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一觸即發。這場戰事是印度步步挑釁在先,中國始終秉承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再三提出和平談判。
然而印度軍方變本加厲,拒絕和談,中國政府忍無可忍,決定進行自衛反擊戰。
而就在開戰前夕,毛主席和周總理詢問了眾將領的意見,沒想到主張不戰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在這時,年逾古稀的“軍神”劉伯承說了一句話,頓時堵住了悠悠之口……
對印反擊戰為何非打不可?作戰過程中,劉伯承的一句告誡影響深遠,他說了什么?
尼赫魯之心,路人皆知
對印自衛反擊戰的爆發,導火索是印度總理尼赫魯本人。
印度身為曾與中國“同病相憐”的友好鄰邦,在尼赫魯的執政下,逐漸有了稱霸亞洲的野心。但若要追根溯源,“印度問題”的罪魁禍首,是英國。
1849年,印度曾徹底淪為英國殖民地。為了護住這塊到嘴的“肥肉”,英國將目光鎖定到了我國的領土——西藏。西藏因得天獨厚,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歷來被軍事家們看作兵家必爭之地:誰擁有西藏,誰就能控制次大陸。
1903年,英國發動侵藏戰爭,翌年攻陷拉薩,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拉薩條約》,宣告西藏為英國的獨占勢力范圍。此后,英國不斷在西藏境內挑起事端,制造“驅漢事件”,試圖策劃“西藏獨立”。
1913年,英國終于鬧出了“大動作”,一手策劃并召開了以“爭奪青藏高原”為目的的西姆拉會議。
在這場會議上,誕生了具有侵略意義的“麥克馬洪線”,西藏地區近九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都被劃到了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版圖。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過“麥克馬洪線”的有效性,但尼赫魯卻將這條線奉為圭臬,全然忘了當時國家主權喪失,“被殖民”的恥辱感。甚至,曾被帝國主義霸凌的印度,也效仿起了帝國主義的惡劣行徑,試圖稱霸南亞次大陸,稱霸整個亞洲。
尼赫魯采用軍事,外交等手段,先迫使不丹、尼泊爾等周邊鄰國對他“俯首稱臣”,后又于1949年公然吞并錫金。
而新中國的誕生,成為了尼赫魯制霸亞洲道路上的最大阻礙。
在西藏問題上,印度對英國的“擴張主義”推崇備至,尼赫魯死咬“麥克馬洪線”不放,甚至公開發表言論:“印度人到西藏,如同到自己家中一樣來去自由。”
此后十年,尼赫魯致力于推進一系列“攫取西藏”的軍事戰略……比如趁著新中國忙于抗美援朝之際,指使軍隊在西藏邊境小打小鬧,制造武裝沖突;或者給西藏叛亂分子提供政治避難,拉攏反動派勢力,達到分裂西藏的目的等等。
而尼赫魯之所以如此肆無忌憚,甚至志在必得,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印度當局獲得了美蘇兩國的支持和默許。
新中國僅成立一年,就在朝鮮戰場上大放異彩,這讓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頗為忌憚。如果印度能與中國抗衡,哪怕只是緩慢地拖垮中國,這也是它們所喜聞樂見的。
在朝鮮戰爭中剛吃過虧的美國最為積極,身體力行地給予印度大量軍事援助。
而蘇聯對此的態度也是隔岸觀火,伺機而動。蘇聯的算盤是,必要時犧牲中國的利益,借助印度的力量南下,從而滲透整個南亞,獲得與美國一較高下的資本和籌碼。
從1955年起,截至中印邊境戰爆發前夕,蘇聯給予印度的援助高達30多億盧比,以達到推波助瀾的效果。
尼赫魯自身試圖稱霸亞洲的野心,加上諸國的火上澆油,使得他在霸權主義的道路上一去不回頭,促使了一場本可以避免的戰爭爆發。
面對印度的不斷騷擾,一再挑釁,中國政府以和為貴,首先采取和談的方式進行交涉。那么,是什么迫使中國最終選擇自衛反擊?面對即將到來的戰事,中國人民解放軍又展現出了怎樣的風采?
