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2015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的實時解讀
新華英文報道,中國將2015年GDP增長目標設定為7%左右,CPI漲幅目標控制在3%左右。——下調經濟增長目標值,在普遍預料之中,是整個世界經濟政治局勢下做出的符合實際的調整,也是2012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第一次下調“保八”目標以來延續的趨勢。
下調經濟增長目標值是必然的,但也存在潛在風險。在針對國內產業發展的偏頗輿論環境下,風險是被解讀成決策層放棄經濟增長和繼續趕超目標,激勵片面“反GDP主義”上升,進一步惡化國內產業發展輿論環境,以至形成促進經濟發展不是成就而是罪過的輿論氛圍,甘居落后和分光吃凈式的“促進消費”受到追捧
這種流氓無產者思維會造成什么結果,看看歐洲便知道。多年來歐洲人流行這樣的思維:歐洲當不了美國式的政治軍事超級大國,也當不了中國式的經濟超級大國,要當生活超級大國;正是這樣的流行思維才鑄造了根深蒂固的全社會性的寅吃卯糧生活方式,才把歐洲推進主權債務危機的深淵,
正是這樣流行的打著種種“正義”旗號的思維,才使得歐盟政治精英們在主權債務危機高潮、經濟社會危機的緊要關頭把精力大量分散到了推行“人道養雞”、強制企業提升女高管比例之類事務上,這些事情即使一眼看去貌似“正義”,卻未必合理未必行得通,在危機火燒眉毛之際更絕對是不急之務,而且造成了后果
在微觀層次上,這種思維方式已經在歐洲某些國家造成了“勤勞有罪”的結果。法國頂級面包師卡澤納韋就因勤勞而面臨懲罰:法國規定面包店主每周至少必須歇業一天,去年剛贏得“全國最佳法式面包獎”的卡澤納韋開店三年半,天天營業,因此面臨罰款。歐洲是否繼續這樣作死,對我們無關緊要,但我們不能這樣
實際上,中國某些輿論中已經出現了這樣的苗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自廢武功的風險正在快速積累,近日發生的一些熱門事件更讓人看到了這一點,看到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被打著貌似“正義”旗號判處死刑的風險。有鑒于此,必須說明,我國下調經濟增長率目標值,絕不意味著決策層放棄經濟增長和繼續趕超的目標
確定經濟增長率目標需考慮兩項基本目的:其一是確保新增勞動人口就業;其二是保證橫向比較高于主要經濟大國,特別是與我國激烈競爭的國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地位,最終實現我國從發展中國家魚躍成龍的目標。
在經濟社會遭遇重大沖擊時,經濟增長率目標還應當有助于穩定。
責任編輯:klc002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