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時事熱點 > 閱讀信息
十九大后,首部闡釋網絡空間偉大斗爭的專著《網絡對抗》出版
點擊:  作者:綜合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18-01-13 15:33:42

 

1.webp (9).jpg

  網絡對抗——《網絡十二章經》由秦安著 ,此書經2011年6月初步整理,2015年1月、11月 重新整理,2016年10月初步定稿,于2018年1月正式出版。


  《網絡對抗》是十九大后認識網絡空間偉大斗爭的系統性、嚴峻性和現實性的第一本專著。

 

  這本書是作者秦安計劃出版的“網絡強國‘三部曲’:《網絡突圍》、《網絡對抗》、《網絡戰略》中的第二部,涵蓋“網絡要主權”、“網絡講政治”、“網絡有顛覆”、“網絡講戰略”、“網絡有陷阱”、“網絡可自由”、“網絡講規則”、“網絡有功夫”、“網絡在結盟”、“網絡掌握中”、“網絡有對手”、“網絡有衛士”等十二章內容。是首位被網民稱為網絡空間戰略家的理性思考,用通俗的語言翔實地記錄了網絡空間的風云變幻,講述了網絡對抗的刀光劍影。

 

  全書將網絡強國戰略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細致地解讀了網絡對抗的態勢,剖析了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進行偉大斗爭的系統性、嚴峻性和現實性。

 

  當前,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生產生活新空間、億萬網民新家園、國家治理新領域。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系列講話蘊含的格局、道義和力量,已經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遵循。

 

  《網絡對抗》出版之時,恰逢十九大結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十九大報告以大國大黨的大歷史觀和大時代觀,標注了歷史演進的新坐標、勾勒了國家強大的路線圖,宣示了執政為民的新使命、闡釋了治國方略的新思想、開啟了民族復興的新征程。

 

  在這個最具網絡時代特征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過好“網絡關”作為分外重大的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綱網絡空間“一把手”工程,以“數字立國”的戰略魄力和軍民融合的科學路徑,奏響了網信強國的沖鋒號。

 

  如何激發網絡強國戰略、大數據戰略、軍民融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的協同共振效應,讓網絡強國建設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部署,在網絡空間和通過網絡空間為人民謀福祉,是“學懂、弄通、做實”十九大學習的首要政治任務之一。而這個任務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始終保持戰略清晰,充分認識到網絡空間偉大斗爭“牽一網而促全局”的重要特性。

 

  在這個最具網絡時代特征的建設征程中,“黨政軍民學”必須把“學網、懂網、用網”作為高效便捷的執政為民通道,在“牽一網而促全局”的建設實踐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登高遠望、居安思危、勇于變革、勇于創新,直面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中蘊含的網絡空間風險,讓網絡空間承載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領導力、號召力。

 

  在這個最具網絡時代特征的偉大實踐中,“東西南北中”應該把“互聯網一代”作為獲得偉大勝利的重中之重,在更廣泛的層面宣傳網絡安全意識,以更深入的視角剖析網絡安全威脅,以全民網絡安全意識的普遍覺醒,支撐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斗爭、基于新理念的偉大工程、解決新矛盾的偉大事業、實現新目標的偉大夢想,匯聚起讓網絡空間成為人民福祉的磅礴偉力。

 

  因此,《網絡對抗》的出版,從全面的視角描述網絡空間的風云變幻和刀光劍影,可以作為十九大學習的輔助資料,有利于我們在這個最具網絡特征的新時代,直面挑戰、統籌經略,更好更快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網絡對抗》從網絡初相識到網絡再覺醒, 呼喚中國看清網絡大國與網絡強國的巨大差距,以“數字立國”的戰略魄力,培養全民網絡主權、網絡發展、網絡安全、網絡文化、網絡法治、網絡國防、網絡合作意識,加速走出網絡強國建設初級階段的戰略“碎片化”狀態。

 

  《網絡對抗》作者序一 | 秦 安:網絡初相識,處處聽驚雷 

 

