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社會調查 > 事件揭秘 > 閱讀信息
解密:一箭九星!陸地那么大,為什么要去海上發射?
點擊:  作者:國資小新    來源:“國資小新”公眾號  發布時間:2020-09-16 07:26:26

 

 

9月15日9時23分,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

1.webp (10).jpg

長十一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下稱火箭院)抓總研制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全長約20.8米,最大箭體直徑2米,總質量約58噸,主要用于發射近地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該型火箭被譽為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中的“快響利箭”,技術特點相較其他運載火箭有鮮明特色。

1.webp (11).jpg

據火箭院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此次任務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是長十一火箭執行的第二次海上發射任務,也是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發射。進一步優化了海上發射技術流程,提升了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未來實現海上發射常態化、高頻次奠定了基礎。

1.webp (12).jpg

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由吉林長光衛星有限公司研制自主研發,包括3顆高分03C視頻星和6顆高分03B推掃星,其中一顆衛星也被命名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定制用于互聯網科普傳播。該組衛星將與在軌的“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林業、農業、草原、海洋、資源、環境等行業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1.webp (13).jpg

據介紹,固體運載火箭雖然運載能力相對液體運載火箭較小,但其最大的優勢在于燃料被提前固化在火箭內,接到發射指令后,從測試到完成發射僅需一天甚至更短的時間,能較好地完成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后的應急通信及遙感觀測等任務。

1.webp (14).jpg

據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主任李宗利介紹,海上發射可為中國航天提供更多發區域、更高高射效能、更強安全性和靈活性。此次海上發射是利用我國充足的大型船舶、海上平臺、港口資源和固體火箭成熟技術,構建海上發射系統的有效嘗試,是我國繼陸上發射場之后進入空間手段的重要補充,實現了靈活選擇發射點和航落區,顯著提高了運載能力,有效解決低傾角發射的能力問題,對打造高效、靈活、經濟發射能力、促進小衛星規模化發展有極其重要意義。

“長征十一號”是一枚怎樣的“快響利箭”?


10次發射創造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紀錄


自2015年9月25日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5年來該型火箭連續10次成功發射,實現了連續10次高精度入軌、連續10次箭上質量零問題、連續10次零窗口準時發射,創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紀錄。

與長征系列火箭家族其他型號有所不同,長十一火箭是唯一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其“心臟”采用的是固體發動機,結構組成相對簡單,具有操作簡便、貯存期長等特點。

固體運載火箭雖然運載能力相對液體運載火箭較小,但其最大優勢在于燃料被提前固化在火箭內,接到發射指令后,從測試到完成發射僅需一天甚至更短時間,能較好地完成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后的應急通信及遙感觀測等任務。

在此次海上發射中,研制隊伍還進一步規范了海上發射的流程和分工,固化了管理模式,形成了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流程,進一步縮短了出海發射周期。

據一院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總設計師彭昆雅介紹,執行此次任務的火箭是直接在東方航天港完成火箭總裝測試和星箭對接后,采用德渤三號從海陽港運輸至黃海預定海域實施發射,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的格局,減少了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

3種模式靈活機動適應性強


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是我國唯一一款陸海通用發射的固體運載火箭,可以使用3種發射模式執行任務,充分體現了火箭靈活機動的優勢。

1.webp (15).jpg

2015年9月25日,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實現了我國運載火箭的架式發射。

 

2019年6月5日,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海上發射成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獨立掌握海上發射技術的國家。

 

2020年5月30日,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遙八任務發射成功。這是該型火箭首次采用新的發射平臺,首次采用2.0米整流罩,首次在西昌衛星中心實施發射任務。


該型火箭還具備可無依托發射、小時級發射、適應復雜發射環境、能夠基于民用船舶實現海上發射等特點,具備很高適應性。截至目前,該型火箭已經在西昌、酒泉、海上實施過發射任務。

多樣化快捷服務廣受市場青睞


“一箭多星”是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的拿手好戲,每次發射任務,它都使用了這項技能。自2015年該型火箭首飛以來,已成功將51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小衛星發射需求,一院推出了“太空班車”“太空專車”和“太空順風車”等多樣化快捷服務。

1.webp (16).jpg

此次任務中,火箭研制隊伍為了滿足用戶一次發射9顆衛星實現軌道面部署的要求,與衛星廠商協同設計,研制了新型高效的復合材料衛星適配器,通過結構總體布局優化,實現了從最多發射7顆衛星到9顆衛星的轉變。同時針對后續大規模組網需求,協同用戶開展標準化接口設計,形成標準的電氣結構接口、標準化的連接釋放機構。

目前長征十一號研制團隊正在依托海上發射方式,研制更大噸位的系列固體運載火箭,將覆蓋1噸至5噸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能力。屆時我國將形成陸海通用的固體運載火箭系列,滿足不同衛星用戶的發射需求。

同時研制團隊正在論證多功能海上發射平臺以保障遠海海域發射,其預計將于2021年開赴低緯度地區實施低傾角海上發射任務。

陸地那么大,為什么還要去海上發射?


