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系完備、內容深厚、邏輯嚴密、意蘊深遠,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宣傳思想文化領域的新飛躍,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寶庫增添了新內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深刻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與特征,系統反映了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內在邏輯,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進一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應有之義,也是更好地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必然要求。
一、關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新認知
馬克思主義對“什么是意識形態”的理解,構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透視、部署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底色。基于實踐范疇的引入,馬克思恩格斯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揭示了德意志意識形態的虛假性與資產階級本性,指出他們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各種觀念形態”的,重新把“意識形態”置入“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闡釋框架中,從而科學地揭示了意識形態的階級屬性,奠定了正確認識意識形態的理論基礎。列寧實現了由“意識形態”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跨越,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階級性上升為黨性原則。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毛澤東同志建立了“經濟—政治—文化”的解釋框架,通過社會革命和說服教育初步建立起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思想體系。鄧小平同志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進一步釋放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包容力與闡釋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屬性、內涵與功能等問題做出了創新性回答,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解。
第一,澄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解仍存在誤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證了黨性與人民性的辯證統一關系,從根本上廓清了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問題上的思想迷霧。
其一,指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黨性。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黨性原則是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原則,必須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各級各類的意識形態工作都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黨性,要做到“大張旗鼓”“理直氣壯”“堅持不懈”,不能“躲躲閃閃”“扭扭捏捏”“含糊其辭”。
其二,明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人民性體現為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根本問題。堅持人民性,既要著眼于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要著眼于教育引導群眾;既要從群眾及其生活中汲取靈感與智慧,又要注重提高群眾素養。
其三,強調黨性與人民性的內在統一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一的”,“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二者的統一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宗旨與性質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始終“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之外,它沒有任何特殊利益。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的根基和血脈在人民,黨的立場就是人民立場,黨的利益就是人民利益,黨的奮斗目標就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黨性與人民性是一體兩面,兩者在理論上相互依托,在實踐中相互確證。它們的內在統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特征。
第二,豐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內涵。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不斷發展著的,其內涵伴隨著時代與實踐的發展而得以深化拓展。對此,習近平文化思想做出了突出貢獻。
其一,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全人類共同價值”,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增添了新要素。“意識形態的本質是價值觀的理論體系”,意識形態領域的較量集中體現為核心價值觀的競爭。習近平總書記用“中軸”一詞形象地表達了特定價值觀念之于特定社會文化發展的意義,并指出“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也是人心之爭、意識形態之爭”。在中國場域,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根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三個倡導”將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的價值訴求融為一個整體,集中反映了全體中華兒女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當代呈現與本質體現。在國際場域,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際舞臺上的延展,全人類共同價值的六大要素貫穿于個人、社會、國家、世界等多個層面,在求同存異中凝聚全人類的力量與意志,證實了西方“普世價值”的虛偽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精神引領與支撐。
其二,強化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明意義。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總結提煉了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列為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內容。其實,中國式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可以說是對同一歷史過程的不同表達。在特定意義上,人類文明新形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本體,以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為基礎,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現實呈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文明結晶。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概念的出場,與“全球文明倡議”一道,以全新的理論術語完整地呈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這不僅豐富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表達,還強化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文明意義。
其三,提升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統文化底蘊。作為中華民族的“根”與“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凝聚了共同的中華民族情感,培育了共同的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尤為注重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科學闡釋并堅持推進“兩個結合”。“兩個結合”的“化學反應”使得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現代的”,它厚植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統文化底蘊。其中,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固有的根本”和“重要源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便是典型例證之一。
