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5年-5月4日-星期日
隨著”中興事件“出現,“契約精神”這詞一下子火遍中國自媒體。
吊詭的是,西方輿論反而不大談論“契約精神”在中美貿易戰中所起的作用,反而是一幫中國寫手在忙著用“契約精神”指責中國人,并且有意上升到國家民族高度。
話里話外全是中國人缺乏“契約精神”,西方人則代表了“契約精神”。至于“契約”一詞源自何方?是否讀過盧梭的《契約社會論》?是否了解過歐洲歷史上撕毀的條約有多少?是否統計過美國踐踏過多少主權契約?
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熟練使用“契約精神”來掩飾自己的無知和卑賤。盧梭《社會契約論》真正的內涵:
個人自由與社會枷鎖之間的矛盾,“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盧梭不厭其煩地論述了契約存在對于社會的重要性,進一步,就可自然得出一些結論:
1,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紀律,
2,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
3,既要有人權、又要有法制
……
用中國話來說,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再解讀下去,可能幾萬字都收不住,因為這需要用辯證法來分析。那么一些人對于“中興事件”簡簡單單地拿“契約精神”去攻擊,難道不是鸚鵡學舌,矮人看戲?
契約是看得見的,比如合同文本,書面協議,國際條約,而“契約精神”是看不見的,屬于抽象的思想范疇。
主權國家之內的私人契約,并非靠某種精神來維系,而是靠法律。
主權國家之間的契約,是為了解決政治的,經濟的,軍事的等等糾紛,可以是多邊的,也可以是雙邊的。
中國企業在海外拓展業務,可以與A國企業簽訂合同,也可以與B企業簽訂合同。但因為美國的存在,全球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契約之外的因素,那就是強權政治。
中國企業與美國企業訂立合同時,最核心條款是“交貨和付款”,然后再圍繞核心內容進行條款細化。雙方企業都不會將伊朗,古巴,委內瑞拉等受到美國政治敵視的國家列入合同條款之中,因為這跟“交貨與付款”無關。
同樣,中國企業與伊朗企業訂立合同時,也不會將美國放入合同。
自由貿易本來就應當是這樣子,“契約”是否履行就看雙方是否能完成交貨和付款?
然而,當美國要單邊制裁伊朗時,問題出現了。反過來,如果伊朗因為中國企業跟美國企業做生意,要用伊朗法律來制裁中國企業時,你會怎么看?
美國的邏輯并不是從“契約精神”出發,有的人也不必自作多情。
美國邏輯是:伊朗是敵人---→伊朗得到高新技術產品會威脅美國安全--→美企不得將高新技術產品賣給伊朗--→購買了美企技術產品的他國企業也不得轉賣的伊朗--→法律責任--→維護美國安全。
一旦伊朗制裁被解除,這邏輯就不存在,處罰也不存在。那么這跟市場主體之間的契約履行有什么關系?跟“契約精神”又有什么關系?
很多人并不知道,就算中興不買美國產品,只要跟伊朗發生貿易關系,也會被美國法律制裁(非聯合國制裁)。芯片技術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丟失無非是美國市場準入資格。
“契約精神”?對美國來說,不存在的。中興是美伊矛盾受害者,有錯,錯在沒有及時規避美國法律條款。
一些人強行將“契約精神”捆在美國身上,請先去問一問美國是否接受這種捆綁?
