大平原的洪峰流量仍達78000立方米每秒,大大超過了各個橋涵、河道的行洪能力。主河道決口2396處,支流河道決口4489處,洪水濁流洶涌,一瀉千里,廣大城鄉頓成澤國,南北交通斷絕。全省101個縣(市)遭受洪災,其中進水縣城32座,被水包圍33座。保定、邢臺、邯鄲三市市內水深2至3米。淹沒農田5360多萬畝,倒塌房屋1265萬多間,受災人口2200萬人,死亡5030人。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四座城市80%以上的工業一度停產。京廣、石德、石太等鐵路沖毀342處,京廣鐵路有的地段鋼軌都擰成了麻花狀,沖斷橋梁32座,沖毀公路6700多公里,330座小型水庫及90%以上平原水利工程被沖毀,洪水給河北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9.3億元,間接損失13.1億元。在巨大洪峰壓向天津市的緊要關頭,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河北省委林鐵同志堅決保證天津市和津浦鐵路安全,因為天津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工商業城市,而津浦路是京廣鐵路被沖毀后連接南北唯一的通道。所以,河北的抗洪必須圍繞著這個目標來進行。
 
1.webp (12).jpg

【1963年河北洪災,20世紀中國最大的暴雨。】

 
自此危險時刻,林鐵書記緊急部署,帶領全省上下投入抗洪斗爭,并多次指示,要把搶救災民作為首要任務,號召黨政軍民緊急動員起來,投入防汛搶險斗爭。石家莊地委、專署領導于8月4日連夜分赴各重點地區指揮防汛救災。邯鄲市委、市政府、區直機關、公社、居委會干部全部出動,組織城鄉居民,挨門挨戶動員災民轉移。邯鄲地區共組織干部1.2萬人,民工10萬人,解放軍指戰員5186人,救出災民24萬人。保定地委、行署,市委、市人委領導分赴各受災地區,確立了“保人命、保大廠、保糧食、保電訊、保市區”的方針,僅在保定市區就設立了六處分指揮部,設立災民安置點149個,搶救災民4萬余人。滹沱河北大堤的安全,不僅關系到滄州、衡水、石家莊、保定等地區的安全,而且對天津市安全關系重大,上述地區各派一名專員成立了滹沱河防汛領導小組,統一指揮防汛斗爭。到8月6日,沿河各縣已組織5萬民工上堤,深澤、安平、饒陽等縣民工都是由縣委書記或縣長帶隊防守。滄州地縣委書記、專員、縣長和有關局、處、科長及工作人員分赴各河淀坐鎮指揮。天津專區、廊坊、邢臺各縣動員數千名脫產干部和十幾萬民工分赴各河流沿岸,嚴防死守,并妥善安置蓄洪地帶群眾。8月6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制定的抗洪方針,河北省委成立省防汛救災指揮部,并派出大批干部分赴各地組織廣大群眾,迅速展開了全省性的抗洪搶險斗爭。8月7日,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視察天津,對抗洪斗爭作了重要指示:在確保天津市和津浦路安全的條件下,盡量縮小災害損失。8月8日、10日、15日,林鐵書記帶領省委領導班子相繼召開會議或作出安排部署,決定“速泄北水,緩滯南水”,錯開大清河系與子牙河系洪峰到達天津外圍的時間,開辟“二十五孔橋”分洪,開辟導洪入海工程,確保天津市安全。同時,中共中央和省委還組織各方面力量,加工大批熟食,調撥大量物資,從8月5日晨開始派飛機,到邯鄲、邢臺等地區空投。僅8月10日,就派出飛機43架次,向寧晉、安平、清苑、衡水等災區空投了大批救生器材和熟食。11日,石家莊地區用19只大船給衡水運去熟食3萬公斤和大批木船、內胎、橡皮船等救生器材。這些船只卸下物資后,又立即投入搶救災民的戰斗。省航運局、正定縣、新城縣等單位,也向衡水派出拖輪、駁船、汽車,晝夜不停地搶救災民、運輸救災物資。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斗爭,通過搶修堤埝保住了7400多個被洪水包圍的村莊沒有進水,使200多萬災民和近百萬頭牲畜轉危為安,50多萬災民主動撤離,空投的熟食和救生器材,使300萬災民得到救援。同時,還搶救出1000多萬公斤糧食和價值1.2億元的物資。在暴雨形成洪水初期,各個水庫先后出現緊張局面,絕大部分大型水庫長期溢洪,出現險情,中小水庫普遍溢洪或漫壩,平原河道堤防多處發生漫決。在林鐵書記的領導下,采取了護堤、護壩和一系列的分洪措施,最大限度地縮小了災情。為了延緩洪水到達天津的時間,在一切可以滯洪的洼淀滯蓄洪水,并利用南衡公路、石德鐵路、滄石公路等自然地勢節節攔截,使子牙河水系洪水下瀉時間延緩了4-5天之久,使各河洪水“循序入海”,從而為保衛天津的抗洪斗爭贏得了時間,爭取了主動。 
 