第三,指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應然的社會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意識形態是“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強大”是凝聚力與引領力的修飾限定詞,凸顯了我們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獨特優勢。“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所以具備強大的凝聚力和思想引領功能,是因為它源自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具備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與實踐性,能有效且廣泛地凝聚共識、匯聚民心,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觀念、道德情感上緊密聯結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團結一心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與引領功能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富有說服力、感召力的內容”。我們要加強宣傳闡釋工作,講清楚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等等,通過思政課、理論研究、歷史研究、重大節日慶祝等活動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二是“廣泛有效的傳播”。我們要加快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等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創新發展順應歷史潮流的宣傳方式,借助影視作品、文學作品等載體,增強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二、關于“為什么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新思考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形成了關于“為什么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認識。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大上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新中國成立后他再次談道:“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搞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要在中國實現四個現代化,必須在思想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江澤民同志也曾指出,意識形態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風險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將意識形態安全視為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歷史、理論與現實三個維度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深化了馬克思主義對“為什么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
第一,在歷史維度上吸取和總結了科學社會主義運動的經驗教訓,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之于政權鞏固的重要性。一方面,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僵化與崩潰是蘇聯解體的根本原因。戈爾巴喬夫為填補“歷史真空”大搞歷史虛無主義,用“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取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在思想文化領域摧毀了蘇共的執政根基,引起了黨和人民的思想混亂。蘇聯解體事件說明,思想防線一旦被攻破,其他防線也會逐漸崩潰。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蘇聯歷史、蘇共歷史,否定列寧,否定斯大林,搞歷史虛無主義,思想搞亂了,各級黨組織幾乎沒任何作用了,軍隊都不在黨的領導之下了”。針對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其要害在于“根本上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辯證地看待黨和國家歷史教訓的“三個態度”,同時提出了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功過是非的“兩個不因”和“六個不能”。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提出了正確評價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時期的“兩個不能否定”,主張在全黨開展“四史”學習教育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舉措。另一方面,自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華民族繪制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圖景,而這正是由于我們黨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這一立黨立國、興黨興國之本。我們黨始終堅持依靠理想信念團結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從而筑牢建設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的信仰之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習近平總書記發揚我們黨重視理論建設與理論教育的優良傳統,強調理論創新、理論武裝之于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意義,強調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之于中國共產黨人的重要意義,強調要重視學習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因此,我們黨提出要在全黨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題教育。
第二,在理論維度上將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在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從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出發,習近平總書記首先提出意識形態工作的定位問題。他指出:“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這一重要論斷清晰地指出了經濟建設與意識形態工作的雙向互動關系。“極端重要”一詞是對意識形態工作地位的精準把握,表明意識形態工作不是虛的、軟的、可有可無的。一方面,經濟建設是中心,為意識形態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屬于第一性的問題,若將兩者顛倒,那就違背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則,從而陷入歷史唯心主義的窠臼。因此,意識形態工作要樹立大局觀念,找準自身坐標,承擔起“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另一方面,意識形態工作為經濟建設提供保障,這是其他各項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前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不僅“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還“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總之,習近平文化思想摒棄了簡單化、絕對化思維,全面辯證地闡明了意識形態工作的戰略地位,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繼續前進的方向與原則。
第三,在現實維度上科學研判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新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戰略視野、深邃的戰略眼光,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時空場域,指出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依舊“復雜尖銳”。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意識到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之間的戰爭和較量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一是西方敵對勢力借助日益隱蔽化的手段加劇了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滲透以擾亂中國民眾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念,妄圖在中國策劃“顏色革命”、實現“和平演變”。二是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沒有改變,“中國掠奪論”“中國不負責任論”“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論調甚囂塵上,擠占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話語空間,妄圖損害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對此,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倡要建立對外傳播話語體系,創新運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和新表述,將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結合起來,“客觀真實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故事,講好我們正在經歷的新時代故事”,從根本上解決好“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等問題。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認識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認同與安全問題凸顯。一是主流意識形態與非主流意識形態并存,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彼此交鋒,先進的與落后的思想觀念相互交織,主流意識形態引領社會思潮、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務之艱巨前所未有。二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給媒體格局與輿論生態帶來深刻變革,也使網絡意識形態安全風險問題突出。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視很多人幾乎都從網上獲取信息的事實,指明互聯網、網絡是輿論斗爭的“主戰場”、“最前沿”、“最大的變量”,明確指出網上輿論工作是整個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掌控網絡意識形態主導權,就是守護國家的主權和政權”。
三、關于“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新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積極應對意識形態工作中的風險挑戰,對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目標任務、重點領域、制度體系、重要原則、工作方法、領導力量等進行了深遠擘畫,在“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問題上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性回答。經過新時代十余年的發展,“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提供了堅強的思想保證。
