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打算出一本書,書名叫《國企改革再評論》。把十年間公開發表的國企改革評論文章集合呈現,再以現在的觀點與視角,對舊文所涉題材逐一進行二次評論。也許是因為批評味太濃,沒有出版社愿意接單。在此連載,給聽得見、聽得進批評意見的人,留下值得深思的話題。
本篇金句:與我們的對手相比,國資系統對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的理論研究的支持、支撐力度是很不夠的。所幸,聽說,這樣的局面馬上就要改變了!
就以上“本篇金句”之觀點,在此插播一條新聞——11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和國務院國資委在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成立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有經濟研究智庫。2015年7月1日,我在《南-方-日-報》上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題目是:《客觀看待央企審計“體檢”報告》。
這篇評論文章,屬于受國-資-委同志之“請”的命題作文。我記得有那么幾次,比如蔣-潔-敏出事那一次,都是國-資-委的同志給我打電話,說因為什么什么事,影響怎么怎么不好,您能不能以專家的身份解讀、引導一下。不用說,我當然愿意做這樣的事情。因為,這本來就是我作為公有制主體地位堅定捍衛者的本分工作。
說到這里,我忽然想到,是不是也有那么一批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主流經濟學家”,把否定公有制主體地位、推進國企私有化,作為他的本分工作來對待的呢?相對于其他領域的理論分歧,在國有經濟和國企改革問題上,長期與黨中央的政策主張對立,是要承擔較大政治風險的。但是他們仍然一如既往、義無反顧、長年累月、樂此不疲地這樣做,這不需要我們提高警覺嗎?這不需要我們科學研判和系統應對嗎?我講上面這段話,并非主張jie ji dou zheng擴大化。我研究國企改革問題,接觸了大量“左”、中、“右”立場和觀點的專家學者。我自己作為一名學者,對他們的習性還是比較了解的。我基本上能分辨出,其屬于學理上的固執,還是政治上的糊涂,抑或是學術上的玩票,或立場上的反動。在此,我就不再深究某些學者的政治立場或政治企圖了。我想借此表達的是,我們的理論研究和宣傳輿論工作,究竟該怎樣看待和應對?在我所接觸的國資系統的很多領導同志中,不少人抱著“他說他的,我做我的”觀點,對社會輿論場上長期蔓延的對國資國企的否定聲音基本不做回應。宣傳系統似乎也缺乏應對這一被動局面的思考和舉措。具體表現之一,就是對挺國企的學者缺乏支持和支撐手段。此前我曾提到,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原副主任蘇桂鋒同志提出“梁軍現象”——在沒有任何物質獎勵和資源保障的情況下,僅憑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和對國有企業的熱愛,自發地、默默地、長期地進行國企改革理論研究的學者及其行為(鏈接《梁 軍:理論并不總是灰色的,它也常青 ——國企改革再評論之七》。所謂“梁軍現象”,何曾不是對應該承擔政治責任相關部門的打臉?
反觀那些疑似長期為資本利益或某種政治勢力站臺的學者(相對應地稱之為“倒國企”),他們所服務、所依托的勢力,在對他們的支持和支撐力度方面表現,是多么地自覺且給力!他們要么被一些經濟實體機構聘為“首席經濟學家”,要么給予大量的論壇、講座以收取不菲出場費的機會,要么給予大量媒體采訪報道的機會以提升知名度,借此從各種渠道得以套現,要么直接贊助或設立研究機構,讓他們以智庫專家的身份名利雙收。想來想去,冒著風險,我還是舉一個具體例子吧!不然,我說的話沒人相信。
有一位在“211”都夠不上的省屬高校任職的教授,長年累月地攻擊和否定公有制經濟,發表《炮-打-公-有-制》《公-有-制-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等文章,被某大型網站的“財-知-道”欄目長期捧為解讀國企改革問題的嘉賓。此人引起了我的關注。在網上搜尋、研究此人的“朋友圈”,非常令人震驚。正好可以拿來說明我今天想要表達的觀點。這是正式任職單位,就是我們常說的領工資的單位,也即我所稱的連“211”都夠不上的省屬高校。這是全國“985”“雙一流”大學,無人不知。這一兼職,烏雞變鳳凰了。不過請注意,是一個專門研究科斯經濟理論的機構??扑怪绬幔揩@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否定公有制的學術鼻祖。這樣解釋,你就不會覺得奇怪了。3.Tian Ze 經濟研究所企業家研究中心研究員。這個嘛,我就不解釋了。可能會犯忌。最近美國大選,特朗普準備下臺。有人預言,中國反體制公知的“狗糧”可能又要發放了。因為,特朗普突出美國優先,一通亂棍,把長期資助中國反體制公知的經費(通過若干個基金會的名義)大幅度削減了。拜登上臺,估計得給他們恢復待遇。
這就更有意思了。網上查實,這是一家由“以杰出人才經濟學家身份移民美國”的華人在美國創辦的企業。關于這家企業,我就不開扒了。問題是,這樣一家美國企業,為什么要聘請一位連“211”都夠不上的省屬高校教授擔任“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呢?難不成,是被他的“低收入者合娶老婆”觀點迷倒了嗎?
