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論持久戰》中有一句很精辟的話:“抗日戰爭的決戰問題,兵民是勝利之本。”
對于這個勝利之本,他富有詩意地說:
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克服了這一缺點,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們數萬萬站起來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沖入火陣,我們—聲喚也要把它嚇一大跳,這匹野牛就非燒死不可。
論持久戰
軍民關系、地方與軍隊的關系,就是毛主席所說的兵民關系。處理好這個關系是毛主席人民戰爭思想的精髓。
毛主席歷來把與群眾的關系看得很重,視為生命,視為勝利之本。
1944年秋,美軍迪克西使團的約翰·高林描寫他與八路軍去晉察冀邊區路上的情景時說:
我們碰到的當地農民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不太知道蔣介石和毛主席,但是他們熱情地接待我們,對紅軍十分尊敬,并無條件地給我們分享食物、住宿和其他東西。
他這里所說的紅軍就是八路軍。為什么沿途的農民這么熱情地接待和尊敬八路軍?就是一個原因——軍民關系好。
然而,在一段時間里,在延安,軍隊和地方卻發生了矛盾。
1942年10月10日至1943年1月14日,黨中央在延安召開西北局高級干部會議。
這次會議主要是用整風的精神總結陜甘寧邊區的歷史經驗,并檢查陜甘寧邊區的工作。
在會議中,西北局和邊區行政部門一些同志對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和留守兵團提岀了不少的批評,說留守兵團不尊重地方政府,鬧獨立性,甚至把他們一些做法上升到軍閥主義高度,與張國燾的軍黨論相提并論。西北局書記高崗點名批評蕭勁光,說他本位主義、個人主義嚴重。
地方批評軍隊。這是怎么回事呢?
在全面抗戰爆發后,八路軍主力開赴前線,為保衛陜甘寧邊區,黨中央組建了八路軍留守兵團,蕭勁光任司令員。
1939年,由于蔣介石發起反共高潮,八路軍第359旅接替留守兵團部分黃河防務,使得延安兵力緊張的狀況得到了緩解。
但從1940年前后,留守兵團與陜甘寧邊區政府特別是西北局的關系卻不夠和諧,經常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
1939年冬的一天,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莫文驊到警備第4團檢查工作。
團長陳先瑞向他匯報說,戰士去借老百姓的鍋,有的老鄉不肯借,把鍋沉到池塘里;炊事班到老鄉家去做飯,老鄉把煙筒堵起來。軍民關系不好,就好像魚兒沒有了水。為此,莫文驊親自給邊區政府副主席高自立打電報,反映有關情況,希望他給予幫助。
事后,司令員蕭勁光也覺得這樣的事情已不是一兩件,帶有一定的傾向性,若處理不好,可能影響軍民關系,于是又把這封電報同時批送給黨中央。
朱德看了后,批評了邊區政府。中共陜甘寧邊區委書記高崗認為這個得批評部隊,對此不服,便去向毛主席作了報告。(中共陜甘寧邊區委后改為陜甘寧邊區中央局、西北局)
一天,蕭勁光、莫文驊等人突然接到通知,趕快到毛主席的住處去。他們急急跨上戰馬,趕去楊家嶺窯洞。
當蕭勁光他們推門時,毛主席、朱德、任弼時、李富春和邊區政府主席、副主席林伯渠、高自力等人都在,區委書記高崗也在,看樣子是他們在開會當中可能是談及軍民關系而臨時決定把他們找去的。
毛主席見著他們,就不客氣地批評道:“你們軍民關系處理不好,不檢討自己,還向中央告狀,埋怨政府!”
莫文驊馬上意識是電報岀了問題,趕緊先作檢討,然后說電報是他打的,目的是給高自立副主席個人反映情況,并沒有向中央告狀的意思。
他說完,邊區政府負責人又講了一些部隊不遵守群眾紀律的事情,意思是因為部隊不遵守群眾紀律,所以老鄉不愿意借鍋甚至堵煙筒。
兩方面似乎都說自己有理,作為裁判員的毛主席為何見面就批評軍隊方面呢?