第一,目標任務。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由戰略任務、根本任務、使命任務所構成的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任務體系。其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與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是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指明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方向目標,要求我們“把堅定‘四個自信’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其二,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兩個鞏固”,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兩個鞏固”是戰略任務的具體展開,明確了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全局性、戰略性、長期性目標。歷史和現實警示我們,無論情況如何變化,我們都不能隨意改變、拋棄這一根本任務。新時代新形勢下,我們要深刻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和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尤其要把握好“六個必須堅持”,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鞏固思想道德基礎。其三,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宣傳思想工作的“五項使命任務”,即“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務是根本任務的具體展開,規劃了重要著力點、主要抓手、責任擔當等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遵循。總的來說,戰略任務、根本任務、使命任務環環相扣、層層展開,為我們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指明了在不同層面上的目標要求。
第二,重點領域。根據新任務的要求與新形勢的變化,習近平文化思想以點帶面、以面促全,適時調整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重點。其一,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具有統攝地位,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尤其要重視學懂、弄通、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其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中國力量的價值觀念共識與思想道德基礎,要堅持把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其三,新聞輿論具有強大的社會動員功能與引導功能,要努力掌握輿論主導權以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凝聚力量。其四,面對網絡輿論亂象叢生的現象,要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的原則,將加強互聯網宣傳與網絡內容管理作為當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五,哲學社會科學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思想水平、精神氣質和文明風貌,要堅持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基礎。其六,“兩個大局”加速演變并深度互動,要把著力增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高國際傳播效能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習近平文化思想關于意識形態工作的部署還涉及諸如基層宣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藝工作等其他重要領域。
第三,制度保障。“制度優勢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創新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中最顯著的標志性成果就是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確立為一項根本制度。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具體表現,是思想文化領域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表明中國共產黨對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與之相適應,中國共產黨確立了諸如完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各層級學習制度,建立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一系列重要制度機制。除此之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頒布了諸多具體法規以形成推進意識形態工作的長效機制,印發了《黨委(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辦法》《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軍隊政治工作條例》等文件;出臺了具有指導性的“意見”或“決定”,全方位地對意識形態工作做出具體部署與安排;印發了諸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的意見》等規范性文件。總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意識形態工作方面建立健全制度體制的權威性之高、治理效能之強、影響范圍之廣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都是比較少見的。
第四,具體方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我們需要學習把握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經驗與規律,既不能貿然前進,也不能固守成規。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具體部署處處彰顯著“狠”與“穩”辯證統一的思想智慧。一是堅持一元主導與多元發展的辯證統一,既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又要堅持“二為”方向與“雙百”方針。二是堅持理論武裝與輿論引導的辯證統一,既要強化理論研究、加強理論武裝,又要注重輿論引導、營造良好輿論環境。三是堅持正面宣傳與輿論斗爭的辯證統一,既要貫徹“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又要敢于同錯誤言論開展輿論斗爭。四是堅持網上與網下的辯證統一,既要做好網下的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等工作,又要最大限度地激發網絡空間正能量,構建完整統一的輿論場。五是堅持內宣與外宣的辯證統一,既要對內凝聚力量、培育共識,又要對外展示形象、擴大影響。六是堅持“時”“度”“效”的辯證統一,既要掌握好時機與節奏,又要把握好力度與分寸,還需注意輿論引導的社會實效。七是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絕不能將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混為一談。
第五,領導力量。堅持黨的領導體現了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屬性,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保障。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就是要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使意識形態工作與黨中央在思想、政治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一是要理直氣壯地掌握領導權。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黨管媒體是習近平文化思想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毛澤東同志提出要政治家辦報,習近平總書記將該要求進一步擴展到辦刊、辦臺、辦新聞網站等工作中,從而在政治素養和政治能力方面對宣傳思想工作戰線上的領導干部以及全體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二是要科學規范地掌握管理權。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管理是落實黨對意識形態工作全面領導的關鍵環節。首先,要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壓實各級黨委的政治責任、領導責任、主體責任。其次,要貫徹主管主辦與屬地管理原則,認清思想輿論的紅、黑、灰三個地帶,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管好理論陣地、文藝陣地、教育陣地、黨校陣地、新聞輿論陣地等等。再次,要敢斗爭、會斗爭。宣傳思想戰線工作人員既要牢記使命,保持戰斗姿態,承擔戰士的職責,“爭奪陣地、爭奪人心、爭奪群眾”,也要掌握斗爭規律,講究斗爭藝術,注重靈活使用斗爭策略,“著眼于團結和爭取大多數,有理有利有節開展輿論斗爭,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最后,要全黨動手。只有有效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發揮領導干部的帶頭作用,引導廣大黨員堅定理想信念,調動廣大黨員的自覺性,確保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才能打贏意識形態主動仗,才有機會在意識形態斗爭中獲得全勝。三是要富有成效地掌握話語權。意識形態話語權是領導權與管理權最直接、最集中的體現,它關涉兩個維度,即對內的主體性確立與對外的影響力拓展。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構建中國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在此基礎上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話語體系;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爭奪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要致力于增強對外話語在世界舞臺上的創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綜上,“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習近平文化思想闡明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什么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如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等重大問題,既有理論闡釋,又有實踐部署,它們彼此相互銜接、相互關聯,構成了具有內在邏輯的集合體,為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堅持好、運用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立場方法,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保證與精神支撐。
注釋從略,完整版請參考原文
作者:周向軍 盧靜宜,作者單位: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來源:“內蒙古社會科學編輯部”微信公眾號,原文刊載于《內蒙古社會科學》2024年第3期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周向軍 盧靜宜:習近平文化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2024-09-11?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