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3日-星期六
4月18日晚,復旦IT同學會舉辦了一場特殊時期的線上月度活動。分享會邀請了自由撰稿人朱宇,以“人類第一場數字化戰爭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啟示”為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本場分享會由復旦青年同學會協辦,吸引了近1000人次在線觀看。
數字化戰爭解讀
1991年爆發第一次海灣戰爭,被稱為人類第一場信息化戰爭,奏響數字化戰爭前奏。
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軍通過信息化大大減少指揮系統層級,使得后端指揮人員能夠更快速直接地指揮前端作戰人員,好比優化了神經系統,使得大腦指令可以迅速傳達至手腳。
這場信息化戰爭的結果令世界震驚,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伊拉克全程無還手之力,伊軍2.5萬人陣亡,聯軍陣亡僅340人。
2003年第二次海灣戰爭,美軍基本實現“信息化升級為數字化”,初步具備“發現即摧毀”的能力。這一能力基于以下三個前提條件。
一是決策前移至一線作戰人員。一線作戰人員即決策者,決策者即一線作戰人員。現代戰爭要求基本作戰單位小型化、組織結構扁平化、決策去中心化和分散化、流程智能化。
二是將軍與連長二合一。在傳統戰爭中,將軍不可能當連長,連長不可能當將軍,而數字化則要求“去中心化”,強調“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呼喚炮火”,即“少將連長”的概念。
三是賦能一線。此處賦能是指調動資源的能力和決策能力。在數字化戰爭中,一個身處前線的偵察兵甚至可以調動艦射巡航導彈、戰斗轟炸機、自行火炮等戰斗資源。
總體來說,軍事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要對前線動態實時感知、實時分析、實時決策、實時行動,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三個邏輯遞進的前提條件是決策前移、少將連長、賦能前線。
我們目光回到今日,從2003年美軍開始數字化已過去近20年,這次俄烏戰爭,首次全面大規模地展示了什么叫“數字化戰爭”。
俄烏戰爭已經持續一月之久,戰前鑒于雙方軍事力量懸殊,公認應該是一場閃電戰。然而俄軍在占領赫爾松市后再未取得突破,全線攻擊陷入停滯。而烏克蘭也并沒有大規模軍隊集結,和俄軍發生正面沖突。
從部分境外公開報道看,每天均有一定數量的美軍和北約戰機在烏克蘭邊境長時間飛行,監聽俄軍通信,通過情報部隊分析,在一小時內將分析結果發送烏克蘭軍方。烏克蘭在美國和北約的“賦能”下,掌握了關于俄軍的大量信息,包括各作戰部隊之間的通訊內容。
此外,這場戰爭中私營企業也發揮重要作用。俄羅斯進攻第一天,谷歌就開啟作戰模式,在谷歌導航地圖上,俄羅斯手機無法查看路況,而烏克蘭手機則一切正常。據稱,烏克蘭政府動員百姓安裝了一個手機應用,看到俄軍部隊就用手機拍照上傳,通過比對、計算,可以預測俄軍行動動態。
缺乏通訊系統支持的俄軍舉步維艱,野戰防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無法保護前線師級指揮機構,指揮員被迫向前移動,死傷慘重。
可以看到,烏克蘭改革了軍隊,解散了營以上的作戰單位,基本作戰單位小型化,組織結構扁平化,決策去中心化、分散化,流程智能化。總之,為數字化戰爭做好了準備。
數字化戰爭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啟示
從人類幾千年的組織演化史來看,軍隊在每個時代都是變革的先鋒,引領著社會和企業組織的變革。在信息技術新時代,美軍的組織變革又一次走到了前列,成功地進行了數字化轉型,給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了很大啟示。
從這場數字化戰爭和軍隊的數字化轉型來看,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進行數字化轉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講究的是對商機和客戶的“發現即拿下”,即對市場的動態能夠實時感知、實時分析、實時決策、實時行動。
亞馬遜、易貝、微軟等企業在中國市場的一系列操作就是反面案例。他們都把決策部門設在遙遠的美國,而不給本土市場任何決策權,沒有做到“決策前移、少將連長、賦能前線”,很快就被中國淘寶、騰訊、網易等企業打敗。
那么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怎么做?
從六方面來探討企業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一是人。如果需要“發現即拿下”,那么引用華為任正非老先生的話來說,就需要“主管、專家和少年英雄”。主管要有主動求勝的欲望、堅如磐石的信念、堅強的意志、自我犧牲精神和服務精神。專家的職級可以高于主管,提高領軍人物的職級,產生一群少將連長。破格提拔少年英雄,讓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
二是組織。數字化組織的特點是扁平化、基層組織小而全、邊界靈活,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聚焦同一個目標。
三是流程。流程的本質是服務于業務,它需要“端到端”打通,即從客戶需求到交付結束的打通,對外給予用戶最快速的反饋。這就需要流程根據業務流來設計,也就是通過實踐找到真實、客觀的業務流,圍繞業務流實事求是地設計、建構流程,并進行不斷優化。流程是為業務服務的,不能搞形式主義,不能成為流程的奴隸。
四是決策機制。數字化決策機制是分散化的、去中心的。這里引用華為的一個做法:鐵三角,即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和交付專家三人同心、其利斷金。由他們沖在一線,及時、準確、有效地完成一系列調節和力量。
五是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可從崗位類型、績效考核、激勵方法三方面來劃分,每個方面又會有三種不同的情況,這樣就可以建立一個立體的“魔方模型”。崗位類型可以分為步兵、明星、守衛;績效考核可以分為考核投入、考核過程、考核產出;激勵方法可以分為薪金待遇、利潤分享、精神享受。理論上所有情況可以在魔方中找到對應點。另外,如何識別“奮斗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亞馬遜公司著名的“六頁紙”原則、華為的實時激勵機制等。
六是企業文化。近年來,一套向企業界介紹軍隊思想管理的書籍:打勝仗的思想、打勝仗的團隊、打勝仗的策略,受到企業家們的熱烈歡迎。也就是說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建立包容的新型組織文化,致力于上下共同構造使命,給予基層作戰單元最大的決策權,個人和團隊要勇于迎接變化、超越自我,建立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糾錯機制。
需要強調的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企業持續變革、與時俱進、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的結果。
文章來源:上海復旦大學校友會秘書處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