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賣平臺開店的廣州店主趙銘(化名)稱近日遇到了“職業差評師”,對方索要1800元未果,結果趙先生的店鋪被惡意差評連續攻擊近半個月,店鋪的評分和銷量急轉下降。無獨有偶,廣州另一家店主也稱接到了“職業差評師”打來的敲詐勒索電話,店主最終支付1300元“賠償費”息事寧人。據悉,“職業差評師”的現象存在于各大電商平臺和餐飲外賣平臺。
對于消費者來說,有權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監督并作出評價,包括差評。但是這種評價應該是本著真實、客觀、誠實信用的原則“職業差評師”為了索取錢財,采取惡意差評威脅商家的手段,迫使商家向其支付費用或交出財物,這不僅違反了誠信原則,更是觸犯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理應受到法律的處罰。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職業差評師”肆意橫行,成為了監管的“灰色地帶”。
目前來看,治理“網絡差評師”的困境主要有兩個:一是平臺難以精準識別惡意差評,給了“職業差評師”可乘之機。有店鋪向平臺反映惡意差評的情況,但平臺的客服人員表示只能刪除部分被識別為惡意評價的內容,其他差評因證據不足不能進行處理,商家依舊持續收到惡意差評。二是遭遇“惡意差評”的店鋪數量多,但單個店鋪的直接損失較少,給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帶來困難,店主維權并不容易。
一般情況下,面對職業差評機構持續不斷的轟炸,個體店主很難扛住壓力。先前有淘寶店主成立了“反惡意差評聯盟”,在各種平臺曝光職業差評師,將其納入賣家黑名單。在其他平臺經營的店主可以借鑒思路,將職業差評師識別出來后進行交流,共同抵制。這既避免了職業差評機構以多欺少,也利于新店主在交流中快速成長。
作為商家,不僅要有防范意識,還要能克服對惡意差評的恐懼心理。一旦受到“職業差評師”的敲詐,千萬不要因為金額不大,就采取忍氣吞聲、息事寧人的做法,而是要收集證據,通過法律手段,讓職業差評師無所遁形,為營造良好的網絡生態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事實上,目前已有“職業差評師”被判刑的案例。
展望未來,有必要建立平臺、消費者、第三方機構、政府有關部門協同發力的平臺評價生態,確保消費者合理行使評價權,讓更多消費者的客觀評價真實呈現于平臺之上。
作者:程方圓 單位:李天木鄉政府 來源:昆侖策網【作者來稿】(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