  網絡空間風乍起,于無聲處聽驚雷。應電子工業出版社的邀請,打開了塵封3年多的書稿,看到了2011年整理的“網絡空間風乍起”,感慨良多。2011年,恰好是互聯網技術進入中國17年。其后兩年,

 

  2013年,斯諾登披露“棱鏡門”喚醒了中國,喚醒了世界,這一年也成為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的“覺醒年”;

 

  2014年,中國啟動網絡空間“一把手”工程,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已是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的“啟動年”;

 

  2015年,中央網信辦建章立制、夯實基礎、奮力前行,可視為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的“基礎年”;

 

  2016年,期待《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網絡安全法》出臺,成為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的“騰飛年”。


  如此來看,2011年的中國互聯網發展,恰如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懵懵懂懂中打起出發的行囊,準備走向大學校園,進入軍營錘煉,走向廣闊社會,走向真正意義上的獨立生活,去體驗人生初相識。這恰如中華民族的網絡初相識。


  十七八歲少男少女的初相識,有彼此平等懵懂的心,有學校的規范、軍營的約束、老師的指導、同學戰友的幫襯,或者有工廠、有工友,還有政府和警察,一切都在整體可預想之中,父輩的大量經驗經歷也可借鑒,親友的廣泛人脈關系還可依托,將生活在一個“已知遠遠大于未知”的環境中。

 

  十七八歲的網絡新空間、精神新家園、治理新領域,是一個“未知遠遠大于已知”的全新世界,它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生活生產方式。尤其是社交方式網絡化,充滿了安全風險和網絡陷阱,詐騙等網絡犯罪率先“互聯網+”,讓網絡安全成為重大民生問題之一。

 

  在這虛實世界你,大家熟知的網絡詐騙、網絡色情、網絡恐怖接踵而來,大家不熟悉的“震網”、“火焰”、“毒雀”等超級網絡病毒席卷全球。尤其是作為互聯網締造者和網絡戰始作俑者的美國“一超獨霸”,獨自控制著國際互聯網的管理權和控制權,不僅形成了網絡攻擊毀癱世界的“震網”新方法,而且催生了網絡顛覆倒臺國家政權的“推特”新模式。

 

  恰恰此時,對中國來說,恰恰如十七八歲少男少女遇到十七八歲的網絡新事物,是為網絡初相識。這種網絡初相識,所面臨的態勢是人類社會在一個缺乏完善規則、沒有公平秩序的網絡空間裸奔。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來看,網絡空間規則完善面臨兩方面的壓力。一方面,國家治理對網絡空間認識不足極大減弱網絡空間法制化的力度;另一方面,網絡強國的咄咄逼人擠壓網絡空間新秩序的高度。自視為全球“網絡警察”的美國在網絡空間跑馬圈地、肆意而為。而“棱鏡門”事件的警醒效果超越了無數的吶喊,推動了網絡大國的戰略覺醒,啟動了建設網絡強國的行動。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擔綱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已成為戰略共識。

 

  2015年,國家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置頂選項,網絡空間法制化進程穩步推進。

 

  盡管十七八歲的網絡中國,依然租住著美國的網絡“廉租房”,網絡主權的管轄權、獨立權、自衛權、平等權尚不完全,自主可控的網絡強國之路剛剛起步。但戰略覺醒勢不可擋,網絡中國已然繁榮世界。

 

  這種時期,十七八歲的少男少女遇到同樣十七八歲的網絡世界,他們面對的是什么?他們又有什么可以借鑒,有什么安全保障?似乎都是一個疑問。網絡詐騙、網絡色情、網絡暴力,使網絡中充滿不可預知;網絡間諜、網絡顛覆、網絡攻擊,使網絡中處處刀光劍影。


  為此,很有必要告訴網絡對抗的真相。

 