在部隊與群眾的關系上,毛主席歷來是站在群眾一邊,并且是護犢子的。部隊與群眾,毛主席一貫認為群眾處于弱勢,反對軍與民爭利。為此還發生過一個他罵人蠢且不理睬人的故事。
那是中央警備團組建不久時的事情。某部駐防在小碇溝溝口,由于住房不夠,準備蓋一座平房辦公用,結果在河邊占了一位農民二畝地。
陜北農田都是山坡地,二畝平地是老鄉的心尖子。老鄉和部隊說理不過,就找去團部告狀。有人把他帶到團政治部。對方竟然不理他。
老鄉惱怒了,回家后就請人給毛主席寫信。毛主席收到信后非常生氣,當即下令警衛員通知中央警備團團長吳烈停止建房,將土地歸還給農民,并且還意猶未盡在老鄉來信上批下一行字,大意是“作為警備團,應該最體貼人民群眾,最能為人民利益服務,怎么能干岀這樣的蠢事來?”
事后,他見著負責他本人警備工作的吳烈,很長時間不理他,不與他說話。身邊的工作勸也不聽,直到吳烈作岀深刻檢討為止。
這大概是我黨最早處理的一起“強占耕地建房”之事,毛主席旗幟鮮明地站在弱者——農民這一邊。
毛主席和楊家嶺農民交談
此刻,毛主席批評蕭勁光等人后,又耐心地教育他們說:
我早就在一篇文章中講過,很多人對于官兵關系、軍民關系弄不好,以為是方法不對,我總告訴他們是根本態度問題,這態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從這態度出發,于是有各種的政策、方法、方式。離了這種態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錯的,官兵之間、軍民之間的關系便決然弄不好。
說罷,他似乎意猶未盡地說:“那些認為不是根本態度問題而是技術問題的人,實在是想錯了,應該加以改正才對。”
接著,他又轉頭對邊區政府這邊的高崗、高自立等人說:“莫文驊檢討了,你們也要檢討檢討嘛!”
于是,邊區政府的人也作了自我批評。最后,毛主席對所有人交代說:“你們軍隊要擁護政府,要愛護人民;你們做地方工作的,也要擁護軍隊,照顧子弟兵。”
兩方面都被教育。毛主席意在提醒雙方都去注意這個軍民關系問題,并沒有打一方護一方。這樣,大家都不再吭聲了。
誰知事情并沒有結束。
1941年秋的一天,西北局組織部長找莫文驊去談話。他一進門,該部長便告訴他說:“第359旅有兩位連排干部違法營業,與縣大隊發生沖突,在延長縣政府院內開槍打了縣大隊的人。此事西北局已決定將肇事的那個連長和排長槍決。”
因為莫文驊兼任留守兵團軍法處長,該組織部長是叫他來接通知的,說完便下令說:“槍決馬上就執行。”
莫文驊事先對此事一無所知,突然聽說要槍決人,吃驚地說:“怎么能立即執行?此事我們一點也不知道,待調查清楚后再嚴肅處理。第359旅屬兵團代管部隊。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得回去告知蕭勁光同志和王震同志。”王震為第359旅旅長。
這位部長卻說:“不行!西北局已經決定了,不能改變,這是黨的決定,你一定要執行!”
莫文驊堅持要先調查后處理,結果,兩人爭執起來。組織部部長火了,拍著桌子大聲說:“莫主任,你不執行西北局的決定,你這個主任還想不想當了?”