1.webp (13).jpg
【根治海河工地上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
 
科學調度,全力保衛天津市、津浦路。天津市當年是河北省省會,是全省海河水系各河流入海必經之路,素有“九河下梢”之稱,地勢低洼,歷史上曾多次被淹。1939年,天津是在比這次洪水還小一半的情況下慘遭水淹的。在如此危險的形勢下,能不能制服洪水,確保天津市的安全,就成為對河北黨和人民的一次嚴峻考驗。隨著各河洪水的匯集,艱巨的抗洪戰斗在天津外圍展開,在省委書記林鐵帶領下,50萬人的抗洪大軍日夜奮戰,展開了保衛天津市、保衛津浦路的五大戰役。

第一戰役:首戰白洋淀。8月8日,大清河南支洪水進入白洋淀,這股洪水約67億立方米,超過白洋淀正常容量4至5倍,千里堤全線緊張,有的堤段水位超過堤頂20至70厘米,只能靠子埝抵擋。堤外地勢低洼,萬一防守失利,淀水將以排山倒海之勢直撲天津。在此緊急情況下,按照省委林鐵書記指示,關閉王快、西大洋、口頭、橫山嶺四庫閘門,減少來量。13日下午,省委又決定在小關、榕花樹、趙王新渠分洪;清除白洋淀下口泄水障礙;同時動員3萬軍民固守千里堤,連續戰斗兩晝夜,將50公里的重點堤段普遍搶修起了1米高的子埝,同時做好防浪措施。到8月14日,洪水上升到11.53米的最高水位后,開始緩緩下降。

第二戰役:快騰東淀,讓大清河高峰提前入海,使西河堤、中亭堤得到加固的時間。從8月12日起,大清河北支、白洋淀和子牙河洪水共約60億立方米,先后涌向東淀。而東淀僅能容納9.5億立方米洪水。東淀緊鄰天津,水位比天津市內高3-5米,一旦圍堤出險,洪水沖入市區,后果不堪設想。因此,采取了緊急關閉安各莊水庫泄洪閘門,加大白溝河東務分洪口門,加大蘭溝洼滯洪等措施。當洪峰進入東淀后,迅速轉移安置兩洼群眾38萬人,利用獨流減河閘、西河閘、灘里閘、鍋底閘分泄洪水,分別流入海河、北大港、文安洼和賈口洼,減輕洪水對東淀的壓力。由于洪水量大勢猛,8月15日第六埠水位達到8.39米,超過保證水位0.39米。為徹底解除高水位對天津市的威脅,又分別在趙王新渠右堤、灘里隔淀堤扒口,分洪入文安洼;在獨流減河右堤扒口,分洪入團泊洼,16日東淀水位開始回落。

