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4月19日-星期六
(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11月28日,美國中文網發表題為《五角大樓人事大震蕩 基辛格等11名顧問一夜全被炒》的文章指出,繼國防部長埃斯珀突然被炒后,五角大樓政策委員會高級顧問們也幾乎全部被炒。
五角大樓當天確認委員會13名顧問中11人已于11月25日被集體解職,并稱這是其“長期變革計劃”的一部分。五角大樓政策委員會負責為五角大樓高層官員提供獨立咨詢。
離職的成員除了基辛格、奧爾布萊特外,還有前海軍作戰部長Gary Roughead、前陸軍作戰部長Rudy De Leon等。
本月初國防部長埃斯珀被特朗普“推特解職”,由國家反恐中心主任米勒擔任代理防長。稍后五角大樓最高政策官員安德森也遞交辭呈,疑似為退役陸軍準將塔塔接管團隊鋪平道路。特朗普在執政尾聲罕見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引發多方對政府過渡期國防方面的擔憂。
報道稱,美國防部25日晚些時候確認了有關決定。
CNN直言,這是特朗普政府在“最后的日子”里對長期從事外交政策工作的專家和國家安全機構人士的又一次“清洗”。
“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位列其中
被解職的都是一些什么人物?筆者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大多是與中國走得比較近、對中國比較友好的“親華派”,或者至少不是極端仇華反華的人物。
基辛格,一直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美國前國務卿,已經97歲高齡,作為一位現實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間,基辛格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發揮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基辛格賴以起家的不二法門是他的均勢理論,以及建立在這種理論之上的平衡外交策略。基辛格勾畫的21世紀的世界新秩序,是建立在勢力均衡基礎上的多極世界,是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對冷戰后美國政府奉行“單極戰略”多有批評。
基辛格主張中美“共同演進”,即中美兩強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并在需要合作的事項上合作。維持兩國關系的平衡以及兩國各自國內的平衡,不讓兩國社會的不安情緒推翻政府層面的戰略穩定,也不讓兩國政策層面的對抗“擦槍走火”。
11月16日,基辛格在“彭博新經濟論壇”上發出警告,“美國和中國的關系正日益向對抗方向發展”,他認為,今年以來雙方關系的迅速惡化,讓局勢朝著冷戰方向發展。“雙方應同意,不論他們有什么沖突,都不訴諸軍事沖突來解決。”基辛格希望疫情的共同威脅能成為拜登上臺后美中政治對話的契機,建議新的拜登政府應盡快行動,恢復與中國的溝通,避免當前的危機升級為軍事沖突。
奧爾布賴特,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國務卿,她認為美國處理對華關系需要作一個長遠的思考,美國不應視中國為敵人,而應期待中國經濟改革成功,與中國進行各種層面的接觸,美國應信守對臺灣的承諾,對武器擴散與人權問題應持續表達美國的關切。
她在今年一次接受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訪談時表示,面對嚴重的疫情,各國不應該爭吵指責,將新冠疫情政治化,而是需要團結合作,未來疫后重建更應如此。
奧爾布萊特稱,目前一些國家試圖“甩鍋”中國,與此同時,它們還在使用著中國的口罩,還在等待著中國的疫苗研發成功。美國這樣的大國,也需要在處理重大問題時有合作伙伴,而不是處處樹敵。
前海軍作戰部長蓋里·羅海德,2005年7月起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任內力主全面恢復與中國的軍事交流,并親訪中國。
2006年11月16日,訪問南海艦隊,他來到中國海軍陸戰隊某旅綜合訓練場,觀看了中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軍事表演,并與隊員們交談。
2009年中國海軍慶祝建軍60周年之際,作為美國海軍最高將領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蓋里·羅海德上將訪問中國,出席慶典活動,美國海軍“菲茨杰拉德”號驅逐艦也參加了檢閱。
2006年11月16日,時任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的羅海德海軍上將(左一)訪問南海艦隊,他來到中國海軍陸戰隊某旅綜合訓練場,觀看了中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軍事表演,并與隊員們交談。(中新社發 張勤 攝)