運載火箭發射的任務目標是將有效載荷可靠、安全、經濟地送入預定軌道。與常規的陸地發射不同,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

1.webp (17).jpg

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范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如果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速度,節省推進劑消耗量,從而提高火箭的運載能力。這意味著,同等起飛規模的運載火箭在赤道附近發射可以具有更高的運載能力,運載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以降低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成本。

二是海上發射有利于運載火箭執行特殊軌道發射任務。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人們對海上探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傾角衛星可以實現對某一地區的高頻次重訪,有利于數據獲取,目前數量越來越多。如果火箭從赤道附近發射,可以避免衛星軌道傾角變化消耗能量,既能提高火箭執行該類任務的運載能力,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衛星在軌壽命。

三是海上發射將大幅提高火箭發射安全性。對內陸發射而言,落區安全是發射任務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落區選擇不僅影響制約發射軌道設計,可能由于落區選擇問題而降低火箭運載能力;而且在實際發射中,還需要對火箭助推器、一級和整流罩等分離體的實際落區進行人口疏散,確保不發生安全問題。對海上發射而言,由于遠離人口稠密地區,火箭落區可選擇范圍很大,對火箭而言發射軌道設計更加方便,同時落區安全性也可以大幅提升。

海射有哪些關鍵要素?

首先要有合適的火箭和海上發射平臺。對火箭而言,如果選用固體運載火箭,則具有操作使用方便等優勢,但是運載能力受限;如果選用液體運載火箭,發射適應性更強,但是操作使用必然復雜。因此固體和液體火箭都是可行的選擇,只是研制難度不同而已。對發射平臺而言,則要求發射平臺噸位大、穩定性好,能夠適應火箭發射環境。隨著造船技術的發展,目前大型船舶企業具有足夠的技術能力研制海上移動發射平臺。

海洋環境適應性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在海上發射過程中,運載火箭會受到海洋運輸環境、自然環境、海況影響,尤其是鹽霧、霉菌等具有海洋特點的自然環境,會直接影響運載火箭設備選型和試驗條件制定。

運載火箭在陸地發射場發射時,瞄準點及大地方位均可以提前測得。相比之下,海上發射需要開展長時間航向保持、動態方位傳遞等動基座瞄準技術研究及試驗驗證。

此外,為了保障位于海上發射平臺的火箭及人員安全,在組織發射過程中,要研究解決火箭運輸、起豎、對接、加注當中的自動化問題,優化測試發射程序,實現無人值守發射。

本發長十一火箭的五大亮點

1  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


2019年,長十一火箭實現了首次海上發射,主要目的是突破海上發射穩定性、無線通信可靠性等關鍵技術,對整個海上發射技術方案進行全套考核,全面驗證海上發射技術流程,初步構建多方融合、資源共享的海上發射模式。

本次長十一火箭海上發射任務在首次技術試驗成功的基礎上實施。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副總指揮金鑫介紹,從這一發起,長十一火箭開始正式執行海上發射任務,應用性發射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衛星打到預定軌道上。

2  規范模式開啟海上發射常態化


海上發射常態化,就意味著把海上發射變成一種能夠按照規范開展的發射模式。長十一火箭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任務的成功就標志著該火箭海上發射常態化自此拉開大幕。

據了解,海上發射采取軍地協同、地方政府深入參與的模式。“在各方協同的過程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通過這次發射,把這種組織模式進行總結、基本上規范下來,后續形成一個海上發射組織模式的文件,這將進一步提升海上發射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推動十一海上發射常態化奠定堅實基礎。”金鑫表示。

3  首次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


據了解,此次長十一火箭在北京僅完成部段級裝配,之后全部立足于東方航天港的一體化技術廠房,完成了火箭的箭體對接、測試、裝填和星箭對接等各個環節,快速轉運上船,運輸至發射海域實施發射。

這是我國首次初步實現火箭總裝測試發射一體化,大幅縮短了發射鏈條,提高了發射任務的時間利用率和可靠性,提高發射效率和效益,徹底打破了以往火箭生產與發射場分離格局,減少分解和總裝次數,以及長距離鐵路運輸環節。

4  首次采用通用性更好、有動力的駁船作為發射平臺


本次長十一火箭海上發射任務選用通用性更好的“德渤3號”駁船作為發射平臺。類似噸位和船型在國內有多艘,可根據發射計劃靈活選用,不會受某艘具體船只檔期的限制,這大大增加了海上發射的靈活性。

據了解,“德渤3號”總長接近160米,寬近40米,大載重2.05萬噸,時速為每小時20多公里,全電力推進,具有快速調載功能。

相較于長十一火箭第一次海上發射使用的“泰瑞號”駁船,“德渤3號”動力船結構更加細長,在海面上受浪涌影響,船上振動環境條件更加惡劣。因此,型號隊伍開展了大量試驗和深入細致的仿真分析工作,確保火箭設計可靠,完全能夠適應海上環境變化。

此外,“德渤3號”自身帶有動力,行駛速度更快,可快速運抵發射海域實施發射,發射效率更高。

5  首次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


本次發射中,長十一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送入535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這也是我國首次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意味著海上發射的軌道適應性更強。

此前,長十一火箭雖然在陸基發射場執行過多次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但在海上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尚屬首次。相較于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傾角發射任務,本次任務中,長十一火箭要將9顆重約42千克的衛星送入距離地球535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對其運載能力要求更高。

據介紹,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射向固定,海上發射選擇的發射海域和發射點一旦得到驗證,后續可相對固定。同時,目前太陽同步軌道的發射任務比較頻繁,且陸地發射殘骸落區選擇越來越困難。因此,實施太陽同步軌道的海上發射將更加突顯出海上發射的優勢。

 

(來源:昆侖策網,轉編自“國資小新”,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新聞聯播、科技日報、中國航天報等相關素材整合)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