第三戰役:使用東淀、文安洼、賈口洼及各個入海通道相繼吞吐,同時果斷使用津浦鐵路二十五孔橋分洪,控制了洪水漲勢,為鞏固市區防線爭取了時間,為奪取全線勝利打下了可靠的基礎。自8月8日起子牙河上游洪水以100多公里的寬度,流經衡水、滄州地區,到達天津郊外。由于流水面積愈下愈窄,到靜海縣賈口洼已縮至20余華里的范圍之內,因而洪水越流越猛。18日進入賈口洼的流量竟達17000立方米每秒,至20日21時,達到了8.94米的最高水位,嚴重威脅天津市的安全。19日,林鐵書記在省委常委緊急會議決定,扒開賈口洼與東淀的隔淀堤,在李家灣至七堡之間扒口4處,分洪入東淀;炸開子牙河堤,分洪入文安洼。20日又決定扒開南運河兩堤,使洪水經津浦路二十五孔橋泄入團泊洼,使賈口洼、東淀、文安洼聯合運用,調節洪水。采取這些有效措施以后,到23日18時,賈口洼水勢回落至8.35米。

第四戰役:五大洼地齊漲后,高水位、持久戰及保衛津浦鐵路。由于五洼水位齊漲的嚴重局面,各堤段不斷出現險情。省委根據中央指示,作出“全線固守、高水位、持久戰”的部署,天津市和天津、滄州地區的百萬軍民在全區500多公里的堤段上日夜奮戰,消除隱患,排除險情。經過艱苦的戰斗,終于保住了各段堤防的安全。第四戰役另一戰場是保衛津浦鐵路。二十五孔橋分洪以后,團泊洼水位迅速上漲,到8月24日,水位達到6米左右,嚴重威脅津浦鐵路的安全。因此,林鐵書記星夜組織省委召開緊急常委(擴大)會議,專門研究保衛津浦鐵路問題,決定建立保衛津浦鐵路前線指揮部,并由省委常委郝田役、胡開明親往良王莊一線進行指揮。28日,水面高出路基0.5米,路軌出現沉陷等險情,列車被迫停開。省委決定:全力動員,堅決搶救。經過2.3萬軍民和鐵路員工的英勇搶護,形成了兩道高出水面1米左右的擋水墻,終于使一度中斷的津浦鐵路恢復了通車。

第五戰役:破馬廠減河、北大港、海大道圍堤導洪直接入海。這是一場極為艱苦緊張的突擊戰。從8月下旬開始,滄州、天津地區和天津市數萬軍民,先后在馬廠減河兩堤、海大道、北大港西南圍堤以及青靜黃排水渠等處,破開了總長33華里的口門,使停蓄在團泊洼的洪水經馬廠減河、北大港宣泄入海。為了擴大和加速入海泄量,兩萬多軍工民工在深水急流中,進行了一個月的割葦草、除殘堤的艱苦斗爭,疏通了泄洪道。到9月25日,經北大港導入渤海的洪水總量66.8億立方米,文安洼、東淀、賈口洼的洪水均降到安全水位以下。這幾個戰役組織周密,調度恰到好處。在這場斗爭中,海河流域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和兄弟省市及人民解放軍的支持下,特別是許多地方發揚了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承擔了分洪、滯洪的損失,終于保住了天津、保住了津浦鐵路。 
 
1.webp (14).jpg
【海河工地上推獨輪車的民工們。】 

1963年11月17日,毛澤東主席發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在林鐵書記領導下開啟了海河流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群眾治水運動,掀起了海河流域治水事業新高潮。數百萬燕趙兒女不計報酬和名利,奔赴遠離故土的海河工地。他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事著超強度的勞動,憑著一雙手、一把锨和一輛獨輪車,為根治海河而萬眾一心,奮斗不已。大規模治水工程的完成之后,海河流域各水系都有了單獨的入海通道,洪水危害得到了初步控制,創造了海河40多年的安瀾局面,確保了華北城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1.webp (15).jpg
【海河新貌】
 
著名書畫家黃胄先生是河北人,對河北水患記憶猶新,對林鐵書記治理水利造福人民,為京津冀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特別的仰慕和感激,寫下了“飲水思源”四個字,紀念林鐵書記。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在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下,傳承發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我們一定能夠戰勝洪災,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把新時代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發布)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