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兩會即將召開,但是,這也許是近幾年來最糾結的兩會。糾結,是因為進退兩難,難以取舍,糾結不是因為做的不對,而是因為怎么做都有錯的地方。
FID(飛笛資訊)簡單盤點了此次兩會前的五大糾結政策。
第一大糾結:GDP從未如此被期待
中國的媒體一向是反對以GDP論英雄的,老百姓主流上也絕不埋單,就算是政府,一旦不以此為考核指標,也就如釋重負了——近期,以上海為代表的很多城市都放棄了GDP考核為主的指標體系。
但是,現在的情況逆轉了,幾乎所有機構都在唱衰中國的GDP增速,政府也非常擔心,以至于新華社專門發文強調:發展還是第一的硬道理。車陷入泥潭再推就很難,一直走著要容易得多。
為什么?中國經濟里有太多死結,只有發展中去解決,不可能停下來去解決,那是一廂情愿的事!比如,從收入端來說,GDP=政府收入+居民收入+企業利潤。政府收入少了,福利就上不去,居民收入少了,消費就難以提振,企業利潤低了,股市也好、用工數量也好,都難以提升……藥不能停。GDP增速去年下降了0.2~0.3個百分點,就足以引發一系列預警。
所以,一方面,“非常態”的刺激政策要退出,但是,GDP的增速又不能下降太多。2015年7.0~7.2%是一個“合理”的區間。保7,必須的!
第二大糾結:政府退出導致經濟缺口
正如張五常所研究的,中國政府對于經濟發展有非常大的作用。不僅僅是政策制定,還因為中國的地方政府大幅參與了投資,參與了直接經濟經營。很多你現在看到了其壞處,但是,其好處是容易被忽略的,比如鐵路建設、水電煤氣等公共設施建設等,對改善中國過去幾年的生活水平、經濟效率價值非凡。
但是,隨著中國地方政府負債率的大幅提升,其壞處正在逼近好處,甚至大于好處。43號文之后,地方政府被削減經濟經營權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且這種政府參與經營的紅利完全是一次性的,卻是不可持續。
問題是,這個缺口誰來彌補?目前政府希望是PPP。那么,問題來了,私營企業進來之后,一定是要追求利潤的,一定會漲價,這往往會損害普通民眾利益,就好比威立雅等進入中國水處理行業后的結果;同時,這些相對壟斷部門,即使是私營企業進來也缺乏競爭,沒有競爭的話,私營企業也沒有改善服務的動力;再次,這些行業都是重資產行業,負債從地方政府轉移到企業,也不能降低社會總體的負債率……所以,PPP能賣掉的都是好肉,短期恐怕不解決大多數問題。
第三大糾結:城鎮化和房地產是一體兩面
經濟發展無非來自兩個方面,要素型(資源要素增加、勞動人口增加、技術元素增加等),結構型,結構性里最重要的是勞動部門的轉換,對中國來說就是農民變為市民、工人。也就是說,城鎮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但是,問題來了。城鎮化最大的障礙不是工作,是房子。雖然3~5線房子的價格趨于穩定,但是農民工購房能力仍然遠遠不足,只有不到3%的農民工外出購房(異地就業)。就算是對大學生來說,這也是一份不小的負擔。
也就是說,“人在家不在”的偽城鎮化注定中國2.6億農民工難以安置。農民工無法購房就無法安居,反過來城市住房銷量就難以提升,政府收入就會減緩,也就更難幫助農民進城——這也近乎是一個死循環。所以,未來的農民進城住房只能是新加坡方式的租屋、或者農村宅基地的置換, 前者必須依賴財政收入的豐厚,后者則必須依托農村土地實現更大的效率——這都是極難的事。
唯有中央政府負債!飲鴆止渴乎?
第四大糾結:產業升級難,鳥走籠空易
中國未來必須依靠產業升級。比如,中國有1.2億左右的制造業人口,美國是1200萬,德國只有500多萬,但是中國的制造業增加值和美國相差不多,2012年才正式超過,因為人均增加值差距比較大。
但是,要想提升人均制造業增加值,就必須啃硬骨頭:芯片、大飛機、奢侈品、生物醫藥……對手恰恰就是美、日、德,至少也是韓國。這比以前的所有競爭對手都要強大的多,中國面臨著登山最難的幾大臺階。
一個例子非常說明問題,按照制造業增加值計算,韓國是世界第五大制造國!你沒看錯,它超過法國、英國。但是,對于一個資源貧國來說,它的制造業增加值必須去抵扣資源上的赤字,其生活水平尚未達到法國、英國的水平。但是,即使如此,中國全體達到韓國水平也是極難的。
與此同時,中國的人口紅利減少后,大量低端產業外移,2013年開始,中國的制造業人口就不再增長了!很多人認為服務業解決了就業更好,何其荒謬!如果制造業不再迅速增長,服務業焉能持續?但是,制造業升級是慢的,農村就業人口增量是持續的。所以,政府必須通過減稅、通過產業鏈優勢減緩低端產業外流(高污染企業除外)。
第五大糾結:央媽,想說恨你不容易!
過去,人們恨央行,說它是自來水廠,總是放水;今天,人們眼巴巴看著的又是央行,降息、降準似乎成了經濟發展的永動機。其實,如果別的手段有效,何至于靠央行?人人期盼央行的時候,恰恰說明其他動力已經嚴重不足。
對于中國央行來說,以前是怎么加息、提準房價物價照樣升,股市照樣跌,現在是無論怎么降準降息房價物價都“不應”,股市卻一直漲。何故?實體經濟缺少機會,都到虛擬經濟尋找出路;國內經濟缺少機會,資金都往海外跑。
所以,央行不能救助實體經濟,但是還要被動降息;不能放任人民幣貶值,但是,也不能硬扛著傷害出口型企業。能不糾結嗎?
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反腐卓有成效,超乎預期;中國的外交有聲有色,一路一帶和金磚合作、上合峰會、中非論壇等交相輝映;但是,在經濟發展這個選項上,投資和出口都不可持續,消費也成為無源之水,面臨著非常多的硬骨頭,糾結甚多。我們舉出這五方面,都是“巨”難之事,希望在兩會中尋找到切實的執行方案,看到十八大的戰略有堅實的落實!這需要大智慧。
此時此處,蜀道難,何以將進酒?
(本文來源 21世紀明天日報)
責任編輯:klc001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