莫文驊也火了,拍著桌子說:“我不當了!”便騎馬走人了。
回到留守兵團后,莫文驊立即把此事報告蕭勁光和留守兵團參謀長曹里懷等人。蕭勁光也是西北局委員,也不知道此事,聽莫文驊的匯報后也不同意西北局這個決定。
延安城不大,莫文驊和組織部長吵架的事很快就反映到黨中央那里去了。
朱德先岀面,找來西北局的同志說:“莫文驊是廣西人,有點倔脾氣,光壓是不行的。要調查,講點道理。”
隨后,朱德把這事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指示說:“雙方要進行調查。”
朱老總
經過調查后,事情弄清楚了:開槍的,不是第359旅的兩位干部,反是縣大隊的人。
在會上,莫文驊反問該組織部部長:“怎么樣?不是第359旅的人開的槍吧,還槍斃人嗎?槍斃誰?”
對方無話可說,不做聲。莫文驊說:“算了吧,回去各自作檢查好了!”對方表示同意。
就這樣,“軍方”和“地方”和平解決了這一事件,救了兩條人命。
可是,不久后,又發生一件事。
一次,延安女子大學有個女學員在延河邊的石坎下洗衣服。留守兵團一個戰士邊走路邊踢路上的石頭,不料一塊石頭正巧打在女學員頭上。女學員說戰士是有意的,戰士聲稱是無意的。于是,兩人爭吵不休,把事情弄得很大。
此事又鬧到黨中央。
毛主席獲悉此事后,很不高興,交代有關部門說:“今后要立個規矩,軍隊和地方出了問題,軍隊首先要作檢討。”
“軍隊先作檢討?”
“對!”毛主席說,“軍隊和地方鬧了矛盾,軍隊首先要作自我批評,事情就比較好辦了。凡是處理內部的團結問題,都要這樣做。”
毛主席這一氣話便為留守兵團立下了一個規矩,也為后來軍隊的正規化和處理好軍民關系確立了一個軍隊先作自我批評的原則。這是后話。
由于留守兵團和地方多次發生矛盾,毛主席認為有必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決定在楊家嶺召見留守兵團部分干部開一次會,專門解決部隊的作風問題。
這一日,蕭勁光、莫文驊、耿飚、閻紅彥、甘渭漢、賀晉年、文年生、鐘漢華、余飛、周仁杰、劉隨春、李宗貴等十多名將領到會。他們都是留守兵團戰功赫赫的高級干部。毛主席見著他們說:“今天請各路諸侯來談談軍民關系問題。”
耿飚
會上,有的干部在發言時也有不少怨氣,忍不住埋怨群眾態度不夠好,說有的老百姓動不動就要拉戰士干部找毛主席評理,老百姓難待見。
對此,毛主席耐心地開導說:
開天辟地以來,只有軍管民,老百姓見了軍隊就跪。現在老百姓敢批評我們軍隊,這是大好事。從古到今,哪有老百姓敢批評軍隊的?你們懂歷史,你們說說看,是不是這樣?如今變成了民管軍,該多好啊!這說明我們邊區的民主運動深入到群眾中去了,這很好嘛!
接著,他又教育干部們說:
人民群眾敢批評軍隊,這說明我們邊區政府民主建政工作有很大成績。軍隊有廣大人民群眾當老師,你們做軍隊工作的才不會犯大錯誤,邊區才有希望。
這一席話,雖是大道理,卻道出了實情:在陜甘寧邊區,部隊與老百姓的關系,確實已不是以前那種匪與民的關系,雙方見著不是劍拔弩張,也不互為敵人,相反,都是同一陣營的,一起為中國革命事業和抗日大業奮斗。
正是提高了老百姓的地位,他們才可以起來批評、監督部隊,協助部隊克服不良作風,向著人民軍隊邁進。遇到問題,讓一讓,軍民關系因此可以大大改善,有什么不好呢?!
