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人通知”本不希罕,但由上海市人民廣播電臺播放,就不尋常了。這則“尋人通知”,折射出“時代領跑者”——全國勞動模范的動人事跡,展示了共和國領袖與群眾緊密聯系的風貌,也是新中國廣播史的一段罕見的佳話。時間雖然流逝了一個多甲子,但上海人民依然清晰地記得它。
電臺插播“尋人通知”
1960年3月19日下午,周末,春雨綿綿。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在正常的節目廣播間隙,不尋常地播出這樣一條“尋人通知”:
現在插播一條重要通知:上海滬光科學儀器廠的王林鶴同志注意了,現有重要會議要您參加,請聽到廣播后,立即與廠里聯系。
“尋人通知”播了兩次。隨著電波,這條消息傳遍上海的大街小巷,人們議論著:上每人民廣播電臺插播“尋人通知”,上海灘從未有過,看來這個人不簡單呀!王林鶴不是全國勞模嗎?他跑到哪里去了?竟要動用電臺找他?不知是什么“重要會議”要他參加?
是呵,動用電臺找人,我曾經詢問過在電臺工作的多位朋友,回答:在改革開放前,不說絕無僅有,也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史上罕見的!改革開放后,在上海交通臺等,開放廣告,收費播出“尋人啟事”,而像上述即時“尋人通知”,絕對是罕見的。那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
原來1960年初,上海許多工廠企業掀起了大搞技術革命、技術革新的熱潮,這引起了毛澤東主席的注意。
1960年3月19日,毛主席來上海視察,下午抵滬,為支持和鼓勵技術革新熱潮,決定當天在錦江飯店設晚宴邀請部分上海革新能手。市委請有關部門擬定了一個名單,王林鶴也在邀請名單之列。市委辦公廳通知了上海滬光科學儀器廠(后改為上海滬光儀器廠),不想這天下午王林鶴外出到一家機器廠取經,準備試制更高級的高壓電橋。廠里馬上與機器廠電話聯系,對方說王林鶴已回去了。當時不像現在有手機可發短信、刷微信。廠里等等王林鶴無消息,市委又來電催問,廠里只能如實相告。怎么辦?情急之下,市委辦公廳請上海市人民廣播電臺播放“尋人通知”。
對于這段史實,著名作家費禮文寫的長篇通訊《王林鶴和謝文的故事》,后收入1961年4月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成功在371次——王林鶴試制高壓電橋的故事》是這樣記述的:
楊新富又告訴他:“毛主席在談話中還特地問:那個搞高壓電橋試驗了371次的王林鶴來了沒有?起初柯(慶施)書記說,大概會來的,后來因為找不到你,才對毛主席說你不來了。……為了要找到你,人民廣播電臺都利用無線電廣播喊你呢!你怎么就聽不見呢?……”
“嗨,理發店收音機本來是開著的,后來因為搞革新才關掉了。”王林鶴跺著腳說。
那末,王林鶴到底去了哪里?為什么沒有聽到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播放“尋人通知”?
王林鶴錯失“幸福時刻”
王林鶴是何許人物,連毛主席都惦記著?原來王林鶴(1931―1995),是全國著名勞動模范。浙江寧波人,1958年至1965年先后研制成功一萬伏高壓電橋等七種電子產品,填補了我國儀表工業的“空白”,因此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副總理和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贊揚與鼓勵。1959年、1960年、1976年三次獲上海市先進生產者稱號。1960年4月,被上海市人民委員會選拔為工程師,是從工人隊伍中成長起來的一位杰出的科技人才。同年由組織選入上海科技大學(現并入上海大學)進修。歷任上海滬光科學儀器廠工程師、副廠長,上海市總工會主席、上海市經委副總工程師、上海市發明協會副會長、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等。
當時,王林鶴成功試制我國第一臺一萬伏高壓電橋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 1960年1月14日,《解放日報》在頭版頭條刊登“制成高壓電橋 填補技術空白 王林鶴百折不撓攻尖端 在黨的領導和群眾支持下試驗了371次終獲成功”的消息,并配發社論《攻尖端技術 攀科學高峰》,給予高度贊揚。接著《人民日報》也于1960年1月16日頭版刊登了“堅決聽黨的話 依靠集體力量 試驗三百多次 征服各種困難 王林鶴心紅勁足制成高壓電橋”的報道。連著名作家巴金也拿起筆來,深情地寫下散文《王林鶴同志》,發表于1960年第三期的《上海文學》上。3月19日當天,《解放日報》在頭版顯著地位刊登了朱富林、王林鶴等同志搞革新的長篇報道,還配發了照片、評論。毛澤東下午抵滬前已看過報道,因此對王林鶴印象格外深刻。
說來也是奇巧,王林鶴因技術革新名聞海內,也因技術革新錯失良機。當時王林鶴一心撲在技術革新上,不分晝夜,沒有休息天。3月19日那天王林鶴從機器廠取經后,在回廠的路上,路過一家經常去理發的理發店,一摸頭發,好長,才猛然想起已有一個多月沒有理了,今天正好有空,就進去理一下吧。
這家店里的服務員,他大都認識,一號服務員見他進來高興地迎了上來說:“唉呀,王同志,可把您盼來了,這些日子我們也搞了不少革新,可現在碰到了一只攔路虎┅┅”原來技術革新的熱潮也吹進了這家理發店,比如顧客踏進店堂,印著“同志,您好!”字樣的方燈就會閃亮;你剛坐上座位,一條熱氣騰騰的毛巾會順著鉛絲送到面前等。現在聞名上海灘的技革闖將王林鶴進店,怎能錯過這個當面請教的機會?