老元帥麾下,無怯戰之兵
1959年8月25日,“朗久事件”爆發。這是印度首次在中印邊境挑起大規模流血事件。
兩個月后,印度如法炮制,繼續制造“空喀山口事件”,與中國邊防部隊爆發了武裝沖突,致使一名邊防戰士犧牲。
中國向來熱愛和平,拿出大國風范,不主張用暴力解決問題。
周總理代表中國政府緊急出訪印度,與尼赫魯政府進行和平談判,意在維護中印兩國的傳統友誼和邊境和平。
而尼赫魯卻將中國政府的君子之舉視為軟弱可欺,拒絕和談,變本加厲地動用武力,蠶食中國邊境領土。
毛主席向來對危局有著敏銳的感知力,面對印軍的惡意侵擾,中國的兵可不是“軟柿子”。在毛主席的授意下,“西藏軍區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作戰前進指揮部”迅速成立。
即使如此,中方尚且不想將事態擴展至戰爭層級,只是蓄積武裝力量,未雨綢繆,以備不時之需。
然而,背靠美蘇的尼赫魯“躊躇滿志”,印軍將手伸過了“麥克馬洪線”,不斷挑戰中方底線,試圖將更多的土地收入囊中。
在尼赫魯的再三縱容下,1962年9月,“擇繞橋事件”爆發。印軍率先挑起戰爭,向守衛擇繞橋的邊防戰士發起襲擊,中國戰士為了守護領土完整,與印軍展開激烈戰斗,5名邊防戰士英勇殉國。
10月10日,印軍在擇繞橋再挑事端,中國邊防軍犧牲11人,重傷12人。
事件發生兩天后,尼赫魯公開叫囂“要將中國軍隊徹底清除”,印度國防部長在一旁煽風點火:“就算打到只剩最后一支槍,也要把中國人趕出去。”
“擇繞橋”事件和印方的態度,徹底惹惱了中國政府!
面對中方的“以和為貴”,印度當局不以為然,從50年代起,陸續蠶食著中國的領土,將本可以化解的武裝沖突,一步步推進到戰爭的規模。
就在尼赫魯揚言要徹底消滅中國軍隊的同一天,被中央點帥的張國華終止病假,即刻啟程返回拉薩,籌備作戰。
毛主席既已召回“雪域戰神”張國華,就是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打算。為此,特召開一場軍委會議,詢問眾將的看法。
在座的眾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各抒己見,最終,主張“不戰”者居多。
客觀來說,他們的憂慮也并非多余——
印軍派出的是他們的王牌第7旅,而第7旅所轄的第9廓爾喀聯隊,是出了名的驍勇善戰。一百年前,英國雇傭兵的主要組成就是廓爾喀人,戰斗力不容小覷。
加之美英蘇給予其源源不斷的援助,光是美國,就向印軍運輸了自動步槍,重迫擊炮,無后坐力炮等大型武器裝備無數。
戰爭意味著流血,意味著花錢,從國家建設角度來說,這一仗似乎還未達到非打不可的必要。
然而,還是有兩個人堅定地表示:“事關國威,非打不可”!
其中一位是張國華,另一位便是老帥劉伯承。
張國華
中央初步擬定的作戰計劃是打掉一個營,張國華不僅主張打,更是大手一揮,表示:“我要打掉他一個旅!打的就是王牌旅!”
而后,一個聲音打破寂靜:“青藏高原我是沒去過,有難度,但并非沒有出路。”
說這句話的,正是老帥劉伯承。
劉伯承在軍中的威望已無需多言,戰績也無需贅述,“軍神”的封號至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算起來,劉伯承還是張國華的老首長,張國華敢放言“打他一個旅”,頗有幾分劉帥之風。
有了“軍神”出面鎮場子,這場仗勢在必行!最終,毛主席一錘定音:“張國華說要打,那就讓他打!打不好重來。”
1962年10月17日,中央軍委下達對印作戰命令。70高齡的劉伯承掛名編外參謀,隨行指揮督戰。
老帥出山,軍中上下頓時吃了一顆“定心丸”,而劉伯承在作戰中給出的指導,更是身體力行地為戰士們好好上了一課!
