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2日-星期五
毛主席是中國“骨頭最硬”的人,他欣賞的,也是有骨氣、有氣節(jié)的人。毛主席曾不止一次提到過一個叫“賈桂”的人,毛主席直言,“賈桂”是他最看不起的人。因為他是沒有氣節(jié)的奴才,毛主席評價他“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
毛主席為什么那么不待見“賈桂”?“賈桂”又是何許人也?
1
其實,賈桂是京劇《法門寺》中一個太監(jiān)的名字。《法門寺》改編自明代初年的一段故事,故事是真實的,可賈桂這個角色是虛構的。與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戲劇類似,京劇《法門寺》敘述的也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恩恩怨怨”的故事。
《法門寺》劇照一
毛主席很喜歡《法門寺》這出戲,在延安的日子里,毛主席就四次饒有興致地觀看過這出戲。重慶談判期間,在緊張激烈的談判間隙,為緩和矛盾,“東道主”安排了幾場京劇演出。應邀觀看演出的賓客有毛主席、國民黨要員和在渝著名民主人士。演出的是有名的戲班子“厲家班”,據(jù)說,之所以請“厲家班”,主要因為蔣介石的個人偏愛。在眾多京劇名家中,蔣介石尤其喜歡“厲家班”武生演員厲慧良的表演。
當時,蔣介石點了兩出戲《穆桂英掛帥》和《十三妹》,毛主席點的正是《法門寺》。
另有一種說法,國民黨人點的是《負荊請罪》,民主人士點的是《將相和》,而毛主席卻出人意料地點了《大鬧天宮》。這個說法雖然無據(jù)可查,或者純屬虛構,卻生動揭示了當時三種力量的不同立場和不同選擇。
毛主席喜歡看《法門寺》,除了看重它的文藝價值,欣賞藝人精湛的表演技巧之外,毛主席特別感興趣的便是劇中的小太監(jiān)賈桂。
《法門寺》里有這么一個情節(jié):大太監(jiān)劉瑾讓小太監(jiān)賈桂坐下的時候,賈桂很自然地回了一句:“甭坐了,奴才我站慣了。”
據(jù)說,演出開始之后,坐在后排的幾個國民黨要員還在那里高談闊論,他們開口閉口都是“美援”、“國際援助”。顯然,他們這是有意在毛主席面前顯擺、嘚瑟,以顯得他們有美國的支持,因而何等強大。
這個時候,毛主席沒有說話,更沒有透露出一絲嘲諷或者不屑的意思。
可當戲臺上演到上述情節(jié)的時候,毛主席的臉上便顯露出鄙視、厭惡的表情,他指著戲臺上的賈桂對身邊的人說道:“你看看,主子給他讓坐,他卻說站慣了,一副奴才相!”
毛主席的話雖然音量不大,卻聲聲入耳,坐在后排的國民黨要員聽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后人猜想,毛主席這句話就是特意說給那幾個國民黨要員聽的,意在嘲諷國民黨政府為了爭取“美援”,在美國主子面前唯唯諾諾、卑躬屈膝的丑態(tài)。
毛主席當時說的話是否確有這種寓意,我們無從知曉。不過,聽了毛主席這句話,后排的那幾個國民黨要員徹底閉上了嘴。
我想,那幾個官員應該是“進入角色、對號入座”了,一個身心殘缺的大太監(jiān),一個唯唯諾諾的小太監(jiān)……一副奴才相,這樣的諷刺也太辛辣了吧!