毛主席的話說得大家豁然開朗,心悅誠服。一些將領來時挨批評的怨氣也一掃而空。
當然,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由于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和經濟封鎖,邊區負擔重,部隊困難多,出現一些與民爭利的情況,軍政、軍民之間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小矛盾、小糾紛。
另一方面,部隊和地方的主要負責人蕭勁光和高崗之間沒形成協調配合、兩人沒有握成一只拳頭——而這其中又有歷史原因——當初高崗曾謀求擔任留守兵團政委,蕭勁光沒同意,因此兩人心有隔閡。
由于原因錯綜復雜,毛主席這次談話,解決了部隊方面的問題,而卻沒解決地方上的問題,尤其是高崗和蕭勁光之間的矛盾還存在,因此矛盾的根子還是沒有拔掉,癥結猶存。
結果,在這次西北局第一次高干會議上,終于集中爆發出來了。
會議期間,有人又提及軍民關系存在的問題。高崗立即批評蕭勁光。蕭勁光無端受到責難,一時受不了,袖子一甩,氣呼呼地退出了會場。
莫文驊見狀,生怕他一氣之下出什么意外,立即報告領導整風運動的總學習委員會副主任李富春。
李富春聞訊,趕緊跑到蕭勁光宿舍,與他促膝談心,勸他正確對待批評。蕭勁光才返回去,繼續參加西北局高干會議。
蕭勁光和高崗扯皮,又鬧起來了,一人是地方大員,黨中央駐地都在其管轄之內;一人是留守兵團的主將,按照毛主席的話說,中央要靠它吃飯。兩人在高干會議上再次發生沖突,軍民關系不和諧,這個情況反映到黨中央后,毛主席對此非常重視。
次日,他再次召見蕭勁光、莫文驊、耿飚等留守兵團干部談話。
莫文驊
第二次與他們的談話,毛主席還是老原則:軍隊與地方鬧矛盾,軍隊先要作自我批評。
他再次對將領們強調說:
軍隊離不開地方的支持。部隊駐守在哪里,就要尊重哪里的地方政府;軍隊和地方關系岀了問題,軍隊首先要作檢討;軍隊和地方鬧矛盾,軍隊要多作自我批評。這是一條原則,什么時候都必須堅持的原則。
本著這條原則和對軍隊干部的嚴格要求,毛主席在會上對兵團頭頭蕭勁光進行了嚴厲的批評。
談話結束了,眾人要離開,毛主席對蕭勁光說:“你留下來。”眾人走了,毛主席再不厭其煩地與蕭勁光進行個別談話。
1920年蕭勁光參加了毛主席在長沙創辦的湖南俄羅斯研究會,次年由毛主席親自選拔,與劉少奇、任弼時等人一起去上海,再由黨組織轉送蘇聯學習。
回國后,他在安源路礦工作過,后參加過北伐,大革命失敗后又去蘇聯學習軍事,1930年回到閩西蘇區,出任閩粵贛軍區參謀長。
在毛主席受左傾路線排擠的時候,他也被當做毛派、打成羅明路線,撤職下放到紅軍大學當教員。
他跟隨毛主席南征北戰十多年,可以說是毛的“嫡系將領”。但當他與人發生矛盾時,毛主席卻沒站在他這一邊,反而對他要求更嚴格。
“你是個老同志,應該清楚我們軍隊的傳統。部隊在哪里都要尊重地方政府、尊重當地黨組織。”毛主席語重心長地說,“現在我們中央機關駐扎在這里,連中央決定的事情,也要通過一下西北局。你留守兵團決定的事,怎么能不通過西北局呢?”
接著,他笑著說:“蕭勁光,你是個大知識分子!”
