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產方式,根據馬克思的定義,生產方式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總和。什么是生產力?生產力是人類改造主客觀世界的能力。由三大要素組成,即勞動力、勞動對象和勞動工具。馬克思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那么,生產力如何決定生產關系呢?說明這個事兒,實際很簡單,我們假定基準勞動力是個常數,土地和礦山也是常數,那么,決定生產力水平的實際就是兩者,一是知識,一是工具或技術。知識水平高,生產力水平高,技術水平高,生產力水平就高。說人是決定性因素,并是說人越多越好,而是創造并掌握知識、創造并使用工具的人是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脫離知識和技術的人越多,生產力水平反而更低下。因為這些人只會吃并生產糞便。所以,印度人口很多,但文盲占4億多,所以,印度總體是貧窮和落后的代名詞。為什么說人口紅利論是錯的?錯就錯在這里!
因此,在馬克思的歷史觀中,工具是改變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東西。石器時代,人類屬于原始社會;青銅器時代,人類進入奴隸社會;鐵器時代,人類進入封建社會;蒸汽機時代,人類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的薄弱環節產生,所以必須補工業化的課。蘇聯如此、中國同樣如此。
總體而言,人類社會仍處于由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乃至共產主義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期間發生了一個巨大變革,那就是互聯網的普及導致信息社會的產生。信息社會激發了知識大爆炸,知識成為推進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以至于現在,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知識的創造者,人人又是知識的分享者。人類快速生產并獲取知識的能力極大的提高了全人類的知識生產力。總體上維持了人類社會40年的持續繁榮。獲益于網絡賦能,中國和美國成為網絡時代的兩個最大的成功者。中國成功解決了7億人口的脫貧致富問題,其成功的價值遠遠大于美國。現在,全球前20的網絡企業,中國占據9席,不是白給的。
知識和技術改變世界,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運用。也是一個基本原理。
根據上述基本原理,我斷定,人類社會面臨著生產方式的巨大變革,這個變革來勢兇猛,將從根本上顛覆傳統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社會主義或曰共產主義將迅速風靡全球。而導致這一劇變的不是別的,正是人工智能的廣泛運用。
與以往不同,人工智能的產生不是技術或知識的單一強化,而是知識和技術的一體強化。不論石器、鐵器還蒸汽機,都是人類手臂的延申;而網絡則是人類知識的積聚。人工 智能則將知識積聚與手臂延申結合在一起,產生對人類社會生產方式實施顛覆性變革的巨大能量。
想當年,女媧對照自身形象創造了人類;今天,人類將對照自身創造一個新的生產工具——類人機器。我們甚至可以稱之為新物種,這個物種的名字叫智人。
人類所以要創造智人,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積聚使人類擁有了創造并使用它的能力。人類要使用智人替代自己大量工作,把自己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實現生產智能化。可以預見的是,智人或類人機器將代替人類進行高危生產、計算與儲存、組織生產并配送、駕駛及家政服務、數據分析與日常管理等等。人類將徹底擺脫分工的限制,獲得極大的自由。勞動不再成為生存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樂趣。人將擁有充分的時間學習、休閑、交往,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社會生產組織方式將發生劇變。每個人都可以直接與強大的智能生產系統發生聯系。即,當每個個體想勞動的時候,系統將記錄下他的勞動時間并作為其獲取實物供給的依據;當每個個體需要消費的時候,只要在自己的“區塊鏈“中輸入需求,系統將自動按其要求完成設計、生產、配送等過程,由智人直接送到個體手中。在這樣的系統中,商品交換將不存在、貨幣也將消亡。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要退出歷史舞臺。
由此,由于類人機器或智人的產生,共產主義將以超乎預料的速度到來。這樣的劇變多少會讓人措手不及。但是,中國將贏得先機。因為,第一,中國在人工智能及區塊鏈上的投入領先世界,第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對共產主義有天然的愉悅感。所以,我大膽預計,中國將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同時,中國將在兇猛到來的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劇變中拔得頭籌!而團結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所有國家,也將因為中國的兼濟天下而大受其益!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鐵流:與西門子合作燃氣輪機是與虎謀皮,中國不能妄自菲薄當冤大頭
2018-10-21王今朝:應把美國對華貿易戰看作旨在掩蓋中國一些人試圖最終完成私有化圖謀
2018-10-21?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