霸權打壓自由貿易,是美國在二戰之后一慣做法,五六十年代,中國被全面封鎖,美國不允許任何在它勢力范圍內的國家企業與中國發生貿易行為。
伊朗的遭遇跟當年中國的遭遇相比,不是一個量級的。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周恩來他們這一代領導人想打開對外貿易局面,然而美國為了逼中國屈膝投降,封殺了中國貿易之路,
1951年12月26日,美國國會通過了《巴特爾法案》,也就是《禁運法案》,禁止貿易對像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民主國家。
美國不但自己要封殺中國,而且強迫其它國家也必須這么做,如果某一國違反封殺令,將受到美國制裁。
封殺中國的商品類型高達兩百五十多種,包括石油,運輸設備,原材料,甚至藥品。在法案體現出來的表述是:戰略意義商品。
誰來判定商品是否具有“戰略意義”?,就是美國政府,只要美國高興,連比基尼也可以當成戰略商品。
禁令一來,西方與中國的貿易往來被完全切斷了,面對這種瘋狂封殺,中國還在努力尋求對外貿易突破口。
1952年10日,斯里蘭卡(當時的錫蘭)沖破美國禁令,與中國簽訂五年橡膠貿易協議。
這份契約,中國履行了,斯里蘭卡也履行了。問題是美國制裁了斯里蘭卡,如果有美分站在美國立場上噴中國,那你噴吧,但請不要污辱“契約精神”。
一個野蠻成性的霸權國家,你跟他談“契約精神”?那跟娼婦立貞潔牌坊有何區別?
1953年12月,丘吉爾在百慕大通知艾森豪威爾總統,英國認為跟中國進行貿易,對英國人福利是十分重要的。
實際上在七月份,英國貿易代表團已經抵達北京。與中國簽下三千萬英鎊貿易合同,周恩來希望更多一些,英國不敢。
1954年2月25日,丘吉爾在上議院再次強調與中國和蘇聯貿易的重要性。
7月,中國貿易代表團來到倫敦,秋天,英國代表團再來北京。
當中國正在打開全球貿易之門時,美國對英國發出了政治威脅,美國對外援助事務管理署署長史塔生前往倫敦,向英國貿易大臣桑尼克羅夫特施壓。
如果英國邁開與社會主義中國貿易步伐,英國將失去美國的援助,并警告這將造成美英之間的政治分歧。
英國撐了一陣之后,認慫了事,美國給了英國一點甜頭,把禁運商品從兩百五十多種,降到了一百七十種。門被關上了。
那么中英之間貿易合同怎么辦?說好的“契約精神”呢?
英國企業也沒辦法,因為內閣拒絕頒發《出口許可證》。
沒有貿易之路,毛澤東就屈服了嗎?沒有,而是帶領全國人民勒緊褲腰帶,打造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這是中國制造業的基礎。
今天美國的矛頭就是對準中國制造業升級戰略,趁你還離美國有一段差距時,從技術上封殺你,中興事件無非就是個由頭,沒中興之事,也會有別的企業中槍。
“契約精神”在美國眼里算什么?五十年代撕毀《美蘇貿易協定》,現在撕毀《巴黎氣候協定》,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費賴賬,還打算撕毀《伊朗核協議》,對臺軍售違反了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聯合國憲章》被美國踐踏過多少次?
WTO的存在,本來是為了解決貿易摩擦,更何況這是按照美國意愿制定的游戲規則,現在全世界都不贊成有人違背自由貿易精神。美國不是照樣視WTO協議為無物?“契約精神”在哪里?
對中國人來說,契約精神就是誠信交易,自古有之,“一諾千金”西方理解得了嗎?
結果,有的親西方知識分子說,誠信不等于“契約精神”,把“契約精神”往政治層面上扯,真是好大一塊貞潔牌坊。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仁義禮智信,這是中國文化的傳承,現在卻說成是國外文化的熏陶。
美國不守約,居然能成為“契約精神”維護者,如果將“契約精神”上升為對西方世界的一種信仰,那么《辛丑條約》《馬關條約》《天津條約》……它們同樣會認為是合理的。
在現代之前西方世界,從來不具備契約精神,靠的是燒殺搶掠,坑蒙拐騙。無論西方輿論霸權何等強悍,事實終歸是事實。
“契約精神”成了親西方人士救命稻草,背后是中國話語權的失落,最終解釋權落到了愛美人士嘴里。
“契約精神”的文宣套路,告訴我們:掌握話語權跟掌握核心技術一樣重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