《法門寺》劇照二
1949年夏,毛主席從香山來到北平長安大戲院觀看演出,這里正要上演傳統(tǒng)京劇《法門寺》。應毛主席的邀請,即將出席“一屆政協(xié)”的部分代表也來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之后,毛主席在眾人的簇擁下走出劇場,毛主席一邊走,一邊對身邊的民主人士說:“《法門寺》里兩個太監(jiān)很典型,一個是劉瑾,一個是賈桂……劉瑾以前沒有辦過一件好事,唯獨在法門寺糾正了一件錯案,這也算是他為人民辦的一件好事。”毛主席點評道,“這個賈桂很卑微,在他的主子面前,賈桂沒有尊嚴,沒有骨氣,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有人附和道:“太監(jiān)原本就不是什么正常人,賈桂正是這個群體的代表人物。”毛主席話鋒一轉道:“我們身邊也有不少賈桂啊,既可憐,又可悲……我們要提倡實事求是、人格獨立,一個人是要有一點自尊心、有一點骨氣的,賈桂這種奴才思想要不得。”毛主席還說:“對下狐假虎威、作威作福,對上唯唯諾諾、奴顏婢膝,就連大太監(jiān)劉瑾都看不起他。”
久而久之,“賈桂”就成了“奴才”的代名詞,說起賈桂,人們就會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奴性十足、沒有骨氣的那類人。
2
毛主席格外欣賞一位“不食嗟來之食”的文人——他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
上世紀四十年代,戰(zhàn)亂中的中國百業(yè)蕭條,物價飛漲。連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這樣的人都買不起糧食,一家老少只能以稀粥糊口。這個時候,美國給中國運來了糧食,國民黨當局給教授們發(fā)了“面粉配給證”,教授們可以憑證購買美國援助的面粉。
蔣介石和司徒雷登(右一)
可是,因為貨幣貶值,加上糧食供應時常中斷,導致糧價暴漲,朱自清一個月的工資只夠買三袋多面粉。更何況,即使能夠買到面粉,美國人也是有條件的:既然接受美國的救濟,中國人就該對美國感恩戴德,俯首帖耳。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你想吃美國的面粉,那就要乖乖聽話,總之,面粉不是白給的。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主席用辛辣的語言這樣寫道:
美國人在北平、天津、上海灑了些‘救濟粉’,看看誰愿意彎腰拾起來,這叫作‘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接著,毛主席嘲諷道:“嗟來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毛主席這話就應驗了。
1948年5月,美國政府妄圖復活日本軍國主義,消息一出,就遭到中國社會各界的強烈譴責。
就此,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和駐上海總領事卡寶德發(fā)表了威脅性和侮辱性的演說。
在演說中,司徒雷登和卡寶德拒不回應中國各界的質詢,反而以“美援面粉”為由頭,指責“中國人不識好歹,恩將仇報”,甚至威脅要中斷“美援”。
面對美國人的侮辱和威脅,清華大學110位學者聯(lián)合發(fā)表了《百十師長嚴正聲明》,呼吁國人拒領“美援面粉”,以抗議美國的扶日政策。
《聲明》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為了中國人的尊嚴和氣節(jié),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舍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
“聲明”正式發(fā)表前,清華大學吳晗教授去了朱自清家,希望朱自清在聲明書上簽名。
可是一跨進朱自清的家門,吳晗教授就猶豫了。因為饑餓和嚴重的病情,朱自清已經(jīng)臥床不起,無錢醫(yī)治。更何況,朱自清一家老少共有9個人,朱家的日子已經(jīng)過得特別艱難。
吳晗教授想,如果朱自清在“聲明書”上簽了字,朱家的日子將會更加艱難。所以,他對朱自清教授這樣說:“是否在‘聲明書’上簽字,我的建議是量力而行,不要勉強。”
朱自清
朱自清教授卻說:“吳先生應該清楚我的為人和態(tài)度,春秋時期,氣節(jié)之士即便餓死也不吃‘嗟來之食’,古人尚能如此,我輩也能做到,否則,將妄為人師。我早就想好了,寧可餓死,我也不接受美國人帶有侮辱性的施舍!”
說完這句話,朱自清硬撐著病體坐了起來,毫不遲疑地在“聲明書”上簽上了“朱自清”三個字。
第二天一大早,朱自清教授就讓他的夫人退還了“面粉配給證”。看到家里還有幾張當月的面粉票,朱自清對夫人說:“快拿去退了,家里還有小半袋面粉,你一并把它帶走,要退就退個干凈徹底!”
一個多月之后,朱自清教授病情惡化,藥石罔效,不幸離世,終年僅50歲。
彌留之際,朱自清教授吃力地、斷斷續(xù)續(xù)地囑咐家人:“有一件事情務必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援的‘聲明書’上簽了字的,今后,無論有多么困難,你們都不要接受美援面粉。”
有人說,朱自清教授這是“書生意氣”,“民以食為天”,朱自清教授大可不必“以死抗爭”。
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毛主席
可毛主席卻不是這么看的,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毛主席這樣寫道:
我們中國人是有骨氣的。許多人曾經(jīng)是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在美國帝國主義者及其走狗國民黨反動派面前,他們站起來了……
我們應當寫聞一多頌,寫朱自清頌,他們表現(xiàn)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在這篇文章里,我們還能看到一段豪氣干云且耳熟能詳?shù)拿裕?span lang="EN-US">
多少一點困難怕什么。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老子說過:‘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
當中國面臨最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時,毛主席又多次提到《法門寺》里的太監(jiān)賈桂。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中寫道:
有些人做奴隸做久了,感覺事事不如人,在外國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門寺》里的賈桂一樣,人家讓他坐,他說站慣了。
毛主席斥責其“奴性十足,不可救藥”,進而號召全國人民“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來,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視美帝國主義’的精神發(fā)展起來!”