其他被解職成員不一一列舉。
美國中文網的報道指出,在特朗普本月初突然解雇國防部長馬克·埃斯珀(Mark Esper)后,對五角大樓領導層進行了徹底的調整,撤換了幾名高級官員,取而代之的是被視為“忠于總統”的人。
特朗普這是要干什么?此舉引發軍方和官員的警覺,對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感到擔憂。
國防政策委員會適應“大國競爭”戰略轉型
國防政策委員會,是一個由前任高級國安官員組成的外部咨詢小組。據美國國防政策委員會官網介紹,他們“根據國防部長和副部長的具體任務,就國防政策問題提供獨立、明智的建議和意見。”
《外交政策》指出,雖然國防政策委員會并沒有在決策中發揮具體作用,但經常就美國面臨的一些重大戰略性國家安全威脅向軍方高層提出建議。
根據《聯邦公報》的一份文件,該委員會曾于今年10月召開會議,就制定對華長期戰略和太空威懾進行了秘密討論。這場會議還包括了中央情報局(CIA)、美國防部凈評估辦公室(ONA),以及其他國防部高級政策官員的簡報。
據CNN報道,美國代理國防部長克里斯托弗·米勒(Christopher Miller)當地時間11月26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感謝即將離任的委員會成員,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服務了數十年……在我們調整部門以適應大國競爭之際,我期待著在未來幾天任命新的委員會成員。”
關鍵詞來了,“適應大國競爭”。
以2017年12月18日美國特朗普政府公布的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為標志,美國政府把中國定義為“修正主義”國家和“戰略競爭者”,并把全面打壓中國和平崛起確定為美國戰略國策。
以2018年1月19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正式簽發的新版《國家防務戰略》為標志,直接宣稱“國家間競爭而非恐怖主義是當前美國國家安全的首要關注點”、“應對與亞洲國家和俄羅斯之間的長期競爭是國防部的首要任務”。這標志著美國政府重新將所謂的大國“威脅”作為對自身安全的主要挑戰,在威脅判斷上完全回歸到冷戰期間的傳統軌道上。
其中需要應對和長期競爭的“亞洲國家”,顯然不可能是指美國的盟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家。
特朗普要對中國“做很多事情”,
這一招“一箭三雕”
10月22日,ABC 3340電視臺援引特朗普的話報道稱:“中國對美國的所作所為是恥辱,中國讓美國人不得不戴口罩”,“他們對我們國家、對整個世界做了什么……你們坐在那里,戴著口罩,是因為中國,懂嗎?這是可恥的,這完全是恥辱。”特朗普承諾,如果他在今年11月的總統選舉中獲得連任,將對中國“做很多事情”。
特朗普要對中國“做很多事情”,絕對不會是好事。
(視頻截圖)
美媒援引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拉特克利夫一位資深顧問的話說,拉特克利夫將繼續扮演領導角色,與其他美國國安部門合作,帶領美國從冷戰和“9·11”事件后的反恐戰略,轉向與中國對抗的大國競爭。
執政最后幾周,特朗普政府將以“危害美國國家安全”、“侵犯人權”等為由,圍繞多個涉華議題,對中國祭出一連串的強硬政策,特朗普密謀“最后時刻對中國的重擊”。
據筆者分析,特朗普這次對五角大樓的“大清洗”,目標明顯是針對中國的。他這一招至少有三重意義:
一是原計劃獲得連任后,對中國“做很多事情”,現如今連任無望,于是匆忙把要做的事提前完成;
二是清洗“親華派”,為新當選總統的對華政策設置障礙,這叫“釜底抽薪”;
三是為他在最后時刻實施不可告人的勾當鋪平道路。
筆者今年8月19日發表過一篇文章《中美要開戰?只可惜特朗普“軍令”難出白宮!》,揭露了特朗普企圖把美國軍隊當作謀取個人私利的工具,遭到來自五角大樓的強烈抵制。
他身為美國“三軍總司令”,卻遭遇“軍令”難出白宮的尷尬。今年6月,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在美國多地引發大規模示威活動,特朗普威脅要動用軍隊鎮壓,國防部長埃斯珀公開表示,不支持動用美軍現役部隊在國內執法;后來特朗普又命令他把美國航母戰斗群開往臺灣海峽,又被埃斯珀當即拒絕。
特朗普惱羞成怒,決計解雇埃斯珀,可是打了一圈電話沒有一個人愿意接班。這不,一直拖到11月9日才宣布解除他的職務,并由全國反恐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米勒代理防長一職。特朗普成為美國歷史上撤換國防部長最多的一位總統,三年換了三任。
(視頻截圖)
現如今,特朗普突然對五角大樓“大清洗”,企圖取而代之“忠于總統”的人,說不準他對通過制造與中國的軍事摩擦成為合法的“戰時總統”的陽謀還念念不忘呢,中國政府必須保持高度警覺!
(來源:“老夫子雜貨鋪”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