“什么攔路虎?”王林鶴問道。一號服務員告訴他:過去女顧客來吹風,不問頭發多少,總按規定的時間吹,往往會吹痛頭皮。現在他們想搞個“電吹風自動控制器”,只要頭發一干,電吹風就能自動停下來。
王林鶴一聽,答應幫助他們。他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于是說干就干,馬上跳下座位當場畫起線路圖來。為集中心思,將店內的收音機關了。草圖畫了一張又一張,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一直到晚上八點多,一張“電吹風自動控制器”設計圖終于畫好了——就這樣,王林鶴錯失了與毛主席會面的“幸福時刻”。
毛主席說:你們上海有個王林鶴
其實,這天王林鶴沒見到毛主席,可毛主席在當天晚宴上多次談到了他,并因此引出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
當年3月20日,同是革新闖將的上聯電工器材廠的楊新富來滬光廠找他,楊新富一見到他,就說:“小鬼,你昨天跑到哪里去啦?你猜一猜,昨晚誰接見了我們?
王林鶴猜測了幾個人,都不對,他說:“難道是毛主席?”
“對,正是他老人家!”
“毛主席!”王林鶴一下愣住了,只感受到自己的心在劇烈地跳動。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錯過了多么幸福的好機會呀!” 楊新富十分惋惜地說。
“我┅┅”王林鶴激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他猛然一下把楊新富緊緊抱住,不停地握著他和毛主席握過的右手,說: “您┅┅您太幸福了!我是多么想見見他老人家呀!”說著說著,他的眼眶里泛起了淚花。
楊新富扶著王林鶴坐到椅子上,詳細地對他講述了當時的情景。據公開出版的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的《毛澤東在上海》介紹,在當天在晚宴上,毛主席談笑風生,談古論今,熱情洋溢地大談技術革命。他笑著對上海工具廠革新能手朱富林說:“你是革新闖將,我國軍事戰線上出了個‘朱總司令’,現在上海工業戰線也出了個‘朱總司令’,太好了!”說得朱富林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
接著,毛主席又關切地問朱富林:“搞試驗有沒有困難?”朱富林答:“沒有什么困難。”
毛澤東聽了笑著說:“不見得吧!困難肯定有的。你搞了多少次才成功的?”朱富林答:“228次。”
毛主席笑著說:“是嘛!你們上海有個王林鶴,發明高壓電橋不是經過300多次試驗嗎?困難是不小的。但是,困難沒有什么了不起,我們不要怕困難。”席間,毛澤東回顧了我黨英勇光輝的革命斗爭史,語重心長地說,革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才換來了今天。你們在大搞技術革命的時候,尤其要記住這條真理。搞試驗,一次不行、十次、百次,甚至幾百次,最后還是會成功的。不試驗,不失敗,不成功!凡事都要經過試驗,在失敗中取得經驗,然后才會成功!
毛主席看到代表都是青年工人,就親切地鼓勵代表,說青年人是國家的未來,要聽黨的話,要敢于闖,大膽地去創造。在晚宴上,毛澤東還關切地詢問:“你們中間有沒有大學生?”“有沒有工程師?”當得知代表們都是工人時,毛主席對在場的市委領導說,要從工人中培養大學生,從工人中培養工程師,還要培養作家。
之后,為了落實毛主席的指示,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從工人中選拔有技術的優秀工人為工程師。當年五一前夕,登報公布了138名首批工人工程師名單。王林鶴名列榜首,朱富林、楊新富、陳志賢榜上有名。緊接著,辦起了上海市業余工業大學(現為上海第二工業大學),推薦優秀工人的代表進高等學府深造,王林鶴、楊新富、陳銘津、李福祥等進入上海科技大學(現為上海大學)學習,為工人群眾知識化開辟了新途徑,由此王林鶴如虎添翼,為他日后的再攀科學高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系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老新聞工作者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本文原載<解放日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