建國初期,蘇聯(lián)“老大哥”給予我國非常大的幫助,中國人民對蘇聯(lián)“老大哥”心存感激、尊重有加。
但是,在中蘇人員頻繁交往、近距離接觸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毛主席接見蘇聯(lián)領導人
當時,“二機部”向毛主席提交了一份“關于同蘇聯(lián)專家關系的報告”,看完這篇報告,毛主席親筆批示道:“‘四海之內皆兄弟’,你們要尊重蘇聯(lián)同志,刻苦虛心地向他們學習。但是,你們也要破除迷信,打倒賈桂!”
毛主席特別標注道:“要知道,賈桂(即奴才)是誰也看不起的。”進入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后期,毛主席又在講話和報告中多次提到“賈桂”的名字。
當時,我國面臨著建國以來最嚴峻的國際環(huán)境。
一方面,中蘇關系日趨緊張,且有公開分裂的趨勢;另一方面,我國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武力威脅和經(jīng)濟封鎖,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一個接一個困難和風險面前,國內有一部分人變得茫然無措,一些人甚至開始喪失信心、動搖信念。
閱讀更多好文,敬請訂閱“崢嶸年代”。為了帶領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上“獨立自主”發(fā)展道路,毛主席撰寫了《論十大關系》一文。
針對諸如“如果失去蘇聯(lián)的援助,中國的建設不可能成功”等悲觀、錯誤的言論,毛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
一些人當奴隸當慣了,總是有點奴隸氣,好像《法門寺》里的賈桂一樣,叫他坐,他說站慣了”。
‘賈桂’感覺事事不如人,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我們一些同志跟‘賈桂’很像,在外國人面前直不起腰。
在毛主席的筆下,“賈桂”就是一個反面教員,他軟弱、迷信權威,他沒有獨立人格,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奴才。在一次大會上,毛主席又一次提到“賈桂”的名字,他慷慨激昂地說道:“要割掉奴隸尾巴,要破除迷信,要徹底打倒賈桂作風,賈桂是誰也看不起的!”
而今,太監(jiān)這個畸形的群體早已消亡殆盡,那么,我們身邊還有賈桂這樣的人物嗎?很不幸,世上早沒了太監(jiān),可是“賈桂似的人物到處可見”——這是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史學家季羨林先生的看法。
季羨林
季羨林先生說,“無須細察,你仍然可能跟‘跪習慣了不會站立’的法門寺‘賈桂’時常碰面。”
季羨林先生何出此言?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吸納外資,引進國外的一些先進技術和經(jīng)驗,但是,打開窗戶,“蚊子和蒼蠅”也一起進來了。
一時間,一些人對外來文化的好奇迅速演變成“崇拜”,更有一些“精英人士”對西方產(chǎn)生了一種“迷信”,虔誠地拜倒在西方發(fā)達國家面前。
他們追求美式價值觀,有激進極端者甚至認為:中國下一步應該全盤“西方化”。
這是一種精神的自殘,背后是“賈桂”式的自卑。
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下,“賈桂”們的腰桿是挺不起來的,因而永遠也走不出一條筆直的路。
殊不知,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中國的事情只能靠中國人自己來辦,盲目崇拜和迷信的結果只能是屈辱的、徒勞的。
4
最后,再說一說“奴才”與“奴隸”的主要區(qū)別。
首先,“奴隸”是被強迫的,而“奴才”是自愿的;其次,“奴隸”是一個社會階層,而“奴才”是一種社會意識、國民意識,是一種扭曲的人際關系。
“奴隸”與“奴才”最關鍵的區(qū)別是:“奴隸”尚有獲得自由的人生目標,而“奴才”卻把一切都依附于他的主子,根本沒有自己的人生目標。
也就是說,“奴隸”固然不幸,卻并不那么可怕,因為他還知道掙扎,至少還有掙脫桎梏、獲得自由的希望;而一個人倘若贊嘆奴隸生活,并陶醉于其中、樂不思蜀的話,這個人就是萬劫不復的“賈桂”式的奴才了。這就是毛主席鄙視“賈桂”、不待見“賈桂”的根本原因。
在毛主席看來,“賈桂”不過是一具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他沒有骨氣,沒有氣節(jié),沒有尊嚴,沒有理想,其靈氣生動的靈魂早已死去!
來源:崢嶸年代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毛主席最看不起誰?曾痛斥“奴才做久了,在主子面前伸不直腰”!
2023-07-10毛主席乘車經(jīng)過徐海東居所,低聲對司機說:關掉發(fā)動機,順坡滑……
2023-07-10余鶴元:李慶霖“告御狀”,竟然讓毛主席掉下眼淚——淺談李慶霖“告御狀”的作用和意義
2023-07-03?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