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以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創了"皇帝"一詞,成為了中國兩千多年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除此之外,秦始皇還創造出了一個皇帝的自稱——“朕”,這“朕”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古代,君主們的自稱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演變。在秦始皇之前,君主和諸侯王們通常用“寡人”、"孤"或者“不谷”作為自稱。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們大多自稱為寡人,而楚王卻自稱不谷。
在漢朝時,劉邦大封諸侯王,齊王韓信等人都自稱寡人。到了東漢末年,曹操雖是武平侯, 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地位在諸侯之上, 故以“孤”自稱。
“寡人”、"孤"是秦始皇之前最常見的自稱,又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呢?
古人對稱呼十分講究,稱人以德,自稱則以不德。也就是稱呼他人一般都用敬稱和敬辭,比如令尊、令堂、令郎、尊駕、高足、高見,談到自己時則使用謙稱、謙辭,如鄙人、不才、愚見、犬子等。所以古代的君主和諸侯王,也都會使用謙辭作為自稱。
“寡人",就是“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和諸侯王的謙虛自稱。意思是有德的君主,才配得上至高無上的權力,而寡德之人則會失去尊貴的權位。所以君主或諸侯自稱“寡人",一方面表達謙遜,另一方面也是警示自己。
“孤”,就是“孤立無援者”,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們在遭遇危難時或落敗后的貶損自稱。后來在秦、漢時期,“孤”這個自稱逐漸演變成了帝王的雄稱。
朕
秦王嬴政成了“始皇帝"后,丞相李斯便建議秦始皇起一個專屬于皇帝的自稱,于是從“我”,“吾”,“朕”之中選擇了“朕”。
“朕”在早期,跟“我”和“吾”是一樣的自稱,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可以用來自稱。只是百姓多用“我”和“吾”,而達官顯貴用“朕”的多一些。于是秦始皇便選擇“朕”這個字作為帝王的自稱,從此除了帝王,其他人都不能再用“朕”來自稱了。
秦始皇為什么選擇“朕”字呢?史學專家曾表示,將“朕”字拆開來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了。
當時“朕”字的寫法并非是現在的"月、關"二字組成,而是由"舟、灷"組成。
"舟",意為船只,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意思是君主是船,百姓是水。
“灷”,意為火種,火自古以來就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征,秦始皇用"朕"字自稱,表達了自己坐擁天下,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力。
從那以后,“朕”字成了帝王獨享的自稱,其他人都不得使用,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期,這個自稱才隨著整個封建王朝的結束而終止。
作者:史作俑者 ;來源:詩詞散文世界微信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