  2011年整理書稿的時候,就想著將其作為一本科普讀物,既喚醒全民的網絡安全意識,在全新的網絡世界主動穿上“蜘蛛俠”的盔甲;也警醒聚焦傳統領域對決的共和國衛士,避免陷入“張飛長矛刺飛機”的尷尬與無奈。當時作為一名軍人,也多次疾呼加強網絡國防建設,發展壯大自己的“網軍”,但只能作為一個孤獨的思考者。但這種思考具有極大的價值,在2013年直接轉化為網絡空間“一把手”工程的“核心項目”。如今,軍隊已經進行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改革,包括網軍在內的戰略支援部隊橫空出世,網絡強國戰略已經在國家和軍隊最高層面啟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也成為常態化活動,網絡大國正在向網絡強國邁進。

 

  與此同時,我們要清晰地看到,網絡大國與網絡強國之間網絡安全的差距并沒有縮小。尤其是隨著“萬物互聯、萬物可控”時代的到來,網絡安全不僅僅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關系到民族崛起、國家存亡的關鍵問題。我們能否統籌信息產業資源,在以信息網絡為核心的產業技術革命中贏得領先地位;能否凝聚民族先進文化,在網絡空間戰略博弈中最大限度地趨利避害;能否匯集國家多元力量,在“和平崛起”過程中避免網絡沖突乃至形成對等制衡,這一切事關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這種關鍵階段,尤其需要通俗易懂的讀物,為廣大老百姓說說網絡安全的事情,進而形成網聚人氣、網聚智慧、網聚力量的良好格局,讓網絡強國建設接地氣、有底氣。

 

  為此,重新梳理書稿,并加入最新的網絡范例和戰略思考,期望能夠實現歷史事件與現實實踐的呼應,戰略決策與戰術行動的吻合,國家安全與人民需求的一致,在分析中看清網絡空間蘊含的安全風險,在對比中看到網絡大國和網絡強國的現實差距,從而提升我們每個人的網絡安全意識,助力網絡強國建設,讓中華民族的崛起插上網絡的翅膀。

 

2016年1月29日,陵水香水灣完稿

 

  《網絡對抗》序二 | 馬 利:網絡安全已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讓網絡空間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作者系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網絡空間成為生存新空間、精神新家園、治理新領域,網絡安全正成為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如何讓網絡空間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視角,以格局、道義和力量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2014年2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開拓了網絡強國建設的大格局。

 

  2015年12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烏鎮峰會”上提出“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四項原則”、“五項主張”,體現了中華民族維護網絡空間和平與發展的真道義;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聚焦造福人民、網絡生態、核心技術、安全發展、企業責任和人才支撐六大問題,深化細化了網絡強國戰略,對中國網信事業做出了一次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指導性的重要講話。


  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有要求又有辦法,為網絡空間更好造福地國家和人民打開了全新的維度。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在凝聚強大的網絡力量。


  一、堅持一切為了人民奮斗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會見中外記者時就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第二屆“烏鎮峰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演講時指出,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十三五”時期,中國將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拓展網絡經濟空間,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13億多中國人民,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今年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強調,必須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  


  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 如何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如何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期待和需求?就是要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讓更多人平等享受到技術變革帶來的便利。讓網絡空間更好地造福國家,惠及人民,就要發揮好政府主導的作用,通過社會組織的倡導,智庫力量的支撐,激發網民自發的行為,讓網絡治理更加有效、更加貼近民心。

 

  如何從歷史文化和人民群眾中挖掘新的理念和方式?如何引導風清氣正、積極向上的網絡文明?如何放開政府的手腳,因勢利導,科學地治理網絡空間?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通過網聚智慧、網聚力量,建立網絡時代的統一戰線?必須形成一個多元力量參與的系統治理。這其中,

 

  政府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好規范工作、基礎服務和激勵機制;

  社會組織要徹徹底底融入人民群眾,做好溝通工作、便民服務和公益事業;

  智庫力量要時時刻刻想著人民群眾,做好咨詢工作、決策服務和生態塑造;

  廣大網民要時時事事做好守法公民,做好自律工作、互助服務和意識培養。

 

  二、堅持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方向

 

