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終認為年輕人彌足珍貴的資本就是犯錯誤以后還有機會改正,在這些年來一小撮人倒行逆施的社會環境下,在年輕人當中出現一兩個田佳良、王棟這種人不奇怪,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相信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也會對他們比較寬容,如果他們翻然悔悟,浪子回頭,未必不是一條真正的好漢,然而,如果不知好歹,繼續在某些人誤導的邪路上越走越遠,恐怕到時候誰也幫不了他們。
前幾天,有一個大一學生因為長期直白宣稱自己不愛國,且對同學愛國言論冷嘲熱諷,最終被湖南城市學院取消了入學資格 。
對于這種人被大學拒之門外,公知們物傷其類,兔死狐悲,覺得又少了一個可以被他們洗腦以后在某種情況下沖鋒陷陣當馬前卒的人,非常惱火,大名鼎鼎的公知于建嶸知道此時此刻再像以前那樣大放厥詞又已經不合時宜,于是就發了下面這么一個帖子。
這個酸溜溜的“打氣帖”、“輸氧帖”在這里起碼表示或者暗示幾層意思:
一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二是一年后又是一條好漢;
三是“激勵”王棟用“考一個第一批次的好學校”,讓不錄取他的大學后悔。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王棟明年考的分數到達清華北大的分數線,取消他入學資格的湖南城市學院就會后悔?恐怕是于建嶸自作多情了吧。
這要從最近國內一些高校對在校大學生的處分說起。
首先是廈門大學對田佳良開除黨籍,開除學籍。
其次是湖北經濟學院對一名射殺流浪貓的新生開除學籍。
除非王棟翻然悔悟,不再發布類似不當言論,否則,到時候無論是哪一所大學錄取他,都會成為全國大多數網民的眾矢之的。
就算是他明年考的分數到達清華北大的分數線,如果他繼續堅持錯誤立場,繼續大肆公開發表不當言論,清華北大敢錄取他?
我們從網絡上了解到,有一位名叫張非的高考生曾經參加了四次高考,不是被北大錄取就是被清華和復旦錄取。結果他上了大學后染上了一個惡習,那就是網絡游戲。大學里沒有人管,生活方式都是極為自由,你不去上課也不會有人來問你。張非便每天窩在宿舍里打游戲。期末考試的時候門門不及格。 第一次高考未進入北大,復旦想錄取他,卻被張非拒絕,復讀后的張非終于成功考入了北大,但是因為他自由散漫,打游戲,掛科太多,一年下來學校便把他勸回了家。這位高考學霸有個神奇之處就是十分適應應試教育的高考制度。他回家后又復讀了一年,結果考上了清華還拿到了獎學金。 沒想到這位神人進入清華后和在北大時沒什么兩樣,依舊是重操舊業打游戲,于是再一次遭到勸退。再一次被勸退后張非覺得沒什么,反正自己還能再考上。但是這一次沒有高校敢要他。因為大家都知道了他的“事跡”,大學想要的是各方面有能力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打游戲的人。
也許這位張非以后會碰上欣賞他打游戲的人,那是后話,但是恐怕現在凡是了解他的情況的學校見到他的名字都會馬上避開了。
在當今的考生里面,能夠考上清華或者北大就已經夠了不起了,他一個人能夠先后被復旦、北大、清華錄取,像這種“學霸”,王棟能做到么?張非如果引導得當,說不定將來是某方面的杰出人才,但是現在大學已經不歡迎他,考慮到的就是他會在學校里面產生的消極影響,難道于建嶸會認為王棟比張非更加受到其他大學歡迎?
其實,由于這些年來一小撮公知的煽風點火,尤其是利用網絡和課堂對年輕人的放毒,類似王棟之流的比較極端的人不會是只有他一個,而且,目前的社會也還暫時做不到消除每個人頭腦中的錯誤的思想。但是,其他人只是心里存在這種錯誤思想而已,并不表現出來,而王棟卻氣焰囂張地向國家叫板,并且未入學就無視學校的規矩,假如留在學校里面,假如他再極端一點,誰知道他以后會不會做出像馬加爵這樣的事情,就算是不會這樣,但是他以后在校的時候,繼續興風作浪怎么辦?與其到時候再處理,不如讓他馬上受到教訓,反思自己,說不定他還能夠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一個才18歲的年輕人,如果不是背后有對國家和社會懷有刻骨仇恨的人的教唆或者影響,不會如此極端。這種人如果生活在臺灣或者香港,說不定就是“太Y花運動”的急先鋒,或者就是黃之鋒之流的角色,假如時間倒流6-7年,說不定真的是會在國外敵對勢力操縱下的“顏色革命”中沖鋒陷陣,但是看起來,對于一小撮人來說,這種希望已經很渺茫了,起碼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由于實際上的撥亂反正,一些扭曲的東西開始被糾正,大學也不例外,對于田佳良這種重點大學里面的研究生都被按照黨紀國法校規處理,如果王棟不翻然悔悟,恐怕沒有大學會接受他。
當然,他也許可以像“五個口罩”那樣,通過諂媚美國佬的方法到美國或者西方讀書,不過,他有這種能力嗎?就算是有,現在美國正準備把一萬多名以所謂的“政治避難”的名義移民美國的中國人趕走,難道他王棟能夠比那些人罵中國罵出更多的新花樣?讓特朗普對他情有獨鐘?
由于特朗普政府充當反面教員,現在的中國越來越多人覺醒,一小撮人再想像6-7年前那樣煽風點火興風作浪已經比較困難,王棟只能怨自己生不逢時了,所以涉世不深的王棟如果沒有能力移民其他國家,又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小撮人改旗易幟的馬前卒的話,應該認識自己的錯誤的嚴重性,回頭是岸,年輕人犯錯誤是常有的事情,一般人很容易原諒年輕人,而那些公知此時此刻的“打氣”、“輸氧”只不過是怕你從此懸崖勒馬反戈一擊并且影響其他年輕人從你的經歷吸取教訓而已,于建嶸不是教授嗎?如果他真的是那么愛才,就讓他免費單獨收你為學生培養好了,可是就算是他有這種條件,你認為他會這樣做嗎?
我始終認為年輕人彌足珍貴的資本就是犯錯誤以后還有機會改正,在這些年來一小撮人倒行逆施的社會環境下,在年輕人當中出現一兩個田佳良、王棟這種人不奇怪,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相信社會上的大多數人也會對他們比較寬容,如果他們翻然悔悟,浪子回頭,未必不是一條真正的好漢,然而,如果不知好歹,繼續在某些人誤導的邪路上越走越遠,恐怕到時候誰也幫不了他們。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