兩軍交戰,驕兵必敗
1962年10月,中印邊境戰爭正式打響。
戰爭初始,印軍占領高地——在喜馬拉雅雪山營地建立指揮部,考爾中將坐鎮指揮。
人民解放軍什么艱難險阻沒見過,劉伯承只一句話,就奠定了勝利的基礎,他說:“有水就有路,沿著水流的方向走,我們就是天降奇兵!”
基于劉帥的策略,我軍派出一支部隊從正面佯攻,再派一個師尋水探路,從后方夾擊,最后大部隊頂上,來個一鍋端。
肩負尋水探路重任的這支隊伍,選擇了中印和錫金三國交界的東路線摸索行進,戰火未燒至此處,相對安全隱蔽。
在麥克馬洪線前沿與我軍激戰正酣的印軍,怎么也沒有料到,解放軍會從錫金邊境摸到后方冒出來。
不說別的,僅僅這一路的雪山高原反應,就足以折磨人的心志,而解放軍部隊在極短的時間里,不僅摸到了前線,甚至還有體力英勇作戰,宛若神兵天降。
第一場戰役異常順利,除了廓爾喀聯隊尚能負隅頑抗,其余散兵一觸即潰。
坐鎮的印度卡爾中將,更因信息不暢,甚至還不知道“后院起火”,此時正坐著蘇聯支援的直升飛機,與美國軍事顧問一同視察亞東一線。下飛機后,他才察覺情況不妙,但此時他與解放軍撞了個正著,倉皇之間只能扒牛車逃走,險些就做了俘虜,而那架先進的直升機自然成了我軍的戰利品。
首戰告捷!人民解放軍全殲印軍第7旅。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對這場戰斗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大獲表彰。
打了勝仗,戰士們無不歡欣鼓舞,軍營也洋溢著喜悅的氛圍,只有劉伯承波瀾不驚,他把愛將張國華叫到跟前,“我告訴你八個字:不要輕敵,驕兵必敗!印度吃了虧,勢必會發起反撲,你這個指揮官,該想想下一步怎么打才是正事!”
戰局瞬息萬變,劉伯承在這個時候提點張國華,可謂用心良苦。
最近的朝鮮戰爭就是前車之鑒,朝鮮人民軍短短數月,就打得李承晚部節節敗退。就在全朝鮮提前慶祝勝利之際,美軍從中攔腰截斷,致使人民軍損傷慘重。
可惜朝鮮沒有劉伯承,但是解放軍有軍神坐鎮!
果然,第二次戰役來勢洶洶,印軍有備而來,部署得當,浩浩蕩蕩的軍隊以“蛇形”出戰。
幸得劉伯承敲打,解放軍一鼓作氣,士氣高昂。張國華迅速制定作戰計劃,實施“斬蛇”行動:該打頭的打頭,該去尾的去尾;剩下的一批負責斬腰,另一批負責破腹。整個行動迅猛有序,大獲全勝。
這時,毛主席眼見時機成熟,下令撤軍。因為此戰的目的,只是將尼赫魯拉回談判桌前。中國身為泱泱大國,絕非貪戰戀戰之輩!
這一仗,保全了中印邊境至少十年的穩定。
如若不是印方犯我國威在先,這場戰事壓根不會發生。而對印反擊自衛站也是劉伯承軍旅生涯中最后一次出征。他給出的八字箴言更是影響深遠,時至今日,依然極具指導價值。
如今的中國,縱使國際局勢波譎云詭也能巋然自若,因為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一直不忘劉伯承元帥的教誨:不要輕敵,驕兵必敗!
來源:崢嶸年代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對印反擊戰前夕,我軍內部出現嚴重分歧,劉伯承出面鎮住場子,一句告誡影響至今
2023-07-10?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