  在實踐中的創新,是最勇敢的創新,也是最可靠的創新。而創新的目標,始終要聚焦改革開發的總目標,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近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將網絡空間治理擺在重要位置。創新型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除了政府的頂層設計,還要關注線上線下“統一戰線”,調動社會組織、智庫力量和廣大網民的自身力量,引導億萬網民實現自我監督與管理,這也是社會組織、智庫力量以及廣大網民參與網絡治理的重要途徑。

 

  大數據時代,要實現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們必須看到,對于任何行動都會在網絡空間呈現“蹤跡”的新局面,一味地抹殺并不是辦法,處理不當很容易引起詬病。我們不必“毀尸滅跡”,也不要急于“斬首”。網絡空間足夠大,在沒有判定它是“良性”還是“惡性”之前,為防止擴散,傷及無辜,有染網絡生態,妨礙社會秩序,我們完全可以把這類有歧義的信息分門別類地隔離在不同的“黑匣子”里,實現“容器隔離”。這種創新管理思維是一個好選擇。讓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專業智庫、億萬網民有充分的時間去認證它、了解它,不斷地提高自身引導力、免疫力和抵抗力。

 

  我國以互聯網為主體的網絡空間正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只能采取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治理的辦法。所以,面對形態各異的海量信息,“隔離容器”怎樣設計、“不明信息”如何封存,都還要在實踐中摸索。在完善“放”與“封”的同時,也是在考量和提升我國網絡空間綜合治理的能力水平。

 

  網絡自傳播、自組織模式,是它的基因所決定的。如何做到因勢利導?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

 

  三、堅持發揮社會組織、專業智庫和億萬網民的力量

 

  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全國共有546家網絡社會組織,這些網絡社會組織包括各級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各種協會、學會、促進會等社會團體。在過去幾年中,網絡社會組織和民間團體發揮自身優勢,整合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參與到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良好網絡安全生態以及營造健康網絡輿論環境等方面的工作中,為中國互聯網發展、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等搭建了廣闊發展平臺,逐漸成為國家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的重要一環。

 

  與此同時,專業智庫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非常重視智庫建設。201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將智庫發展提高到國家戰略高度,作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寫進《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2014年10月,中央深改小組審議《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把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切實抓好。2015年11月,中央深改小組通過了《國家高端智庫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對如何選擇并建設一批國家亟須、特色鮮明、制度創新、引領發展的高端智庫做出部署。

 

  讓網絡空間更好地造福國家,惠及人民,就是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通過社會組織的倡導,專業智庫的支持,激發網民自發行為,讓公益活動更加有效、更加貼近民心。只要我們把事做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最大公約數,展示最強同心圓”,才能更好地從網絡大國走向網絡強國。

 

  秦安同志及其團隊作為眾多智庫中的一員,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網絡空間戰略研究中心”,編輯出版了國內第一個“網絡空間戰略論壇”,又與人民網理論頻道合作推出了第一個“聚焦中國網絡空間戰略”專欄。

 

  他追隨鄭必堅校長撰寫了至關重要的“網絡強國”報告,在斯諾登披露“棱鏡門”前一天發出“美思科等‘八大金剛’不能不設防”的吶喊;他提出“打造國家網絡空間治理體系、珍惜網絡空間精神家園”的認識,以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建議,都被國家戰略層面所采納,發揮了積極的建言獻策作用。

 

  這本書是他計劃出版的“網絡強國‘三部曲’:網絡突圍、網絡對抗、網絡戰略”中的第二部,涵蓋“網絡要主權”、“網絡講政治”、“網絡有顛覆”、“網絡講戰略”、“網絡有陷阱”、“網絡可自由”、“網絡講規則”、“網絡有功夫”、“網絡在結盟”、“網絡掌握中”、“網絡有對手”、“網絡有衛士”等十二章內容,深入細致地解讀了網絡對抗的態勢,值得作為全民網絡強國意識普及的專門書籍。

 

  是為序,以資鼓勵!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碓矗豪霾呔W【綜合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