蕭勁光一愣:我雖然去蘇聯讀過兩次書,在人才濟濟的黨內又算得上什么大知識分子啊?細細一想,才知道明白毛主席一語雙關,一方面說自己上過學,岀國留過學、喝過洋墨水,是部隊的大知識分子;另一方面又提醒自己不要太書生氣,辦事處理問題要注意靈活性,要學會協調各方面的關系,這樣才能做好工作。
接著,毛主席繼續教導他說:“要經常出去走一走,到軍隊、地方政府以及軍隊和地方的領導同志中間走一走,加強聯系,增進了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經過毛主席的耐心教育,蕭勁光終于認識到他軍隊要多作自我批評原則的重要性,誠懇地作了檢討,并主動承擔了這些事件的主要責任,最后心悅誠服地說:“軍政、軍民關系方面的問題,根子在領導,在我以身作則不好,對部隊教育不夠。”
思想通了,蕭勁光拿出了自己的高姿態,主動找到高崗,在軍民關系上作了自我批評。
高崗
在后續的西北高干會議上,他就軍民關系問題專門作了檢查,深挖了自己的思想根源。
蕭勁光并不是表面一套、內心一套,虛晃一槍去欺騙地方同志,是誠心誠意地掏心窩子,也是真正落實到行動上的改錯。因此,他很快就拿出了實際行動。
新的一年——1943年就要來臨了,西北局高干會議還沒結束,蕭勁光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徹底與西北局搞好關系,實現軍民關系的真正改善。
經過一番思考,他責成莫文驊組織留守兵團政治部編寫了一個擁政愛民宣傳教育的小冊子,叫做《擁護政府愛護人民講話材料》,然后下發到兵團各部,要求官兵進行學習、討論。
與此同時,他自己也加班加點主持起草《關于擁護政府愛護人民的決定》,起草好后以留守兵團司令部、政治部名義發出,與此同時公布包含10項內容的“愛民公約”,確定以后每年2月5日—3月4日為“擁政愛民活動月”。
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活動月、第一個擁政愛民公約,創造了兩個第一。
蕭勁光的舉措也獲得了西北局和陜甘寧邊區政府的熱情回報。
他們聽說留守兵團研究起草了《擁政愛民決定》,在高崗等人的帶領下也連夜行動。結果,他們居然搶先在留守兵團之前于1943年1月15日發出《陜甘寧邊區政府關于擁護軍隊的決定》和擁軍公約,確定每年1月25日一2月25日為擁軍運動月。
原來,邊區政府和留守兵團相互指責,互不服氣。現在,竟然爭著要去擁護對方、尊重對方、學習對方。兩個冤家在毛主席的教導下成了好哥倆。
兩個決定下達后,邊區軍民立即掀起了“擁政愛民”和“擁護軍隊”(簡稱“擁軍”)活動的高潮。
老鄉見著戰士,就拉他們進屋歇歇,戰士們則主動為老鄉干活、打掃院子,軍民親親熱熱,宛如一家人。
1943年2月5日就是傳統的農歷春節。眼看春節就要來臨,蕭勁光說:“我們部隊要幫助群眾過個好年,去走訪群眾,幫他們解決困難。”親自召開干部會議進行具體布置。
會后,留守兵團機關和各個部隊的干部們紛紛分頭到駐地群眾家走訪,送醫送藥,并幫助他們解決生產和生活中的困難。
高崗和邊區政府高自力等人也說:“我們不能拖部隊的后腿,得讓戰士們安心在部隊。”
各部門紛紛全面檢查各村鎮優待抗屬、烈屬和退伍傷殘病老革命軍人的情況,并且派人到部隊進行慰問。
春節期間,到軍委、留守兵團機關和部隊慰問、演岀的群眾和文藝團體絡繹不絕。他們來慰問,部隊官兵也不袖手旁觀,和他們一起進行聯歡,扭秧歌、對歌。
整個2月份,邊區軍民聯歡活動接連不斷。在擁軍活動中,延安群眾編排了以軍愛民、民擁軍為主題的歌劇《兄妹開荒》,到處演岀,結果受到毛主席的贊揚,于是傳播得更加廣泛,成為最火熱的經典劇。
兄妹開荒
這樣的軍民慰問、聯歡的效果確實十分好,極大地改善了陜甘寧邊區軍民關系,魚兒和水融洽了。
毛主席對兩個活動月十分贊賞,高興地說:“這樣搞很有意義,以后應堅持下去,年年搞。”
他說到做到。次年春節來臨前,毛主席于10月1日就開始提早行動——推廣蕭勁光和高崗等人的做法,以中央政治局的名義起草并發出《開展根據地的減租、生產和擁政愛民運動》的黨內指示,明確要求全國各根據地在明年農歷正月開展擁政愛民和擁軍優屬的群眾運動。