這里我稍微延展一下。這個“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銜頭,是近幾年冒出來的很新穎別致的銜頭。聽起來很高大上,非常適合泡論壇、走場子,還可以名正言順地得到經費(薪酬)支持。就算你懷疑,也不好說什么。這么說吧!我研究國企改革多年,我發現我和大多數號稱“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的立場、觀點都相左。另外這條更蹊蹺:“2007年6月起任北方聯合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獨立董事”。現在該公司網站上,已經查不到任何此人的任職信息??磥?,后來的班子還算講政治,知道利害關系,動作快,處理得干干凈凈。但是,之前是特么怎么一回事???還有就是,這位仁兄現在又成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寧波創源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獨立董事。年薪6萬,妥妥地。
如果將圍繞國企改革問題,分為挺國企和倒國企兩大陣營的話,雙方的力量配比、后勤供給和戰略支撐,是絕對不成比例的。所以,才會有今天呈一邊倒的被動局面。因為深入研究國企改革問題,結識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學者。舉目望去,他們有的被所謂的主流媒體和網站冷藏,聲音發不出來。即使有很好的學術觀點,僅限于自媒體或少數幾個網站上曇花一現。有的基本沒有研究經費來源渠道,只能孤軍奮戰,“千里走單騎”,甚至陷入生活困頓之境。宣-傳-系-統和國資系統掌握著大量的資源,無法精準導向挺國企的學者。我的一些同事朋友時常問我,你搞國企改革研究這么有名氣了,還認識那么多國企領導,“你發大財了吧?”殊不知,我是在用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一點課題費,為國企改革理論研究甘做奉獻,苦力支撐。跟我的對手的飛機大炮核武器相比,還處于小米加步槍的時代。今天這篇文章,沒有就舊文《客觀看待央企審計“體檢”報告》進行“再評論”,發了一通“千里走單騎”的感慨,貌似跑題了。
古人云: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保障支撐做不好,怕是要吃敗仗的。整體戰略布局失策,局部打一兩場勝仗也不解決問題。
在堅持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理論交鋒中,整個輿論氛圍塌陷了,零零星星發表幾篇評論文章,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客觀看待央企審計“體檢”報告
國-家-審-計-署日前公布了對央企的年度審計報告。通觀那些點擊率、轉發率極高的質疑文章,可以發現他們并沒有就如何用好審計報告提出真知灼見,無非是將審計報告中的一些敏感數據和提法,用更敏感的語言(標題)進行二次放大而已。國家層面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即將出臺,在這個關鍵時間節點上,更加需要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如果將央企擬人化,這份審計報告就好比一份全面的“體檢”報告。圍繞這份“體檢”報告,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給出如下的“診斷”。近些年來,國家定時定期公布審計報告,所涉及部門的塊頭,涉及問題的堆頭,涉及根源的來頭,都能夠不加掩飾地公之于眾,形成社會壓力、引導公眾監督、輔助司法介入,體現了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進步。這份審計“體檢”報告,不護短,不回避,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搞好國企的自信與“必須搞好”的決心。暴露央企存在的問題,正是為了鎖定這些問題,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尋找解決之道,共同擔負監管之責。同時也是向央企傳導重要的信號——國有資本屬于全民所有,監管必須陽光化,再無可能在某個小圈子里面開“暗門”自我消化了。毫無疑義,這份“體檢”報告是積極的、正面的。首先,這份“體檢”報告針對的是2013年度的央企運營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黨中央對反腐敗斗爭狠抓不懈,形勢正在向好的方面轉化,全國人民有目共睹。這里就有一個時間差的問題。因此,解讀“體檢”的“指標”,要判斷它是處于逐漸轉為良性狀態,還是處于不斷惡化階段,要正確判斷“病癥”的慣性和發展趨勢。如果判斷失誤,就有可能失去“診療”的耐心,更有可能放棄了正確的“診療”手段,導致“診療”效果前功盡棄。其次,人的體檢,光一個驗血還要分為數十個指標。針對這份“體檢”報告所列問題,還要區分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才可對癥下藥。對一些惡性“指標”,該下重手就下重手。對其他非惡性“指標”,哪些是體制問題,哪些是機制問題,哪些是認識問題,哪些是理解問題,都應該分門別類予以厘清,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而不是一鍋端地予以否定。不排除有一種勢力,就是要極盡所能否定國企的存在價值,以推行私有化主張,央企的任何一點問題都被看成可以引發情緒對立的機會。于是,把正常的“體檢”報告,變成對“患者”生死的判決,所有的“診療”手段都將被視為無效救治,最好的結果就是放棄“診療”,通過私有化使之死而復生。這條路當然是行不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重要場合都清晰無誤地表達了“必須搞好”國有企業的態度、信心和決心。因此,審計“體檢”發現問題,曝光問題,其出發點和歸宿點都是為了搞好國企。對此我們不應該有任何的懷疑和動搖。古人云:“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這一次審計央企“體檢”結果,暴露出來的主要是“已病”和部分“欲病”。既然是“已病”,我們必須當好“下醫”,望聞問切,對癥下藥。若能及早治好央企的“已病”難能可貴,如果再能針對“體檢”發現的“欲病”及早做出防治措施,那就更好了。“已病”皆由“欲病”而來。能在源頭上嚴防死守,最大限度地減少“已病”的發生,將極大地提高央企的健康指標。目前正在不斷強化的外派紀檢書記、外派監事會主席、外部董事過半等做法,包括這一次的外部審計,都屬于治“欲病”的范疇。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向更高的境界進發,要做治“未病”的上醫!只有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下相互制衡、協調運轉的公司治理機制,使央企體內產生抑制病灶發生、自動調節生理功能的機理,才能給央企一個健康的體魄,使將來每一年的“體檢”指標都回歸正常值,這才是我們要著力去探索的重大課題。
(作者系廣東省國有資本研究會會長、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全民監事”)【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