該指示明確提岀:
為了使黨政軍和人民打成一片,以利于開展明年的對敵斗爭和生產運動,各根據地黨委和軍政領導機關,應準備于明年陰歷正月普遍地、無例外地舉行一次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的廣大規模的群眾運動。軍隊方面,重新宣布擁政愛民公約,自己開檢討會,召集居民開聯歡會(當地黨政參加),有損害群眾利益者,實行賠償、道歉。群眾方面,由當地黨政和群眾團體領導,重新宣布擁軍優抗公約,舉行熱烈的勞軍運動。
毛主席把這項工作與減租、生產相并列,可見其重視,要求“普遍地、無例外地舉行”,可見工作之嚴肅。
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指示說:“在擁政愛民和擁軍優抗的運動中,徹底檢查軍隊方面和黨政方面各自在1943年的缺點錯誤,而于1944年堅決改正之。”
為此,毛主席還饒有興致地提出:
以后應于每年正月普遍舉行一次,再三再四地宣讀擁政愛民公約和擁軍優抗公約,再三再四地將各根據地曾經發生的軍隊欺壓黨政民和黨政民關心軍隊不足的缺點錯誤,實行公開的群眾性的自我批評(各方面只批評自己,不批評對方),而徹底改正之。
目的是徹底改正以往的缺點錯誤,他在方法上這種各方面只批評自己,不批評對方的辦法也很有意思,看似偏頗,不關是非,甚至要求有些蠻橫,實則這卻是真正解決軍民關系之道,包含著深刻的方法論智慧,是達到雙擁的最好方法。
這個黨內指示下發后,雙擁活動立即在全國各根據地、解放區廣泛開展起來,有力地促進了軍民關系的改善。由于效果奇好,毛主席年年搞的思想,得到大家的擁護,于是逐步形成制度,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黨和軍隊一個優良傳統。
至于蕭勁光在西北高干會議受的冤枉,毛主席弄清事實后,1945年7月與他又進行了一次長談說:
高干會批評了留守兵團,但留守兵團幾年來的工作成績是主要的。留守兵團有缺點錯誤,但性質是屬于聯共(布)黨史結束語中第五條的性質,不是路線錯誤。高干會對留守兵團所做的不恰當的結論應予糾正。
所謂聯共(布)黨史結束語中第五條的性質,就是如何對待工作中的缺點錯誤的處理辦法,主要觀點是:
一、如果黨陶醉于勝利而開始驕傲起來,如果它不再注意自己工作中的缺點,如果它害怕承認自己的錯誤,害怕公開地老實地及時地改正這些錯誤,那它就當不了工人階級的領導者;
二、如果黨不害怕批評和自我批評,如果它不掩蓋自己工作中的錯誤和缺點,如果它用自己工作中的錯誤來教導和教育干部,如果它善于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那它就會是戰無不勝的。
蕭勁光后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談及此事時說:
毛主席既肯定了成績,又分清了錯誤是非,并教育我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他教育干部的良苦用心,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能深刻地體會它。幾十年來,毛主席的這一諄諄教導一直銘刻在我的心中。
可不是這樣的嗎?!由于毛主席的教導,由于蕭勁光勇于嚴格要求自己,陜甘寧邊區和部隊的關系由此獲得改善,并且帶動全國軍民形成并創造一個雙擁傳統,壞事變成了好事,何其美妙!
來源:飛天說史今日頭條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軍民關系鬧矛盾,高崗點名批評蕭勁光,主席:軍隊要先做自我批評
2022-08-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